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美人魅天下 > 75茶

75茶

作者:哚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5.洗杯:法轮常转
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6.烫壶:香汤浴佛
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7.赏茶: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我们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8.投茶:菩萨入狱
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
9.冲水:漫天法雨
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萌善念。
10.洗茶:万流归宗
谢茶
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
一尘不染清静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般若是梵语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11.泡茶:涵盖乾坤
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12。分茶:偃溪水声
“偃溪水声“典出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据载有人问师备禅:“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水声了﹖“来人答:“听到。“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禅茶茶艺讲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水声。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13.敬茶:普渡众生
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渡众生“
14.闻香:五气朝元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
15.观色:曹溪观水
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唐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禅法。《密庵语录》载:“凭听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内苑春。“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长“(《塔铭九卷》)。
16.品茶:随波逐浪
“随波逐浪“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是“云门三句“中的第三句。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只有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平悟出禅机佛礼。
17.回味:圆通妙觉
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即圆满之灵觉。品了茶后,对前边的十六道程序,再细细回味,便会:“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乾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萨顶时,曾写过一联:“性相真如华海水,圆通妙觉法轮铃。“这是他登山的体会,我们稍做改动:“性相真如杯中水;圆通妙觉烹茶声。“即是品禅茶的绝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们自身的心底。
18.谢茶:再吃茶去
饮罢了茶要谢茶,谢茶是为了相约再品茶。“茶禅一味“嘛。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先生讲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让我们相约再吃茶去。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大约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
四字来表述: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两位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在此之前,台湾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俭静洁。”范先生的茶艺根本精神,就是茶道的精神,也就是上述的茶德。虽未加以详细解释,但其含义仍不难理解,与前述几位专家的意见相去不远。更早一点,在1982年,台湾的国学大师林荆南教授将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怎么样,我泡的茶味道如何,是不是特别的好喝。“叶卿羽端起茶。细细的品了一口。笑意盈盈的对着花若惜和馨羽几个人说到。


♂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