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考科举 > 110-120

110-120

作者:桃花白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雨水,山承接了这一部分,如果弄不好便会产生洪涝。”

“可开耕的梯田,却能完美的把水引下来,既可以减少突发的洪灾,还能饮水灌溉。”

“这绝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纪元对此赞不绝口,同时也在好奇,本地的梯田发展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后世一样,形成系统的方法。

纪元三个人被震撼的模样,让前来迎接的本地官员看的直想笑,直接道:“你们内里来的,不知道我们这的情况很正常。”

说罢,对方看了一圈。

这,这谁是宁安州仓司主事?

领头的,个子虽然高,却是小白脸。

左右的,一个高大的让人直呼一句力士,另一个个子不高,看着其貌不扬,眼神甚至很憨厚。

关键是,这三个人年纪看着就不大啊。

纪元主动送上自己的身份契凭以及到任的文书。

那边邬人豪也递了自己的,他作为纪元的护卫,自然也有吏部的通行证。

安大海?

纪元直接道:“这是我的好友,擅长诊治牲畜,特别是牛羊类。”

牛羊类?!

牛!?

他们这才看到,他们三人后面的牛车。

拉车的牛格外健壮,看着很有灵气。

好啊,会给牛看病好啊。

他们腊蛮族人就喜欢牛!

等他们带纪元等人去了宁安州的主城,纪元他们发现,这附近确实有很多牛角做的图腾。

梯田建设的巧妙,但还是太累人了。

牛作为当地主要的劳动力,甚至比其他地方更胜一筹。

所以一路上回去,安大海竟然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原本他无官无职,不应该跟着去衙门的,但还是被请了去。

路上甚至已经约好,去给自家的牛瞧瞧。

安大海看看纪元,纪元自然不反对,这是真正的好事。

迎接纪元的小吏眼睛一转,不知道想到什么,开口道:“仓司主事,你暂且等一等,我们同知出去了,很快就回来。”

这事不算诓骗,宁安州没有最高长官知州,只有由当地人担任的同知。

同知,按理说应该是知州的下属,现在算是代理知州一职。

也就是说,这是他们这最大的长官,放在其他地方不会频繁往外面跑。

可谁宁安州的官员太少,作为本地人又最了解情况,很多事情都会亲力亲为。

同知确实不在衙门。

纪元他们安心等着即可。

小吏们端茶上来,便是纪元他们这些没见过什么好茶叶的,都觉得此地的茶叶清香扑鼻,实在好喝。

要说宁安州要比一般的州小很多。

下面也没有具体的县,基本都是村寨,这里的村寨自然不同其他,有的村寨甚至高达几万人,比得上一个小小县城了。

这也是此地特殊情况造成的。

毕竟并入天齐国也才几十年,很多行政单位并未明确划分。

可府衙的官职,却是一目了然的。

最大的是从四品的知州,下面为从五品的同知。

从六品的通判,从七品的推官,以及正九品的知事。

这算是本地最大的几个官。

然后便是户司,吏司,这种,除了各司主事为从六品的官员之外,手下皆为吏。

这样,都是正常的配置。

同样的配置放在经济条件好的州,位置自然被一抢而空。

到了这里,完全是另一回事。

真正在职的,同知,推官,还有个知事。

以及刑司,户司,这两个实在重要的位置。

其他部门,完全形同虚设。

要说位置是空着,但没人愿意过来啊。

都说宰相门前九品官。

这偏远如宁安州,六品官都没人愿意来。

条件艰苦,做什么事远处的皇上也不知道,升职加薪更是别提。

故而没人愿意过来。

纪元三言两语,把消息从小吏们的嘴里套出来。

而且他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所有人看向他们的时候,都带着不算善意的打量。

这份打量里,还透着一丝丝的委屈跟怨气。

纪元他们的相貌肤色,知道这基本都是当地人。

纪元又喝了口茶,等到茶快没味道了,终于回来的同知才跟他们说话。

同知喘口气,先问了小吏衙门的情况,又道:“今年的水要及时排出去,去年降水太多,容易形成洪涝。”

“不能再发生去年的事了。”

说罢又道:“你们说,来了个兽医?”

迎接的小吏看过去,纪元他们早就站起来,等同知说完话,他才行礼。

行礼过后,安大海主动道:“回大人,草民便是跟着纪大人来的兽医。”

说话间,纪元的资料已经被宁安州同知看完了,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最后道:“这样的人也往这边送!”

什么是这样的人?

纪元无论去哪,都是被人夸的,不仅夸,还很欢迎。

头一次被这样对待。

对方看着纪元,再看看纪元的履历,气简直不打一出来。

这简直是胡闹!

小吏倒是明白怎么回事,不过他们看到安大海,只得把心里的不满咽回去。

纪元看看他们,却是一定要问明白的。

万事开头难,这总要说明白发生了什么。

见纪元主动问,对方没好气道:“状元郎,你准备什么时候走?”

“在这半年,还是一年?”

“还只等着磨时间,四年一到,调任去其他地方?”

啊?

纪元皱眉:“下官并未这样想的。”

同知根本不信,对小吏吩咐道:“安排他们休息吧,兽医也安排进来,吃住都有衙门来负责。”

如果技术够好,还会发薪水。

这点同知没说,却是大家的共识。

那个大高壮也有用。

就是年纪最小的小白脸,让他干什么好啊。

去教书?

同知撇撇嘴。

真不知道让他们这些天之骄子过来做什么。

纪元三人,再加上一个小黄。

大家都发现了。

纪元的地位,估计连小黄的都不如。

纪元他们被带到府衙附近的房屋里住,这都是官员的公屋,专门给官员们歇息的。

因为此地的职位空缺的多,他们三个人分到一处不错的院子。

这院子确实很好,跟衙门看起来是同一批修建的,不管建筑风格还是时间都差不多。

虽说已经修了四十多年,但这房子建的本来就好,维护的也不错,看起来颇具气势。

唯独不同的是,官署的房子跟当地其他房屋相比,完全是两个模样。

跟其他地方一样,官署所在的位置,基本在宁安城的中间。

以宁安城为中心,辐射一圈三十多个大小村寨。

便构成整个宁安州。

要说宁安州地方大吗?

其实是很多的,但是只有宁安北,也就是当年的腊北人住的地方有人聚集。

南边,特别是接近景国的地方,虽说有天齐国的界碑,可基本没人过去。

故而,整个宁安州实际控制的地方,也就一半。

整个宁安州一共三十七个村寨。

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

大村寨共计九个,人数都在一万五往上。

中型寨子二十个,人数在五千以上。

小型寨子差不多八个,人数在五百左右。

再小的也有,但统计的不够全面。

也就是说,整个宁安州差不多二十多万人口。

这么看来,其实人数也不少了。

倒是不奇怪。

本地五十年不收税,人口是会增多的。

也是这里土地广,没有内里那么拥挤,纪元感觉本地人的心态似乎都不错。

三个人坐下来,安大海道:“他们那么对你,你怎么还夸他们。”

一直到现在,他们才真正坐下来。

纪元邬人豪从二月出发,一直到现在六月二十七,终于到了目的地。

他们这一路实在艰辛。

又是雇镖师,又是刺杀,大海还生病了。

算下来,四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到了。

里面的仆从们在收拾房间,大海也是背着他们讲的。

正说着,小黄晃晃悠悠过来,就在纪元旁边嚼草。

这么壮实的大牛,让收拾好屋子的仆从们看的都羡慕。

等本地人离开,纪元才回答安大海的问题:“我多半知道原因。”

什么原因?

纪元解释道:“同知方才问我,打算在这里待多久。”

“大概是怕我在这摸鱼,或者直接跑路吧。”

放到现代,很多比较初级的岗位,是不想要大学生的,特别是名校学生,基本都会婉拒。

如果大学生去应聘稍微简单的职位,对方大概都会委婉道:“还是头一次有这么高的学历来应聘啊。”

你以为他在夸你,实际上:你这种大佛我们供不起,谁知道你什么时候走,是不是拿我们这当跳板。

而在现在的情况里。

纪元一个连中六元的状元来最偏远的宁安州看仓库。

不亚于顶级院校博士生去工厂里要当流水线工人。

总经理:坏了,是冲着我的位置来的。

或者再说,总经理:博士生不需要实习证明吧?他不懂啊。

但凡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觉得纪元会待长久。

甚至京城李首辅还给他承诺。

这几年平平安安的就行。

一般来说,这种履历,这种籍贯的外派官员,都会有两个选择。

一,混日子,混够四年赶紧走。

二,找到机会,提桶跑路!

“啊?”安大海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纪元肯定没把什么现代的说出来,只是认真解释了这个情况。

从这里面,甚至了解了,为什么宁安州的空缺那么多。

明明外面“官满为患”了。

可这里还是空着许多位置。

看来吏部不是没有派人,而是派了人之后,大家想办法跑路。

之前吏部给举人派教职,他们都能跑,或者找各种理由推脱。

把他们扔到这边,肯定跑的更快。

久而久之,当地人对他们这些外派来的官员不信任,这很正常。

而他的履历有些过于“华丽”了。

越华丽的,他们这里越不需要。

估计同知已经默认他把此地当跳板。

所以对力士邬人豪跟兽医大海要更好。

“好了,先收拾东西,然后好好休息吧,以后在这的时间还长呢。”纪元道。

此处宅子一个主院,两个偏院,他们三个住刚刚好。

大海还有点不好意思,他什么身份也没有,自己直接占个院子?一个院子里三间房啊,比他在家住的都宽敞。

可这院子里仆从却对他热情的很,对他非常客气。

小黄则非常自由。

想去哪都行。

纪元还让人在主院里安置屋子,专门供小黄住。

他的行李也被放好。

除了必要的衣物之外,还有十几个大箱子。

这些大箱子沉的要命,当初先是镖师们押着,镖师们离开之后董家的队伍一直帮忙拉货。

到现在,也是董家商队卸货。

纪元送别董家商队,董领头虽然不在,但其他人也很熟悉。

这下终于有人问:“这箱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难道是状元平时用的东西?

也是有可能的,估计是自己习惯的被褥服饰用具吧?

纪元直接打开一个,拍拍箱子最上面的东西。

“书。”

书?!

大家并不认字,有人道:“是考试用的书吗?”

状元不都考完了?

对了,这些书,能不能让他们家族学的人看啊。

纪元笑:“并非,只是杂书。”

各种杂书,是其他地方很难买到的那种。

从果树茶树的培养。

再到各种牲畜如何看病,以及一些农具的心得。

建孟府周家得到纪元这份书单的时候,直接道:“您这是想帮我们清库存吧。”

这些书最是难卖。

认识字的,买这种书只是消遣。

不认识字的,甚至不知道这些书的存在,更不知道这些书的作用。

故而成了需要被清库存的存在。

纪元之前给安大海买书的时候就发现了。

牲畜类还好,一些关于动植物的描述,真的只是杂类跟闲书。

纪元把这些书收集起来,让镖师们帮自己带过来。

所以当时的镖局并非运的空箱子,是实打实的真书。

纪元拿出来几本:“这本是讲怎么种稻子的,这本是讲怎么培育果树的。”

“想来虽然地域不同,可总有共同点?”

董家商队的人点头,忍不住道:“若是你琢磨出法子,能不能告诉我们,我家也种稻子啊。”

这自然没问题,纪元点头:“好,咱们滇州府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可谓天齐国最好的地方之一,这里会大有所为的。”

董家商队众人立刻点头。

没错!

他们这就是很好!

再说,纪状元都讲了,还能有假吗?

谁不知道纪状元的本事。

听说他在族学讲完课之后,里面的学生们都学疯了。

他们中间有些人的孩子,也在董家族学读书,看孩子的状态都不一样,一提到纪状元,都哇哇大哭。

说自己这个弱鸟一定要先飞。

这说的大家哭笑不得。

纪状元一堂课,效果那么明显?

正说着,邬人豪一个人抬了个箱子,四个人才能搬动的箱子被他双手抬起来,这力气,太惊人了。

再看旁人已经在看书的安大海。

怎么兽医也看书?

安大海还对纪元道:“这本书我也没买过,写的不算太好,里面有些东西过时了,等我改一改再说。”

他还会改?

天啊。

眼前的三个人,到底是做什么来了。

状元。

力士。

兽医。

总觉得他们很厉害啊。

这里的消息传到宁安州同知口中。

他还在外面看梯田的情况,最近两年多雨,这水总是排不干净。

今年的稻子就要收获了,真的不能出状况。

去年赈灾都没弄明白,今年要是再减产,日子真的会非常难过。

还有。

还有明年要开始收税。

他已经把这事提前两三年讲了,但下面三十七个寨子,所有村寨村长都在回避问题。

如果赈灾做不好,税也交不上来,那后面会如何,他也不知道。

同知又想到过来的状元。

一个小白脸,或许读书有些才能,但这种事情,怎么能行。

真正的公务跟考试完全两码事。

不是他看不起状元,作为考上三甲进士的他,当然知道自己跟状元之间的天差地别。

可人家再厉害,学的再快,又能怎么样。

还不是很快要离开。

就跟府衙的这些房屋一样。

当初他们刚并入天齐国,朝廷派人过来修府衙,修官署,还说五十年不收费,还说什么派人过来教导农耕。

确实派人了。

也确实修了。

但房子修好,朝廷来的官员,能跑就跑,根本不会留下来。

同知不是讨厌状元郎,是真的怕他没过几天就要走。

这可是状元。

算了,等等看吧。

看纪状元上任之后会怎么做。

反正他期待不大。

还有十天就要夏收,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夏收不出问题,赈灾的事情就能补一补。

同知心里又回到当地公务上,他的眼里,还是宁安州更重要。

纪元他们这边收拾好,终于能躺在床上睡一觉了。

纪元上辈子加上这辈子,就没有跑过这么远的路。

京城到滇州府。

放到现代,飞机也好,高铁也好,便是自驾过去,都不会跑五个月啊!

说起来,还要给大家回信。

等他明天起来再说吧。

纪元人在滇州府下的宁安州休息。

他出川写的信件,终于送到建孟府殷博士手中。

殷博士看着纪元画图,本以为是个什么画作,谁知道却是个怪模怪样的东西。

殷茂还过来凑热闹:“我弟弟写了什么信,他到地方了吗,滇州府好玩吗?”

殷茂已经自认是纪元的大哥,说什么都要带上我弟弟这两字。

父子两个看着奇怪的图纸,真的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还是附带的说明,让他们知道,这奇怪的东西叫蒸汽机。

纪元信里还说,这东西非常有潜力,对当地的印刷,乃至纺织,车船运输都有帮助。

但一切都是只是想法,还要慢慢落地才能实行。

纪元向来不说大话,他都这样讲,可见手头的东西确实很好。

但是,他们看不懂啊。

殷博士跟他儿子,都是妥妥的“文科生”,自然看不懂眼前的图纸。

不过仔细研究,似乎能发现一定的规律。

再看纪元的信件内容,说是这东西可以找府学数科高夫子一起研究。

说高夫子或许可以研究出来。

算是私人的事情,看看高夫子愿不愿意帮忙。

殷博士想到府学的事情,也觉得头疼。

纪元当时在这的时候,数科方有八个学生。

如今却只剩三个。

数科摇摇欲坠。

虽说可以理解考生们的想法,但所谓的辅科到底是君子六艺,直接放弃确实不好。

可他们一人之力,扭转不了如今的趋势,学生们只读四书五经,甚至不读春秋跟礼记,已经很正常了。

或许高夫子还真有时间。

殷博士知道是私人的事,便私人时间约了高夫子吃酒。

高夫子郁闷的很,张口便是:“你也别说,数科学生只剩两个,想停课就停课吧。”

“右训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