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情绪很难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没有谁能随意控制他的情绪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抑郁的时候情绪很低落,但我们不可能命令自己开心,就真的能开心起来;也不是试图摆脱沮丧,就马上能够振奋起来;我们也不可能因为别人说一句“打起精神来!”“开心点”,就真的马上变得精神抖擞、心情舒畅。
虽然各种情绪不是我们想要这种就这种来,不要那个那个就不来,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的;虽然难以受意志的控制,不会因为我们的愿望而轻易改变,但会受到我们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不沉溺于此既然抑郁症就是抑郁情绪过多过度,那我们就不能再在主观上增加更多的负面感受,不能再继续沉溺于此。
这时,尽管自己觉得那些悲伤的音乐、颓废的画面、消极的言论很符合自己的心境,很对自己的胃口;尽管看那些励志的书籍觉得好笑,听欢快的音乐觉得无聊,听积极的话语觉得没用,也比自己亲手营造抑郁的氛围,继续沉溺在负面情绪当中不能自拔要好。
这时,如果总是不断叙述自己的痛苦感受,不断控诉那些外界伤害和影响,不断沉浸在自哀自怜的气氛里,那就是我们自己在拒绝朝健康的方向努力。
以前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会换上颓废、阴郁甚至是恐怕、血腥的桌面,反复听着凄凉悲伤的歌曲。后来经朋友劝说,我才不再用那些血淋淋的图片做背景,换上了让人心旷神怡的蓝天白云大草原的电脑桌面;不再听各种版本的《黑色星期天》,而是听维瓦尔第的《四季》;不再翻来覆去看那些让人感觉压抑的电影,而是和侄子一起看《马达加斯加》、《冰河世纪》和《丁丁历险记》。
现在我还是会有不开心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遇到难题碰到麻烦感到压力的时候,不过这时候我会听花儿乐队的《穷开心》、听我喜欢的摇滚乐,换张卡通搞笑的图片做电脑桌面,看一部爆笑的喜剧电影或相声小品,找朋友聊聊天、喝喝茶,给自己找点乐子。越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越是会换上颜色鲜亮明快的衣服,越是会换上色彩绚丽振奋精神的桌面背景,越是会写积极乐观的文字,没有别的,只是不让自己沉溺于消极氛围之中。
消极情绪就像泥潭一样,不提早出来,只能越陷越深,最后不能自拔。我们任何人,这一生都会遇到这样大大小小的泥潭,谁都无法避免,如果跳不过去,也赶紧爬出来。
有积极的态度,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有良好的心态,很多不必要的烦恼都会远离。
消极情绪不可怕,因为那是正常的,无法避免的,可怕的只是沉溺在其中自己不愿意出来。
☆不陷入沉思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表现,有人愿意一个人静静沉思,有的会想办法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此前,曾有国外的研究表明,当人们陷入抑郁时,沉思维持并加剧了抑郁情绪,而分心缓解了抑郁情绪。研究者推论,沉思可能让人们的思绪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中,比如导致个体更多想到消极记忆的提取,这些包含有消极情绪的经历回忆将使消极情绪更加恶化。然而这种效果只在抑郁症病人身上发现。
为了弄清“沉思”和“分心”在暂时处于消极情绪的非抑郁症病人身上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4名正常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实验。实验将大学生分组分别诱发抑郁、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再让他们陷入沉思和分心。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行为对负情绪的调节作用都不显著,但相比之下沉思能引起更多的负情绪。也就是对没有患抑郁症的个人来说,当他们处于消极情绪时,沉思更有可能导致抑郁症。
与国外研究不同,此次实验发现分心也没能缓解负情绪。研究人员指出,可能是由于实验对象不断强迫自己想象外界事物分心,让人感觉更没有意义和实际作用,他们可能越做想象越厌烦,从而达不到缓解负情绪的效果。
按照这两个针对不同实验对象研究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无论是有抑郁情绪的健康人群还是抑郁症患者,沉思都会加重抑郁情绪,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分心可以缓解抑郁情绪。
那么,由此我们也就知道:当我们感到郁闷、压抑的时候,不要陷入沉思中苦苦纠缠,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重抑郁情绪,让我们更难得以解脱。
至于分心对于缓解抑郁情绪是否有帮助,我们通过上面的实验也可以发现,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的效果并不大。在实验研究中,被试者是按照实验的要求去做,按照要求去转移注意力,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下,不可能起到什么明显的效果。
在走出抑郁的过程中,“分心”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看书、写日记,参加公益活动、集体活动,喝茶、听音乐、看电影……让自己做点什么,多做少想的方法对我非常有效。
有的病友告诉我,通过体育锻炼他感受到了快乐,感觉比以前要好多了;有的病友告诉我,她特意到健身房办卡,用运动来治疗抑郁,但是根本没有效果,坚持不下去。
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对有的人起效,对有的人无效呢?这或许就是勉强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刻意的结果达不到预期。
若单纯当作一种治疗方式,目的和动机都是为了治病,注意力还是集中在“病”上面,专心治病怎么是分心?带着“病”带着“抑郁”去参与,再好玩的东西都变成了“药”,药能好吃吗?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自然也起不到调节的效果了。
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不管是抑郁症还是抑郁情绪,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沉溺下去,越想只会让自己越郁闷,越想只能让自己越消极。如果您发现自己现在正处于这样的状态,就停止沉思,去做点别的。至于分散注意力能否起到缓解抑郁情绪的效果,要看您是被动的、强迫自己为了分心而分心,还是您主动的、抱着尝试的态度去做点什么。
总之,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别一个人闷在那里穷思竭虑,负面情绪也有自然缓解消退的时候,不要让自己沉溺于其中,不要让自己陷于恶性循环当中去。
☆不做祥林嫂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职场中人频繁倒苦水会引起同事反感。说有一类人遇事不主动解决,怨天尤人,到处倒苦水,总想寻求别人的帮助,久而久之,同事们对他避而远之,有事也不当回事了。另一类人,遇事独立解决,有困难想办法克服,很少听到他的埋怨和不满,很少麻烦别人,但这样的人,反而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帮助,即使他不向外人求助,同事们也愿意主动伸出援手。
我想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人,祥林嫂似的,整天倾诉和抱怨自己如何不幸、如何悲哀,老公怎么不顾家、孩子怎么不听话、婆婆怎么难伺候、老板怎么不公平,总之就是命怎么那么苦啊!不断地往你耳朵里倒黄连水。刚开始,还有点同情,陪着她一起唉声叹气,给予鼓励和安慰,久而久之,也就没谁愿意听了。
我和大家一样,有自己的压力和困惑、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遇到这些事,理不清头绪、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我也会找朋友说说。朋友出于关心,也会有问必答、有信必复。
有一段时间,我心情总是不好,每天给朋友发邮件诉说。有一次,写完信,刚准备发送,我突然发现:我怎么写了那么多,而且全部都是哀怨和疑惑——我怎么像个怨妇似的?再想想自己最近以来,差不多每天都在写信,有时一天还不止一封,写的过程中,必然要回忆和叙述那些痛苦,强调自己多么委屈多么无奈。写一遍,复习一遍,强调一遍。事情已经过去,我却觉得比当初更痛苦,那些原本可以自然淡化的不良情绪,因为不断地重复反而变得加重了。
原来是我自己让自己这么不开心!
我不能再这么继续地“复习痛苦”,邮件没有发送,此后几天也没有写信,我发现,不诉苦了,反倒好了很多。原本就不是什么阶级斗争上纲上线的事,不过是人人都会遇到的一些小麻烦,何必小题大做?事儿早就过去了,都解决了的问题,何必还斤斤计较、念念不忘的?
朋友觉得奇怪,来信问怎么了,是不是他说错话惹得我不高兴了。我说不是,只是不想再当怨妇,不想再天天沉浸其中。
信还是继续写着,和朋友们的交流仍然保持,只是,内容变了,不再是单一的抱怨和疑惑。更多的是自己制订的计划和生活的安排,遇事之后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听听朋友们的建议,借鉴别人的观点修正自己的路线。
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在打电话、QQ聊天,而内容都是如出一辙的相似——倾诉自己的不幸、抱怨自己的遭遇,痛苦的呻吟,换取同情和关注。可以算算每天用来回忆痛苦、体会痛苦、倾诉痛苦的时间和精力,占了多大的比例?一天之中,用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来感受痛苦、重复痛苦?是不是一遇到一点情绪波动,遇到一点问题,就急不可耐地找人倾诉,到处问别人该怎么办?
我们都需要朋友,需要倾诉心中苦闷,需要宣泄不良情绪。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抱怨的阶段,只是把别人当作倾诉的对象;如果过于频繁地倒苦水,只关注自己的疼痛和悲哀,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还有不利影响。
遇到压力和困惑,说出来,能得到鼓励和帮助,感觉会好很多,通过交谈,或许还能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但如果是不停地说、反复地说,陈年的烂谷子翻来覆去地说,频繁倒苦水,其实就是在复习和强调自己的不良情绪。当我们和别人说一遍,就是把痛苦的感觉“复习”了一遍——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说一遍两遍,感觉好多了,说几十上百遍,只会感觉更糟糕。并且,让原本想帮助我们,想伸出援手的人,因为厌烦而缩回双手;让我们更加感觉不被理解、没人关心我、我是这么孤独无助,苦水更多了。
不要让自己习惯于倒苦水,不要让自己习惯于求助。在我们频繁倒苦水的同时,只是不断重复感受痛苦,让我们更加感觉自己是那么悲哀和不幸。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是那么悲哀和不幸,我们的思想都集中在体会自己的痛苦之上,又哪儿来的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遇事就求助,凡事依赖别人的帮助,等于给自己下了一个软弱无助的定义。如果我们只能依赖于他人的同情和关注才能生存,只能依赖于外界的支持和鼓励才能站立,又怎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除去吃饭睡觉工作学习,真正能够用来交流和反思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吃饭睡觉工作学习,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活着;交流和反思,则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明白、活得更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利用,只在于自己。
当我们感觉到痛苦和困惑的时候,找家人或朋友诉说,能缓解压力,得到建议。但是,倒苦水也要适可而止,若是整天倒个不停,让倒苦水成了生活的主题,那么,我们的生活当然是苦不堪言了。
很多事,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自己,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有力。有什么事,自己先尝试着去解决、去克服,感到迷惑无助了,听听朋友们的建议。有苦水当然要倒,但别让自己成了祥林嫂。五、是什么影响心情☆想法左右心情要让自己觉得开心,总得有件什么值得开心的事,并且我们认为这是一件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才会开心。
对于我来说,收到订购的新茶开汤试饮,那一刻的满足感无法形容;但是对于我侄子来说,一斤上好的铁观音还不如来个汉堡套餐更实惠;对于我妈妈来说,还不如在路边捡到一枝花回家种上来的更高兴;而对于我嫂子来说,白送她一吨好茶都不如淘到一条打折的漂亮裙子更让她开心。
快乐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成年人可能在乔迁新居的时候感到满足,而小孩子则不需要大房子,只要一块小积木就很开心了。同样,痛苦对于每个人而言也是不同的。当某天我回家被告知,那把养了几年的紫砂壶被我的小侄子当尿壶使了,那一刻,我是死的心都有了,全家人却乐不可支,妈妈还觉得她孙子太有意思了。
我们感到什么是因为我们想到什么,我们对一件事有什么情绪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的定义、评价、看法、解释,而不是这件事本身。我们的思维判断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再举个例子:
我和一些朋友在QQ上聊天,聊着聊着突然不见回话了,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的人会想:“怎么了?是我什么话让她反感了?不愿意理我了?嫌我烦了?连她都不愿意理我了?”——想到这里,沮丧地敲上一段话:“我让你烦了吧?对不起,我不会再打扰你了。”附加一个苦脸和哭泣的表情。
有的人会想:“她怎么就这么忙啊,算了,我先和别人聊,下次再说吧。”——想到这里,有点意犹未尽地敲上一段话:“你忙吧,等你有空我们再聊,今天谢谢你了。”附加一个握手和笑脸的表情。
有的人会想:“哈,这个冒失鬼,招呼都不打一声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嬉皮笑脸地留言告别:“又泡帅哥去了吧?有异性没人性的家伙,不耽误你了,早点嫁出去,下次聊,8~”附加一个鬼脸和大笑的表情。
有的人会想:“是不是她电脑出问题了?打不出字来了?她不舒服了?怎么了?”着急上火地打电话过来问:“你怎么了?怎么突然不说话了?你没事吧?”
……
至于我,到底是厌烦了,还是忙不过来,还是见异思迁,还是发生意外?可能都不是。可能是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我起身招呼客人去了;也可能是炉子上的水烧开了,我赶紧起身灌水去了;又或许是来了个电话,我接着电话不好打字。
我没有回话,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开心或难过、无所谓或着急,这取决于他们如何判断我没有回话的原因,取决于他们如何判断和认定这个事情;不同的想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烦恼还是开心,只在于自己如何理解这件事情。
一位老妇人,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草帽。到了雨天,老妇人担心小儿子的草帽卖不出去;到了晴天,老妇人又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因此郁郁寡欢、忧心忡忡。后来有人告诉老妇人,到了雨天,你就想你大儿子的雨伞卖得好;到了晴天,你就想你小儿子的草帽卖得好,这样一来,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你都不用担心了。老妇人照着这样的方法去做,果然每天都很高兴了。
受到负性思维的影响,我们就像那个雨天为小儿子担心、晴天为大儿子担心的老妇人,总是盯着消极的一面,总是开心不起来。负性思维会让我们过分夸大伤害和挫折对我们的影响,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好像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会伴随终身,好像我们是世界上最悲惨又最没用的人。
事实真的如此吗?理性地分析一下,我所受到过的伤害、所受到过的打击,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还是只是我感觉如此而已?我真的就一无是处,什么办法也没有了?还是只是我认为如此,还有很多办法没去尝试?
人生就像半杯水,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既不会是满满的一杯,也不会是一滴水都没有。我们都是在过“半杯水”的生活,我们有得到,也有失去;我们有快乐,也有忧愁;我们有财富,也有亏欠。我们的生活都是喜乐参半,欢笑和眼泪都有。
我们是把眼光放在“只有半杯水”、“少了半杯水”上面,患得患失,闷闷不乐;还是把精力放在“我还有半杯水”、“有水总比没水好”上面,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庆幸,好好珍惜并享受那半杯水,积极快乐地生活呢?
我手上有一个苹果,上面有个虫眼。如果我心里想着这个苹果被虫子咬过了,肯定是个烂苹果,里面一定烂透了,那我只能懊恼地扔掉;如果我心里想着这个苹果被虫子咬过了,一定没打农药,一定很甜,那我就会把虫眼挖了,很开心地吃苹果。
好事还是坏事?开心还是不开心?一切都取决于自己。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阴影的地方一定有光线。当我们站在阴暗面,感受到的就是黑暗和阴冷;当我们站在阳光下,感受到的就是光明和温暖。
当您看到阴影,请您想到:阳光就在我身后,转过头就能看到了。
☆做法影响心情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反应,消极情绪会引起我们的负性思维和回避行为,同样,不同的思维判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不同的行为反应也会影响到情绪。
我们说一个人“垂头丧气”,是形容他心情沮丧、无精打采;说一个人“昂首挺胸”,是形容他精神抖擞、志气高昂。我们在受到指责、批评,感到委屈或羞愧的时候,就会低下头来;受到表扬、称赞,感到自信、得意的时候,就会抬起头来。我们只要看看足球比赛时,射球入门后那一刻,球员高昂着头在场上狂奔,另一队的球员低垂着头的样子,就能够很明显地发现情绪和动作之间有着自然而微妙的关系。
国外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低着头,眼睛盯着地面,他的心情一定是抑郁的;并且,这样的姿势很有可能反过来会加强引起这种姿势的情绪,越是低头就越感到抑郁,老是低头会更加悲观地进行思考。所以,研究者认为,高昂头可以治疗抑郁,只要抑郁者改变习惯,将目光稍稍抬高一点就会减轻抑郁情绪。
我们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对我们的情绪会有很大的影响。一个长期抑郁的人,往往他的眉头是紧皱的、嘴角是下垂的、眼皮是耷拉着的,他走路总是低着头,肩膀缩着,步履沉重拖沓。
我抑郁的时候,有一次无意中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坐姿,把自己吓了一跳。我的背弓得像个虾米,肩膀耷着、脖子缩着、下巴向前伸着,就像一个大大的“C”,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我觉得很诧异,小时候弯腰驼背被我妈整治得半死,每天靠墙站半个小时才能吃饭,我早就不弯腰驼背了。何况这些年从事服务销售行业,早已习惯标准站姿,决不会哈着腰一副要死不落气的样子。难道是因为抑郁,因为心情沉重,所以这么垂头丧气的?
我把腰挺起来坐直,突然发现好像很久我都没有这么抬头挺胸过了,看来这“丧家犬”般的状态不是一天两天了。后来一次走在街上,想起这事,有意识地把胸挺起来、把头抬起来,感觉有点不同,有点找回过去那个“骄傲的小公鸡”的感觉了。
最初我只是觉得自己弯腰驼背的样子很难看,但我发现昂首挺胸的感觉会让我好像变得自信一些,后来我也会时不时地把腰挺直,让自己保持一个自信的姿势,而这个姿态也确实带给我更好的感觉。
有一次,我送侄子上学,他走在花坛边的台阶上,要我也跟着他走。我觉得这么大一个人像个小孩子一样在上面走,太丢人了,但耐不住侄子纠缠,只好上去跟着他一起走。走在窄窄的水泥边沿,身体有些摇摇晃晃,有时失去平衡掉下来,自己也觉得好笑。陪着侄子走了一下,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童年,变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
后来我自己一个人走的时候,也去走一下花坛的边沿,或是数着地上的砖块走直线走曲线。刚开始还担心被人笑话,但我发现并没有人看我,每个人都一本正经、面无表情,急匆匆地赶路,哪儿有工夫观察我在怎么走路?现在,我还常常会这样做,这会让我感觉到一种童趣,自己一边走就一边乐了。
抑郁的时候,我会对着镜子笑一个,虽然笑得很难看,比哭还难看,也还是笑。就算再难看,也比24小时愁眉苦脸要好。刚开始我并没想到这对调节情绪有帮助,只是纳闷自己怎么不会笑了,以前别人还说我笑容甜美,现在怎么成了苦瓜脸要多丑有多丑?我对着镜子做笑脸,觉得好假好别扭,就回忆以前有什么开心的时候,想着我最喜欢的人,想着小侄子那些让人忍俊不已的时候,把镜子里的自己假想成我最爱的人,然后再去笑的时候,模样就好看多了,眼神也有点变了。
现在当然不用对着镜子练习笑容了,但我喜欢对着空气扮鬼脸。比如我写作的时候,常常会皱着眉头组织语言、整理思路,到吃饭的时候还在思考,弄得妈妈还以为我遇到什么麻烦,有什么不开心的。所以,停歇的时候,就对着电脑屏幕扮个鬼脸,一下子笑容就回来了,嬉皮笑脸的样子让妈妈放心,自己也不觉得那么辛苦了。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