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一张一弛:通畅心路,打开心结

一张一弛:通畅心路,打开心结

作者:牧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人生就像条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又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舒缓优雅的乐章。人的精神和心灵也同样如此。平衡内心,就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过于封闭,犹如勒在脖子上的绳索,会令人窒息;过于放纵,又会滋生懒惰、空虚的情绪。只有开放和收敛协调运用,一张一弛有效结合,才会让心灵舒畅又不无所依附,让精神集中又不殚精竭虑。

作茧自缚令人压抑,敞开心扉心旷神怡封闭是一种束缚,开放是一种心态。身体被束缚也许只是受点皮肉之苦,而心灵若是被禁锢,则很难在精神上表现出愉悦和满足。因此,封闭心门不如主动放开,这样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互动和情感沟通。

封闭自己等于给心灵上锁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一切都与社会不合拍,人际关系方面也格格不入,那么是时候检查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了。看看吧:你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对一切社交活动都不感兴趣;你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即使有人约你出门,也总找各种借口推脱;你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心里话从不对别人说,即使在家人和朋友面前也绝对守口如瓶……以上这些因素就是你的症结所在。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一旦拥有封闭心态,往往就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其实,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害怕说出的话不对味,倒了大家的胃口;担心因为哪壶不开提哪壶,而遭到斥责;害怕自己的口误刺中了对方的痛处,而导致唇枪舌剑……种种担心和害怕,使到嘴边的话又溜了回去,在本可畅所欲言的时候却欲言又止,想了三番五次最终把心里的话咽进了肚子里。结果,想说话的时候与自己说,把心里话写进日记中,把自己的远大理想也学着古人那样撰文咏诗,托物言志。

当然,也有些人的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这种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

具有自我封闭行为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合群”。即使交朋友,也只和自己在性格、习惯和趣味等方面合得来的人交往,凡是在这方面合不来的人就一概拒绝。不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理世界,不相往来,也不顾及其中的利害关系,不善解人意。在与人相处时,反面的态度(如仇恨、嫉妒和怀疑等)多于正面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和喜悦等)。因此,自我封闭的人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基本上没有知心的朋友。

这种不合群的性格,不仅有碍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不适应现代人际交往的需要,而且还会使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退缩感和孤独感,从而有碍于人的身心健康。试想:你独处深宅,孤陋寡闻,信息从何而来?你没有朋友,孤家寡人,遇到困难谁来帮助你?你没有几个知心朋友,你的苦恼无处倾诉,也没人为你出谋划策……

如果拒绝与人接触,把自己囚禁成一座孤岛,我们就会变成痴人,我们的心很快就会被荒芜吞噬,结果只能是自我封闭,离群索居,被人孤立,处处吃亏。

没有人愿意选择孤独,没有人不想交朋友。相信你也是一样。既然你的内心怀有交友的渴望,脑海中憧憬与大家在一起无拘无束的欢乐,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封闭自己呢?所以,尽快摆脱你的孤独现状吧!不要再作茧自缚了,敞开心扉,勇敢地走进大家的生活中去,感受集体的欢乐与痛苦,分担大家的风雨和成就,你的个人魅力就会在集体中实现和升值。

主动,让人际间的心路畅通无阻如果你渴望与人沟通,想结交更多的朋友,却一时不知道如何适应人多的“热闹”和来自大家的认可和欢迎,那么,可以循序渐进,逐步地适应社交圈。

首先,主动伸出友好的手,对他人表示欢迎。一个人是否有人缘,往往左右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要想改变,就必须从现在起建立你的人缘,建立高层次的人际关系。为此,你要积极地走出去,扩大与人交往的机会。

要想拥有朋友,你就要与人接触、交往。朋友并不是天生就是你的熟人,也不是生来就为你准备好的,朋友需要你通过社交这个手段来获得。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识到相知,每个人交朋友的路都是沿着这一轨迹走着的。因此,你要把身边的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先主动地与对方交朋友。

其次,要善于主动和陌生人说话。观察一下身边从来没有说过话的“陌生人”,看上去好像亲切了许多;看着新搬来的邻居,心想着要不要主动先打个招呼;公司里来了个新同事,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是不熟悉,实在太不应该了。的确,由陌生到熟悉,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但任何过程的实现都有一个突破口,把陌生人变成朋友,就要先主动和对方说话。

心理学表明,如果能够找到和他人的共同点,就可以摆脱初次见面互相不熟悉且心存戒备的窘境。

为了发现他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同对方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比如,乘坐火车时,你可以巧妙地接近对方:“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对方回答“××学校。”“噢,算来咱俩还应算是校友呢。”……于是,彼此的陌生感就轻而易举地消除了。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两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

当对方敞开心胸和我们说话后,接下来的交往就会变得轻而易举。比如,你可以进一步地询问对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从而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这样彼此的亲密感就会更深一层。你只有打通了他人的情感需求通道,才能让对方彻底放下戒心,从心底里认同你。

个人要在集体中才能生存,个人的行为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影响。当自己需要帮忙时,主动地向他人提出请求,便可以得到对方的帮助;当别人有了困难,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对方也因而对你充满感激;主动地跟人打招呼,换得的是对方的笑脸相迎;主动地伸手与人相握,那么结果将是握手言和。

总之,一切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主动。主动表示你已经敞开心扉,愿意接纳别人,同时被人接纳;主动表示你已经走出封闭的狭隘圈子,突破自己,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圈子。因此,要想做个处处受欢迎的人,就应当多一点主动性,这不但有利于你人际交往的成功,同样有助于培养和塑造你的良好心态。

心理调节术1.改变孤僻等性格缺陷,培养良好的性格。

2.充实自我,寻找新的自我价值。

3.学会辨证地看待他人。

4.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水平,克服封闭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懈怠了给自己施压,疲惫了给自己减压压力可以将人击垮,也可以使人重新振作,关键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和排除压力。压力如同一把刀,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是好是坏就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如果握着“刀刃”,就会割到手;但是如果握住“刀柄”,就可以用来切东西。

压力就是动力,能够催人奋进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个人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当脑海中装有太多的焦虑和烦恼时,就会感觉到精神紧张、情绪烦躁,压力像一个影子紧紧地缠在身上,自己快要崩溃了。

压力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责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压力,所不同的只是平庸软弱的人常常被压力压垮,成功者则能变压力为动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胆有识的人能把握自己,可以完全不让压力上身,也不会让压力击倒。

在懦夫眼里,干什么事情都有压力都有危险;而有胆有识的人总是蔑视困难,面对压力和危险也要勇往直前。

人多少都要有一些压力和紧张,某种程度的压力和紧张是必要的。正常的紧张可以让你保持奋发,不断刺激你,让你在高效率之下创造性地工作。

变压力为动力的出发点是减轻你的“负载”,80%的手段可以通过写下你所看重的和你所背负的责任来进行,然后设置轻重缓急的级别。

变压力为动力,最根本的还要靠信念,把压力视为生命中的转机或挑战。如果你能接受这些挑战,你会更加了解自己,也能培养面对这些压力情境的有益技巧,以免伤人伤己。同时,你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更有信心面对未来,迎接挑战。只要永远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坚信自己能够战胜成功之路上的一切困难,你就将经历永远的平安。

别让不堪重负成为扼杀自信的杀手心理学家认为,人类面临的压力有两种:一种是对你有益的压力,另一种是对你有害的压力。当你对某件事情感到兴奋的时候,那就是有益的压力。此时,你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体内释放出副肾素,而且呼吸变得急促。有害的压力也会产生同样的生理反应,只是这些反应对你的身体并没有好处。

研究表明,因为财务不稳定、上司不够体恤、工作能力不足或其他类似因素所产生的有害压力,会导致愤怒、挫折、精疲力竭、沮丧、头痛、高度紧张、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消化不良、溃疡、喜怒无常、性功能失常、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或者因为免疫系统的失调而导致无法抵抗感冒和一般病毒,甚至会虐待配偶和小孩。此外,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潜藏的因素总是困扰着你、妨碍着你、威胁着你。比如,再过半个小时就要开会了;电话响了,又有推销员来按门铃了;孩子上完芭蕾舞课得去接她回来;报告已经迟交4天了,支票被退票;等等。这些潜在的因素都是压力源。

塞利教授在《生活压力》一书中,对内在压力带来的巨大危险有精辟深入的研究。他说,压力的杀伤力比我们周遭环境中产生的任何事物还要强大。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压力。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了解压力,了解压力绝非是为了逃避压力,而是为了排除困扰你的压力。一旦了解了压力,找出压力的本质,它就不会那么可怕,也比较容易将它打倒。

不让压力打倒自己,我们应该学会控制紧张,就像看电视一样,能开能关。人在身体方面的压力,实际上多由心理紧张而引起。我们内心被一个问题所困,身体也会被其所困。这时,我们的肌肉会紧张起来,不知不觉会使我们感到压力。当紧张给我们形成高度的压力时,我们可以随时关上它。当你需要轻松时,如果能从紧张之中释放出来,就可以将所有压力排除。

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之外,应该有一个私人的休息场所,可以用来调整精神,因为“能力来源于沉默和信心”。要领悟生命的深层意义,一个人不要受时间的束缚,而要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安静。

你还可以通过运动的方法来排解压力。比如,从眉毛开始,将双眉紧锁,再收紧下巴、唇部和咽喉部分的肌肉,一点也不放松。将这些肌肉绷紧,再往下到肩部,用力握紧双拳,收缩腹部肌肉,将膝盖压紧。最后,让你的双脚用力踩着地面。当你从紧张中放松下来后,应当把前面的过程倒过来做一次。

冥想也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你自己要假想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让肌肉全部放松,沉沉地坐在椅子上,想象全身没有力气,让椅子承受你的全部重量,你的肌肉不必担负任何重量。这样你放松了,全身上下都会松弛下来。

另外一种消除压力和紧张的方法,是改进你自己紧张的方法。比如,试着让自己降低说话音调及速度,尽量使用平和的语调及字眼。当你感到压力和紧张时,要学会说“请等一下”这句话,使心灵中充满安宁的思想,保持冷静。同时,要避免匆忙地完成目标,学会后退计划,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目标。

你如果能切实遵行上述要点,便能轻松享受一种安宁祥和的生活,外来的压力也就无法影响你。

心理调节术1.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2.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将不良压力转化为良性压力。

3.合理安排工作,凡事做个计划,压力就会减轻一些。

4.让工作成为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闲适时自得其乐,郁闷时找人倾诉舒畅的心情是自己给予的,不要天真地去奢望别人的赏赐;舒畅的心情是自己创造的,不要可怜地乞求别人的施舍。但有些时候,人们往往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而难以享受过度的欢乐。

要创造快乐,还要享受快乐人的快乐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自己的感受。物质的享受固然重要,但闲适也应该是一种快乐。最傻的是那些拥有一切却不懂得享用的人,最聪明的是那些什么都不拥有,却享用一切的人。

所谓闲适,是指心灵的宁静和情绪的平静;所谓恬淡,是指处乱不惊的沉着和遇事冷静的平和。拥有了闲适与恬淡,你就拥有了快乐与舒曼。

如果想在现今繁杂沉重的社会重压下更好地生活,心绪必须时时平和恬淡、安宁悠闲。这种恬淡与闲适不是老庄的“无为”,不是脱离现实世界,也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自我创建一片心灵的乐土,适时地自我调解和自我放松。

与琴棋书画为伍是追求闲适的好方法。喜好音乐者,可随手弹吟哼唱,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便在琴瑟笛箫中悠悠流动。喜好下棋者,找一两个棋友对弈厮杀,围魏救赵、釜底抽薪、海底捞月、丢车保帅,仿佛置身沙场的大将,又如运筹帷幄的军师,整盘棋局尽在掌握之中。爱好读书者,则会时时与先贤古人会话,与其同荣共辱,或拍案而怒、义愤填膺,或摇首叹息、痛断肝肠。得古人之恩,学今人之道,古今中外的人物尽现唇齿之间。爱好艺术者,可体味王羲之洗砚、吴道子作画,可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自我愉悦,自得其乐。

现在,闲暇时可以上上网,打开聊天室,既可以和老朋友打个招呼,也可以找几个陌生人随便神吹胡侃一通。可以下载几首爱听的歌曲,边欣赏边看网络文学。可以看看网上电影,也可以玩一会儿网络游戏。当然,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只要自己喜欢,同样可以获得闲适的心情,拥有闲情雅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除网吧外,各种其他的吧也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今日得宽余。”当然,有意识地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很好的休闲方式。

现代人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却很空虚,已渐渐失去了领悟简单、朴素、平凡生活的能力以及和这种生活紧密相关的感情,诸如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等。相反,富足的背后却是花钱找乐的可怜生活。

其实,不论什么样的生活,富足也好,清苦也罢,人贵适意,不适意则无快乐可言。

人如果能找到放松自己的方法,在闲情逸致中享受安宁平实的生活,虽然是粗茶淡饭,也不会觉得愁苦。那些身上穿的是锦衣,口中食的是玉食,心却不知道遗失到哪里去的人,必定也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不拥有一切的人,即享用一切。因为拥有,不仅是你拥有事物,也被事物所拥有。一旦有太多事物缠身,就会失去自己。不拥有而享用,才是生活最高超的技巧。所以佛家说:“安详何须山水,减去心头火亦凉。”

感到痛苦你就说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的感觉不是快乐与日俱增,而是凭空增加了许多烦恼,笑声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

心是烦恼的关键。现代人一心追逐名利,心中充满欲望,整天患得患失,自然会有烦恼。一个为追求名利而苦恼的人,是因为他的心不肯停止追求,才会苦恼;一个为失恋而痛苦的人,只是因为他不肯放弃失去的爱,痛苦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正如高尔基所说:“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心灵的沉默。”整日劳苦奔波,身不得闲,而心灵欲念膨胀,被杂念纠缠,故亦不得闲,烦恼便由此而生。

当烦恼和痛苦袭来时,有没有好的办法将其赶走和消除?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对于这种莫名的烦恼,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想开了,放下了,烦恼便会自动消除,痛苦感也将化为乌有。

对于外界产生的烦恼,只凭调整心态仍挥之不去,那就不妨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宣泄一下,找人倾诉,都会使心灵得到宽慰。

比如,当心情不好时,可以打开日记,把所有的忧郁、烦恼和不快都融入笔端,写入日记,这样一方面可以宣泄心中的不快,另一方面可以理清心绪,平静心情,有时还能“顿悟”和释然。你可以在日记中倾诉生活的烦恼,可以“痛骂”给你带来不快的领导,可以“诉说”失恋给你带来的伤痛。总之,一切的不快乐都可以在日记中宣泄,而宣泄过后,肯定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如果说写日记是自己与自己倾诉,那么写信或谈话便是向知音、朋友、师长等信任的人倾诉。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同情、理解和帮助。只要勇于打开心扉,朋友便会尽力帮你减轻心理负担的压力,为你分担坏心情。

此外,在忧郁、烦闷时,你也可以痛哭一场,可以大吼几声,可以放声高唱或打球、跑步、洗澡,借此来忘掉忧愁。但任何宣泄方法都不可过分,更不能伤害别人或自残,应当适时、适度地宣泄。

烦恼和痛苦不要憋在心里,这样只会让人更压抑,长期下来容易引发其他心理疾病。因此,有了烦恼不妨对人说说,或者向他人寻求解脱烦恼的良方,这不失为安慰身心的一个良策。

心理调节术1.用理智控制感情,不要让别人扰乱自己的心境,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

2.主动找朋友谈心,不要让烦恼郁积于心,应适当地转换宣泄感情的方式。

3.培养自己多种兴趣和爱好。

4.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别对他人太计较,别跟自己过不去一个人要立足社会,与人保持良好的交际关系,既要学会原谅他人,又要学会原谅自己。不跟别人找麻烦,不跟自己找别扭,如此才能换得彼此的心安。

懂得谅解他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善解人意,为自己带来了白玉无瑕的美名。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一家小报的广告中,出现了一条“艺人梅兰芳卖画”的字样。显然,是有人在冒梅兰芳之名赚钱。对这种恶劣行为,梅兰芳的朋友们都十分气愤,纷纷准备去那家小报兴师问罪,并准备找出那个冒名者,狠狠教训他一通。

梅兰芳却劝阻了他们,他对朋友们说:“这个冒名者想赚钱不假,但通过卖画来赚钱,想必也是有点本事的,估计也是个读书人,只不过命运不济罢了。”朋友们从侧面了解了一下冒名者的来历,果然同梅兰芳所预料的一样。

无独有偶,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也有这样的宽大胸怀。

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最多只是把伪造的签名除掉。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穷画家朋友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再说,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们也要吃饭,那些假画使许多人有饭吃,而我也没有吃亏,为什么要追究呢?”

梅兰芳和毕加索都是伟大的,都是聪明的。正是他们的理解,才使许多人得以生存。他们没有因为理解、宽容别人而失去什么,反而让人更加敬重他们,而他们自己也落得一个好心情。

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谅解是伟大的,它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友谊,避免了无意义的争端。只有懂得谅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谅解。谅解既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让自己免受烦恼之苦,可谓既利人又利己。

谅解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使人际关系变得更融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因为有了它,社会就少了许多争吵和误解。

事实上,我们常常忽视这一点,常常各执己见,互不宽容,结果产生了种种的冲突和矛盾,既影响了事业的进展,也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