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可以说,抑郁症的治疗存在一些“普世原则”,如“自救得天助”、“战略上忽视,战术上重视”、“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有一些广泛运用的方式方法,如转移注意力、给自己找事做,培养兴趣爱好,保持规律正常的生活,改变错误认知,积极心理暗示;等等。但抑郁症的治疗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没有能够完全套用的方案,没有什么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妙招”,没有“吃遍天下一招鲜”的套用模板,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没有捷径。
如果一定要我指出一条捷径,那么,我只能说:走出抑郁的捷径,就是在磕磕绊绊中循序渐进、在波动起伏中坚持到底。
成功没有捷径,成长不是速食面;成功没有一步登天之门,康复也没有一粒奏效的灵丹妙药。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一点点经历,一步步体会。
走出抑郁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路,这是一次自我完善、自我重建、自我成长的过程,而每个人又是如此不同,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
亲爱的,请相信,这个世上没有神仙,所以不会有“仙人指路”,不会有人比您更清楚您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体验,自己的路,不会有人比您更清楚该如何行走。
抑郁这条路,我已经走过,我所能做的,是把我如何走过这段路的磨难与艰辛向您描诉,让您看到我也并非一路凯歌直捣黄龙,而是无数次摔倒以后又爬起来继续前行,跌跌撞撞才到达目的地。
抑郁这条路,我已经走过,我所能做的,是把我路途当中遭遇的过程与经历向您叙述,让您听到我在路途中虽然遇到巨石和沙砾,但翻越过障碍之后,真的是有绿洲。
抑郁这条路,我已经走过,我所能做的,是把我在路程当中的坎坷和挫折讲给您听,提醒您走路要一步一个脚印,要抬头看方向,也要低头看脚下,要当心有陷阱,也要小心转错弯。
抑郁这条路,我已经走过,我所能做的,是告诉您不管路途多么艰难,都可以走下去,都值得走下去;是告诉您,没路可以自己开路,只要脚步不停,就走得出去。
抑郁这条路,我已经走过……我愿陪着您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请您相信,只要脚步不停就一定有出路,而您的路上,只有自己行走后才会留下足迹。
☆参考借鉴而非模仿照搬作为抑郁症康复者,我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想传递给大家的是这样一个信息——抑郁症是可以治疗能够康复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病程多久、多么严重、多么难治,只要经过积极治疗和自身努力,没有走不出的抑郁。
我不想推己及人教谁如何走出抑郁,也未想过要以我的文字来替代常规治疗或是作为抑郁症治疗自助手册、康复指南之类的东西,更不希望有抑郁病友拿着这本书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我不是要指导大家如何进行治疗调整,只是希望能够协助抑郁病友战胜自身的问题,我希望我的文字起到的是一种借鉴和启发作用,希望我的经验能让抑郁病友有所感悟和启迪。
康复之后进行专业学习,我发现自己在走出抑郁的过程中,有许多符合心理学原理的地方。尽管当时我只是通过生活经历、阅读书籍、与人交流明白一些道理,不知道背后的科学道理,但并不妨碍我正确地找到走出抑郁之门,踏上康复之路。这些无意中运用的“心理治疗技术”,来源于生活、总结成经验、还原为理论,在此也只是想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路,而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观念不同、病情病因不同,适合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我的康复过程背后有心理学原理存在,可以找到理论依据作支撑,但也不是什么标准的治疗方法。我不会认为“照我的方法去做,你就会好”,也不希望抑郁病友这么认为。我所能做的,只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结合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糟粕存精华整理出这些心得,表达我的观点、介绍我的经验,为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仅此而已。
我曾笑言“半部《论语》治抑郁”,看儒家学说的书籍确实对我有帮助,为什么有帮助?看的时候我在思考,从那些简短的句子里联系到自己本身,感悟一些道理,思索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应该朝哪个方向改进。如果您只是捧着一本书,浅浅地阅读,没有去领悟其中的道理,读完之后没有什么想法和感触、没有因此衍生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阅读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又或者,您根本就不喜欢看书,从来没有通过阅读而思考的习惯,看书对您或许痛苦还多过帮助,那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一本书对您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是从参加公益活动之后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参加公益活动对我有帮助,因为那一直是我想做的事;抑郁加重之前我也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有求必应、喜欢帮忙。我是志愿者,这让我感到快乐和骄傲,若您对公益活动毫无兴趣,觉得呼吁环保很无聊、觉得义务献血的是傻瓜、觉得捐书捐物还不如卖废品换两个钱实在,如果您鄙夷或厌恶公益活动,即使勉强参加了,对您又有什么快乐而言呢?
我所做过的那些对我有帮助的事情,事先并没有谁教我要去做这些,也没有谁说这样做可以治疗抑郁症,都只是自己想做,觉得应该做,自己计划安排的。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只有自己发现和感悟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在自己还没有想到的时候怎么办?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想想自己该怎么做,这就是学习和借鉴。
学习是接受、理解、练习、运用的一个过程,借鉴是有选择性的采纳和运用、有创造性的改良和拓展,这其中都需要自己参与其中,通过思考来甄别。
多交流,多学习,肯定对抑郁康复有帮助,但还需要自己去发掘去感悟。请您多思考少模仿,多改良少照搬,希望您看到别人的经验会想到“我应该怎么做呢”,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而不仅仅是“我就按照这上面的去做”,一二三四五地去机械模仿。
有的病友问医生、问病友,总觉得有个什么现成的方法,自己可以照做,而不愿意去分析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要用什么办法解决,不愿意去“想”。医生、病友给了一些建议,又觉得难,做不到,还没有去尝试,就回答“我办不到”、“我无法做到”,不愿意去“做”。照着做了一阵子,觉得累、觉得苦、觉得没什么用,不愿意坚持。不愿意想又不愿意做还不能坚持,怎么能那么容易康复呢?
别人的治疗方法、康复经历可以拿来学习和借鉴,但不是别人怎么做我们也照做就会好。并没有什么人能告诉我们一个“最佳快速治疗方法”,这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动脑筋。
☆欲速则不达抑郁症可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谁是一觉醒来眼睛一睁开猛地就抑郁了?这与我们的人格基础有关,而性格的养成,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抑郁症多是积压成疾,那些扣动抑郁“扳机”的突发事件,其实大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我们不是一夜之间忽然抑郁,怎么可能期望一觉醒来抑郁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呢?我们感冒了还得有个两三天才能好,一场心灵的革命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成功呢?
病了,肯定着急,这么痛苦,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还拖累家人担心牵挂,怎么会不想快点好起来呢?要快点好起来回去读书,要快点好起来回去上班,要快点好起来怀孕生子……这么想是自然的,但我们得明白一件事,既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您想要把整个罗马给拆掉也不是一天的工夫就可以搞定的。
越是着急,越是给自己设定预期,那种一天天逼近、时间所剩无几、病情仍然毫无进展的感觉就越强烈。每天关注“什么时候好”,就总觉得“怎么还是没好?”又着急又害怕,搞不好还继发焦虑;总是看不到头,灰心丧气反倒加重病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遇到事情,越是慌乱、越是不冷静、越是着急上火的越容易出错。就像我们要出门的时候,越是要迟到了,越是被催促的不行,还越是丢三落四,一会儿回去拿钥匙一会儿又忘了拿钱包,折腾了半天反倒耽误时间。
过去我住的地方晚上电梯停运,下夜班之后回家就要爬楼梯。24楼,不是那么好爬的。爬一层还有23层,爬两层还有22层,没爬几层就累得不行,总也不到24层,太难爬了。后来我干脆不看楼层,只数着脚下的阶梯,低头迈步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到了几层还差几层,好几次一下子爬到了25楼顶层,这才知道自己已经爬过了!心里还纳闷,怎么这么快就到了,以前可是老半天也爬不到“岸”的啊。
如果我在楼底下还没有爬就先想到24楼384级台阶,一想到那么高就开始望而生畏,一想到那么辛苦就望而却步,可能就会放弃自己房间的舒适大床,宁愿挤宿舍不舒服的对付着也懒得爬楼了。如果爬楼梯的时候总是看着楼层,总是想着“还没到啊”、“什么时候才到啊”,没几步就开始泄气了,就算爬上去了都会倍感辛苦。走出抑郁也是一样,不能总想着“什么时候走出来啊”,这种要快速痊愈的急切想法实际上是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增加压力、增加困难感,实际上是在妨碍抑郁症的康复,让自己出来得更慢。
抑郁症不会突然之间好起来,是一点点好起来的,所以,比什么时候彻底痊愈更重要的是今天比昨天好了一点,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好一点。每天一点点努力,争取总体上在不断进步,只要前进的步伐不停,还愁到不了终点吗?
与其在起点上急得跳脚:“我什么时候能到终点啊?”不如耐着性子一步步向前走,每走一步离康复的终点线就越近一步了。
走出抑郁,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还差多远,而是我们已经走了多远;走出抑郁,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万勿求捷径而窘步。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