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恋爱的不平等条约 > 第173章 上门女婿

第173章 上门女婿

作者:上网冲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这边村子也不算太穷,所以村里也有那么两三户,也招了上门女婿。

逢年过节,都是女婿在忙里忙外。

这些上门女婿们看着都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

而相对的,女婿们的媳妇和岳丈则显得有些跋扈。

不过,这些场景,之前并未触动老两口,他们只觉得这是很普通的事情。

村里比较有名的一户上门女婿家,是做豆腐的。

做豆腐是一门很苦的生意,俗话说“自古三桩苦差事:打铁、乘船、做豆腐”。

而大多数人对这份工作的理解,也仅仅是知道豆腐家通常需要凌晨三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却不知道这里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辛劳。

这家的女婿,“嫁”过来之后,跟随岳父学习起做豆腐的手艺,待出师后,便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

每天凌晨两点,豆腐女婿第一个起床,来到自家后院的豆腐坊,点亮昏暗的灯泡,开始做豆浆。

两小时后,豆浆制作完毕。

这时候,年轻的妻子打着哈欠也加入了豆腐工作。

妻子刚生小孩那几年,除了小孩六个月之前没有参加任何劳动之外,六个月后给孩子强行断奶,然后就开始每天凌晨四点来到豆腐坊和丈夫一起工作。

岳父岳父老两口呢?

“我们辛苦一辈子了,该到享福的时候了。哈哈。”

只要别人这样问,老两口口径一致,回答的一个字都不差。

同时,细心的外婆一边还不忘擦去孙子嘴角边的口水,孩子还太小,需要人整天看护,老两口虽然退居二线,但还被赋予了一个照顾第三代的工作。

村里的人只要去买过豆腐的,都知道豆腐坊的工作环境:

永远湿淋淋的地面,满屋的蒸汽,豆腥味儿,豆腐水的味儿,一个好端端的人在里面待上几天,说不定都要被浸出风湿病来。

辛苦至极。

比一般人想象的还要辛苦。

但是,都给人做上门女婿了,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村里人大多都这么想:

给人做上门女婿,其实就等于把身为男子汉的尊严给抛弃了大半。

再说了,既然他们选择了上门,说明这样的生活远比在他们本地要过得好,否则过来干嘛。

但是老两口并没有考虑过,那些上门女婿的背后也有原生家庭。

他们或许也有多个儿子,但或许只有一个儿子。

逢年过节的时候,也有可能两个老人相对枯坐,并没有儿女来侍奉,因为他们的儿子正在老婆的家里,侍奉着老婆的父母。

这个想法,让这对刚刚陷入喜悦的老两口浑身一个哆嗦:

莫非,这大儿子,以后不管我们老两口了?

这这这……这可是大事啊!必须要问清楚啊!

他们舍不得长途电话费,不过也更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打电话质问儿子——毕竟马上就要做别人家的上门女婿,他们作为男方的父母,自认为气势矮了一截,老两口互相推诿一番,谁也不肯先打电话去问,两个人担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

万一是亲家的人接电话怎么办?怎么打招呼?

两个人都没主意,于是争吵一番作罢。

但又不甘心,于是,老两口就仔细地回忆着最近一次,儿子打电话回来报喜讯时说的内容。

为了集思广益,父母把当时一起听电话的徐多多和两个弟弟(对于大哥打来的电话,他们一家人向来都聚集在一起听)都召唤到院子里,召开家庭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

研究他们家老大,打电话回来报告结婚这通电话的种种细节。

看能否从这些细节中,推测出二老未来的老年生活是否能够指望这个儿子。

当然,关于后半句,老两口都心照不宣地没有当着三个子女的面直说出口,但敏感的徐多多,已经大致明白父母的担心。

她又不是第一天在这里生活,村子里上门女婿都是什么状态她也一清二楚。

不管在哪里,女孩子都会比男孩子更早熟,她知道她父母的担忧。

于是,几个人开始了讨论。

父亲起身把门窗关牢,分别给母亲,徐多多,两个弟弟几个塑料板凳,让他们围着自己坐下。

徐多多发现,自己的板凳最破,缺了个角不说,板凳腿还不一样长。

但她还没来得及计较和抗议,家庭会议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了。

当然,主要是父母两人迫不及待,两个弟弟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父母你一句,我一句,字字句句地回味着,推测着,揣摩着大儿子的意思。

儿子说:我要结婚了,对象是我这边工厂老板家的女儿。

儿子说:婚礼我们会办一个小型的,就是这边相熟的亲戚朋友在饭店吃个饭。我老婆不喜欢传统婚礼,她觉得吵闹尴尬。

儿子说:接下来我们会去旅行,就把婚礼和蜜月一起办了,嗯,是旅行结婚。

回忆到这个部分,母亲在这里插了一句:

“这像什么话!哪有结婚不摆酒的!这个大儿媳妇也真是古怪得很!什么吵闹,尴、尴尬的,老头子,尴尬是什么意思?”

父亲不满地盯了老伴一眼:“就你话多,把我的回忆的思路都打乱了,我现在想不起来儿子后面说什么了。再说你在这里嫌弃大儿媳妇,人家轮得到你嫌弃吗?你连见都没见过,你嫌弃人家什么?”

接着老两口继续回忆:

大儿子还说,岳父在他们当地已经买了两套房产,给小夫妻使用。

一套是位于城市南郊的住宅小区,跟工厂地点比较接近,方便上下班;

另一套是位于城市中心的一个门面商铺房,地段非常好,不愁租,租金还年年都在涨。

虽然这两套房子写的都是老婆一个人的名字,但结了婚之后,在法律层面上,两个人都有份。

母亲在这里又开始理所当然地插话:

“嫁都嫁给我们家老大了,儿媳妇的财产当然都是我们老徐家的,还什么一个人的名字,两个人的名字,咱们这边可不兴那一套,只要嫁给我们家,那都姓徐,老头子,你说是不是?哎,老头子,既然这样,那就是说,我们将来去那边,也可以住他们的那个大房子了?反正都是我们老徐家的。”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