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抑郁症患者受抑郁心境和负性思维的影响,常常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无力去改变现状,认为各种努力无济于事、康复希望渺茫,感到绝望无助,对自己对生活缺乏信心,对治疗对将来不抱希望。这就需要您的正面引导,帮助他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对生活的勇气,帮助他看到康复的希望、生活的美好。这就需要您的眼里要能够看到“美丽新世界”,在他看不到的时候,指给他,引起他的注意,让他发现,原来还不至于这么糟糕。
不要在他面前谈论那些负面消极的信息。如果您对社会不满,和别人怎么发牢骚都行,别当着他的面和他讨论这个世界的阴暗面,他的世界已经够黑暗的了,他需要的是阳光而不是沟渠。
不要在他面前表示对医生、药物、治疗方法的怀疑,谈论那些复发的比例、难以治愈的案例,如果他听到您说“现在的医生就知道开药就知道赚钱”,他还会信任他的主治医生,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吗?如果他听到您说“这个药(治疗)也不知道管不管用”,他就会认为是不管用,对治疗失去信心。
网上有很多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消息,只要搜索一下有关“抑郁”的资讯,这样的负面消息比比皆是。对于普通大众,这是一种警示,提醒大家注意心理健康;对于抑郁症患者,这是一种压力,仿佛自己将来也只有那一个结局。您看到就看到了,不要和他议论这些,不要指给他看,也希望您自己看过了就忘记,不要因此而丧失信心。
可能他会对治疗和康复不抱希望,您要对此有个乐观的期待,应该理性地看到这不是无法治愈的绝症,就像过去经历过的那些难关,不管多难,但总有过去的时候。
如果他向您抱怨和倾诉自己有多痛苦、有多难受、有多倒霉,您说是他自己想多了,会让他觉得您不理解他的痛苦,根本不关心他的死活。对于他的消极话语、悲观情绪、负性思维,不要直接表示“你错了”,不必去否定和批判他的观念:“你又胡思乱想了”“你怎么能这么想呢?”“不是你认为的这样”;只要把您的想法与他交流,让他看到还有另外的解释就好了。
也不要表现出过分的关注,您的注意和重视实际上是帮助他强化这种负面思维方式和悲观消极的感受。当他在频繁、反复地品味痛苦时,您就别再和他一起研究抑郁症有多难治、他的情况有多严重,别让他继续沉溺其中,别被他“带进去”,可以在表示适当的关心之后,及时转移话题。
比如他说:“昨天晚上又没睡好……”您要是就这个问题探讨下去,让他继续回忆昨晚几点睡的、醒了几次,为失眠感到着急和担心,并不能帮助他改善睡眠。“那今天就出去活动一下,晚上能睡得好些,听说植物园有花展,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把相机拿上,咱们全家好久都没照过相了,难得这么好的天气。干脆晚上不回来吃饭了,就在街上吃点吧,上次你说的哪个店子的面条好吃来着……”最后的话题可能成了安排今天的活动、讨论哪家店子的面条好吃,让他从对自身症状的关注当中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放到当下。
转移话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直接问东答西,他会感觉您答非所问根本就没听到他在说什么,压根儿就不关心他的死活,这会让他感觉到不被重视。听他说,点头表示理解,接过他的话茬,但不就此事发出提问,不让他因您的提问而继续,然后再好像跑题那样不知道怎么的就说到别的地方去了。
不要陪着他一起品味痛苦的滋味,更不要勾起他痛苦的回忆。既然他自己都没提起,您何必还要提醒他别忘了痛苦呢?
确诊为抑郁症之后,不要围绕着“为什么抑郁”这个问题深挖下去。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很多,可能有身体的原因、可能有家庭教育的原因、可能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可能有个人性格基础的原因……许多原因共同作用,不是哪一个单方面因素导致的抑郁。他能看到的原因,或许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或者只是压弯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对于他,却是致命的导火索。您问一次,就是帮助他重温一次使他难以承受的痛苦经历。
如果是您的亲人抑郁了,这不能怪他也不能怪您,不能怪老天也不能怪环境;如果一定要谁来为他的抑郁“买单”,他有一点责任,您有一点责任,社会有一点责任,大家都有一点责任。埋怨他或是自责内疚都无济于事,怨天尤人更是没必要,纠缠于“是谁害得他抑郁”并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您的朋友抑郁了,现在不是要揪出罪魁祸首、找出责任人的时候,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提,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是当下。您一句无心的“为什么抑郁”或许会让他勾起许多痛苦的回忆,如果原本就存在家庭关系紧张的情况,这只会使他更加怨恨自己的家人,认为是他们害得自己抑郁,使家庭关系和他的情绪都更加恶劣,对抑郁症康复不利。
心理医生要探寻病因,了解为什么抑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心理医生揭开这块伤疤是为了治愈它。您没有这样的能力,只是让他揭开伤疤让您看看,除了满足您的好奇心和让他的伤口再痛一次以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您从菜里吃到一条虫,这件事已经让您很恶心了,别人还反复问您是何时何地吃到的那条虫,那条虫是什么品种什么体形,您怎么发现那条虫子的,为什么就您那盘里面有虫子别人的没有……您就得一遍遍回忆那次令人倒胃口的事,那次不愉快的经历就总也难以忘记——如果对方不是负责食品安全的调查员或医生,您不必配合调查回答这些问题;如果您不能确定您的问题对他有帮助,也别刨根问底问个不休。选择一些比较安全保险、积极乐观的话题吧,特别是与抑郁症无关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那些能令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希望的话题。
抑郁症患者的思绪通常不是沉浸在过往的痛苦回忆中,就是漂浮于对未来的绝望和恐惧里。您可以和他多谈论一些当下的话题,他从前感兴趣的国际要闻,或是今天您遇到的趣事。
要让他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对生活的热情,也就需要让他看到“我行”、“生活是美好的”这样一些证据,用这些证据去推翻那些“我不行”、“前途一片渺茫”的想法。作为亲友,能做的,就是帮助他去寻找那些证据,把这些证据摆在他的面前,直到这些对他有利的证据足以抵消过往的经验,让他看到事实依据,让他改变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当然,他在抑郁状态下很可能会对这些有利证据视而不见。在抑郁状态下,对自己的优势、长处、成功、努力以及生活中的幸福快乐视而不见,我们说抑郁症患者总是戴着灰色的眼镜看世界,就是这个意思。
要让他摘下这副有色眼镜,需要他自己主观意识到这副眼镜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快乐,只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需要他自己主动取下来。在他自己还不能取下眼镜的时候,亲友能做的,只是引领他从逃避的墙角回到现实生活,让他看到您在其中快乐地翩翩起舞,让他诧异为何他看到的只是一片灰暗,您却如此欢欣?让他发现世界在众人眼中都是如此绚烂,只有在他眼中是一片漆黑;让他思考是不是他的眼镜出了问题?让他发现是他的世界观出了问题,而不是这个世界本身有问题;让他疑惑、思索,鼓励他摘下有色眼镜——但不是指责他戴的眼镜不对,不是强行替他摘下眼镜。
要等待他领悟,需要时间,需要耐性,亲友可以帮忙提速,但不能操刀代替。在他自己没有领悟意识到之前,指责他的错误,只能让他感觉自己更加不被理解,只能让他感觉自己与这个世界与周围的人更加格格不入。在他没有领悟意识到之前,强行摘下他的眼镜,他只会因为恐惧而捂上眼睛,退回到自我封闭的世界里。
您可以多和他分享您的感受、您的观点、您的快乐,让他自己对自己的负性思维产生怀疑,用您自身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染他;也可以引导或介绍他多和一些性格活泼开朗、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朋友接触,但不是要这些朋友给他做思想工作。不管是您的快乐还是别人的快乐,多和他分享吧,让他看到更多乐观的人在如何乐观地生活,让他看到其他人都有压力和困难但还是可以感受快乐,让他看到这个世界上除了阴影还有阳光。
不管谁,如果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总是那么积极乐观,总是那么宽容豁达,自己也会被感染被带动,觉得生活尽管艰辛,但还是很有意思很有意义。如果身边的人每天只有争吵埋怨,只有不满愤怒,不是翻白眼就是不吭声,自己心情也没法好起来啊。
作为家属,最大的作用就是发挥自己的魅力和感染力,无形中施加影响,这种榜样的力量可比什么大道理都管用。您快乐,他也会感受到您的快乐。我们要做的,不就是用我们阳光灿烂的笑容驱散他头顶的乌云吗?所以,让自己开心,就是在帮他了。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