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走出抑郁的泥潭 > 三、心理暗示的影响

三、心理暗示的影响

作者:木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积极的心理暗示

故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战场上流行着一种因受炸弹爆炸的震惊而患的“弹症病”,严重者四肢瘫痪。此病无药可治,蔓延较快,令英国当局头痛。这时,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参加了战时治疗,经了解后他发现这是种“心病”。他用笔在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膝盖以下若干寸的地方画了一圈,然后以毋庸置疑的口吻告诉士兵,明天线圈以下部位一定恢复正常。第二天,这个士兵果然恢复了知觉。这样日复一日地提高画圈的位置,直到士兵痊愈。

故事二:

一个人不小心被关在冷冻库里,他拼命捶门呼救,但没有人听到。他想到这里零下几十度,如果再不出去就会被冻死,一种死亡的威胁笼罩在他心头。他越想越怕,越想越冷,最后蜷缩成一团,在惊恐中死去。第二天工人来上班才发现,送到医院已经为时已晚。这件事令人迷惑不解,因为冷冻机正待维修并未打开,冷库里的寒气远不能置人于死地,而且这么大的冷库也有足够的氧气,不会对人构成任何生命威胁,但这个人就是这么“冻死”了。

第一个故事是心理学家运用心理暗示为士兵治疗疾病,第二个故事是一个人因为心理暗示而白白丢掉了性命。

第一个故事中,麦独孤以权威的姿态和毋庸置疑的口吻宣布他的判断,士兵相信了他的结论,接受了他的暗示,自己也坚信“明天线圈以下部位一定恢复正常”。由于士兵的心理状态有所改变,他的生理机能在心理状态的影响下也有所改变,最终痊愈。这个故事里,麦独孤凭借以往的社会声望成功地进行了暗示心理疗法,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士兵接受了心理暗示,使自己的疾病得以痊愈。

第二个故事中,冷冻机并未打开,那个人并不会因为寒冷而被冻死,让他丢掉性命的是他的恐惧心理,是他的自我心理暗示。那个人是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因恐惧而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坏死而导致死亡。致死原因不是冷库里的冷气,而是他“心里的冷气”。

心理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可以接受来自他人和外界的信息,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心理,使我们的心理、生理发生变化,像第一个故事当中士兵接受了他人的心理暗示,“瘫痪”就好了;我们也可以接受来自自己内心的某种观念受到暗示,像第二个故事当中那个被关在冷藏库的人,自己活活把自己吓死。

心理暗示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广告信息会左右人们的购买倾向;比如有的人看到有关抑郁症的信息,对比自己越想越觉得像,心里又急又怕,吃不香睡不好,无精打采,什么都不想做,越发符合抑郁症的症状了;再比如我们遇到什么事,自己安慰自己“没事的,会好的,不要紧”,心里就真的觉得舒服一点了,这也是一种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可以导致身体机能产生变化,“假孕”就是一种,由于盼子心切,出现闭经、恶心、呕吐的“怀孕症状”;还有我们常听到一种说法,80%的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的,这就是自我心理暗示对身体的影响。

抑郁确诊前的一段时间,我时常感觉到头昏、胸闷、心慌、气短、乏力,这是许多抑郁症患者都有的躯体症状,但当时我不知道,就是觉得浑身上下没一处舒服的。我翻看医学书,一条条症状对号入座,一会儿怀疑自己心力衰竭,一会儿怀疑自己肾衰竭,一会儿觉得自己得了白血病,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得了糖尿病。我觉得自己一定是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每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整天不是数自己的脉搏,就是拿温度计量体温。我自己认为自己得了重病,也真的就感觉到越来越不舒服,更加感到疲乏无力,时常晕眩、呕吐、心悸,出去走两步路就喘不上气,多动两下就会恶心、呕吐,甚至还莫名其妙地持续发低烧。

其实,这些症状并非是因为我真的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而是因为受到了自己不良心理暗示的影响。当我发现其实都是自己在吓唬自己,我就不再去想那些问题,停止了不良心理暗示之后,很多不适的感觉就减轻甚至消失了。最有趣的是,我不再一天到晚不停地量体温,我也就不再莫名其妙地每天发低烧了。

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就像被关在冷库的那个人一样,认为自己必死无疑,结果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积极心理暗示的结果,就像士兵相信麦独孤说的,认为自己会好,就恢复了正常。前面在“自我实现的预言”中,我说的“相信你会好你就会好”,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抑郁症患者总是想着“只怕是好不了了,不会好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不良心理暗示。不用说您也知道,抑郁症患者需要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的抑郁病友可能会觉得没那么神奇吧,别人或自己接受过催眠疗法或者宣誓疗法,那就是暗示疗法,但是怎么没用呢?这是因为接受暗示的能力因人而异,只有对那些容易接受暗示的人,应用暗示疗法才能起到治疗作用。

除了费神、费力、费钱、费时地去找一位心理医生接受暗示疗法,我们自己也可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己每天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想法、一个乐观的举动,就是在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对我的康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现在,我经常会想,如果几年前,我没有写那篇《木碗告抑郁病友书》,没有那么积极肯定地鼓励病友,同时也积极肯定地鼓励自己,如果我不是从一开始就坚信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我是不是会好起来?不知道今天我会不会是这个样子?不知道今天我是不是还活在这个世上?

抑郁时,我知道我的想法过于悲观消极,是不正确不客观的,要好起来,“就要多想点好的东西,要相信自己”。我时常在日记里自己鼓励自己,尽管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但的确给我很大的帮助,至少让我最难过的时候会感觉好点,最绝望的时候还能找到那么一点信心。

我时常鼓励自己: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好的一天,总会有好的时候。我会时常去想:“今天好像比昨天好点了?这段时间比最严重的时候好像好一点了?”总这么想,也真的总能感觉到“好像是好一点了”。

我不想出门的时候就求助朋友,请她们鼓励我,带我出门。我告诉自己,只要今天出去了,不管是出去干了什么,待了多久,我都会比现在的感觉要好些。而如果我真的出门了,我确实会感觉“比出门前感觉好些了”,回来之后还会在当天的日记里表扬自己“今天出门了,不错!加油!明天继续!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我不断“推测”出门的感觉会比躲在家里好,也真的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外出让我感觉更好;我不断“体验”自己总体上是在进步,整体上比最严重的时候要好些了,也就真的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病情有所改善;我不断“确认”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我总有一天会好起来,就真的康复了,真的好起来了。

如果您心里疑虑太多,这种积极的态度不够强烈,持续和频繁也是让这种积极心理暗示变得有效的方式;如果您无法大声告诉自己“我一定会好起来!”,半信半疑地体会“好像好点了?”也比斩钉截铁地推断“我无可救药”要强上百倍。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能在当时看不出效果、感受不到成效,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水滴石穿,一滴两滴好像毫无动静,但持之以恒,力量是惊人的巨大和强劲。

我们不能期待光靠心理暗示就彻底治愈疾病,但是也不能否认积极的心理暗示带来的积极效应,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痊愈,谁还能给我们一个奇迹?

☆不自己吓唬自己我们受到负性思维的影响,加之抑郁症所引发的焦虑、恐惧心理,一会儿担心抑郁症要是好不了会变疯子;一会儿怀疑自己智商、记忆力受损,好了也是个傻子;好一点担心是不是躁狂,坏一点又觉得更没希望了;坏的时候担心好不了,好了又担心会复发。尤其是波动反复的时候,更容易失去信心,自己给自己很多消极的心理暗示,就像被关在冷库的那个人,自己吓唬自己。

走出抑郁的这条路,开始总是很难、很漫长,似乎找不到出路望不到头,像是漫漫长夜不知何时天亮。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点好转又反复,刚把头露出水面又沉了下去,这时候我们会对康复表示怀疑:我还会好吗?

抑郁症的康复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形式。我们并不会像一条斜角直线那样“一天比一天好”稳速递增,不会像砌墙那样每天累加砖块固定升高的尺度;而是一个整体呈上扬趋势的波浪形,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对比有很大区别,但其间却是上下起伏,时好时坏的。

抑郁是发作性质的,在彻底康复之前,我们必然会经历很多波动和反复。随着不断地前进和上升,逐渐感觉到波动反复的程度减轻、频率减少、直到痊愈。所以,如果您感觉自己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却发现眼前是下坡路,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如果您发现自己怎么又跌入了谷底,怎么前段时间还好些了,这段时间又不行了?这都是正常的,这并不意味着您回到了起点,只是这段路途当中必经的驿站而已。

我在有了好转之后,有过多次的反复,当时也很害怕,害怕会回到过去。在确诊为抑郁症一年之后的一篇日记,名称就叫《谷底》,感觉自己像是这一年的努力都白费了,一切又回到起点,我又要背着重重的壳慢慢向上爬。康复以后一问,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波动反复无法避免,也无须害怕,没到终点只说明还要努力,还要继续。

有的朋友选择了适合的药物,进行心理调节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躯体症状逐渐减轻,得到缓解,心情变得轻松起来,人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这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什么棘手的问题、什么困难的处境,让人又变得消沉沮丧起来,于是,各种症状又加重,情绪又恢复到不良状态。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让人失去信心和耐心的,觉得自己费了那么多的精神和力气,怎么最后还是这样?是不是抑郁症根本就不能康复?跑了一圈,好像又回到了起点,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啊?还得多久才能好啊?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没动力和勇气。

就像一个跑道,如果我们跑了一圈就想着还有那么多圈要跑,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心里就没劲了;如果我们想着跑一圈就少一圈,越跑离终点就越近,心里就更有劲了。积极的自我鼓励,不仅在症状严重的时候很重要,在有所好转碰到波动和反复的时候更重要。曾经体会过好转时的轻松感,这时候就更要给自己加油,告诉自己,波动和反复是正常的,这是康复路上必经的障碍,鼓励自己继续努力。

有的病友不是因为波动反复而害怕,有好转也担心,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有好转还是转了躁狂。我自己在有所好转的时候,也曾担心过这个问题。有这种担心,还是因为我们对于躁狂不太了解,就像担心自己不好会不会发疯一样,是没必要的担心,是自己吓唬自己。

抑郁的时候情绪低落,好转之后,情绪当然有所改善,觉得开心了、幸福了,那种好转带来的兴奋感甚至可以维持很久。但是躁狂的情绪高涨有所不同,自我评价过高,甚至有夸大妄想,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劲,只睡几个小时也觉得很兴奋。抑郁好转之后,精神不集中、脑子空空的感觉有所缓解,好像思维比较敏捷,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但是躁狂的思维奔逸就像是一匹野马,觉得自己脑子转得快,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特别富于联想,嘴巴都停不住似的。抑郁的时候不想动,很懒,躁狂却是坐立不安,停不下来,手忙脚乱的一定要做点什么(就像小儿多动症似的)。

区分自己现在感觉良好,究竟是有所好转还是转为躁狂,看看自己好的是不是过度了?是不是正常状态下的好?如果您不是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就不必担心自己有所好转会转为躁狂,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用不着自己吓唬自己。

抑郁症患者的疑虑和担忧可谓花样繁多,特别是伴随焦虑情绪的抑郁病友,总有担不完的心。这是因为我们受到负面思维方式的影响,受到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走出抑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加油鼓劲,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那些不必要的疑虑,不自己吓唬自己。

我们要学那个相信自己会好的士兵,不学那个认定自己会被冻死的人,不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更有信心和勇气走出抑郁。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