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抑郁来了,我们感到愤怒和悲哀,为什么偏偏是我得这个病?!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老天怎么这样对我?!为什么要让我承受这么多痛苦?!
当我们觉得抑郁症是一场灾难、是一种惩罚、是不公平待遇,内心有满腔愤怒和无尽悲哀,觉得我的命怎么这么苦,我的生活与别人相比简直糟糕透了,我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这些想法会让我们的痛苦感受更加明显和突出,让自己在抑郁的重压下感觉愤慨却又无能为力。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抑郁。
☆换个角度看抑郁我们不妨试图从这个最讨厌、最可恶、让人最痛苦的抑郁里面找到那么一点好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东西,不妨从“焉知非福”的角度去寻找那些能够让我们接受的东西。
凡事无绝对,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们学会相对地、两面性地看问题,学会换个角度看抑郁,感受又会有所不同的。
我把抑郁症当作一个信号,一个提醒我需要注意身心健康的信号,一个提示我需要有所改变的信号,一个让我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的信号。
我们都是通过疾病来获取健康感。因为生过病,体会过那种痛苦,我们才会更珍惜生命、重视健康;因为疾病让我们失去了某位亲人、朋友,悲痛之余我们也会意识到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改掉那些不良生活习惯,让自己保持健康状态。
就像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都知道每天要喝8杯水,道理谁都懂,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注意,只有在感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憋不住了才去上厕所,因为他们还未有过切身体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以前也是忙起来一口水都不喝,长期憋尿,等患上肾盂肾炎叫苦连天已经晚了。病好了以后,我不仅自己平时注意多饮水、勤排尿,还语重心长地劝告身边的朋友切不可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这一点。如果不是自己有过深刻的体验,知道那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我也不会意识到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现在,我们抑郁了,那说明我们在以前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需要加以改善,可能是不好的想法、不好的做法、不好的习惯、不好的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发现自己以前忽视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变,随着病情的好转,生活质量也在随之得到改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我们将来,不是很有帮助的吗?
抑郁让我们丧失了对快乐的体验,丧失了做事的兴趣,影响我们做事的动机,懒于尝试,这会让我们活动减少,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但另一个方面,这或许又会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失败,放弃了那些可能根本就完不成的任务、达不到的目标,无法实现的追求,避免我们徒然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避免因盲目冲动、狂妄自大而鲁莽行事所导致的失败之后产生的挫败感,也避免了因此而遭受的损失,这反倒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我好了以后进行专业学习、宣传抑郁症常识,认识了很多抑郁病友,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我看到有很多走出抑郁的人回过头又去帮助病友战胜疾病走出黑暗,我崇拜的那些心理学家也曾经在心理上“感冒”过,或许,这是因为经历过痛苦的人共情能力更强,更能够理解和帮助别人吧。
我把抑郁症叫做“蓝色宝藏”,因为抑郁症这段痛苦的经历,让我倍受折磨,但也让我蜕变成长。因为抑郁,我开始反思和内省,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发现那些错误的观念和想法,改变那些坏的行为习惯。走出抑郁的过程,那些自我调整,实质上就是一次心灵修复的过程,一次脱胎换骨的自我成长。
因为抑郁,我坚强了、从容了,心理承受能力强了,不会再因为一点压力和打击就回避退缩或轻易放弃。因为抑郁,我长大了、成熟了,心态越来越阳光,学会了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因为抑郁,我开始懂得感受生活的乐趣,开始明白,幸福不在于我得到什么拥有什么,而是我能给予什么。
对我来说,抑郁症是一位好老师,尽管这位老师很不讨人喜欢。
“抑郁让我学会分析自己,认识自己,从自卑走到自信;抑郁让我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寻找和感受幸福快乐;抑郁让我明白自救才有天助,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抑郁让我明白小波折小风浪总是不断,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抑郁让我明白恨别人伤害的是自己,爱别人快乐的是全体;抑郁让我明白珍惜眼前的幸福,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
上面这段话,是我在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上一个关于“抑郁教会了你什么”的讨论中的回答,很多朋友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让我们看看抑郁都教会了他们什么:
“我比以前更懂得珍惜自己,原来我会觉得这些都是命运的不公平。我应该更爱自己。”
“抑郁让我学会了很多:抑郁让我纠正了我的许多错误的人生观、认知观;抑郁让我学会了坚强;抑郁让我学会了自信、学会了信念、信心;抑郁让我学会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点滴阳光;抑郁让我学会了豁达;抑郁让我更深地理解了包容、理解;抑郁教给我要自信,要乐观、要坚强,要多爱自己一点。”
“抑郁让我学会了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让我拥有一颗博爱的心,让我很快地成熟,坚强、豁达,能以一颗平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我很感谢抑郁。”
“抑郁中我学会了许多:它让我改变了认知。它让我变得积极。它让我变得自信。它让我保持本色。它让我变得宽容、豁达。它让我变得富有人情味。它教我要爱自己,接纳自己。”
“抑郁症是一位老师,抑郁教给我智慧,不断地反省,让我有机会了解很多人性中的秘密;学会了爱,学会了感恩地生活,还有很多很多等等。”
“抑郁让我学会了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要自信、要坚强、要忍耐,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我还深受抑郁之苦,到今天,抑郁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暂时停下追赶时间的脚步,懂得生活的本质就是心理和身体都健康地活着,而不是必须攀登一节节台阶。成也人生,败也人生。”
“抑郁教会了我在困境中如何保护自己,教会了我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最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认识我自己。”
“抑郁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幸福,让我珍惜自己,让我知道了世上还有很多不幸的人,要珍惜我们健康的每一天。”
“我觉得至少我能认识它只是一种病,而不是魔,让我有自信可以去压着它,而不是让它来压着我。”
“抑郁使我学会接纳自己的一切,情绪低落时懂得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别让情绪继续下跌。”
“抑郁让我学会从更多的视角看待人和事,然后可以平淡地接受一切,包括过去的自己。”
“让我懂得去珍惜身边所拥有的,让我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抑郁让我明白,年轻是我的资本,因为我还有翻身的机会和时间;让我明白遇事要冷静,处事要从容;让我明白要悦纳自己,珍惜眼前人;让我明白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知足常乐;让我明白只要心中有阳光,微笑就会在;让我明白人生没有坎坷是不真实的;让我明白要学会放下和迂回;让我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让自己不像以前活在现实和理想的距离中那么累;让我明白每天做好一点点就是最好的!”
……
这些感悟并非全部来自康复者,不少病友仍在抑郁的笼罩下苦苦挣扎,虽然大家都一致表示抑郁症实在让人痛苦,让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失去了很多,但也能看到另一个方面的收获。
借那句老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历过抑郁之后,或许能令我们更加懂得要如何寻找快乐和感受幸福。就像小时候学习走路摔的那些跟头,与我们今天疾步飞奔相比,那些痛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寻找抑郁的“好处”,换一个角度看抑郁,找到抑郁积极的一面。这不仅是帮助我们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恐惧情绪,也是学会相对看问题、换角度看问题的一种练习。
我们常常把问题看得过于片面和绝对,常常“钻牛角尖”,固执地盯着一个点去看,陷在牛角尖里出不来,所以我们无法摆脱那些痛苦、打不开心结、走不出抑郁。我们总是只看到悲观消极的一面,所以,就先从这个让我们最感到悲观消极的抑郁开始,先从它这里找到积极乐观的一面吧。
如果我们连这该死的抑郁都能从中找到好的一面,还有什么是绝对坏的呢?如果我们眼中不再是绝对的坏,还有相对的好,我们看到生活当中好的一面了,我们还会总是那么悲观消极吗?当抑郁对于我们而言不再是世界上最糟糕最恐怖最痛苦最可怕的事情,抑郁对于我们的作用也会随着我们的态度而转变,抑郁对我们的影响也随之降低。
可能您会觉得这些人说感谢抑郁有点莫名其妙,说抑郁也有好处太CCTV,但我觉得总好过沉浸在自己的愤慨和悲痛中不能自拔——即使恨得咬牙切齿,破的还是自己嘴唇、疼的还是自己,您说呢?
我们可以尝试着换个角度看抑郁,找到抑郁的好处,顺着阴影找到阳光,不去憎恨抑郁、不去害怕抑郁、不去排斥抑郁,而是接受抑郁。
☆接受抑郁我所说的接受,并不仅仅是指相信确诊结果、承认病情存在,还包括从内心把抑郁症当作很自然的事情去接受,坦然面对,不以抑郁症为借口和理由,不整天把自己困在抑郁之中。
或许您会说:“抑郁让我如此痛苦,我怎么可能不去理会?这么久了都没好,我怎么可能不着急?”
欲速则不达,越着急就越难好。我们越是着急,越是在意各种症状,越是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琢磨这些,我们对抑郁所带来的感受就越深刻,这些症状的感觉就越明显,对生活的影响就越大,情绪就越沮丧越焦虑——恶性循环下去,怎么能好?
越是在意的,感受就越强烈,影响就越深远。
举个例子:晚上起大风,把阳台上的一盆花吹断了。早上起来,我看到了,觉得有些可惜,都打了花苞,过几天就能开了,心里有点难过,但马上就被别的事情转移了注意力,一忙起来就忘了这事。哥哥看到了,心里想着看来哪天要再买一盆花回来给妈妈补上,他只是想到要去多买一盆花了,不会因此而感到伤心难过。妈妈看到了,一直蹲在花盆旁边,试图把倒下的花再扶起来,尝试还有没有办法再栽活,可能一上午都会为了救活这盆花而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了也只能放弃,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还闷闷不乐,为这盆花的意外而长吁短叹,过了几年以后,她还会提到那盆花都打花苞了,就那么死了太可惜,要是晚上记得关窗户就好了,唉。
同样的一盆花,为什么我、哥哥、妈妈,三个人的感受截然不同?我们三个人难受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相差很远,一盆花对我们的影响从一秒钟到几年差别这么大,就是因为我们三个人对这盆花在意关注的程度不同,这盆花对于我们的意义不同。
我们越是在意抑郁,抑郁对我们的影响就越大。
我们每天脑海里都是“抑郁”两个字,整天关注着自己的心跳是不是加快、头是不是发昏、注意力是不是无法集中,时刻贴着“抑郁”的标签,总是感觉自己和别人不同,我们的精力都集中在体验抑郁所带来的症状之上了——我们在“全心全意”地体会痛苦,怎会“分心”感受快乐和幸福?
是的,我们有很多感受和健康人不一样,但即使我们没有抑郁,就会和别人一样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着各自的生活状态,我们目前的状态就是抑郁,仅此而已。就像我们几个月大的时候会尿床,年迈的时候头发会变白,只不过是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而已。
接受抑郁,当作是自然的现象,是生活历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我们就不会过度地关注。不过度关注,就不会有那么深刻和强烈的体验感受,从而减少了心理冲突,缓解了情绪压力。
放下对抑郁的恐惧和焦虑,告诉自己:是的,我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就像我以前和以后的情况都会不同一样而已,这只是目前的现状。就像我今天还有借款没有还清,就像他今天还在为毕业论文担心,就像她现在为了找工作而烦恼,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需要面对的问题。但不代表将来和永远。
我们可以把抑郁当作一个很讨厌的朋友:你要看书学习,他非要拉你出去唱歌跳舞;你想睡觉休息,他非要跟你讨论金融危机。每天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让我们片刻不得安宁。
这样的朋友需要忍受吗?不需要,就像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去忍受抑郁症所带来的症状一样,忍耐不会起到任何缓解作用,反而会纵容那个讨厌的家伙更加得寸进尺、为所欲为。
那么需要反抗或还击吗?把那个朋友扫地出门?然后他带着气愤和报复的心理在外面造谣生事、在我们家门口吵吵嚷嚷,甚至拿石子砸我们家窗户?和他吵架吗?那可是正中他下怀,他的目的就是想激怒我们或者胁迫我们,我们要一吵起来、打起来,那就更没完了。
怎么办呢?把他当空气。他说他的话,我看我的书,随便他在我们家干什么,随便他做出什么惊人之举,都不去理会,瞧都不瞧他一眼,好像压根儿就没有他这个人在场一样。他一定会生气,使劲拉着您说话,想引起您的注意。我们还是不理他,继续做我们该做的事,您说他一个人还能闹腾得起来吗?多来几次,总是这样对他不理不睬却也不打不骂的,他觉得没意思,自讨没趣再厚着脸皮也占不到便宜,自然就不会再来了。
当我们把抑郁当作一个讨厌的朋友,骚扰我们宁静生活的不速之客,我们不需要因为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而大打出手,我们照常上班,我们照常学习,我们照常生活。尽管这个讨厌的家伙总是在身边围绕,赶都赶不走,可他也只是让我们烦恼而已,我们没有因为他闹得辞职退学,没有因为他遭受太大的损失。既然我们的生活秩序还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们也就不必因为他的存在而对自己严加指责或是怨天尤人。
当我们把抑郁当作一个讨厌的朋友,骚扰我们宁静生活的不速之客,我们知道他就是喜欢胡闹、喜欢恶作剧、喜欢吓唬人,我们不管什么症状发生,都知道是这个家伙在捣鬼,我们心情不好也知道是这个家伙惹得我们心烦,不是因为我们自身有问题。我们可以戴上耳机听音乐,对他的大吼大叫充耳不闻;我们可以埋头书海,对他的乖张举动视而不见;不管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我们都不害怕,我们都可以置之不理,让他自找没趣,让他一个巴掌拍不响,让他一个人唱不了一台戏。
当我们把抑郁当作一个讨厌的朋友,骚扰我们宁静生活的不速之客,我们不光可以不理睬他,还可以气死他。我们哼着小调做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让他吃不着光看着流口水,我们流着汗跑步跳绳锻炼一副好身材看得他流鼻血,我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让他自惭形秽,我们团结友爱尊老爱幼一帮朋友让他发现没人搭理多么可悲。我们在兴趣爱好当中发现生活的乐趣,我们在亲友家人的陪伴下感受情感的温暖,我们让这家伙被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怄得背过气去,我们要用笑声让他明白:你算老几?
抑郁就像只老鼠,我们怕它,就会尖声惊叫;不怕它,就会一脚踢开。老鼠真的那么可怕吗?只是我们觉得可怕而已。
让我们放下那些过度的忧虑、过度的恐惧、过度的在意,接受抑郁;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上班上班,该干什么干什么。不给抑郁这个“讨厌的朋友”高度重视,让它在不知不觉中远离。
☆和抑郁停战一次和病友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反复提到“失败”这个词。他把每次抑郁发作看成是自己无能的表现,一想到如果不能治好要终身服药就感到自己很失败;运动锻炼一段时间,病情没有明显改善便又感到失败;所有的心思都在如何对抗抑郁,所做的一切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把兴趣爱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与治疗方法去实验,反而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什么方法都试过,什么方法都不管用,一次次的挫败感让他更觉得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和他交谈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因为这种挫败感而带来的焦虑和恐惧甚至已经超过了抑郁情绪。对他而言,抑郁本身的痛苦已经被自己无力对抗的痛苦所取代,做一个“失败者”比“抑郁症患者”更令他感到绝望。
我觉得,这种与抑郁的“抗争”或许恰恰是一些抑郁病友久久未能走出抑郁的原因。
我不喜欢自己被比喻成抗郁战士,也不喜欢用“战胜抑郁”而更喜欢用“摆脱抑郁”和“走出抑郁”。我既不赞成投递“降书”做抑郁的俘虏任它宰割,也不赞成下“战书”吹响号角全民皆兵投入这场战役。我是和平主义者,我建议与抑郁停战,不与抑郁为敌。
我觉得,我们不必把抑郁当作敌人去打败,可以当作一个讨厌的朋友置之不理;我们不需要击退侵略者之后再建立新秩序开始新生活,可以不理会这个讨厌的家伙,不因为它影响到我们健康快乐的生活。
如果我们把抑郁当作一个讨厌的朋友,骚扰我们宁静生活的不速之客,我们不需要拿出武器威胁:你从我的地盘上滚出去!我们不需要武力震慑,不需要以死相拼,我们只需要淡定从容地一笑,我们只需要宽容大度地一笑,扭头干自己的,随他胡闹去。
我不理你,你奈我何?
当我们把抑郁当作敌人,我们的角色就是战士,我们和抑郁之间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想要战胜这个敌人,保卫我们的家园,我们就需要付出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
与抑郁开战,结果只能是成王败寇二选一。仗打赢了,固然好,但环顾四周,满目疮痍,接下来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重整河山、重建家园。仗打输了,伤痕累累做了败将,自己的领土成为抑郁的殖民地,失去主权,亡国奴的日子可想而知。
要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24小时和疾病作斗争的战士,会累死的,要是打了败仗,会气死的。何必呢?我们这一辈子不过短短几十年,难道就是为了和抑郁进行殊死搏斗?
当我们把抑郁视为仇敌、当作入侵者,我们就必然要奋起反抗,甚至可以因此而放弃正常的生活。我们抛家弃子投身战场,我们辞职退学投笔从戎,我们失去了很多、付出了很多,战果却未必累累。更何况,我们怎么知道鹿死谁手,怎么知道自己能做得胜回朝的战斗英雄,还是成了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
当我们把抑郁视为仇敌、当作入侵者,我们就必然高度紧张,时刻关注敌人的一举一动。三级戒备、红色预警,闹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任何细微的症状发作、所有负面的情绪波动,都让我们如临大敌,不敢掉以轻心。战场上硝烟弥漫、狼烟四起,抑郁、焦虑、恐惧如乌云一般笼罩在上空,我们看到的还能是阳光灿烂吗?怎会有轻松愉快的心情?
当我们把抑郁视为仇敌、当作入侵者,我们就必然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打击,炸弹不能乱投、子弹不能空发,我们做什么都要带着目的进行。进行运动锻炼是为了抵抗抑郁,培养兴趣爱好是为了抵抗抑郁,参加集体活动是为了抵抗抑郁,我们所做的事都有具体的目标、强烈的动机。原本是普通的小事,也上升到治疗层面,一旦发现实施效果不理想,便立即着手制订新的作战方案。
我们为此辞职退学,更加内疚自责,心理压力越发沉重;我们为此过度在意自己的躯体症状,承受了更大的精神压力;我们为此失去了在兴趣爱好当中应该感受到的乐趣,越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
所以,我不赞成对抑郁宣战,不赞成采取战斗的方式打败抑郁,不赞成大家都变成斗士。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和抑郁和平共处,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忽视甚至鄙视的方式摆脱抑郁,我们完全可以和所有的人一样健康生活。
所以,我们没必要给自己贴标签——我是病人,我是打了败仗的失败者,我有病,我不健康。这世上哪里有绝对的健康?有谁不曾患病?健康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健康不等于没病,没病也不等于健康。有没有疾病,身患什么疾病,不是影响我们生活的根本因素。决定我们是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