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有舍有得:施恩与受惠的艺术

有舍有得:施恩与受惠的艺术

作者:牧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是多层次的,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个层次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个层次是以功利定向的人际关系交往,也就是为实现某种功利目的而交往。

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取自己需求的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满足,同时要求交往双方的需求和需求的满足必须保持平衡。也就是说,人际交往的发展要在双方需求平衡、利益均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请求对方帮小忙,日后奉还大人情在我们帮助他人时,我们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而在我们接受他人过多的恩惠时,无形中却使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举手之劳可以让对方充满感激,也让自己很开心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感受:当别人请求自己帮个小忙时,自己通常会十分愿意提供帮助,尤其是当对方的求助恰好是自己的强项时,更是喜出望外。这是因为,给他人提供帮助能够满足自己的自尊。

人类天性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需要,需要通过给他人提供帮助来获得他人的好感,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当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人提供帮助,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能获得他人的感激和接受,内心必定是愉快的。

当自己向对方提出请求帮助的要求时,自己必定处于低姿态,而把对方抬高了。这样就会让对方感觉自己是一个骄傲的施主,而自己则是乞求相助的受恩者。这种策略会使人感觉到自己在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他人的心中,自己的帮助很重要,很有价值。

因此,在既让他人十分满意又不会令人觉得麻烦的情况下,主动请求他人帮个小忙,是获得他人好感的最佳策略。

当然,在请求他人的帮助时,如果能符合对方的嗜好和习惯,那更好不过,因为与个人的特殊爱好相关的恩惠更能让对方乐于施与。

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一个人生于世上,不是每一件事都是你想做就能做成的,有时你越想做成反而越做不成。原因之一是你还没有足以控制它的能力,还不能摸清它的特点。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完成的事。但你不能完成的事,不表示别人也不能完成它。这时就需要你请求他人的相助,来实现自己的成功,这是必不可少的社交之道。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要得到许多人的指导和帮助,而同合作者的交往、配合和协作,往往又是获得具体帮助、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

你请求对方帮助,让对方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对方自然愿意热情地倾囊相助。你帮助了别人,对方必定也会觉得有恩于你,从而心存感激,这也等于你在对方那里获得了重视,赢得了价值。由此可见,无论是请求相助,还是帮助他人,都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

既然人人都有获得帮助和助人的需要,那么那些轻易不肯向人求助的人们此时应该放下面子,摆脱万事不求人的心态,主动请求他人帮助,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忙,也是值得的。当你获得了对方的帮助,同时也赢得了对方的好感,而这正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当心给予别人过多的恩惠会遭到对方的反感给他人提供帮助,不仅快乐了对方,也快乐了自己。但是,给他人过多的恩惠,就会让对方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伤害。因为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不喜欢那些给予自己太多恩惠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一心理因素,总认为帮助别人越多越好,甚至不计回报地付出,以此获得对方的感激和拥戴。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你过分地帮助别人,无形中就把对方摆在了软弱无能的地位,引发其自卑心理,让对方陷入一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苦恼中。当这种苦恼激化到一定程度,对方就会把导致这种苦恼的原因,也就是你给他过多的帮助的罪过推到你的身上。这样,你的帮助就不是一种恩德,而变成了一种施舍。

聪明的人都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接受他人的帮助,以满足他人那种施恩的成就感。反过来也是一样这要比冒失地帮助别人更能获得他人的好感。

钱钟书先生曾经有一段时间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这段时间里他生活很窘迫。当时是他的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正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还不是非常有名,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开始写小说,创作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

他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速度虽然不是很快,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就在这个时候,黄佐临导演拍摄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这就像一场及时雨,使得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后,黄佐临导演的女儿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信任,得到钱先生的许可拍摄电视连续剧《围城》,实际上是因为她拿着老爸的一封亲笔信的缘故。

钱钟书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别人帮助过他,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对于一个身处窘迫境地的穷人,你的一枚铜板的帮助就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受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奋发图强干一番事业,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放荡不羁的浪子,你的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重建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能够使他在悬崖前勒马,随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最终成为一名威武的勇士。就算在平常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行为送去一个可信的眼神或者伸出自己的双手都会是极大的支持,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的强大动力。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轻易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感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当他再次看到有人遭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并伸出援助之手。

这些都是恰到好处地施恩与受惠的表现。人际关系之所以能够得以良好维系和持续发展,与适时的施恩与受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人与人交往,都会有躲不掉的人情债。做事交友,处处离不开人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人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必定要用日后的人情作为补偿,否则就会觉得心里难安。

心理操纵术1.请求他人的帮助更能获得对方的尊重。

2.牢记互惠原理,让对方产生必须回报你的负债感。

3.给予对方恩惠应恰到好处。

不占尽所有好处,多给对方尝甜头每个人都有使自己获得更多好处的心理,于是千方百计地从他人那里捞得好处。但好处毕竟有限,与其在占便宜或吃亏的问题上争得头破血流,不如试着让对方多赚几分利,它会给你带来双倍的好处。

与众人分享你的好处懂得分享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积极纽带。没有这条纽带,人与人之间将会是一种冷漠的关系,当然也就谈不上真诚的合作与帮助了。懂得分享的人,便能悟到快乐的真谛,品味出人生的美丽。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值得你和大家一起分享,比如幸福的感受。物质上的分享能够让你获得快乐,有助于建立你的人缘。然而,有的精神上的财富也可以与众人分享,比如荣耀、成就感、功劳。与众人分享你的荣耀和功劳,会显得你的人格更加伟大。

大家都为一个目标在努力奋斗,不料让你抢先得到了这个惹人眼红的功劳,如果你不懂得分享的奥妙,那么独吞功劳、独占荣耀的做法无疑是在告诉众人,你们不如我强。当其他人认为比你矮了很多,你的存在就难免给他人造成了威胁,尽管你并未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由此可见,独自享有荣耀,还心安理得地把高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人终究是会成为孤家寡人的,更何谈招人喜欢、受人欢迎?其实,每个人都认为,你的成功总有自己的功劳和苦劳的一份,而你却傻乎乎地独自抱着荣耀不放,别人当然不会为你如此自私的做法而感到舒服了。

因此,当你和大家一起做出成就时,千万别独享荣耀,要懂得与别人分享。独享荣耀容易激起他人心中不满并心生恨意。为了让这份荣耀为你带来益处,你需要做好这样几件事:

感谢———感谢同仁的鼓励、帮助和协作。不要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授权。如果同仁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也有必要感谢他们,这样做虽然勉强一些,但却可以使你避免成为靶子。

分享———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可以无穷地扩大范围。另外一种是实质的分享,别人倒也不是要分你一杯羹,但是主动的分享却让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鼎力协助完成的,那么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实质”的分享有很多种方式,小的荣耀请吃糖,大的荣耀请吃饭,分享了你的荣耀,就不会有人和你作对了。

谦卑———人往往一有了荣耀就“忘了我是谁”地自我膨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们要忍受你的嚣张气焰,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风头上。慢慢的,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抵制你,不与你合作,让你碰钉子。因此有了荣耀,要更谦卑。

会做人的人,不会独享荣耀,因为自己的荣耀会令别人变得暗淡,甚至令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谢、分享、谦卑,却能让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如果你能主动分享荣耀,就能让别人有被尊重的感觉。人心换人心,你能尊重他们,他们反过来也会尊重你。

让他人感受到甜头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做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最后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也就是说:他让别人多赚三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而且,爱占小便宜的人,心情经常会处于比较恶劣的状态,因为你很爱占小便宜。日久天长,便宜不会总让你占尽,你就会觉得自己总在吃亏,心中就会积存不满和愤怒,这对自己也会是很大的伤害。

与其因贪占小便宜而让彼此的心理不平衡,不如把小便宜送给对方,让对方觉得占的便宜更大,这样自己往往会有更多的收获。

比如,给员工工资福利多一些,成本就会加大,当然“吃亏”;给生意伙伴多几个点的回扣率,利润就会薄些,当然“吃亏”。可你让员工得到了实惠,你有肉吃他有汤喝,你得一分他获五厘,即使他不是全心全意为你,他只是为了他自己该得的那一份,他得到的同时你不是也收获了吗?如果你的生意伙伴知道,同你做生意一定会比同别人做得到的多些,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每次,他就没有朝秦暮楚舍你求他的道理。如果每一位和你做生意的伙伴都舍不得离开你,你的生意就没有做不大的道理。

让他人感受到甜头,还表现在精神的鼓励上。如果想让他人做一些并不难做但对方并不喜欢去做的事时,可以运用此策略。比如,先让他看到胜利的景象,品尝胜利的喜悦滋味。管理者在鼓励下属完成他并不愿意做的任务时,会通过强烈的刺激,激发下属内心的渴望,让他有一种马上获得成功的心理。为了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下属往往会很愿意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尝试。

心理操纵术1.投其所好,可加强对方的好感。

2.开始以优厚的条件诱惑对方,再让对方接受其余的部分。

3.以利益来唤起对方的关心。

明确自己的需求,预测对方的需求如果你是被某种心理上的压力所迫,对一切都点头答应,那就不是真正地在帮助人。而若能在他人的需求被满足之前提前预知到对方要获得的帮助,并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是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帮助。

人有时应当为自己多考虑一些有一位学生比较胆小怕事,遇事过分忍让,虽然班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对他并无恶意,但在不知不觉中总是把他当做一个理所当然地应该牺牲个人利益的人,比如看电影时他的票被别人拿走,春游时他被分配给看包儿的任务,等等。但在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渴望与别人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和欢乐。

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甘愿牺牲自己。其实,这些人并不是不看重自己的需求,也并非他人的需求要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而是在这些人的心里始终有这样一个想法,只有满足他人的需求才能获得对方的接纳和喜欢。在他们看来,对方的需求要放在第一位,个人需求是第二位的。

要获取利益或尊严,弱者会对强者采取逃避的方式以免被“侵略”,若“逃避”不成,则只能以“讨好”、“忍让”的方式来免除或减少被“侵略”。

凡事都忍气吞声,唯恐得罪人,这样做只能加重别人的依赖性,而自己也被压得不堪重负。一旦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摸透了你的心太善,就会得寸进尺地索求,因为他们知道“乐于助人”的你不会不帮忙,也不会生气或斤斤计较什么,而你自己却默默地忍受着费力不讨好的事。

为什么不告诉对方,你自己也是有需求的。无论什么事都忍气吞声,或者一味地迁就和忍让,其实不是善良和大度的表现。做人不能无原则地忍让,当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时采取一味忍让的态度,只会助长和纵容别人侵犯你的欲望。做人要有原则,善良过度就会授人以柄,无论什么事都“有求必应”,在别人眼中就是软弱的表现。而懦弱的性格会阻碍人际的交往,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所以,要想与人平等地交往,和众人“平起平坐”,摆脱“被奴役”的地位,首先就要抛弃懦弱的念头,让自己变得勇敢一点。遇到一些不替人考虑的要求,就要把自己的不满巧妙地表达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对方有所感悟。

总之,在对待个人需求的问题上,你应有自己的态度,摆明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能无原则地逆来顺受。本来你有和别人同样的需求却被你违心地“拱手让人”,对方的愿望和要求是满足了,可是自己却为此感到郁闷不已。这种苦头只能说明是你自己找来的,别人也许并没有察觉你的不满和不情愿。

驾驭他人的策略之一是:关注并探知他人的需求我们做人做事要随时关心别人,协助别人去满足他的需要。希望自己被他人关心和注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我们自婴儿时期起就发现了一个事实:我们的需要(如吃奶、除去潮湿的尿布等)都是在有人注意的情况下获得满足的。因为“有人注意”就形成了“将获得满足”的信号,于是小孩子只要看见母亲或是听到母亲的声音便停止啼哭,因为他已获得了安全感。

我们自己渴望被别人关心,应当想到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你越关心别人,你在别人的生活也就越重要,他也会转而关心你。

在法国有个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身体也不好,他准备卖了他漂亮的住宅,搬到养老院去。

这所住宅很有名,所以大家都来买。住宅的底价是8万法郎,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法郎,而且价钱还在不断上涨。老人很忧郁。是的,要不是身体不行了,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有个小伙子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法郎。”“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法郎,”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法郎。”小伙子并不灰心,他诚恳地说:“如果您把房子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叫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房子是他的了。”小伙子出人意料地赢得了胜利。

这个小伙子获胜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表示,他将用心照顾一个孤独的老人。而那些真心关心别人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回报。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人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都会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不清楚他人的需求时,我们首先要探知对方的真正需求。

注意和揣摩他人的需求,其实并不困难。你应当把关注自己的精力分出一部分给对方,多关心对方,并且认真思考他们的意见。

当他人的需求还未说出口时,如果你能够通过感应和分析预测出对方将要提出什么需求,进而满足他,这更是一种高明而智慧的策略。

比如,当他人有了某种需求却难以开口,而是转弯抹角地与你谈些看似无关的话题时,你就应该留心,对他的话语加以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暗含的需要。

心理操纵术1.激发并满足对方的需要,可以左右逢源。

2.满足对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内心愿望。

3.请教对方“如果您是我”,令对方为自己着想。

4.无欲无求最让对手放心。

把别人的帮助记在心上,把自己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付出与回报其实是成正比的。然而,人们更多的是喜欢接受回报,而吝啬付出。忽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却记得一清二楚,这并不利于人际的交往。不妨倒过来试一下,把他人的帮助牢记于心,自己甘当无名英雄,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并非所有人都有义务帮助你职场中的新员工都会有一种依赖心理,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总希望得到同事们的相助。如果同事正在忙其他的事而无暇顾及,或者表示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就会不高兴,认为同事们对自己不好,不关心自己。

然而,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是各司其职,没有多少人愿意甘当无私奉献者,同事也没有义务只负责帮助你解决问题。所以,不要只喜欢接受帮助,而不愿意付出,不要觉得别人的帮助都是应该的。在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应想一想,多寻找机会帮助对方,这样才能赢得同事的喜爱和尊重。

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良好的交际应采取的策略是既要感情,也要功利。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不管是感情还是功利,人际交往是为了满足双方各自的需求。有人常常抱怨朋友不够意思,不讲交情。其实,这种抱怨是因为朋友没有满足抱怨人的某种需求。所以,一味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是不现实的,也不必轻率地抱怨朋友“不讲交情”。

钢铁大王卡内基早年就深得其上司史考特的信任。当史考特升任总公司的总务时,卡内基也随之到阿鲁那。史考特手下员工对他的高升很反感,于是有人就在暗中策划罢工的事。史考特与卡内基因人生地不熟,可以说完全处于无援的状况下,眼看着工厂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全面性的罢工似乎一触即发。

有一天晚上,当卡内基独自在黑暗中走回宿舍时,一位跟踪者突然走近他身边,压低嗓音说:“让人看见我跟你走在一起不太好。你可能不记得我了,以前我曾到你匹兹堡的办公室请你帮我找一份打铁的工作。当时你说匹兹堡不缺员工,也许阿鲁那还有机会,说完你特意为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在百忙中给我联络到此地的一份工作。现在我已经有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与妻儿过着很美满的生活。我有今天多亏了你,现在你有困难,我也要帮你一把。”于是,这个人便把计划下周罢工的工人名单告诉了卡内基。第二天早上,卡内基将此事通报给了史考特。史考特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把签名罢工的人员名单公布在工厂角落,再通知那些人去领薪水,工人们一看罢工秘密泄露,便都一个个缩回脖子,再不提罢工的事情。

在交往中,要时时想到互惠这条基本原则,在交往中积极付出,这样就能满足交往对象的需要。有句话说得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这样,才能交到对我们有帮助的朋友。

对别人说“我的帮助是应该的”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深受全世界敬仰的德兰修女,由于和英国平民王妃戴安娜的死期相近,所以有人将她们两人相提并论,但她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

德兰修女没有戴妃的风华绝代,她个子瘦小,相貌普通;她有的是一颗美丽的爱心。戴妃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