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 第298章 真两千石

第298章 真两千石

作者:丹千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陛下,不知这一级学部是什么意思?”刘洪提出了问题,他大概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但是终究还是要跟陛下确定一下,免得理解出现偏差。

“唔……...一级学部就是学科大类,目前暂定下的一级学部有经学、数学、医学、农学、工学,太学的学制只有五年,大家在这期间只能是囫囵吞枣地学习,这是不得已的举动。但是对于学术研究与深入方面这肯定不行,之后

还会有人选择深造,这个时候就得从一级学部里的内容里挑出一个门类深造,这个门类就会作为二级学科,比如说经学里七经都会作为二级学部,数学里就会有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二级学部,医学会分为内科、外科......”刘

辩想了一下,开始给刘洪讲述自己对太学的理念。

“当然了,这都是我暂时的想法,当太学开始运行后,肯定得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不过大体框架还是以朕的想法为主,到时候这件事也会上升到朝会上讨论。”刘辩又补充了一句,他又不是神,不能说什么就是什么,但

是大体框架还是可以确定的,之后就是一些细微之处的调整,可能会增加几个二级学部,删减几个二级学部,这都是小问题。

“这样倒也可行。”刘洪想了一下,觉得这样也可以。

“之后太学是交给卿和郑玄负责,你们二人要打造好太学的基础架构,之后太学的级别也会提升......”刘辩又跟刘洪说起了太学的事情。

“太学祭酒作为六百石的官职恐怕已经足够。”刘洪有不同意见,太学管理的人员就那么多,也没有太多事务需要处理,根本不用提升级别。

“教育关系到未来千年的发展,太学作为国立最高学府,六百石远远不够。”刘辩表示太学的级别肯定得提升。

“那陛下打算?”刘洪觉得刘辩的话语也有道理,教育肯定要重视起来。

“真两千石,设立两个真两千石的职位,一个是太学祭酒,一个是太学院长,祭酒负责人事,院长负责教学。”刘辩直接给出了一个让刘洪瞠目结舌的答案。

真两千石?

大汉的官吏级别一共十五级,真两千石位居第三级,仅次于万石和中两千石。万石只有七个职位,也就是太尉、司徒、司空,另外还有军队里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中两千石也只有十八个职位,九卿、执

金吾、太子太傅、河南尹、京兆尹、前后左右四将军。

真两千石如今没有,这是前汉时期州牧制度下州牧、刺史的职级,与郡守的两千石进行分别而设立的职级。

“陛下是欲重启州牧制度?可是之前司徒提议设立州牧制度不是被陛下否决了吗?”刘洪敏锐的察觉到设立真两千石的意义,这个职级与州牧挂钩太深了,容不得他不这样想。

“对,之前司徒提议设立州牧制度的时候条件不是很适合,当时设立州牧可能会使天下分崩离析,再过两年局势再稳定一点,朕也会重启州牧制度,只不过会对州牧制度做出一些调整。”刘辩点点头,毫不介意的说道。

“陛下,前汉时期的经验不得不重视。”刘洪也严肃起来,他浸淫仕途几十年,有些事情还是清楚的。

“中央朝廷无法完美对接一百多个郡级单位,朝廷政务也会运转不灵,而且如今刺史已经开始插手地方政务,无论朝廷愿不愿意,州一级已经掌握地方行政。那朝廷也不可能装作看不见,唯有将这种权力放在明面,让朝廷能

够对这种权力做出调整。”刘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还是慎重一点为好。”刘洪想了想,对着刘辩告诫道。

他无力反驳陛下的想法,而且刘辩过去的所有行为已经不断证明他不会做错,可能行为会有一点过激,但是最终还都在陛下掌控之中,他最高也不过一郡郡守,有些事情的确不是他能想清楚的。

“嗯,太学那边还是要卿多想想,朕也只能设计一些大体架构,真正负责太学的人还是你们二人。”刘辩毫不在意,他还有时间去思考调整州牧制度应该如何实行。

“臣遵旨。”刘洪应了下来。

刘洪带着刘辩交代的任务走了,他的心情愉悦中带着些许压力,陛下对他委以重任是好事,但是陛下对他太过重视,他能将数算一道推延至与经学相提并论的程度吗?

刘洪不清楚这个答案,他只能尽力去做,历法改革这种小事已经不被刘洪放在眼里,修订数算之书、重整太学才是他的目标。

刘洪离开以后,刘辩也靠在榻上缓了一会儿,随后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

“州牧......”刘辩看着窗外的景色怔怔出神,这个制度的施行将大汉彻底推入深渊,眼下他也要实行州牧制度,不知道他的这套制度会不会引起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刘辩将万千思绪收回,光武皇帝的制度设计无疑是成功的,尽管出现了大汉幼儿园,但是直到大汉崩溃,这套制度都没有从内部崩溃,这已经证明了光武皇帝的能力与眼光。

光武皇帝的智慧能够持续近两百年已经十分了不得,眼下这套制度已经不再适合大汉,那他就得做出调整,他是大汉天子,有这样的责任与权利。

但是他也得为后世考虑,制度设计基本很难提高一个政权的上限,制度设计保证的是一个政权的下限,把一个傻子放上去都能保证政权能够正常运行是制度设计的最终目标。

任何一个政权的上限都是强人政治,简单来说就是独裁者,集权者才能够拔高一个政权的上限,任何政治制度都不可能比强人政治更好。

但是强人太难出现,不是说任意一个独裁者都是强人,一个人也不可能将一个政权的所有事务都处理好,必须得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来完成。强人政治的前提就是大家对这个人都心服口服,能够按照这个人的指示完成任务,在

这期间大家同心协力,不会互相扯后腿。

而想要完成集权,跟血缘、职位这些东西都没有关系,能够让一个人完成集权的是政治魅力,是过去数年乃至十数年间不间断的成功,在没有接连失败之前,大家都会对你言听计从,因为听你的就能成功,不听你的就会失

败。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对你心服口服,这个时候也就完成了政治团体内部的集权,这个人也就会被称之为集权者,也可以称之为独裁者。因为政治团体内部没有人能够对这个人的想法提出反对意见,也没有人敢对这个人的想法提

出反对意见。

刘辩如今正在走向这条道路上,但是他还没有完成真正的集权。朝臣对他还有疑虑,天下人对他还有疑虑,中央朝廷、地方政府还在扯皮内耗。刘辩的确做出了一点成绩,但是还不够,他还没有大赢特赢,还会有人认为刘辩

走的方向是错误的,朝会之上的争论便是外在表现,很多时候刘辩也不得不使用一些手段才能让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

既然有人反对,既然刘辩使用了手段才能通过,那这个政策的执行力度就可想而知。但是好歹刘辩也能凭借自身的威望让一件事开始执行,他过去的成功带来了现在的威望,现在他还需要让自己的政策不断成功,让大家知道

他始终是对的,反对天子肯定是错误的。

到时候刘辩就会进化为集权者,进而成为一名独裁者,大汉也就能够再次迎来强人政治的时代。

强人政治与盛世也没有多少关系,不是说强人政治就能带来盛世,盛世更多的是跟自然环境与气候有关。气候温暖,年年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只要执政者不是很差,那肯定就是一个盛世,气候寒冷,年年天灾的情况下,执政

者再厉害也会被人骂劳民伤财、执政水平低下。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孝武皇帝与后世的某位皇帝,孝武皇帝从登基第十年遇见了气候由热转冷的急速降温期,大汉境内天灾遍地,而且频率很高,基本都是每年一次大型天灾,朝廷经过种种努力措施,还是有二十八次大型民

变,这也成了孝武皇帝身上抹不开的污点。

而后世的某位皇帝,在气温逐渐转暖的过程中,天灾频率更是孝武皇帝时期的一半,以及孝武皇帝一半的在位时间发生了二十七次大型民变,还把这位皇帝气哭了,觉得自己这么勤政爱民,百姓怎么还能大规模造反?百姓

怎么能不体谅自己?

百姓为什么要体谅皇帝?活不下去那就只有造反,不管是不是皇帝的原因,总归是皇帝统治着这个国家,活不下去还能让人家等死?

孝武皇帝的执政在史书上的评价可以说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某位皇帝的执政反而得到了一个治世的评价,气候的不同就是如此。

要说执政能力,没有一位皇帝能超过孝武皇帝,经天纬地简直就是孝武皇帝的绝配。

没办法,谁让孝文皇帝已经占了文这个谥号,孙子不可能跟爷爷抢谥号;谁让孝武皇帝时期遇到了那样的气候,遇到了那就只有面对。

另外孝文皇帝能够拥有谥号文,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经天纬地日文,群臣给孝文皇帝上谥号“文”的理由是慈惠爱民日文、愍民惠礼曰文,上谥号只要有一两点符合就可以上这个谥号。所有文帝里,唯一能以经天纬地日文这个

理由上谥号的只有隋文帝,能配得上经天纬地日文的也只有隋文帝,其他的文帝都是取自“文”这个谥号里的其他解释。不过所有文帝都是影帝这一点倒是毋庸置疑,这一点也是从孝文皇帝开头。

“呼。”刘辩轻轻吐出一口气,回到席位继续处理奏疏。

刘辩也没指望过自己治下会是一个盛世,气候摆在那里,不是人力可以扭转,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保全大汉的百姓,尽量让大汉百姓能够像人一样活着。

“陛下,可要准备晚膳?”待从看时间差不多,刘辩刚刚处理完最后一封奏疏,随即上前问道。

“不用,今天去永宁殿。”刘辩想了想,随后说道。

“今天是留宿永宁殿的时间吧?”刘辩抬起头不确定的问向侍从,即便蔡琰怀孕,他还是保证尽量一碗水端平,他时常去永宁殿坐一坐,蔡怀孕确实会让他变得不一样,但是如果不是蔡琰侍寝的时间,他都不会在永宁殿留

宿。

后宫就四个女人,还是公平一点为好,刘辩也想让自己的后宫安稳一点。

“正是。”侍从很快答道。

“那就好,等下练完剑就直接去永宁殿。”刘辩点点头说道。

“唯。”侍从应了下来,开始派人去永宁殿那边通知陛下会在那里歇息。

“陛下。”灯光下,蔡琰行礼。

“免礼。”刘辩走了过去,牵着蔡琰的手就朝着里面走去。

“你吃过了没?”刘辩一边走一边问。

“臣妾还没有。”蔡琰笑眯眯地回道,按照时间,陛下今天就会在永宁殿歇息,她自然是要等一会儿的。

刘辩时常会来她这里坐一坐,即便不会在她这里留宿,也能让两个人的感情突飞猛进。

“下次不用等我,按时按点的吃饭,身体要紧。”与蔡琰坐下后,刘辩这才说道。

“不碍事的,臣妾也没什么事情,等一会儿也能让胃口更好一点。”蔡琰笑着答道。

“随你吧,不要饿着就行。”刘辩也没再说什么,蔡琰又不是真傻,宫里也不会短缺蔡琰的食物,饿了蔡琰会自己找吃的。

随着月份的增大,蔡琰孕吐的现象也从轻到重,尚膳局已经很努力,但是生理现象还是避免不了,医家也看过了,给出了蔡琰体质异常的原因,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

这顿膳食也不例外,刘辩也没有什么情绪,有些事情不是人能控制的,人总得学会接受。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