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考科举 > 110-120

110-120

作者:桃花白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主动争取的。

至少现在不会提,收割稻子,加上马上修水渠。

当地百姓只想着努力种田,不会追着要赈灾款。

现在要紧的,就是最后一个。

至于为什么不提?

纪元干脆提前同刘大人道:“等到年底的时候,您写一封文书,向皇上禀告本地的情况,提醒皇上五十年免税期已经到了,接下来要怎么办。”

啊?

为什么要写?

难道不是明年自动收?

“何必呢,宁安州与其他地方不同,肯定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信我的,年底送信过去,就算信使加快脚程,赶上个冬天,也要等到年后三四月份才能送到。”

文书送到京城,经过朝中各部分审批,一层层终于到了户部,户部的事情又多。

最快,也要等到五六月份才能看到宁安州的奏章。

户部先讨论,翰林院再讨论。

终于到皇上手中。

朝臣们再争论宁安州的处理方法。

“这一趟流程下来,真正作出决定都要九月十月了。”

“再把朝廷的决议发过来,您猜要到什么时候。”

考上进士之后,一直在本地做事的刘大人默默看向纪元,幽幽道:“原来你们翰林院的庶吉士们,平时都是这么做事的啊。”

“怪不得宁安州送个奏章过去,多半杳无音讯。”

等会。

杳无音讯?

啊?

纪元年纪轻轻,怎么做事这样老油条!

他们平时抱怨朝廷办事效率太慢。

申请个东西久久不回复。

那也没关系啊。

他们甚至可以利用这一点。

反正申请期间不收税也很正常。

等通知消息,再慢慢来呗。

上面可以磨时间,他们也可以啊。

也不对。

刘大人“虚心”请教:“宁安州到底是属于滇州府,我们直接送奏章到京城,这样好吗?”

纪元道:“放心,文书先过滇州府,但滇州府知府通判他们也不会轻易决定。”

这是税收。

还事关刚并入版图的宁安州。

估计当地百姓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在天齐国的重要性。

纪元心里估计,只要朝廷不是特别缺钱,大概会继续减免税收,比如头一年,或者头三年只收正常税款的一半,让本地百姓慢慢适应。

别问他为什么那么熟悉。

他在翰林院半年多的实习不是白做的。

当时在吏部,翰林院各处跑,上下内情了解得很详细。

刘大人越琢磨越感觉不错。

今年是化远三十九年,磨磨唧唧来回写奏章,至少要等到明年年底才会有个结果。

这还是速度较快的那种。

山高皇帝远的。

真的没必要那么苛刻。

要说楚大学士给他布的网确实天衣无缝。

可他还是忽略了。

此地真的太远了,远到没人愿意过来。

这种情况下,上传下达绝对不通畅。

不通畅的情况下,着急的可不是地方,该是朝廷。

加上,朝中还有人帮他周旋。

纪元感觉,自己完全不用担心。

谁说对方出招,他就一定要接招。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咱们走着瞧。

与其跟着对方的节奏走,不如自己杀出另一条路出来。

纪元手头厚厚的方案,就是他的路。

何必要把对方“布置”的事干得明明白白,凭什么啊。

纪元原本打算,等到年底再说这件事,但刘大人都问了,他也不藏着。

因为纪元看得出来,刘大人真心热爱这片地,他是真的想为本地谋福利。

宁安州这地方,艰苦得很。

大浪淘沙下来留下的人,便是真正想帮助这块地的人。

这样的地方是最好做事的。

也是最方便做事的。

只是刘大人最近的笑容有点太过明显,走哪都会夸纪状元,还道:“不愧是纪状元,本官从未见过这样聪明的下属。”

“哎,以他的聪明和本事,下次调任,绝对比我厉害。”

这点虽然大家都承认,纪元听多了却忍不住捂住耳朵。

过了啊!

太过了!

梯田的事还在忙碌。

纪元另一手,则准备让大海开个兽医课程。

效仿正荣县的林大人,当初他让本地兽医跟着外面请来的兽医教学,很大程度提高了本地兽医水平。

这种好方案,肯定拿过来直接用。

大海既然跟着千里迢迢过来,自然是想做事的。

听纪元这么说,直接道:“你说吧,要怎么做。”

说让他教学生,安大海吓得后退:“我?我怎么能行,我还当老师?”

“肯定啊,你医术好,看的兽医书也多,甚至还自己出过兽医书,你当老师,绝对够了的。”

安大海听着,又觉得自己兴奋得很。

要不?

就去当?

这个提议自然被全票通过。

纪元好友安大海自从来到宁安城,刚开始就是最受欢迎的。

他若愿意教导本地人,自然再好不过。

教学的场地,衙门很快找好,还通知到各村寨,选些有兽医基础的,或者人聪明的,不论男女都可以送过来学兽医的本事。

这种好事,让本地人都觉得懵得很。

他们官府怎么回事。

一会定了修水渠挖水塘,现在又要教导兽医的技术。

无论哪方面,都是极好的啊。

学吗?

肯定学。

只是第一批名额有限,一个寨子只能出一个人过来。

这名额在寨子内部抢破头。

其中还有一个条件是,学了官府教导兽医的,头两年给本地牲畜看病不能收钱,并且官府可能会组织人手,让他们去教其他兽医。

这两个条件有些霸道。

即便如此,不少人权衡利弊之后,还是要去。

前两年不能收钱,第三年就可以了啊。

这手艺本来就是免费学的。

免费教好像也没问题。

安大海本人则穿上小吏的官服,整个人有点傻眼。

他现在被安排到宁安州户司做小吏,算是正九品的官职。

他?

九品?

虽说是不入流的微末小官,任命的时候,甚至只需要当地长官同意即可。

那可是朝廷的人啊。

安大海穿上小吏的衣服之后,整个人还是懵的:“我娘要是知道,我跟着纪元出来一趟,还穿了官服,她肯定高兴得要命。”

其实小吏本就不是那么难当。

识文断字,基本就有了当选的资格。

这里又是宁安州,连个官办学堂都没有的地方。

安大海认字,便超过很多人,他又是厉害的兽医,如今的身份,非常合适。

穿了这身衣服,安大海做事更认真了,同时心里再次确定。

别看他跑了五千里地,中途还生病很久。

可往外跑跑,还是对的。

也不是,如果再要说的话,他娘逼着他去赵夫子那读书,赵夫子不嫌弃他笨,一直教导,还有纪元的帮忙,这才有了现在的本事。

甚至他学兽医,都是纪元帮忙的。

人都说良师益友,安大海觉得,纪元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邬人豪最近也觉得自己力气足了,这里天高地阔的,做事很是畅快,加上本地人的性情他也喜欢,甚至还买了本地上好药材,托人给他娘带过去。

他也正式入职,既然是府衙的护卫,也做了本地的巡卫。

一般来说,这种空降的人,同僚肯定不喜欢。

邬人豪是不同的。

他那身板,谁看了不羡慕。

加上本地的巡卫本就少,加个人而已,大家都欢迎呢。

甚至连隔壁镇南关的守城将军都来打听,这么健壮的小伙子,能不能到他们那。

结果自然是不行。

邬人豪也是坚定跟着纪元的,其他人谁都不行。

宁安州不少人都发现。

他们这座二十万人的州,似乎因为纪状元的到来悄悄改变。

纪元顺手处理这些事,还在感慨本地的天气就是好,都要八月份了,还是那么舒服。

可是都八月份了!

武新府的工司人呢!

纪元想着那边的情况,刘大人也在着急。

现在各个寨子里,万事俱备,就差专业人士的到来。

左等右等,终于在八月初九,送信的人回来。

送信之人身后跟着几个老汉,但这些老汉皮肤粗糙,一看就不是工司的官员。

纪元之前还跟刘大人说,京城那边办事效率低下,利用这点可以拖延税收,或者让本地少交税。

现在办事效率低下的例子就来了。

“武新府工司的人说,拨人这种事不归他们管,想要的人可以去滇州府府城。”

“他们说滇州城才是滇州府真正的府城,武新府官员虽然多,位置也在中间,但他们只是副府城。”

最近一直好心情的刘大人差点破口大骂。

平日武新府争着说,滇州城是假省会,他们武新府才是真省会。

现在遇到事,就把他们往那边推。

宁安州去往武新府找人,一来一回,这都用了二十天。

要是去更远的滇州府城请求,两个月都要没了。

刘大人沉默。

眼看气氛不对。

信使身后的人道:“请问纪状元在哪,我们是纪大人雇来的。”

纪大人?

雇来?

纪元走到刘大人身边,低声道:“就知道他们办事磨叽,肯定要我们三请四请才会派人。”

“所以下官拜托武新府董家,帮忙寻了民间的匠人。”

“还请大人见谅。”

见谅?

这还见谅?

这明明可以请功的!

还是那句话。

纪元小小年纪,怎么会比他还要圆滑!不对,是比他聪明!

原来他还有备选方案。

纪元托董家请来的匠人,多半是在田间地头挖水渠的,他们虽然没有系统地学过,却有自己的一套章法。

或许本地的民间匠人,会比武新府工司的人更要厉害。

毕竟前者靠真本事吃饭。

再说了,做方案必须有备选啊。

没有备选的方案不叫方案!

经过这件事,刘大人彻底服了。

对纪元关于拖延税收的说法,也更相信了。

看他们如此行事,那向上面询问税收之事,少说也要拖个一年半载。

纪元,甚至可以说算无遗策?

“好了,定个日子,开始一条条地定位置,修水渠吧。”

“趁着现在农闲,一年修不好,咱们就修两年,两年不成就三年。”

“总有一日,这山泉水,会相对听话。”

本地的收成才会保住。

宁安州再次忙碌起来。

似乎随时都能听到小纪大人的名字。

从山上的泉水附近,再到即将开挖的水塘,以及安夫子的兽医课堂。

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地方吗?

可以的。

这个人是小纪大人就可以!

而小纪大人吩咐他们的事,他们也在照做。

“您看这种树。”

“根系非常发达不说,叶子很适合做肥料,如果这样的树种在梯田附近,那一定能固沙保土。”

“还有,按照您说的,容易成活,好种,长得快。”

纪元看着对方介绍的树,甚至没听到对方说话,快步走上前,手往树皮上摸了摸。

“水冬瓜树。”纪元语气里带着不敢置信,随后道,“对啊,这个地理位置,这个方向。”

“是色赤杨!”

后面的名字,本地人没听说过。

但水冬瓜树,确实是这个名字。

纪元眼神带着不敢置信的激动。

他还未到宁安州的时候,就说本地的动植物非常丰富,永远超过所有人想象的树木品种,更是天然宝库。

现在这座青山绿水的宝库,送来了这样的一份大礼。

“就种这个。”

“多多地种,它可以很好地固沙保土,根系非常发达。”

如果是这样,也不至于让他激动到如此地步。

他更兴奋的原因是。

色赤杨的树皮含有单宁。

而单宁,可以提炼出另一种东西。

橡胶。

可以改变所有人生活的橡胶。

第115章

第115章

纪元来到宁安州之后, 去村里,梯田,衙门, 看了许多次。

可山上的林子却是没有去过的。

放到现代, 野生的林子都能要人性命, 何况这样的野生森林, 往里面走,说是原始森林也不为过。

纪元心里还忍不住想,自己明知道这里的动植物有多丰富,怎么就给忘了。

所以看到水冬瓜树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当地人也太会挑了。

不对,这些事当地人或许知道, 大概率心里有个模模糊糊的概念,可要是让说个道理,那是不太清楚。

就像人们都知道吃了某样食物会难受,为什么难受, 大家说不出, 却都知道。

因为这是千百年的经验得来。

纪元再次感慨, 自己还是要更加谦逊一些,万不能因为自己从后世而来,就认为自己高出古代人一大截。

等纪元爬到村庄上面,看着茂密树林,再次感慨,此地真是神仙地方, 等待开发的东西也太多了。

其他东西暂时不说。

这橡胶提炼到手。

那对许多东西都有用。

对现代人来说, 单讲橡胶,或许知道很值钱, 很好用。

可具体的价值却因为太过常见,而且可以再生而忽略。

这东西,跟钢铁,煤炭,石油一起,是四大工业原材料。

从日常生活,再到交通出行,医疗卫生,乃至战争国防都有巨大的作用。

不过要说水冬瓜树能代替大家所知道原产地在巴西的橡胶树吗?

自然不可能。

橡胶树的得天独厚,确实首屈一指。

但是,退一万步说。

在这种潮湿多水的环境里,有一双胶鞋,就能减轻很多负担。

他们如今又去不了巴西,能有这样的好东西代替,已经很好了。

说起来,大自然确实神奇。

水冬瓜树适合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

而它的叶子又能提炼出来橡胶,橡胶做成的东西,又能避免潮湿。

简直是五步之内必有解药一般地存在。

纪元激动地抚摸着这些本地常见的树木。

本地人看得都有点头皮发麻了。

他们这里那么常见的树,至于吗?

新来的纪状元,是不是太喜欢他们这里了啊。

不过大家心里,还是升起一种本地人才有的激动。

看看他们这,随便一样东西,都能让朝廷来的纪状元喜欢!

宁安州果然人杰地灵!

看完水冬瓜树,纪元更加放心,接下来,种此树也很重要。

不过即使水冬瓜树长得快,也需要耐心跟时间。

纪元笑眯眯下山,董家帮忙请来修水利设施的李老爹已经在忙了。

李老爹欠着董家的人情,所以愿意来帮忙。

但这几日看着看着,本地的水利规划根本不用自己多操心,只要找到相应的位置挖水池,修水渠即可。

剩下的根本不用他管,什么水车筒车,人家那边已经派人在做。

这地方竹子树木那样多,只要有图纸,本地的木工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

李老爹心里还暗暗道,总觉得,他们这边规划得比镇南关以内的还要好啊。

对比起来,反而是这里的方法最为合适。

李老爹收起轻慢的心态,开始认真做事。

他要走遍几十个山寨,爬遍附近所有支流,方能把一个个寨子应该如何修水渠给定下来。

原本还觉得辛苦,但邬人豪直接道:“我来背你。”

邬人豪身高两米多,身板又宽,体力还足,他看看干瘦的李老爹,直接说了这句话。

纪元原本也想阻止,谁料邬人豪一手就能“拎起”李老爹,而且丝毫不费力。

这种情况下,纪元都闭嘴了。

有邬人豪跟着,确实也能保证安全。

如果走路太累,邬人豪还能背着李老爹前行。

这样一来,速度竟然大幅提升。

这看得衙门的人叹为观止。

从京城派来的三个人,竟然一个比一个厉害!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纪元。

他们接下来按照纪元的规划做事即可。

纪元看完水冬瓜树回到衙门,就见大家罕见都聚在一起。

“这是怎么了?”

纪元奇怪道。

如今宁安城衙门的人,早就把纪元当做自己人了。

可眼前的事,说出来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见纪元实在好奇,刘大人才道:“李老爹做事确实厉害,他定下的水渠路线很是合理,这几天里,已经有好几个村寨开始挖沟渠。”

纪元也点头。

从八月初三他们回来。

一直到今日八月初九,跑了两个村寨,规划得都很合理。

怪不得董家人推荐了他过来。

所以呢。

“所以要给酬劳啊。”

纪元终于反应过来,又想到宁安州的情况。

我们这没有税收!

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一般来说,地方上的税收,除了支付本地官员的俸禄之外,还要上缴给省里一部分,然后再给到朝廷一部分。

可宁安州到底不同。

本地官员的俸禄,都是依靠滇州府拨钱,何谈其他事。

如果问上面要人来办差,那所需要的银钱自然也是上面出。

可上面不给人。

他们从外面请了李老爹。

或者说纪元请了人。

官府办差,也是要给银钱的。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