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理解。因此,从阳的方面来游说就为人指明崇高的理想,而从阴的方面来游说则向人灌输卑小的目标。以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如果运用这个原则来游说,那么一定开合有度、纵横自如,也就没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是办不成的。用这个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说服一人一家,可以说服一邦一国,还可以说服整个天下。要做小事的时候没有“内”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的疆界。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驾驭的。阳的方面运动、前进时,阴的方面就会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而显出时,阴的方面就会随之潜入。阳的方面环行于终点和开端时,阴的方面到了极点就会反归为阳。在“阳”的活跃中道德就会与之相生,在“阴”的安静中,有力相助,自有形势。所以,用“阳”来求得“阴”,尤要用道德来包容;用“阴”来求得“阳”,就要施用力量。阴阳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开启和关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也是游说他人的基本方法,是各种事物的先导,是领悟游说以及一切事理的根本途径。
鬼谷子的攻心术其实并不复杂,其根本上是很简单的。
为什么简单呢?
因为只需要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阴、阳。
在具体的谋划上,于是就分出阴谋和阳谋。有人对阴谋不屑一顾,认为是背后搞小动作,不登大雅之堂,人人痛恨。确实,阴谋是存在很多漏洞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阳谋登场了!阳谋就是光明正大、顺应趋势的谋略,可以说明明是个硬骨头和圈套,你也照样往里钻。就像一块石头在山顶上推下来,能控制住不往下滚落吗?这就是阳谋。
在实际运用中,只有阴阳结合才能滴水不漏。
齐宣王主政时,齐国十分强大,他一心想称霸四方。一次,他把孟子叫到身边,问道:“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不赞同齐宣王的想法,他认为齐宣王此时最应该做的事是关心百姓疾苦,让人们过上富足的日子。可他很清楚齐宣王是个爱听奉承话的国君,倘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肯定会惹怒齐宣王,而遭到驱逐。于是孟子便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大王一件事,可以吗?”
齐宣王很好奇,问道:“什么事呀?”
孟子说:“我听说,曾有人铸成了一座钟,想杀掉一头牛,来祭钟,您觉得这牛没有犯什么罪就要被杀,很可怜,于是就没杀它。可有此事?”
齐宣王一听,觉得孟子竟然还记得自己这件善事,心里很高兴,便立刻回答说:“是呀!是有这么一回事。”
孟子说:“大王,您真是一个有恻隐之心的君王啊!你心慈仁善,一定可以统一天下,让天下归顺的。”听孟子这么一说,齐宣王更加高兴了,连忙让孟子继续说下去。孟子便接着说:“问题就在于您愿不愿意做了。有人说:‘我力能举起千斤东西,但却举不起一根羽毛;眼睛能看得清毫毛,但却看不见满车的柴禾。’您相信这话是真的吗?”
齐宣王大笑:“哈!我怎么能相信这种话呢?”
孟子也跟着笑起来,说道:“这就对啦!如果有人说您能善待一头牛,却不能善待百姓,谁会信呢?这就和不肯举一根羽毛和看不见一车柴禾一个道理。现在,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这是由您不关心他们所导致的,跟您能不能干没关系。所以我说,您能行王道,能统一天下。问题是您不干,不是不能啊!”齐宣王恍然大悟。
正所谓“捭阖之道,阴阳试之”。孟子深谙此理。他想劝齐王放弃称霸之念,但又担心自己的话会惹怒齐宣王,而被驱逐,于是就以奉承作批评的陪衬,向齐宣王讲道理。结果,他不但说服了齐宣王,还保住了自己。
一直以来,孟子都想向齐宣王宣讲施行仁义的主张,但他很清楚,齐宣王一向喜爱音乐、勇武、财物、女色,所以想成功劝说是很难的,非得慢慢地因势利导才行。
一天,孟子去见齐宣王,问:“您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吗?”
齐宣王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承认了,说:“我是说过,但只喜欢一般的流行乐曲,不喜欢古代音乐。”
孟子立马说:“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齐国就应该会很好。无论现在流行的音乐,还是古代的音乐都一样。”
齐宣王本以为孟子会批评自己,没想到他却是来和自己讨论音乐的,兴致立马就来了。他说:“您能给我讲讲这个道理吗?”
孟子说:“好的,不过我要先问您一个问题:一个人单独地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脱口而出:“当然跟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啦。”
“既然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是快乐的,那么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孟子继续问道。
此时,齐宣王已经完全接受了孟子的心理暗示,说道:“当然是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啦。”
孟子见时机已经成熟,便说道:“那么,就让我给您讲讲音乐和娱乐的道理吧。”于是,他便巧妙地把音乐转移到了政治上,“假使国王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感到头痛,愁眉苦脸地议论纷纷:‘我们的国王这样爱好音乐,这样快乐,可为什么我们却苦到这般地步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国王只图自己快乐而不同百姓一同快乐的缘故。”
齐宣王听后,不禁大惊,还没等他开口,孟子又继续说道:“假使国王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了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全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我们的国王大概很健康吧,要不,怎么能够这样快乐地奏乐呢?’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国王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倘若您能同百姓同乐,天下就一定会归服。”听了孟子这一番话,齐宣王简直是心服口服。
还有一次,某大臣进谏齐宣王将明堂拆毁。齐宣王便召来孟子询问道:“先生,您说到底能不能把明堂拆掉呢?”
孟子回道:“明堂乃是尚德而能称霸天下的王者的殿堂,您要想实行王政,当然不能拆了。”
齐宣王问:“我应该怎样去实行王政呢?”
孟子答:“从前,周文王在治理岐周时,只对农民征收很少的税;让为官的人享受世代承袭的俸禄;对于做生意的人,只稽查免征税;允许所有人去江河湖泊捕鱼;只对触犯法律的人施以刑罚,却不株连其家人;而对那些鳏夫、寡妇和失去依靠的老人、孤儿却十分关心。《诗经》有云:‘有钱财的人是可以过得去的,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单者吧。’”
齐宣王听毕,连连点头,道:“此言极是啊!”
孟子问:“您既然认为这是对的,为何不付诸行动呢?”
齐宣王顿了顿,说:“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喜欢钱财,恐怕难以实行王政吧。”
孟子说:“从前,公刘也和您一样,喜爱钱财。《诗经》上写道:‘粮食真多,外有囤,内满仓;还包裹着干粮,装满橐,装满囊。人民团结,国威发扬,箭上弦、弓开张,其他武器也上场,浩浩荡荡向前行。’因此,留在家里的人有积谷,外出打仗的人有干粮,这样才有战斗力。如果大王您喜爱钱财,能和百姓分享的话,实行王政,对您来说有何困难呢?”
齐宣王有些羞愧地说:“我还有个毛病,就是喜爱女人,这可怎么办呢?”
孟子答:“从前太王也喜爱女人,对他的妃子极其宠爱。《诗经》上写道:‘古公亶父清早便跑着马,沿着邠地西边漆水河岸来到岐山之下,他还把他的妻子姜氏女带在身边,也让她去视察住处。’那时,天下所有女人都能找到人家,所有男人都能娶到妻子。您如果喜爱女人,能跟百姓一起,那对于实行王政统一天下,有什么困难呢?”
齐宣王连连称是,无言以对。
孟子是个聪明人,他对齐宣王的心理,了解得一清二楚。他知道劝说君王,说话要格外小心,讲究策略,才能既达到目的,又能保护自己。于是,他便开始运用阴阳转换的捭阖之道,对齐宣王进行循循善诱地劝导。对于齐宣王所问的问题,他从不正面回答,而是大量使用类比的方法,旁征博引,句句在理,一席话将齐宣王说得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劝说他人其实是个技术活儿。任何人都不希望听到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话,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如果你去劝说你的上司,就应该像孟子那样,阴谋阳谋一起用,在维护对方面子的同时,以理服人。这便是捭阖之道。
历史上,不懂得阴阳试之,捭阖之道的臣子,往往难有好下场。比如祢衡、杨修之辈,这些人在跟君王打交道时,从不会有任何顾忌,只是一味地挥洒自己的狷狂个性,出言不逊、一逞口舌之快。结果触怒了主子,成了刀下鬼。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不会有杀身之险,但如果说话不讲策略,不注意方式的话,就会处处碰壁,失落异常。与人打交道,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玩点阴谋和阳谋,也许我们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第二章反应术——攻心高手大都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世界上的牛人,可以借别人的眼睛看,用别人的耳朵听,第一时间掌握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早于他人来作准备。即便是最复杂的人和事,他们也可以随机应变轻松解决,全面迅速,在别人还不知所以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成功。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