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经营人生的心理策略 > Chapter37给幸福注入积极的心理要素

Chapter37给幸福注入积极的心理要素

作者:蓝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正确认识自己,莫让自卑心理吞噬幸福

人常常因为爱慕虚荣、与人攀比而给自己带来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往往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顾影自怜;自卑的人,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抓不住稍纵即逝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自卑的人,常感疲劳,心灰意懒,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没有效率,缺少生活情趣。

自卑是一种压抑,更是一种恐惧。自卑是人生的跨栏,拦截住快乐的生活,我们只有成功跨越它才能找到幸福。

自卑心理,对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危害。自卑往往是抑郁症的元凶,其危害性不能小觑。为此,这里提供几个方法,希望能对所有追求幸福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何克服自卑◎注意自我激励人有时或多或少会有自卑的感觉,此时精神上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所以不妨“阿Q”一下,学会自我满足,知足常乐。

◎学会正确地分析原因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不行。要知道自己的这次失败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天气、时间、运气、身体等,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更不要耿耿于怀,和自己过不去。

◎建立新的兴奋点当自己处于“劣势”时,可以“移情别恋”,通过有意转移话题,改做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即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是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以淡化短处(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减缓、化解内心的自卑感。

◎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体验成功如果遇到某些情况而感到信心不足时,可以用语言暗示:“你行,我也行。”或者像体育健儿那样大吼一声,还可以回想由于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事例,或者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后的兴奋,从而激发、增强自己改变现状、克服困难的信心。

◎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客观地、恰如其分地分析自己的短处(弱项)和长处(强项),牢记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千万不要由于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人而看不起自己。

远离攀比,走进“不抱怨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无处不在,于是人们在差别中往往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攀比的心理,而盲目攀比却让人们习惯性地将自己所作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大致相等,那么彼此就会有公平感。如果某一方的比值大于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容易心理失衡,从而不自觉地开始抱怨。

攀比是不满足的前提和诱因,在没有原则、没有节制地比安逸,比富有,比阔气中致使心理失衡,越发不满足。有的人则为自己能在这些错误的攀比中出人头地、占据上风而无限度地追求个人名利,从而驱使他们不断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

某机关的公务员小季,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学的电话,邀请他参加同学聚会。十多年未见,小季带着喜悦的心情前往赴会。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

聚会后,小季重返机关上班,但却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这小子,上学时考试老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小季忿忿道。

“我们的薪水虽然无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够花了吗?”他的同事安慰说。

“够花?我的薪水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车!”小季大声说。

“我们是坐办公室的,有钱我也犯不着买车。”他的同事笑着说。

但小季却终日郁郁寡欢,后来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由此可见,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己毫无益处,伤害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生活中有些人羡慕那些明星、名人,觉得他们日日淹没在鲜花和掌声中,名利双收,并以为世间苦痛都与他们无缘。其实走进明星、名人的生活,他们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也会有悲恸,茅屋里同样也会有笑声。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于是,站在城里,向往城外,一旦走出围城,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费在和别人对比上,应该跟自己的心灵去赛跑。

一个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于是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干脆地回答。

“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1000万了呀!”

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由此看来,那些老是和别人进行攀比的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从而无法欣赏到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也有自己缺少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重要的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些心态平和的人也许生活中物质的享受并不比别人好,但是他们能接受自己,所以他们每天过得很开心。

那些总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不要用无尽的欲望迷惑自己,不要总是去关注你还不曾拥有的东西,而要静下心来,放下心灵的负担,仔细品味你已拥有的一切。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份拥有,你就不难发现,自己竟会有那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这样做幸福之神也会向你频频招手。

人世间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输家,正如自然界中常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的道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各有其长,各有其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心态平和,充分认清自己,生活必定会充满快乐。

给幸福的生活脱去冗杂的外衣人们对“成功”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很多人没完没了地去追求大房子、豪车、时髦服装、权力等,尽管这些东西可以在某些方面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满足,但是这些东西最终带给他们的往往是患得患失的压力和令人疲惫不堪的应酬。

一个樵夫上山去砍柴,看见另一个樵夫在树下躺着乘凉,就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去再砍更多的柴呢?”

那人反问:“为什么要去砍更多的柴?”

“砍柴多了,卖得钱多啊!”

“要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

“有了更多的钱你就可以享受生活了。”

乘凉的樵夫笑了:“我现在就在享受生活啊!”

这个乘凉的樵夫没有把自己盲目地投入到紧张的生活中,他过着恬静的日子—躺在树下轻松自在地呼吸,并且对生命充满由衷的喜悦与感激。这种发自心灵的简单与悠闲的生活方式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看一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所有人都不停地忙碌着,被包围在混乱的杂事、杂务尤其是杂念之中,一颗颗跳动的心被挤压成了有气无力的皮球,在“坚硬”的现实中疲软地滚动着。也许是因为在竞争的压力下我们丧失了内心的安全感,我们产生了担心无事可做的恐惧,于是才急着找事做来安慰自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为工作而工作的恶性循环,从而离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

也许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尝试着放弃一些复杂的东西,让一切都恢复简单。其实生活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只有我们的内心。所以,要想恢复简单的生活,获得幸福,必须从心开始,净化心灵上的杂质,让心灵自由飞舞。

顺其自然,让心不再摇摆“心理摆效应”,指在心理学中,人们那种由于特定背景下的心理活动而引发的心理像钟摆那样向两极摆动的现象。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心情如大海的波涛一样大起大落的时候?例如,同朋友聚会时热热闹闹、快快乐乐,自己独处时孤寂、冷清;出去玩一场觉得很开心,可回来后又为日常生活的单调枯燥而心烦……这些,都是我们内心向“两个极端”摆动的现象。

面对“心理摆效应”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应懂得顺其自然。要知道,人生不能总处于高潮状态,也不可能永远处于低谷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灾难或不愿意接受的事实,这些往往是我们无法选择,也不可避免的。对此,明智的应对方案就是默默地接受,从而避免陷入绝望的心境。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减轻不幸带来的伤害,那就是,当不幸的事情降临时,不要放在心里,予以忽略,予以蔑视,以此来调整心态。

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应该像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因为,环境不能决定我们是否快乐,是我们对事情的反应决定了我们的心情。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要驱除生命中的黑暗,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生命充满阳光;要避免混乱,就得追求和谐;要使头脑清醒,就得使头脑充满真知;要远离邪恶,就得多多思索美好、可爱的事物;要摆脱讨厌和不健康的东西,就必须去做怡人和有益健康的事情。做到这一点,我们就真正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们应该学会体验各种生活状态所带来的不同乐趣,既能在激荡人心的活动中体验着激情,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情趣。唯有如此,才能在生活“场景”发生较大转换时,避免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

此外,为了避免“心理摆效应”,我们还要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在快乐兴奋中,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当陷入情绪的低谷时,要把注意力转入一些能平和心境或振奋精神的事情和活动中。

“向下比较”—剪除欲望,简单生活四条腿的马比两条腿的鸡跑得快,四个轮的轿车比两个轮的单车跑得快。蜈蚣有很多脚,它的速度能否超过马?显然是不行的,这说明了一个道理,速度的快慢与腿脚的多少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据说,蜈蚣在争取自己脚数量的时候,还和上帝发生一次有意思的对话。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一些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多,当然跑得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粘,从头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粘了,它才罢手。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是脚的躯体,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开始要跑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必须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反而比以前跑得慢了。

是不是很有意思,蜈蚣忙于应付自己一身的脚,其实像极了现实中的人们。人们也急于往自己身上“贴”各种各样的欲望:车子,房子等,少一样都不行。

其实很多人都无法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都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这,当然注定了要奔波忙碌。

但是现代人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快乐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适当的修剪一下自己的欲望吧,别让那些不必要的“贪念”支配你的生活,让你不经意间错过了生命的花期。

“把手握紧,什么都没有,但把手张开就可以拥有一切”,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我们才会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人生,因为“不能获得”而增加了生活的乐趣,生活也因为“得不到”而越来越美丽。所以,我们要学会知足,学会在远处欣赏人生的美景。

无论社会和时代变得如何的喧嚣与躁动,只要我们愿意去找,就一定能发现一处真正安静的角落。即使真的没有安静的外在环境,我们也能拥有一份心灵的宁静,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去”而伤心,正因为现在的“失去”我们以后才能够得到简单的幸福。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