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考科举 > 110-120

110-120

作者:桃花白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年,他都快习惯了。

只要不是愈演愈烈即可。

但太子被放出来了,李首辅跟楚大学士的争斗却并未停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谁也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越是高位的,越是如此。

但是在四月下旬的时候,楚大学士那边突然被一群妇人告到顺天府。

原因是,她们家男人自从接到楚大学士的命令后,就杳无信息。

楚大学士否认,对方却准备充分。

最后还有个人被扔到京郊,命已经没了。

这件事震惊朝野上下。

皇上也对此事严肃起来。

那个人是咬舌自尽的,不是经过训练,根本不会有这种决心。

给楚大学士办事的人,咬舌自尽,还被发现了。

一些隐秘的事情也被抖出来。

即使只是一小部分,足够让楚大学士放弃自己的想法,只得咬着牙请罪。

这个人趁着守卫不注意,便自杀身亡,李首辅他们的人干脆趁着机会,拿一个人威胁楚大学士。

这么一个人,就能让楚大学士在皇上面前不好过。

他们手里甚至还有两个。

之前那些东西,他们知道,但苦于没有真正的证据。

现在人证物证都有了,更能往深了挖。

不出半个月。

楚大学士这边的情况完全改变。

还想当首辅?

也看看自己够不够格。

不少人朝臣上书,挽留李首辅。

皇上自然也更相信李首辅。

他病里想提拔楚大学士,如今清醒了,确实有几分拿不定主意。

如今的场面,若还要强行提拔楚大学士,那朝野上下都不好交代。

上书的臣子被皇上痛骂一顿。

让他不要相信外面的谣言,朕都说过,要留李首辅到七十五!

此话一出,楚大学士知道自己最近几年肯定没机会了。

皇上便是要食言,不能最近就食言。

可李首辅那也不好过,上书的官员是替他说话,却被骂得狗血淋头,也是为了敲打他。

等这一切彻底落下帷幕,朝中许多事情才提上日程。

不吵架了,赶紧干活吧。

李首辅督促各部办差。

一折腾便是半年。

白和尚在刑部忙得飞起,说自己就算被外派,也要把手头的事做好,真的太多了。

纪元看完信件,第一时间选择焚烧。

大家都好就行。

李首辅重回较为稳定的位置。

白和尚在刑部做事也不错,看来外派不远。

李首辅信的最后也让他安心即可,还提起一些宁安州的往事。

约莫四五十年前。

当地百姓之前过得很苦,被再往南的景国欺辱,所以一直往宁安州跑。

这些地方本是无主之地,他们过去之后放牛耕田,修建当地特色梯田。

谁知道景国国王知道后,竟然派人强行征粮。

那时候宁安州还不叫宁安州,名为腊蛮部,也是当地人喊的名字,并未碑界。

要知道别说古代,便是现代,很多地方的疆域中间也有空隙,算是大家默认的缓冲地。

当时的天齐国镇南城就是界限,中间的腊蛮部为缓冲地,再往南是景国。

一直以来算是默认的规矩。

可靠近景国的腊蛮人过得极差,还会被景国的军队骚扰。

靠近天齐国这边的,日子好过许多,一是可以交易天齐国的货物,二是镇南城的地势相对平缓,粮食充足,对腊蛮人多抱有同情。

一来二去,腊蛮人分为腊北跟腊南。

靠近天齐国的腊北人过的还算不错,甚至因为不用征税,很能自给自足。

腊南人则过的很苦,谁让他们靠近景国。

当地人也不是傻子,一直往天齐国附近的镇南城附近定居。

景国虽然嫌弃腊南人穷,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加上他们本地农业也差劲,当年雨水太多,稻米收成不好,他们竟然派兵到镇南城外征粮。

这实在惹怒当时的镇南城守城将军。

天齐国脚下,岂容蛮夷惹事。

这些腊蛮人虽不是他们天齐国百姓,却也是自己身边的。

征粮竟然征到自己眼皮子底下,实在不能忍。

要知道,一个国家打下一片土地,跟实控一片土地是有区别的。

打下那就打下了。

很多国家都能做到。

但实际控制,完全是两码事。

征粮征税,就是实际控制的一个重要标志。

让景国这么征下去,回头国土就到镇南城旁边了。

这能忍?

这种小事,基本不用报给上面,镇南城将军跟当时的武新府知府一合计,派兵去打。

结果自然不用说,而且打着打着,这腊蛮部是天齐国的土地了。

怎么说呢,也不是他们一定想要,但打就打了,那还是留着吧。

当时的斥候直接找人背着天齐国的界碑,扎在景国眼皮子底下,从界限以南的,便是天齐国子民。

消息传到京城,当时的皇上大喜,让这地方五十年不用交税,赐名宁安州。

只享受天齐国的照拂,不交税。

这种好事,自然让当地腊蛮人欢呼。

听说从景国还跑过来不少农户,为的就是不交税。

气得景国国君咬牙,视为奇耻大辱。

但这种事情,天齐国的人根本不知道啊。

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么远的事。

更不知道镇南城的将军,说打一片土地就打一片土地。

李首辅尽量详细讲解当时的情况,算是一个背调。

只有掌握这些事情,才能更好在这边做事。

同时,纪元算着时间。

“完了。”

纪元道:“这确实是楚大学士的风格。”

五十年不用交税。

今年是化远三十九年。

而颁布命令的是先皇在的时候。

纪元仔仔细细算了一遍。

明年,从明年开始。

宁安州就要交税了。

好好好,不愧是楚大学士。

连环三招等着他。

一,路上刺杀。

二,当地冬日遭灾,他要赈灾。

三,明年要开始征税。

第一个不用说了。

他已经躲过,并给了反击。

第二个,今年已经过去半年,冬日遭灾,一直拖到现在,怨气肯定很大。

第三。

征税。

自古征税就很难。

当年的腊蛮部就是因为景国征税抢粮跑过来的。

虽然他们知道,天齐国皇帝说了五十年不收税,如今也确实快到时间。

可知道归知道,不想交税还是不想交。

天齐国抽成为两成。

这两成,谁听了不肉疼啊。

什么?

交税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庞大的国家机器就是靠着税收过日子?

特别是农业社会,农业税是重中之重。

是义务,国家是要过日子,农业税确实重要。

大道理都会说,大官们可以不在意这“三瓜两枣”。

对百姓来讲,那就是大钱,是谷仓的粮食,是手里的银子。

纪元自然明白前面的道理,而且认同交税是该做的。

可百姓们不懂,不懂也没错,只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而已。

如果高高在上指责大字不识的他们,未免有些刻薄。

所以要开始征税,必然会有摩擦。

一个搞不好,说不定这地方要乱。

到时候他便是千古罪人。

纪元无奈。

不过幸好知道这些事了。

四五十年前的旧事被翻出来,肯定不容易。

纪元心里感谢李首辅。

没关系,第一件事他都可以解决,第二件事也可以。

大海的身体彻底好了,他们这次也要出发了。

纪元摸摸小黄的头。

这一路跑下来,它也够辛苦的,但小黄力气大,好像根本不累一样。

上次被人刺杀,小黄还想帮他挡着。

但他跟邬人豪当时都在牛车上站着,以高打低,所以一直让小黄不动。

也幸好那些人没有伤到小黄,不然纪元肯定会狠狠报复。

当然了,现在也差不多。

楚大学士至少会安静几年。

他的首辅职位也是妄想。

不过出发之前,纪元还要先去一趟董家的族学。

这是之前便答应的,最近大海的病好,纪元也能过去了。

武新府董家,在当地经营颜料,宝石,以及少部分的药材生意。

主要是颜料跟宝石。

当地的矿场很好,上好的颜料基本都是宝石磨成。

好的石头打造成首饰,边角料用来做颜料,在当地很是厉害。

不然生意怎么会做到建孟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么远的董家,会到建孟府做买卖。

建孟府有东市第一街,卖的就是这些东西。

董家的族学并不在祖宅附近,而是在另一处僻静的地方,距离这里也不远。

之前还有学生来过,想要看看状元郎是什么模样。

可惜纪元很忙,大家几次都扑空了。

纪元换上一身素净的衣裳,穿过几次,不算新衣,但胜在干净整洁。

他个子又挺拔,较之当地人虽然白了一些,却丝毫不像普通的读书人。

整个人说不出的让人侧目。

笑的时候还好,不笑时让人不敢多看。

纪元去的时候,邬人豪跟安大海都跟着。

两人还是被刺杀搞怕了,怎么也要护在左右。

董家人带着他们去了家中族学,这里的建筑风格都有些不同。

当地的屋顶大多是平的,跟梯田一般,一层层往上盖。

但武新府比较中心的位置却不同。

这里地势平坦,不管是董家的祖宅,还是族学,竟然有些中原,甚至京城书院之感。

里面文庙香火的鼎盛,超过纪元的意料。

等走进去,既有南方园林的雅致,也有北方宅院的浩气。

偏偏当地的审美一流,把这两种风格融和得很好,甚至产生一种不一样的趣味。

如果再给以时间,想来会是个与众不同的风格。

族学的董家学生们已经在等着了,董家带着纪元来的人,还是个有功名的秀才,面对纪元的时候,不知道有多紧张。

这是什么!

是状元!

阿的的,以为董康堂弟能考上进士,已经够喷刚(厉害)。

没想到还能看到状元。

状元,进士里的第一。

听说他甚至是六元及第。

但凡读书人,都会知道,连中六元是什么水平。

是他们这辈子做梦都到不了的水平。

更让人敬畏的是,这状元郎不到十六!

自己二十六了,都是只是秀才!

纪元感觉到他的紧张,笑着问:“我看这族学很有意思,雕刻的东西,挂的画都很有意思,可以帮我们介绍一下吗。”

介绍这些?

那没问题。

董秀才的紧张被缓解很多,甚至有越说越多的架势。

里面夹杂着一些本地方言,说起来生动活泼。

直到他们走到另一幅画面前。

“这是族学最近几年买的画,画师名叫青堂。”

“买了这幅画后,董康堂弟考上了举人,还考了进士。”

“买买三三,牛。”

最后就是表示惊讶,董秀才又夸这画好,还说不能多看,看了就想哭,总觉得画的就是他们。

没错,这画便是纪元为了房老夫子的“毕业考试”,以及为了赚钱卖出的画作。

价值四千两的《科举百态图》。

他怎么给忘了!

就是董家买的!

但董康也没说,直接挂在族学这么显眼的位置啊。

偏偏这会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回事。

真的太尴尬了。

身边的董秀才,邬人豪,以及大海都不知晓,这会猛夸画很好。

董秀才还甚至把这画吹的神乎其神,说什么有人花八千两买,他们族学都不卖!

纪元耳朵红透了。

行了,可以了。

看来这马甲,他要披很久!

不然多尴尬啊。

纪元轻咳:“走吧,说好的讲课。”

以纪元状元的身份,给京城国子监的学生讲课都有资格,何况一个地方族学。

董秀才赶紧点头,意识到自己说多了,甚至看到有同族的堂弟堂妹探头探脑,显然早就等不及了。

武新府,乃至整个滇州府。

近十年读书的人,科举的人越来越多。

但他们的教育资源跟强烈读书的愿望却并不匹配。

平日别说状元了。

便是进士,举人都很少见。

放在京城不起眼的人,如今在这,都是被供着的存在。

所以众人对纪元的期待,简直到了顶峰。

六元及第的状元。

他们董康堂哥都比不过他!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这份期待,在见到状元郎的时候,丝毫没有减弱。

反而更兴奋了。

朝廷选官也看脸吗?

状元郎长得也英俊!?

因为是族学,自然男女都有,大家第一反应是。

状元郎可真帅!

他穿得那么朴素,却依旧俊朗!

至于学问?

纪元微微一笑,脱稿来讲。

“弱鸟如何先飞。”

纪元直接问道。

弱鸟?

众人不解。

纪元指了指他们的书本。

指了指并不多的书籍。

即使董家这样的身家,想要建孟府,乃至京城那样随处可得的书籍,也是不简单的。

需要耗费族学大量的财力。

纪元从不好获得书籍开始,再从读书的资源,科举的名额。

乃至一路走来的山路。

他这里的弱鸟是鄙视吗?是看不起吗。

不是的,他只是阐述现状。

只有认识到了这点,才能改变。

董家族学都是如此,当地百姓呢。

读书人都很艰难,那些连书都读不起的人呢?

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日子,不能用弱来形容。

弱就要自认倒霉,弱就要自怨自艾?

不可以的。

越是弱,越要飞,越要想办法飞。

只有自己飞起来,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能改变周围的现状。

此处的弱并非真的弱,而是要往前走的激励。

不过是一个班集体的先进生跟后进生的差别。

慢没关系,比别人差一点也没关系,以后大家都会毕业,都会开始各自的生活,都会有不同的精彩。

“壹引其纲,万目结张。”

抓住事情的关键,就能带动其他东西。

纪元最后确定道:“君以此始,亦必以终。”

什么样的开始,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终点。

而人生处处是开始。

他这次的开始,便是宁安州。

“好了,下课。”

“本官,要去赴任了。”

第113章

第113章

“终于到了。”

纪元, 小黄。

安大海,邬人豪。

三个人,一头牛从镇南城过来, 终于在化远三十九年六月二十七踏入宁安州。

宁安州的地貌, 果然跟其他地方不同。

像镇南关, 还有山脉的天险。

但过了镇南关, 宁安州的地势平坦不止一倍。

当然了,这地的地势平坦,跟中原还是不同,只不过是山脉的起伏少了些。

远远看过去,还是青山绿水。

更远的地方,似乎传来山歌, 是当地更古早的语言,歌声嘹亮动人,游荡在山川河流之间。

这样空灵的歌声,几乎眼跟眼前的美景融为一体。

“都说过了镇南关, 便是不同的风景, 果然如此。”

“那是什么?”

半山腰好像有很多人?

纪元眺望远处, 笑道:“是梯田。”

梯田?

建孟府的地势平坦,虽然也有山脉,但跟这里比,跟小土堆区别不大。

那边田地自然是大片平整的土地,便是有人在山上种地,那也是实在没地方。

像眼前这样, 大面积在山腰的田地, 还是头一回见。

纪元忽然感觉,久远的知识似乎攻击了自己的大脑。

纪元道:“你们再往上看, 还能看到民居。”

民居?!

一眼看过去,果然是这样!

这宁安州果然不同!

按照中原,江浙,甚至两广,京地之人的看法。

田地该是平整的,就在地面上。

田地附近的房屋,彼此挨着,形成一个个村落。

这地方却不同。

所有的人随山而居。

山的最高处是山石,再往下承接储存了大部分的雨水,水流下来,形成森林。

森林是真正在山中偏上的位置。

再往下,便是人住的村寨,这里是真正的半山腰,当然了,这些山对比其他山脉会平缓些,更适合人居住。

山再往下,便是梯田了,本地人的智慧从春秋时期便开始。

既然没有平整的地面,那他们就在坡度稍缓的山坡开耕出一道道梯田。

不过春秋也好,再往后的古时候,人口压力并不大。

除了躲避战祸,税收,或者有人犯事之外,很少有人会主动选择这些地方。

而近百年迁居在此,那大部分原因就是人口越来越多,百姓们的生存空间较小。

所以这些梯田越来越繁荣。

邬人豪看的震撼,安大海更奇怪:“这,这他们种的是稻子?稻子要大量的水,他们怎么从山脚挑上去?这又要耗费多少人力?”

纪元指了指山上:“是从山上引下来的。”

“这里的雨季会降下大量的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