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渴望生活 > 印象派画家:《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及其他

印象派画家:《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及其他

作者:龚云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19世纪中叶,在法国画坛卷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一直到美国和俄罗斯都受到这股浪潮的冲击,这就是在巴黎兴起的印象主义画派。这个画派一开始只是一群趣味相投、充满活力、富有叛逆精神的20几岁年轻画家,以莫奈、巴吉尔和雷诺阿为首,在1862年离开了他们学习的格雷尔美术学校,怀着一种反对世代形成的程式化、保守的古典主义艺术传统的激情,在对待精神世界、自然和创作题材所采取的立场上年时莫奈在吉维尔尼都脱离了古典主义原则,而强调艺术的自主性。他们自称为“无名画家”,经常在巴黎盖尔波瓦咖啡馆会晤,交流各自的艺术见解,或者一起结伴到枫丹白露森林和塞纳河畔直接对景写生。他们的队伍逐渐壮大,这股被排斥在官方学院派之外的力量从1874年起开始集结。这一年的4月,这群年轻画家终于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家那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第一次画展,参加展览的有莫奈、巴吉尔、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斯等30位画家的160件作品,其中包括莫奈的《日出印象》、雷诺阿的《包厢》和塞尚的《自缢者之家》等。也就在这第一次画展上,因为一个保守的小报记者路易勒鲁瓦借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标题所说的一句嘲讽的话:“这是一次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而在西方艺术史上诞生了一个新名词:“印象派”。自此之后一直到1886年,这样的展览一共举办了8次,虽然参展的画家性格各异,禀赋不同,甚至在艺术观念上也有不同的倾向,但是他们都接受艺术革新的共同命运,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因此成为了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印象派画家在他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领受到社会的认同和赞誉,相反的是屡遭专制政治和保守艺术的攻击和排挤。在他们前行的路上,充满挫折和纷争、屈辱和失落,然而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如今,印象主义绘画,已成为西方艺术史上“所有艺术运动中最受欢迎的运动”。正如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所说:印象派画家“感觉到自己有了新的自由和新的能力,那必然是地地道道的赏心乐事,一定大大地补偿了他们所遭受的嘲弄和敌视。整个世界骤然间都给画家笔下提供合适的题材,都能安下画架尽力把他们的印象摹绘到画布上。尽管斗争那么剧烈,当事的艺术家是那么艰苦,然而印象主义获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那些青年造反者中的一些人,像莫奈和雷诺阿,至少有幸活到享受这一胜利果实的时候,在整个欧洲享有盛名,受到人们尊敬”。2006年由英国BBC拍摄、泰姆多纳导演的《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叙述的就是这群印象派画家的故事。影片在片头打出字幕说:“此片为真人真事,剧中事件乃根据当时书信、记录和访谈改编。”此话基本可信。影片中出现的场景,都尽可能在真实事件发生的地点拍摄。尤其是莫奈在吉凡尼的有着睡莲池塘和日本式小桥的住宅,拍摄得美轮美奂,忠实地还原了当年的情景。剧中人物造型也严格按照角色原型,挑选外貌和气质十分相似的演员来扮演,其中莫奈的饰演者理查德阿米莱德更是形神兼备,酷似莫奈本人。全片虽然只着重表现了莫奈、巴吉尔、雷诺阿、马奈、德加和塞尚6个人的艺术生涯,但除了巴吉尔之外,其余5人都基本上经历和见证了印象派的大部分发展历史,是最具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足以反映出印象派这一跌宕起伏、波浪壮阔的艺术潮流历史的概貌。

影片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莫奈的回忆为序幕,以1860年代年轻的莫奈、巴吉尔和雷诺阿进入格雷尔美术学校学习为开端,表现了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些主要画家的生活和围绕他们展开的诸多事件,其中包括他们与官方沙龙和学院派画家之间的长期争斗,马奈因《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遭拒引发的风波;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使莫奈及他的朋友们被迫分手,莫奈去了伦敦,塞尚回到普罗旺斯,德加、雷诺阿和巴吉尔从军,以至于巴吉尔命丧战场;战后他们筹办第一次印象派画展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艰辛;莫奈、雷诺阿、马奈和塞尚各自或缠绵悱恻、或艰难曲折的爱情经历;他们为寻求支持,在莫奈与画商杜朗-吕尔、马奈与诗人波德莱尔、塞尚与作家左拉和画商瓦拉德之间发生的故事……正如影片公映后人们对它的评价:“影片还原了印象派画家一种印象的总体真实。”“历史上从来没有艺术家像所谓印象派那样如此独立于社会,独立于官方的赞助来源。他们以色彩为媒介的感觉性地描绘风景的手法,似乎与当时的知识潮流也没有关系。但是没有理由怀疑他们是使那个年代永垂青史的画家。”这应该就是观看这部影片后得到的总体印象。2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克劳德莫奈是最长寿、同时也是创作时间最长的一位。他一生活了86年,创作了2000多幅油画。他大半辈子命运不济,酷爱艺术但又衣食无着,长期在一贫如洗的窘境中打发日子。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在他的晚年人们已经认识到印象派绘画的价值,这使长寿的莫奈在后半生得以在优越舒适的条件下生活。1840年11月,莫奈出生在巴黎一个商人家庭,是家里的老大。父母平时在外忙于生计,儿时的莫奈就用幼稚的线条画满家里的墙壁,显现出他对绘画的兴趣。5岁时他随全家来到法国北部港口城市阿弗尔,进了当地的小学就学。他的学习成绩很差,唯独喜欢为老师和同学画画,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到他15岁时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的画居然能摆在文具店里出售。就是在文具店里,他遇见了一生中第一个老师,一位以画海洋风光闻名的风景画家布丹。布丹热心地引导莫奈:“我时常满怀兴趣地看你的速写,它们是有趣、巧妙而漂亮的。一看便知道你很有天分,但我希望你不要停止在那里,要学习怎样观察,学习用素描和油画来画风景,海洋和天空,动物、人物和树林都是那样美丽,正像大自然所创造的那种模样。”莫奈心悦诚服布丹的教导,跟着老师在户外写生了半年。他的父母反对他学习绘画,要他继承经商的衣钵,但性格倔强的莫奈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他19岁那年,他怀揣布丹的推荐信,只身离开阿弗尔港,前往巴黎,开始走上充满艰难曲折的艺术之路。到了巴黎,莫奈进入斯维塞画室学习绘画,认识了库尔贝、柯罗、马奈、毕沙罗等许多画家,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不久,莫奈应召服役开赴阿尔及利亚,一年后又因病回到阿弗尔港,结识了荷兰画家琼坎,这位勤勤恳恳地画了大半辈子的老画家对莫奈谆谆善诱的教诲,使年轻的莫奈眼界大开,受益终身。1862年,莫奈重返巴黎,进入格雷尔美术学校学习,并与日后印象派的著名画家雷诺阿、巴吉尔和西斯莱结成“四友集团”,经常一起背着画箱到户外写生作画。1866年,莫奈以热恋中的情人卡美伊为模特儿,创作了《绿衣女郎》参加同年的沙龙展,尽管引起很大的争议,但对莫奈来说,总算是一次难得的成功。1870年6月,莫奈与相恋多年的卡美伊结婚,但仅仅过了3个月,普法战争爆发,莫奈被迫离开妻子,只身流亡来到伦敦。在伦敦,他遇到了毕沙罗和许多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由此开始了对光影的研究。一年后,莫奈随许多流亡在外的画家一起回到巴黎,他们充满创新意味的作品遭到正统学院派的排斥,逐渐以莫奈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关系密切的艺术团体--“印象派”。但是此时的莫奈,作品无人问津,父亲断绝了对他的经济支援,他一家的生活陷入了极其贫困潦倒的境地。1879年9月,莫奈的爱妻卡美伊抛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在贫病交加中境,但是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硬着头皮挺了过来,并且更坚定了对艺术不懈追求的决心。1881年,莫奈带着两个儿子,与已有6个孩子的新寡爱丽丝重新组织家庭,并移居到巴黎郊外的吉维尔尼村。也许是爱丽丝的到来为他带来了好运,在吉维尔尼村,莫奈的绘画创作进入到一个丰富的季节,他们一家的生活也从此摆脱困境。1889年,莫奈与雕塑家罗丹联合在巴黎乔治帕蒂美术馆举办展览,莫奈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数百件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这次展览对他们两人的艺术事业都是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转折点。莫奈终于以自己的作品征服了巴黎,确立了他在国际画坛的声誉,长期困扰他的经济危机也得以摆脱,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理想的绘画创作,再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莫奈在吉维尔尼村居住长达45年,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包括《麦草垛》、《白杨树》、《鲁昂大教堂》以及给他带来世界声誉的《睡莲》等多个系列作品。让-保尔克雷斯佩勒在《印象派画家的日常生活》一书中这样描写莫奈的晚年:“克劳德莫奈是最早一批印象派中唯一一个比他的朋友寿命长的人。他的晚年安逸富足,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都非常满意。他只经历了一次危机:严重的青光眼几乎在一段时间内,让他的视力处在危险之中。好在只是一个警报,手术获得了成功,他的视力恢复得很好。即使在病中,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但是莫奈毕竟老了。1926年4月,已经86岁的莫奈身体已极度衰弱,然而他仍坚持在吉维尔尼村的画室画《睡莲》,直到10月时他终于无力再画,只得卧病在床。12月5日,莫奈在安详的神情中溘然离开人世。克雷斯佩勒在书的最后写道:“莫奈没有再给他的后来者带来什么,他的胜利也标志着他的使命结束了。从此,这些属于过去的作品,被世界上所有的博物馆争夺,比争夺他战友们的作品更加激烈。他的过去,是绘画史上最绚烂的时刻之一。”

年轻时一起在格雷尔美术学校学习的几个好朋友中,莫奈和雷诺阿都活到亲眼见证印象派获得极大成功的那一天,并且充分享受到了这种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利益。

唯独巴吉尔,就像一颗流星从天际匆匆划过,在29岁的韶年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很难想象如果他也能像他的好友莫奈和雷诺阿一样长寿,将会有怎样的艺术成就。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战死疆场的巴吉尔,甚至没能活到“无名画家”第一次独立画展的开幕。他之所以仍被当作印象派画家,除了他是和莫奈、雷诺阿和西斯莱结成的“四友集团”成员之一,还因为他也是盖尔波瓦咖啡馆的常客,属于人们称之为“盖尔波瓦集团”中的一员。而且他还积极参与了独立画展前期的酝酿和筹备,因此他又被后人誉为“印象派的先驱”。1841年6月,巴吉尔出生在法国南部蒙彼利安一个殷实人家。他的父亲希望他学医,但他却只想做一个画家,于是作为折衷的办法,他来到巴黎一边在医学院学医,一边进了格雷尔美术学校学画。在美术学校他与莫奈和雷诺阿一样,都对把画中的人物“穿上古希腊的长袍”不感兴趣。他说:“我之所以选择现代生活的题材,是因为这是我最熟悉的,我觉得活着的人才是最有生气的。”他经常与朋友们把许多时间消磨在巴黎郊外枫丹白露森林里写生,画那些属于真正“外光”的作品。家境富裕的巴吉尔每月有父母供给的丰厚的生活费,日子过得无忧无虑,而莫奈和雷诺阿则常常穷得衣食难以为继。晚年的雷诺阿回忆说:“那时候我们不是每天都有饭吃的。我们正是因为彼此都穷,所以搞到了一起,才有机会共同创立了印象派。”但是实际上如雷诺阿所说的那种没有饭吃的日子并不多,至少在1870年之前基本上很少出现--因为慷慨大度的巴吉尔给予了他们无私的支援。他不仅经常倾其所有解囊相助,而且总是乐意将自己的画室与朋友们共同享用。巴吉尔曾画过一幅题为《画室》的作品,忠实记录了朋友们在他康达明大街宽敞明亮的画室里的情景:屋里炉火正红,他拿着调色板,一脚踩在画架上站在中间,马奈面对他正在讲着什么,莫奈吸着烟斗在一旁认真地听着,左边楼梯上站着的左拉和坐着的雷诺阿(也有人说是西斯莱)正起劲地聊天,喜爱音乐的作家梅特尔则在钢琴上悠然自得地弹奏。而在画室的墙上,挂满了莫奈的静物、雷诺阿的女人体和巴吉尔自己的作品……这俨然就是一间集体共用的画室。1868年画家方丹拉图尔也画过一幅《巴吉尔画室》,其目的是为了向印象派的精神领袖马奈致敬。在画面上马奈作为主角拿着画笔坐在中央,巴吉尔为右边第二人,左起两人分别是雷诺阿和莫奈,其他还有他们的朋友左拉、肖德雷尔、阿斯特吕克和迈特尔。友情是能温暖人心的,而巴吉尔恰恰就是一个最注重友情的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亲密无间、坦诚相待的友谊和同声相求、相互激励的关系,才会有日后印象派的辉煌,而其中巴吉尔确实功不可没。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这本来只是一场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与俾斯麦的普鲁士王国为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国内民众并没有表现出高涨的情绪,莫奈为了逃避兵役去了伦敦,塞尚的父亲花钱为他买了个替身去服兵役,只有血性方刚的巴吉尔却被点燃了英雄主义的热情,本该握画笔的手却去拿起了枪,他在战争初起时就报名参军奔赴战场。但是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灾难,仅仅三个月后巴吉尔就在一场战斗中不幸阵亡,此时离他29岁生日只有几个星期,他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巴吉尔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印象派画家。他喜欢保持形象清晰的轮廓,并且使画面具有某种庄重感,而作品透出的简洁和朴实无华的气息正是高贵的象征。巴吉尔创作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幅都耐人寻味,经得起反复推敲。他在23岁时画的《粉红色的裙子》,画的是他的一位表妹,她穿着粉红条纹的裙子,坐在巴吉尔家庄园的露台上,远眺着山坡上的村落。这件作品得到了朋友们一致好评,摩里索说:“高个子巴吉尔画了一幅很美的画,他尝试了我们经常试图去做的事情,将一个人物放在户外,这一次他取得了成功。”后来他又画了一幅《粉红色的裙子》的姐妹作《村庄景色》,同样深受欢迎。另外,他为在枫丹白露森林里写生时受伤的莫奈画的那幅著名的《受伤后的莫奈》,也是在同一时期绘制的。与其他许多印象派画家一样,巴吉尔的作品也没能被官方沙龙接纳,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与莫奈和雷诺阿一起积极筹备举办落选沙龙展。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我的画被展览会拒绝了。但不必为此太烦恼,这没有什么值得气馁的。我的作品分享了本届沙龙所有优秀作品的命运,此间正在签署一份请愿书,要求为落选作品举办一个展览会。莫奈比我们更积极,大家相信肯定会成功。我不会再送任何作品到评委会去,所以今年有过的烦恼也不会再有了。我将有暇在蒙彼利安画两三幅大画,用不着担心,我是非常有理性的,我们肯定是正确的。”巴吉尔的代表作《家庭聚会》即是他信中提到的大画之一,这幅作品描绘他家族的作品,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共同开启了户外群像的创作样式,他让全体家庭成员置身于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下,用色简洁,笔触平滑,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的阳光,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反衬出作品宁静庄重的气氛,显示出他意蕴深厚而又独特的风格语言和艺术潜质。然而天不假年,巴吉尔的过早离世使他没能留下更多的杰作,这无疑也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中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是公认的“人物风俗画家”和“歌颂人体美的画家”。他绘画的主题除了早期极少数的作品涉及神话宗教题材(如在26岁时所画的《猎手黛安娜》)外,从来不画宏大叙事的历史画。他描绘的对象始终只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天真无邪的儿童、玫瑰色脸颊的少女、珍珠般皮肤的性感裸女,这些被雷诺阿一再表现的人物形象,色彩明快响亮,洋溢着一种欢乐与青春的活力,一个个都像是伊甸园里从未尝过禁果的夏娃,色彩豪华甜美,体态丰腴妩媚,脸庞欢快秀丽,悠然自得,魅力惑人,有着幻想般的眼神,糅合着世俗的欲望和诗的梦幻,充满独特的生命力和鲜活的气氛,给予人一种愉悦和满足感。尤其在雷诺阿的晚年,他生活在风景怡人的乡村别墅里,得以用田园牧歌的方式来描绘女性,作品犹如在自我的人生乐园里追求美丽动人的诗篇。雷诺阿1841年2月出生在法国中部城市里摩日的一个裁缝家庭,在他3岁时随全家迁往巴黎。里摩日是法国的瓷都,因此雷诺阿在13岁时便被父亲安排到一家瓷器厂做学徒。正是在瓷器厂的学徒生涯,使他学会用灵活纤细、优美肯定的笔触来画画,并且奠定了他一生热爱艺术的坚定信念。21岁时雷诺阿到巴黎进了格雷尔美术学校学画。一天,格雷尔问雷诺阿:“你认为画画只是为了自得其乐吗?”雷诺阿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了!我如果感到不快乐,我是不会去画的。”事实就是如此,雷诺阿是一位毕生用画笔来谱写欢乐的画家,他以画自娱,也以画娱人。在他的作品中永远充溢着清新明快、悠闲舒适的快乐气氛--尽管他大半生一直与疾病和痛苦为伴。在当时,法国主流艺术的话语权完全由学院派的艺术沙龙掌控,一个画家如果不去迎合沙龙的口味,就会使自己的画陷入无人问津的困境。以雷诺阿的个性,他并非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性的画家,他也确实主动向沙龙提交作品,并在1864年他23岁时,以一幅描绘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作品《艾斯米拉达》首次被沙龙接受。随后的几年中他又连续有5幅作品入选沙龙展览,有的还得了奖。然而令他感到进退两难的是,如果继续走在主流艺术的沙龙这条路上,就必须去表现那种学院派的古典主义风格和从事历画追求欢乐的艺术信念;但如果不去迎合沙龙的艺术口味,就无法在主流艺术界立足,这就意味着将与孤独和贫穷相伴。最终,雷诺阿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他选择了快乐。1874年,他参加了第一次独立画展,也就是后来艺术史上所称的首次“印象派画展”。在随后的几年中,他创作了《荡秋千》、《煎饼磨坊的舞会》、《包厢》和《游艇上的午餐》等许多具有印象主义风格的名作,成为与马奈、毕沙罗并称的“印象派三大师”之一。然而,当莫奈等印象派画家越来越追求以外光和户外自然景色作为绘画对象时,雷诺阿清醒地认识到应当修正这些正在走向极端的印象派艺术观点。他认为:“当直接描绘自然的时候,美术家往往只看到光的效果而不会去考虑画面的结构,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那就会使美术作品流于千篇一律。”1881年,雷诺阿到意大利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后深受震撼,他激动地说:“真是妙极了,我早该看到它们,这些画显示了真正的艺术技巧和智慧。”他感到艺术的永恒和美并非是凭瞬间的感悟和表现。他的绘画开始转变到了一种有别于纯粹印象主义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这一时期他创作的《乡村之舞》、《大浴女》、《弹钢琴的少女》和《哺乳》等作品,把色彩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被评论家称为“如醉如痴地尽情欣赏无终无止的色彩的舞蹈、光线的歌唱和昏黑的深沉的伴奏”。这种风格对于后印象派画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感情生活上,雷诺阿要比许多风流成性的艺术家单纯得多。尽管他总是直言不讳地宣称自己喜欢女人,但是他对于爱情却是少有的坚贞和虔诚。1865年雷诺阿24岁时结识了画家朱利勒克尔,两人志趣相投,很快成了好朋友。不久,雷诺阿在朱利家见到了朱利妻子的妹妹莉丝特蕾尔,彼此一见倾心,双双坠入爱河。特蕾尔成了雷诺阿形影不离的情人兼模特儿。雷诺阿为她画了许多作品,其中的一幅《打阳伞的莉丝》还参加了1867年的沙龙展。虽然特蕾尔在雷诺阿心目中是理想的终生伴侣,但因为两个家庭的地位悬殊,雷诺阿一直不敢向特蕾尔提出求婚。1872年,已经24岁的特蕾尔终于离开雷诺阿,嫁给朱利的一位建筑师朋友。雷诺阿伤心欲绝,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苦果。直到8年后,他遇到了为他做模特儿的纺织女工艾琳夏莉佳。艾琳出身农家,性情天真善良,纯朴敦厚,而且崇拜雷诺阿,敬仰他对艺术的热爱。她说:“就好比葡萄树生来就是为了酿造葡萄酒一样,雷诺阿这个人就是为了画画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画得好也罢,画不好也罢;功成名就也好,失败潦倒也好,他无法不画画。”她的确是了解雷诺阿的。艾琳的出现也给雷诺阿带来了好运,他的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使他从此走出贫困的阴影。艾琳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在《乡村之舞》、《金发浴女》和《伞》等作品的画面上,我们都可以见到这位身材丰腴、纯净可爱的圆脸姑娘。艾琳没有文化,但雷诺阿说:“不识字的、亲自动手为孩子擦屁股的女人,我最喜欢。”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艾琳给了雷诺阿35年宁静幸福的日子,还给他生了3个儿子,其中次子让雷诺阿后来成为世界级的电影大师。雷诺阿的晚年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平静安宁的生活就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