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一、饲料原料掺假的含义
指在原料中掺入非原料可饲物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或在原料中掺入非原料不可饲物质,以杂增重。
二、饲料原料掺假的形式1.掺兑:在原料中掺兑非原料物,出售时冒称原物者。
2.替代:以它物部分或全部替代原物者。
3.着色:以染料着色于非原料物,掩饰掺杂真相者。
4.伪造:出售与商标完全不符的物质。
三、饲料原料掺假的现状和发展1.由全假到掺部分假货(1%~5%),如:豆粕(43%~46%)掺0.5%的NPN提高CP值1~2个百分点,每吨多盈利50~100元,并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
2.所添加的东西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为多数人所不熟悉和意想不到,而且越来越“高效”,如:从尿素—脲醛—淀粉糊化尿素—三聚氰胺—叠氮化钙。
3.掺假者不断寻找和钻标准或检测方法的空子,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如防范鱼粉掺假而测真蛋白后,掺假者便开始加脲醛缩合物使测真蛋白失效。
4.掺假者手法越来越多样化,范围越来越广,如:乳清粉掺葡萄糖和蔗糖;DDGS用喷浆玉米皮代替;油脂中添加“地沟油”(潲水油)和矿物油甚至生物柴油;将含氨很高的各种废水用廉价的原料吸附后变成市场紧缺的蛋白原料,等等。
四、饲料原料掺假识别的基本方略掺假的原料虽然手段不断更新,但我们只要通过感官判断、镜检、可疑物分离和必要的理化试验或光谱等手段,仔细观察、分辨还是能发现一些破绽。一般饲料原料掺假识别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发现疑点外观性状有明显差异(形状、大小、颜色、气味、手感、溶解度等);正常检测出现异常现象(滴定终点不清、定量结果过高或过低等);镜检出现可疑物;红外或紫外光谱扫描与标准物有明显差异。
(二)可疑物的分离方法1.镜检法在显微镜下将可疑物逐个夹出来。
2.浮选法利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密度的差异将可疑物分离出来。
3.碱消化法如部分非蛋白氮(NPN)水中不溶解,用浓碱将蛋白、纤维消化后将可疑物分离、暴露出来。
4.过筛法将几个目数不同的样品筛(40~100目)套在一起将样品过筛,再将筛上物或筛下物做镜检或其他定性定量检测。如测CP含量等。
(三)对可疑物做定性检验1.根据待检物的化学特性,如鱼粉可参照定性方法进行。
2.根据光学特性,如旋光性或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3.多个方法的联检与相互印证。
(四)近红外光谱扫描与分析利用模式识别或主成分分析等。
(五)其他确证分析色谱(GC、LC、离子色谱或氨基酸)分析或质谱分析。
五、常见饲料原料掺假的快速检验实例(一)掺假鱼粉的识别鱼粉是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它是各种鱼整个或部分鱼体加工、干燥、粉碎制成的产品,含脂肪越少,质量越好。鱼粉也是掺假最多的一种原料,常见的鱼粉掺假主要有:以增加重量为目的而掺入豆粕、菜籽粕、棉粕、花生粕等;以增加总氮为目的掺入非蛋白氮如尿素、氯化铵、二缩脲、磷酸脲等;以低质动物蛋白质掺入鱼粉,如掺入羽毛粉、毛发粉、血粉、皮革粉等;以低质或变质鱼粉掺入好的鱼粉,特别是进口鱼粉中,这种现象较严重。
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特征来检查。
(1)看颜色。颜色均一,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
(2)看粗细度。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黏,不成团。
(3)闻气味。优质鱼粉气味纯正,无异味,而变质鱼粉常有怪味、臭味发生。
(4)尝咸淡。含盐量是判断鱼粉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凡优质鱼粉含盐量均低,口尝几乎感觉不到咸味;如口尝咸味较重,说明鱼粉质量低劣。
2.灼烧检验在鱼粉中掺入尿素以冒充高级鱼粉。尿素中的氮属氨态氮,约占46%,可用灼烧法鉴别。取鱼粉20克,放在一块干净的铁片上,再用电炉或煤炉加热,铁片温度约达70℃时,如果鱼粉散发出一种轻微的刺鼻氨味,即可确定为掺氮鱼粉。还可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
3.水洗识别掺有动、植物蛋白和沙子的鱼粉,可用水洗法鉴定。选1只透明度高的玻璃杯放入鱼粉40克左右,再加入大半杯水,用1根筷子或木棍快速沿一个方向搅拌,停止搅拌后迅速拿起杯子对着太阳或灯光看,如果杯底有沙子,证明鱼粉掺沙。接着用淘米的方法把鱼粉淘洗几次,至鱼粉全被淘出时,用吸管吸出杯底上的沉积物,放在平面玻璃上细心观察,如果内有微小的酱红色小片,证明掺有植物蛋白;如果内有微小的肉红色颗粒或丝状物,证明掺有动物蛋白。
4.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物质,说明鱼粉中掺入该类物质。
5.气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气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二)掺假豆粕(饼)的鉴别豆粕中常用的掺假原料是玉米、黄土、沙石、尿素等物质。玉米可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检出,肉眼也能发现一部分,其特征是淡黄色的淀粉颗粒和黄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种皮。黄土、沙石可用漂浮法检出,因加工工艺不同,黄土可以不沉淀,而只是使水变黄浑浊。
1.水浸法取需要检验的豆粕(饼)25克,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玻璃杯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木棒轻轻搅动,可看出豆粕(碎饼)与泥沙分层,上层为饼粕,下层为泥沙。
2.碘酒鉴别法取少许豆粕(饼)放在干净的瓷盘中,铺薄铺平,在其上滴几滴碘酒,过1分钟,若有将品变成蓝黑色,说明掺有玉米、麸皮、稻壳等。
3.生熟豆粕检查法常用熟豆饼做原料,而不用生豆饼,因生豆饼含有抗胰蛋白酶、皂角素等物质,影响畜禽适口性及消化率。取尿素0.1克置于25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被测豆粕粉0.1克,加蒸馏水至100毫升,加塞于45℃水中温热1小时。取红色石蕊试纸一条浸入其中,如石蕊试纸变蓝色,表示豆粕是生的,如试纸不变色,则豆粕是熟的。
4.掺入黄土、细沙的鉴别取少许豆饼面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搅拌,待刚出现沉淀时,把混合液慢慢倒出,若杯底有泥沙,说明豆饼面中掺入了土。
5.加入的尿素也可以用检测鱼粉中尿素的方法检出。
(三)玉米蛋白粉掺假的鉴别1.伪劣玉米蛋白粉的组成及危害真正玉米蛋白粉为湿法制玉米淀粉或玉米糖浆时,原料玉米除去淀粉、胚芽及玉米外皮后剩下的产品,其外观呈金黄色,带有烤玉米的味道,并具有玉米发酵特殊气味,有蛋白质含量为60%及50%两种规格,一般常规检测外观、水分、粗蛋白质等三个指标,而氨基酸和叶黄素检测的几率很低。
一般假货的组成为蛋白精、玉米粉、小麦粉、色素及少量的真玉米蛋白粉。用染成黄色的蛋白精(脲醛聚合物)来冒充粗蛋白质,用小米粉和玉米粉当填充物,再加少量的真玉米蛋白粉,根据饲料厂的质量要求,调整比例,生产出不同规格的劣质玉米蛋白粉,以较低价格出卖,造成饲料质量大幅下降。
2.伪劣玉米蛋白粉的识别方法假玉米蛋白粉中掺入大量的小米粉、玉米粉及蛋白精,因而氨基酸的组成、总量以及叶黄素含量变化很大,有条件的实验室检测一下样品的氨基酸、氨、叶黄素的含量很容易鉴别真伪,普通的实验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鉴别真伪。
(1)样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纯的玉米蛋白粉在水中不溶解,迅速沉淀,其水溶液是无色澄清透明的(叶黄素不溶于水);伪劣的玉米蛋白粉在水中悬浮,沉淀很慢,其水溶液呈混浊状,甚至呈黄色(掺水溶性色素)。
(2)可用加生大豆粉加热方法检查是否含有尿素。
(四)掺假赖氨酸、蛋氨酸的识别方法生产中常用赖氨酸和蛋氨酸。蛋氨酸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有反光性,有特殊臭味,手感质地滑腻,口尝略有甜味。赖氨酸白色或淡褐色小颗粒或粉末,无味或微有特异性酸味,口尝微酸。
市售“进口”蛋氨酸、赖氨酸有些被掺入淀粉、葡萄糖粉、石粉等,而使氨基酸含量仅达50%,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假冒氨基酸一般气味不正,口尝有杂质样涩感,口味不正,赖氨酸、蛋氨酸均完全溶于水,如果水溶有残渣或漂浮物证明为掺假或假冒产品。
蛋氨酸、赖氨酸含量高于98.5%,燃烧后能迅速燃尽,基本无残留。若燃烧不完全,有明显残渣则为掺假或假冒。纯正的赖氨酸、蛋氨酸点燃后有一种难闻的特殊臭味,类似于烧羽毛味,而假冒的氨基酸一般不具有这种气味。
1.灼烧法取瓷质坩锅1个加入1克蛋氨酸、赖氨酸,在电炉上炭化,然后在550℃茂福炉上灼烧1小时,真蛋氨酸、赖氨酸残渣在0.5%以下,假蛋氨酸、赖氨酸残渣则较多。
2.溶解法取1个250毫升烧杯,加入50毫升蒸馏水,再加入1克蛋氨酸、赖氨酸,轻轻搅拌,假蛋氨酸不溶于水,而真蛋氨酸几乎全溶于水。
(五)棉籽饼粕的掺假鉴别棉籽饼粕是棉籽去掉棉绒提取油后的残渣,棉籽的含油量与大豆大致相同。未脱毒的棉籽含有毒物质,多配合于牛、羊饲料中。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棉籽外壳碎片上附有半透明、有光泽、白色的纤维,壳褐色至深褐色,厚而韧,沿边有淡褐色和深褐色类似阶梯状的色层。检验时应注意棉绒的含量。棉粕因产地不同,加工的工艺流程不一样,导致棉粕颜色、质量也不同,因此其质量控制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棉粕中的主要掺假物有红土、膨润土、褐色沸石粉或砂石粉,也有用钙粉、各色土、麸皮、米糠、稻壳经加工制粒、着色制成“棉粕料”的。对于上述的掺假现象,用感观检查配合水浸法鉴别比较容易,也比较准确。
(六)菜籽饼粕的掺假鉴别菜籽饼粕由菜籽榨油残渣加工而成,质脆易碎,颜色较棉籽饼粕稍深,在显微镜下,可见种皮碎片互相分离,种皮薄,硬度较棉籽壳差,外表面红褐或近棕黄色,无光泽。其蛋白含量应高于35%,灰分应小于14%,若超过此范围,则极有可能掺入砂石、黄土等杂物。其一般鉴别方法如下。
1.感观检查正常的菜籽粕为黄色或浅褐色,具有浓厚的油香味和一定的油光性,用手抓时有疏松感觉。掺假菜籽粕油香味淡,颜色也暗淡无油光,用手抓时感觉较沉。
2.盐酸检查正常菜籽粕加入适量10%的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掺假菜籽粕则有大量气泡产生。
3.四氯化碳检查取一犁形分液漏斗或小烧杯,放入5~10克菜籽粕,加入100毫升四氯化碳,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10~20分钟,菜籽粕比重比四氯化碳小,所以菜籽粕漂浮于四氯化碳表面,而矿砂、泥土等比重较大,故沉于底部。将沉淀物分离开,放入已知重量的称量盒中,将称量盒放入10℃烘箱中烘15分钟,取出后置干燥器中冷却称重即可算出掺假物含量,正常的应该在1%以下,若有掺假,其含量可达到5%~15%。
(七)掺假米糠的识别取一个透明玻璃杯,放入水后把米糠放入一小把,将其搅拌,看沉淀快慢。如果沉淀快,掺假的可能性就大。发现沉淀快的,把上面的混合液倒出,就会发现杯底有沉下的泥沙。
(八)真假骨粉的简易识别1.肉眼观察纯正骨粉呈黄褐色或灰白色,其中部分颗粒呈蜂窝状。掺杂骨粉呈灰白色,基本无蜂窝状颗粒。
2.清水浸泡骨粉在水中浸泡不分解,有的假骨粉浸泡时间较长就变成粉状,静置后沉淀。另外,蒸过的骨粉和生骨粉的细粉漂浮于清水表面,搅拌也不下沉;而脱胶骨粉的漂浮物很少。
3.饱和盐水漂浮骨粉颗粒可漂浮盐水表面,搅拌后方下沉,而假骨粉颗粒不在盐水表面漂浮,快速沉于水底,有的能分解成粉状。
4.焚烧真骨粉用火烧时产生较多的蒸气,有刺鼻的烧毛发气味;掺杂骨粉火烧时,蒸气和气味要相对地少且较淡;未脱胶的变质骨粉火烧有异臭味;假骨粉无蒸气和气味产生。同时脱胶骨粉的骨灰呈灰黑色;真骨粉和生骨粉的骨灰呈墨黑色;假骨粉的灰粉则呈灰白色。
5.稀盐酸检验真骨粉倒入稀盐酸中可发出短时的“沙沙”声,骨粉表面不断产生气泡,最后基本全部溶解,液体变混浊;真骨粉和生骨粉的盐酸溶解液表面漂浮物较多;而假骨粉无以上化学现象;掺杂骨粉倒入稀盐酸液中时,若液面产生大量泡沫,并发出较长时间的响声,可能掺有贝壳粉,若溶解液底部有一定量的不溶物,可能掺有细沙。
(九)磷酸盐的掺假鉴别饲料用磷酸盐是畜禽饲料中磷的重要来源,可用的有20余种,有钙盐、钠盐、钾盐、铵盐等。但目前主要使用的品种只有磷酸钙盐,即磷酸氢钙(磷酸二钙)和脱氟磷酸钙(磷酸三钙),占生产和消费的98%。磷酸盐最重要的问题是氟超标和掺杂造假。
1.用磷矿粉或农用过磷酸钙假冒磷酸氢钙磷矿粉是磷矿石磨成的细粉,灰白、黄棕或白色,含氟量较高,一般在2%左右,不溶于稀酸(稀盐酸或白醋)。农用过磷酸钙呈灰白色或深灰色,与稀酸反应后溶液呈灰色,有部分不溶物。而饲料磷酸氢钙与稀酸反应平稳,无气体,无沉淀。
2.用石粉或轻质碳酸钙假冒磷酸氢钙石粉或轻质碳酸钙均可与稀酸反应,且反应时放出大量气泡。反应越激烈,气泡越多,说明产品中含石粉或轻质碳酸钙越多。
3.用磷酸盐掺骨粉或滑石粉假冒磷酸氢钙在磷酸钾盐、钠盐、铵盐、钙盐中掺入骨粉的目的是降低其含氟量,掺入后色泽偏灰暗或偏黄褐色,若掺入骨粉50%以上则有骨粉气味。加入稀酸后,会产生大量浑浊的泡沫,反应后,溶液浑黄,底部有不溶性物质存在。
(十)麸皮的掺假识别将手插入麸皮中然后抽出,如手指上有白色粉末且不易抖落则说明掺有滑石粉,如易抖落则是残余面粉。再用手抓起一把麸皮使劲攥,如果成团则为纯正麸皮;若攥时手有涨的感觉,则掺有稻谷糠;如攥在手掌心有较滑的感觉,则说明掺有滑石粉。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