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考科举 > 70-80

70-80

作者:桃花白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71章

第71章

纪元不用多想, 就知道这里面有问题。www.zicuixuan.com

自己跟徐大人从未有过交集,怎么就亲自点名了。

有人举荐?

看起来不像。

知府,学政两人, 知道是徐大人来之后, 根本没找过他, 眼看也是不想让他在徐大人面前露脸。

否则对大家都不好。

纪元身边的人自然也发现不对劲, 考上举人的张洵更是道:“这次的乡试宴,不仅是新进举人拜见座师,更是送别京城官员,怎么就要你去了。”

张洵又道:“能不能找人问问内情,徐大人不喜神童,如今都知道, 你去只怕不好。”

是啊,肯定不好。

别人还在庆祝的时候,正荣县这边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

李勋也来不及再伤心,连忙找人问了情况。

今日八月二十, 还有三天就是乡试宴, 一定要知道原因, 才能做好应对。

好在八月二十二当晚,纪元被府学右训导偷偷喊了过去。

最近几天,府学说是陆陆续续开课,但因为乡试刚结束,还未正式上学,大家多半都在家中, 等着府学通知。

纪元等到的, 就是右训导家小厮,让他去训导家中一趟。

纪元过去的时候, 依旧还是书房,不过里面有两位大人。

之前祭文庙的时候见过,另一个人是县学的左训导。

天齐国以左为尊,左训导比右训导高半阶。

单看右训导主持童试,左训导主持乡试就知道了。

等会,左训导主持乡试?

纪元一抬头,右训导就道:“看吧,我说他是真神童,不是那种冒牌的。”

“咱们府学有个真神童,难道也是我们的错?”

左训导看向纪元,开口道:“徐大人什么性格,你知道吗?”

纪元先摇头,再道:“只听说过一些传闻。”

见他回答还算妥帖,左训导微微松口气。

看来他年纪虽然小,却还是懂事的,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

左训导道:“是这么回事,你要做好准备。”

“本来今年的童试录,不打算给徐大人看,毕竟一个你,一个岳昌,占了前十的两份。若让监临官徐大人看了,会误以为我们强行推神童,以得皇上喜欢。”

“但前两天成绩出来,徐大人不知从哪看到样书,然后看了你的文章。”

不用说,文章前面还有纪元的生平简介,出生年月都有。

这简直踩到徐大人的雷点上,还招来学政问话。

学政回来气得要命,他就差把人藏起来了。

怎么还是被发现。

成绩出来的时候,徐大人看到《童试录》的样书。

纪元想不出其中关联,但意外想到童试录出版书坊岳家。

那样书,他家也最多吧?

右训导也道:“今年童试录一直不发,就是想着徐大人走之后再讲,谁知道会被他看到样书,也是倒霉。”

按理说,这书早就印出来,是该开始售卖的。

不就是因为徐大人逆鳞,这才要等等再说。

千算万算,都没想到这个啊。

反正就是,徐大人看到十一岁,甚至不满十一周岁的小三元,点名让他去乡试宴,肯定是要看看他的水平。

若水平尚可,估计这事就过了。

若是不行,估计会让他归家。

是的。

归家。

“徐大人一直觉得,所谓神童,一直跟年纪长于他的人在一起会被欺负。”

“还在国子监的那个神童就是。”

“还有便是,过早处在不同环境,也不利于心智的成长。”

“大概率会让你回家。”

“为了留在府学,你可要努力,当然了,我们在宴会上,也会帮你的。”

至于徐大人怎么考究?

不是很清楚。

当场考文章不太可能,多半是谈吐问答。

不拘于学问,日常礼貌,情商高低,估计也在其中。

总之,徐大人要的是人格相对健全的学生,而不是只会背书的神童!

这句话是纪元自己总结的。

回到栖岩寺,纪元长长叹口气。

太难了。

怎么这种无妄之灾也能找到他。

回到禅房的院子,只见里面灯火通明的。

纪元一回来,就见一群人直接回头。

张洵松口气:“你可终于回来了。”

纪元往这里一看,蔡丰岚,白和尚,李锦,李勋,张洵,还有另一个孙夫子,他也考上了举人。

还有就是许春,以及上次一起考上秀才的同窗。

随便数数,竟然一二十个人。

“训导怎么说。”

“徐大人会为难你吗?”

纪元看着大家担忧的眼神,把事情简单讲了。

“反正训导们说,知府跟学政也会帮着说话,一定要过了明日乡试宴的关。”

“如果过不了,我就要离开府学。”

离开府学?

李勋直接道:“不行,你很多东西才刚学,怎么能走。”

“是啊,骑射刚开始练,怎么能行。”

“礼乐也是啊,律法书籍,咱们县学的甚至不齐全。”

说到这,纪元道:“我已经跟周家书坊签了契约,可以低价拿书,等你们回去的时候,帮我带一套律法书回县学吧,充到尊经阁里,教谕想这一套书很久了。”

整套买下来不便宜,而且来了几次也给忘了。

纪元趁这个便利,可以成本价拿出,带回去刚刚好。

“什么时候了,你还想这个。”蔡丰岚道,“想想怎么过关吧,徐大人最不喜欢这个,大家都知道。”

纪元让大家不要着急:“明日再看吧,若徐大人下定决心让我走,谁来也没办法。”

知府,学政也不能硬劝。

当年追捧神童带来的惨案,大家都没忘呢。

纪元甚至做好了离开府学的准备,又道:“趁着我走之前,弄一套书回去,不是刚刚好吗?”

大家无奈,只能佩服纪元心思豁达,当然也看出来他是在安慰大家。

辛辛苦苦考了小三元,来了府学,却要离开,这实在让人不舒服。

李勋更是如此。

他要回县学,那是逼不得已。

纪元离开,则是十分冤枉,他甚至已经找好可以糊口的工作,去当润笔先生,绝对可以顾得住自己。

为了这个差事,他跑了整整一下午,还把蒙师的叆叇都买了。

众人沉默。

却也不要再说什么。

站在徐大人的角度,其实也可以理解。

他不愿要死板的神童,也是为了更多孩童的健康安全。

纪元这边就更无辜了。

幸好,还有明日的机会。

张洵跟孙夫子道:“明日我们两个也会在场,一定会护着你的。”

纪元点头,提前谢过。

孙夫子今年乡试考了二十九名,张洵考了三十六名。

排名都不算太低。

而且他们两个,现在都是名副其实的举人。

有举人撑腰,应该还好吧?

李勋羡慕地看了他们两个,其他人也差不多。

许春却道:“纪元,我相信你。”

许春今年考上秀才,八月秋闱自然要来,之前纪元还去接过他。

这些不谈,许春也受过纪元很多次帮助,所以他莫名信任纪元:“徐大人看到你,绝对会喜欢你的。”

“好,那就借你吉言。”

说着,纪元让大家赶紧回去休息,这两日放榜,估计大家心情起伏都很大。

众人离开,只剩白和尚跟蔡丰岚。

白和尚看了看纪元,觉得他更是不同。

今日他一离开,蔡丰岚便很着急,跟同窗们说了之后,往日清静的禅院来了许多人。

都是真心担忧纪元的安全。

再听他们讨论,竟像是对这个年龄更小的同窗很是信任。

或许,徐大人不应该因为偏见让纪元离开。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神童?

当然了,具体怎么样,还要看明日乡试。

八月二十五。

纪元久违穿上青衿,换上靴子,又戴了儒生的帽子,这才出发。

毕竟是乡试宴,他看起来还是要正式点,穿上公服。

张洵跟孙夫子也换上了公服,但他们则是举人的公服,看起来已经类似官服。

青蓝的丝绸做成,上面绣着金色的云纹,领口下摆带着金丝装饰。

头上的方巾也是不一样,腰间带子配了玉饰,跟衣服上的云纹一样。

靴子也是同理,同样的纹饰以及金丝边。

这样的衣服,已经很类似官服了。

更别说用丝绸做成,看着就华贵无比。

都说考上举人之后,社会地位会有质的飞跃。

只看衣服都能瞧出了。

秀才的蓝杉在平时看还好,对比起来,自然差了一截。

好在秀才衣服也是简洁大方,带了一丝文雅。

加上纪元五官英俊,气质不同,竟然丝毫不逊色。

等他们走进乡试宴,这才发现,岂止是不逊色,更是出类拔萃。

整个宴会上,所有被邀请的官员学生,只有纪元一个人穿着秀才的公服。

不对。

还有一个。

纪元看着岳昌过来,脑子里闪过很多事。

《童试录》

《童试录补遗》

岳昌在考试之前,以神童的名义,带去见了徐大人。

而岳昌在这次乡试中,并未考中举人。

以及,那个印《童试录补遗》的小作坊,必然跟承接府学《童试录》岳家有关系。

纪元盯着岳昌,见他下意识撇开头,就知道自己的猜测没错。

张洵,孙夫子问道:“纪元,怎么了?”

纪元如今只是猜测,不好多说,只道:“没事,今日要格外小心。”

不仅要对徐大人问话格外小心,还要防着有人出阴招。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

岳家知道自己办砸了神童的事,想着一定要补救。

最好的补救方法,自然是十二岁的岳昌考上举人,告诉徐大人,岳昌跟那些家族培养出沽名钓誉的神童不一样。

岳昌是真正的神童。

反正能考上,一切都好说。

若考不上,就要另想办法。

那岳家定然从小作坊那知道,自己撞破《童试录补遗》的买卖。

顺便,他也有神童的名声。

干脆把他推出来替岳昌挡枪,等把自己弄回正荣县,岳家一次性便解决两个麻烦。

一,童试录补遗以后不会有人再提。

二,他的年纪更小,有他在,徐大人只会对他更生气,并不会多想岳昌了。

好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

也是最近事情太多,他竟然疏忽了。

本以为要面对不喜神童的监临官徐大人已经很麻烦。

没想到,还有这一茬。

可他能说吗?

这只是猜测,说出来多惹是非。

再者,能跟岳家对上的,也就知府,学政,左右训导等人。

可府学编纂的童试录都由他们印出,岳家在府学定然有自己人。

他说出来,反而会打草惊蛇。

“纪元!”只听后面有人喊道,“你是纪元吧?”

这声音十分年轻,纪元回头,是一男一女,两人都很年轻,纪元并不认识。

纪元等人转身见礼,其中的男子压低声音道:“我是周家书坊的少东家,我家听说你的事了。”

“一会我爹也会见机帮你说话,不要太紧张。”

府城虽然大,圈子却小。

特别是东市第一街的周岳林王四家,谁家有个风吹草动,大家都知道一二。

岳家的四儿子在徐大人面前丢人,举人也没考上,各家都是知道的。

但他家把纪元推出来挡事,却让周家,林家,王家诧异。

纪元能看出关键,更了解岳家的这几个人户,多少也能看出些。

否则那本不让售卖的《童试录》怎么就刚刚好被徐大人看到。

要知道,今日的乡试宴过后,明日徐大人便启程回京。

只要再瞒几日就好,偏偏给戳穿。

不就是岳家要让徐大人知道,府学不止一个神童,他们岳昌并非出头鸟。

要抓假神童,去找小三元纪元啊!

周家知道此事,本没打算管,却又听说,纪元有府学书科杜夫子给的条子,还签给了自己家做润笔先生。

那眼高于顶的杜夫子都夸纪元的字好,多半是没错的。

周家思索片刻,还是决定出手一助。

当然了,他们只能做个辅助。

具体的,还要看纪元是否有真才实学。

也看徐大人对纪元的反应。

这小孩确实艰难。

纪元,张洵,孙夫子谢过周家少东家。

不过这少东家看了看纪元身边的两个新进举人,连忙行礼。

咦,本以为纪元孤立无援。

可现在看着,身边还有两个举人帮忙?

乡试宴,自然比之前的童试宴规模更大,虽说参与的人数少了一半,可伺候的仆从却极多,食物更加精美,就连歌舞的档次都不同。

纪元心里好笑,自己这算不算提前看了乡试宴是什么模样?

正想着,只听宴会管事走过来,开口道:“你跟我来。”

纪元也好,岳昌也好,都是徐大人亲自点名的学生。

可他们再怎么样也都只是秀才,其他参加宴会的则都是举人,安排他们坐哪是个问题。

坐得远吧,一会徐大人来了不好问话。

坐得近吧,难道要比今年乡试前二还要近?

这实在让左训导手下的管事头疼。

思来想去,干脆跟乡试前二甲商议,让这两个小童跟着他们。

反正秀才服侍举人也合适。

当然,说是服侍,其实就是坐在一起吃吃喝喝。

那前二甲听了前因后果,心中也好奇。

今年乡试解元还问道:“小三元?让他来吧,我们还都是府学的学生呢。”

岳昌虽没提,自然也给捎带上了。

宴会管事,就是来找纪元过去落座的。

张洵跟孙夫子下意识上前一步,纪元朝他们点头:“没事的,左右都这样了。”

乡试宴,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位置坐下,孙夫子在第二十九,张洵在三十六。

距离前二的席位还是有些距离的。

此刻也只能看着纪元被带走。

纪元还算轻松。

最坏的结果,就是回正荣县读书。

那又有什么了。

他还能把叆叇亲自给赵夫子,继续给房老夫子做点心,给罗博士泡茶。

纪元想得坦荡,去找乡试解元的时候,没有丝毫局促,先拜见了坐在一起的乡试前二。

乡试第一被称为解元。

乡试第二被称为亚元。

后面第三到第五,都是经魁。

如今大家喊解元等人的名字,也是直接喊章解元,柳亚元的。

纪元做礼,章解元笑:“看着年纪也没那样小,来坐。”

岳昌已经坐到柳亚元后面,死死等着纪元,纪元自然要坐在解元侧后。

两人面前同样有桌椅,不差其他举人什么。

章解元转身道:“你真的不到十一?”

柳亚元也道:“几年生,几月生辰?”

他们也太好奇了吧。

纪元如实答:“化远二十三年生,十一月的生辰。”

果然不到十一岁!

“都说你是十一岁小三元,看来都说多了,应当是十岁才对。”章解元笑后,又想了想,“还是说十一吧,这样安全些。”

看来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

柳亚元问岳昌:“你呢,不会是不满十二吧?现在的天才也太多了。”

岳昌脸色难看,低声道:“是二十一年生,九月生辰。”

这么算的话,过几天就到十三岁了?

章解元也道:“那就说十三,不要再说十二了。”

家里同样这么交代的。

以前吹神童的时候,自然要把年纪说得越小越好。

现在遇到不喜神童的徐大人,就要把年龄说大。

岳昌再次看向纪元。

但他的年纪,确实很小。

十一岁生日都没到,也就是十岁。

只要纪元推得越往前,他就越安全。

纪元察觉到岳昌的目光,却并未说什么,此事对他而言,完全可以用无妄之灾来形容。

纪元说着,有些好奇乡试第一第二的成绩,询问道:“都说今年最后一题策问极难,大家都好奇你们是怎么破题的。”

乡试的水平,跟童试不同。

乡试第一的水平,跟童试第一的水平更是天差地别。

但这会正是两人春风得意的时候,被小三元这么一问,竟然细细说起自己的心得。

“策问,自然是让咱们读书人献策,可献策也要从四书五经里找。”

“今年的题目是,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子产有四项处世标准,是哪四项?”

章解元说罢,岳昌接道:“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这出自《论语·公治长》,讲的是一个名为子产的君子,他的行为四项行为标准。

孔子夸他,对自己庄重,对君主恭敬,对百姓恩惠,驱使民众的时候得当。

以此策问,自然要结合时事来作答。

他们正聊着,屏风后的左右训导,乃至学政都有些叹气。

徐大人不走,他们也不能走啊,知府都请了两次,徐大人还是不动。

一行人只能听乡试前二,以及小三元纪元,参加了乡试的岳昌聊今年的考题。

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第一项考验了。

岳昌答了,纪元却一直没吭声。

完了。

他们的小三元,不会真的要回县里吧。

章解元继续说他的见解,他的看法让大人们频频点头,不愧是解元,果然有独到之处。

“孔夫子对子产的评价极高,他认为这是执政的四个要领,所以我们要从这四方面入手,题目是考的后者,可前面也不能忽略。”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