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美人魅天下 > 74.茶

74.茶

作者:哚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品茶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瓶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1.烫杯——春江水暖鸭先知
2。赏茶——香花绿叶相扶持
3。投茶——落英缤纷玉怀里
4。冲水——春潮带雨晚来急
5。闷茶——三才化育甘露美
6。敬茶——一盏香茗奉知己
7。闻香——杯里清香浮情趣
8。品茶——舌端甘苦人心底
9。回味——茶味人生细品悟
10。谢茶——饮罢两腋清风起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它融茶之韵与花香于一体,通过“引花香,曾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从花茶中,我们可以品出春天的气息。所以在冲泡和品饮花茶时也要求有诗一样的程序。
第一道:烫杯
我们称之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东坡的一句名诗,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文豪,而且是一个至情至性的茶人。借助苏东坡的这句诗描述烫杯,请各位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想力,看一看在茶盘中经过开水烫杯洗之后,冒着热气的洁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只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鸭子
第二道:赏茶
我们称之为“香花绿叶相扶持”。赏茶也称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头一品,目的即观察鉴赏花茶茶坯的质量,主要观察茶坯的品种工艺细嫩程度及保管质量。
如特级茉莉花茶,这种花茶的茶坯多为优质绿茶,茶坯色绿质嫩,在茶中还混有少量的茉莉干花,干花的色泽应白净明亮,这称之为“锦上添花”。在用肉眼观察了茶坯之后,还要干闻花茶的香气。通过上述鉴赏,我们一定会感到好的花茶确实是“香花绿叶相扶持”,极富诗意,令人心碎。
第三道:投茶
我们称之为“落英缤纷玉怀里”。“落英缤纷”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描述的美景。当我们用茶匙把花茶从茶荷中拨进洁白如玉的茶杯时,干花和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
第四道:冲水
我们称之为“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泡花茶也讲究“高冲水”。冲泡特技茉莉花茶时,要用90左右的开水。热水从壶中直泻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随水浪上下翻滚,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
第五道:闷茶
我们称之为“三才化育甘露美”。冲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茶杯代表“人”。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
第六道:敬茶
我们称之为“一盏香茗奉知己”。敬茶时应双手捧杯,举杯齐眉,注目嘉宾并行点头礼,然后从右到左,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第七道:闻香
我们称之为“杯里清香浮情趣”。闻香也成为“鼻品”,这是三品花茶中的第二品。品花茶讲究“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闻香时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分离,应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轻轻地将杯盖揭开一条缝,从缝隙中去闻香。闻香时主要看三项指标:一闻香气的鲜灵度,二闻香气的浓郁度,三闻香气的纯度。细心地闻优质花茶的茶香是一种精神享受,一定会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间,有一股新鲜浓郁纯正清和的花香伴随着清悠高雅的茶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第八道:品茶
我们称之为“舌端甘苦人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后一品,口品。在品茶时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分离,依然是用左手托杯,右手将杯盖的前沿下压,后沿翘起,然后从开缝中品茶。品茶时应小口喝入茶汤。
第九道:回味
我们称之为“茶味人生细品悟”。人们认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无论茶是苦涩甘鲜还是平和醇厚,从一杯茶中人们都会有良好的感悟和联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第十道:谢茶
我们称之为“饮罢两腋清风起”。唐代诗人卢仝的诗中写出了品茶的绝妙感觉。他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来,你们来尝一尝。我泡得茶味道如何。“等到每个人都接过一杯茶之后,叶卿羽狡黠的一笑,拦住了花若惜的手,对着大家说道:“先不要喝,你们跟着我一起做。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
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我们这套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1.礼佛:焚香合掌
同时播放《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我们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我们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
2.调息:达摩面壁
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应指导客人随着佛乐静坐调息。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
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
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
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
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
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
在佛乐中保持这种静坐的姿势10-15分钟。
静坐时应配有坐垫,坐垫厚约两﹑三寸。如果配有椅子,亦可正襟危坐。
3.煮水:丹霞烧佛
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说:“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
“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4.侯汤:法海听潮
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


♂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