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社会主义的未来 > 第八章 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第八章 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作者:(美)罗默(Roemer, J. E. )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我现在要更具体地论述市场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这一章所要描述的模式不是作为对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论述。许多问题都没有在这里考虑,例如国家的投资计划,这个问题要在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讨论。本章提出的这个模式的目的只是要分析一个问题,即公民福利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公害成为问题时,确定企业产权的不同方式造成的。

我打算描述一种经济环境,在描述的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机制将交替地作用于这种环境:一种是资本主义的机制,另一种是市场社会主义的机制。(本章是依据罗默《当污染成为焦点时国家企业非国有化的建议》。一文写成的。)问题是研究每种机制产生的均衡状态下全体居民的福利。可把这种环境描述如下:

只有一种生产出来的产品,而且所有的人都喜欢消费这种产品。也有一种公害,把它想象成污染,这种公害是在已知可利用的技术的情况下与商品同时生产出来的。可以把这种公害看做是每一个企业生产函数的投入,尽管实际上它是企业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因为企业被允许释放的公害的水平的确部分地决定它的生产――污染容许的水平越高,企业在其他投入水平既定时的生产能力就越大。这种其他投入就是该产品本身的投入,因此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用的是污染的“投入”和该产品的“投入”。

有许多公民,其中很小一部分起初是富人,而大部分起初不是富人――姑且称他们是穷人。这就是说,起初富人拥有很大数量的这种产品,而穷人拥有少量的这种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公民都有使用这种产品的同样偏好,也都同样讨厌这种公害。效用,即消费者满意的尺度,在消费这种产品时递增,在消费这种公害时递减。这种公害是公共的,因为所有的公民都必然会消费同样数量的这种公害,即企业“释放”的污染数量。该经济中有许多企业。还有一个银行,它负责接受存款和办理贷款。

这种经济的形势发展有三个相关的时期,称为0、1和2时期。这种产品的消费出现在0和2时期,而该公害的产生和消费出现在2时期。因此,一个人的福利或效用的水平取决于这两个时期中对该产品和该公害的消费。在经济模式中,用数学函数表达一种尺度(如效用)与另外一种或多种尺度(此处指消费)之间的关系;不过,就具体讨论的目的(这里的情况就是如此)来说,这种数学函数常常是未知数或是不必要的,因而只使用该函数的记号。在这个模式中所要理解的重要东西是:效用函数u,即个人福利的尺度,依赖于以上定义的消费。具体讲,一个人的效用函数具有结构式u(x0,x2,z),其中,x0是0时期的该产品的消费,x2是2时期的消费,而z是2时期该公害的消费。

经济中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采取以下形式:世界有各种可能的事情发生在2时期。这些事情应该看做是在模式之外发生的事件造成的。与我们有关的是,每个企业的生产函数――用来生产该产品的投入和所生产的该产品的量之间的关系――依赖于这种世界的状况。例如这种“世界状况”可能是天气,而天气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农场就是如此。

假设所有国民在0时期知道2时期将会发生的各种情况的可能性。此外,在0时期,每个国民除了拥有表明他或她富有或贫穷的该产品量以外,还拥有该经济中每个企业的按人口平均的同等份额的股份。在0时期,每个国民必须做出消费和投资的决定(他们的企业股份和他们的产品贮存有多少用来消费,多少用作对未来的投资);这些决定的精确性取决于将要利用的经济机制。在1时期,国民投票决定公害将被容许的水平(在我们的例子中,即决定允许企业释放污染的程度)。在2时期,一种世界状况发生,随着便是生产,生产过程中每一企业释放的污染量是1时期投票决定的。按照0时期公民作出的投资决定,企业的产品分给他们,由他们消费。

现在让我们在0时期运行的经济环境中引进一种资本主义金融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股票市场。人们起初各拥有所有企业的均等股票,但他们现在可用这些股票进行交易。股票价格是以该产品的单位命名的。这样,在0时期,一个人可以利用其拥有的用作交易的股票资金和该产品购买有价证券。他也可以选择他的多少资金用于0时期的消费,多少按当时利率存于银行(他也可以从银行贷款)。尽管他得到了各种股票,他还必须对企业的总投资(这是企业对生产该产品的投入)尽一份力量,他对企业的那份投资相当于他购买企业股票的份额。

在1时期进行了各种选择和决定了公害水平之后,在2时期世界状况显示出来和生产开始以后,国民从每个企业得到一份与他购买的每一企业股票份额等量的产品;他也从0时期在银行的储蓄中得到本金和利息(或者偿还贷款和利息)。因此,如果国民在0时期能够预知1时期投票的结果,如果他们知道每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和利率,那么,他们就能选择使他们的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各种有价证券和消费计划(即一般会给他们带来最好结果的计划)。每一个穷人会作出同一种最优选择,而每一个富人会作出另一种最优选择。

一个企业如何选择它的投资水平,即在2时期的生产中它将使用的投入的量呢?在各企业的投资达到均衡水平时,国民就会购买不同数量的企业股票。对每个企业而言,不论是富还是穷,拥有50%以上的股票就会打住。拥有一半以上股份的集团被称为企业的控股集团。这样,企业的投资选择必然是那种对企业控股集团最优的:这就是说,除了这种投资选择以外,企业没有别的使控股股东能够获得更高预期效益的投资选择。

最后,我们必须弄清楚人们如何在1时期投票选择容许的公害标准。在投资选择和消费选择既定时(人们在0时期已作出这种选择),每个国民都会有一种公害量的最佳标准(在这种具有两种公害标准类型的经济中,有穷人的最佳公害标准和富人的最佳公害标准)。记住:在企业的投资选择既定时,增加公害的量就会增加2时期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出,因此,每一个国民都不得不考虑下述选择:一方面,增加容许的污染水平将增加2时期每个公民的产品消费,但在另一方面,这样做也直接降低每个公民的效用(在每个公民“生活质量”降低的意义上讲)。一般来说,对每一类型的公民都有一种使他们的选择最优的公害水平。

传统的和过于简单的选举理论坚持认为,选择的结果将是中间选民选择的或(在我们这个例子中)穷人选择的公害水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认为,政治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富人和穷人在决定公害水平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力。作为提供一种有关这个过程的成熟理论的捷径,我只强调一点:选择的结果使穷人和富人的效用的某些加权平均数最大化,我把用在这个平均数上的加权数看做是政治过程中的一个特征。

我们现在准备讲一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均衡的概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均衡是0时期每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和利率、0时期每个国民的有价证券和消费选择、每个企业的投资额和公害量的集合,使之达到:

(1)按照这种公害水平、股票价格和利率,在企业的投资选择既定时,每个国民在0时期对消费和有价证券的选择使他的预期效用最大化;

(2)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控股集团,在每个国民的有价证券选择和公害水平既定时,在众多可能的投资选择中,企业的投资选择使其控股集团的预期效用最大化;

(3)这种公害的水平是1时期政治过程的结果(这就是说,在每个个人的有价证券选择既定时,公害的水平使富人和穷人的效用的适当加权平均数最大化);

(4)0时期银行存款总额与银行贷款总额相等,每个企业的股票供求也是相等的。

在对经济主体的偏好和企业生产函数的适当限制下,就存在一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均衡;如果已知这些函数的具体选择,我们可以计算出这种均衡。

下面,我描写的是一种具体的市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机制。除了一点之外――人们只能用息票而不能用产品换取股票――这种机制同资本主义机制是一样的。每个国民像前面所说的那样都从拥有一定量的这种产品开始,例如,从拥有政府印的1000息票开始。企业股票的价格只通过息票显示。用息票换取这种产品是非法的:只能用息票购买企业的股票,股票只能对换息票。因此,每个消费者都有两个预算约束:一个是这种产品的约束,另一个是息票的约束。息票预算约束表明,一个人不能购买价值超过1000息票的股票。这种产品的预算约束表明,0时期的消费总量,加上0时期的存款,加上一个人在选择有价证券中向企业投资的这种产品数量,不能超过一个人最初拥有的这种产品的数量。

所有其他方面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均衡描述中的情况一样。我们现在可以把市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均衡定义为包括0时期各企业股票(现在称为息票)的价格和利率、每个国民在0时期对有价证券和消费的选择、各个企业的投资额以及公害量的集合构成,使之达到:

(1)按照这种公害水平、股票价格和利率,在企业的投资选择既定时,每个国民在0时期对消费和有价证券的选择使他的预期效用最大化;

(2)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控股集团,在每个国民的有价证券选择和公害水平既定时,在众多可能的投资选择中,企业的投资选择使其控股集团的预期效用最大化;

(3)这种公害的水平是1时期政治过程的结果(这就是说,在每个个人的有价证券选择既定时,公害的水平使富人和穷人的效用的适当加权平均数最大化);

(4)0时期银行存款总额与银行贷款总额相等。

这里的措词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均衡的定义中的措词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是,股票的价格现在按息票来称呼,而不是按该产品的单位来称呼。在对各种偏好和生产函数的适当限制下,就存在一种市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均衡,而且可以就这些函数的具体选择计算出这种均衡。

因此,人们原则上可以计算出两种政治经济机制下将会达到的均衡状态时富人和穷人的预期效用。我马上要谈一谈这种计算。但我首先来定性地设想一下这两种机制下政治经济选择中人们可能预料的某些差异。资本主义经济中人们应该预料会出现的情况是:穷人会把他们最初拥有的许多企业股票卖给富人,而富人付给穷人的则是这种产品,穷人会在0时期把这些产品消费掉。这样会把股权集中在富人手里,并随之产生两种结果:富人在大多数企业成为控股集团的成员,因而企业投资的选择就会以他们的利益来决定;而且富人在容许高水平的公害方面会比穷人得到更大的利益,因为他们拥有大部分的企业股票(见前面第七章的讨论)。

然而,在息票经济中,不允许富人购买所有企业的控股股票――因为股票只能用息票购买,而所有国民都拥有同样数额的原始息票。因此,人们应该预见到,在均衡状态下,穷人将成为大多数企业控股集团的成员,因为他们拥有社会上的大多数息票。这样,企业将按照穷人的利益选择企业的投资水平。此外,富人从企业利润中只能得到他们在2时期享受的相当小的一部分消费,他们因而也不会像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那样,希望保持那么高的公害水平。

所有这些都只是推测,因为一般均衡的结果可能很复杂。确定在均衡状态时福利将会是什么样的唯一途径是证明一种原理或作一些计算。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果。当λ=0(即公害水平对于贫穷选民来说是最优水平)时,“中间选民”政策就会出台。当富人的影响(又)在选举中增加时,均衡状态下的公害水平就会上升。直观上看,这种情况会发生,因为在这里提到的所有均衡中,富人最后购买了两种企业50%以上的股票。结果,银行根本不被使用,因而1时期富人和穷人的收入完全来自企业的年收入。富人比穷人想要更高的公害水平,因为他们拥有企业相当大的部分:每个富人都得到每个企业10%以上的年收入,而每个穷人得到的则是每个企业大约0.5%的年收入。因此,增加公害水平使得2时期富人与穷人的年收入出现更大的差别,而他们双方蒙受公害的直接危害却是相等的。

一般地说,当富人在选举中的影响增加时,穷人的效用就会下降,而富人的效用就会上升。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真实――当λ的正值很小时,穷人的效用随λ而上升,当λ接近于1时,穷富双方的效用都随λ的增加而下降(在我讨论息票经济的结果时,就会说明这些表面的反常现象)。如果有人认为福利总量是一项重要的福利统计(有人不这样认为,因为效用函数不一定必然具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任何可比较的含义),那么,在λ=0.08左右时,福利总量就达到了最大化。

现在,我们来研究息票经济的结果。首先注意的是,当富人在竞选中获得较大影响时,公害水平会下降,富人的情况变得愈来愈坏,而穷人的生活则变得愈来愈好(至少达到λ=0.5左右)。实际上,当λ≥0.20时,息票经济中的公害水平比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公害水平要低,而且差别是相当大的:例如,当λ=0.55时,息票经济中的公害水平相当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1/3.如果λ≥0.16,息票经济中的福利总量要大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福利总量,而不论λ的值是多少,息票经济中穷人(在这种环境中,穷人占人口的大多数)的生活要变得愈来愈好。

这是对为什么当富人的政治影响(λ)上升(达到0.5左右)时穷人生活状况变得愈来愈好――一种表面矛盾的现象――的直观。结果是,在息票经济中银行得到了有效利用:在0时期穷人借入而富人贷出。不能在息票股市上从穷人手里购买企业大量股票的富人结果持有两种企业的一小部分股票。2时期他们收入的更大部分来自他们从银行存款得到的收入。富人没有兴趣增加公害的值,因为2时期来自企业的收入对于他们的收入增加很少。然而,2时期穷人依靠企业收入支付他们的贷款,所以他们期望较高的公害水平。因此,如果富人在政治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影响(一个增大了的λ值),那么1时期选择的公害值就会下降。但是如果这个值下降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穷人0时期要求借的钱就会减少,因为他们在1时期只有较少的企业收入来支付银行贷款。这就降低了均衡利率,对穷人来说这是一个好的结果,因为他们是借方,所以就增加了他们的效用,而公害的降低则减少他们的效用。这两种影响的净结果不容易预测;我们知道,如果λ的值小于0.5,对穷人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对这两种政治经济体制下的均衡进行比较,就会注意到,穷人(需要说明的是,穷人占总人口的95%)在市场社会主义均衡中比在资本主义均衡中的生活状况要好些,不管富人在选举中的影响程度如何。这不是一个一般的原理,但在这个模式中碰巧是如此。

总之,市场社会主义机制能防止资本主义条件下损害穷人利益的搭便车问题。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每一个穷人把他最初拥有的股票的大部分卖给富人是最优的,这就创造了一个富人阶级,这个阶级的人控制企业且其收入依赖企业的利润。富人控制着企业,而且通过他们对政治过程的影响,高水平的公害也就应运而生。而在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穷人不会失去他们的股份。因此,穷人依然是主要的股东,而且富人结果也成了降低公害水平的力量。这些变化的纯结果在理论上是不容易预言的,但是我们至少在一个例子中看到,穷人在市场社会主义政权下生活富裕起来了。

息票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是一样的,除了非实在的市场以外:人们不能用息票交换产品。一般认为,如果取消市场,交易者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但这并非普遍的情况,尤其是当外在因素占优势时,这里的情况就是如此。

对这些结果的最后评价是正常的。在现实生活中,息票股市的一个好处是防止穷人过早地把他们的股份卖给富人。举例来说,如果原共产主义经济中的企业通过把其股份分给全体国民而实行非国有化,接着又建立完全自由化的股票市场,上述人们担心的事情就可能发生。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