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多嘴的小妹看见。人们都当是学校在动员她上山下乡,马路上一日过去几班敲锣打鼓光荣报名的队伍。只有胡迪菁心里明白,却又不好说。这一日,张思蕊去学校开动员会,下午一点去的,晚上七点还不回来,大家都着急,赵志国就说他去看看。这时候,也只有他去才会有结果了。赵志国走后,胡迪菁便心神不宁起来,这一回她变成了小妹,趴在窗口对着后弄。后弄里黑漆漆的,一盏路灯也没有。胡迪菁发现了夜晚的黑暗,星星发着模糊的微光,将那黑暗又搅浑了,又黏又稠的。后弄里有一股油气,是从各家厨房的后窗里渗出汇合而成的,这会儿就像水面上的油一样漂浮起来。胡迪菁的思想到了很远的地方,她想到她和女同学去找明星签名,还想到她们几个调皮的女生在舞厅门口等待男士的邀请,她洁白的婚服在眼前飘曳而过。她想她这三十多年就这么弹指一挥间过来了,什么都经过又什么都没经过似的,真是人生如梦。这时她听见了后弄口的脚步声,知道是张思蕊他们回来,便下楼去门口迎接。打开后门时,她却看见了满地的月光,她想,月亮是什么时候升起的?趁着月光,她看见张思蕊脸上似有着泪痕,又似乎并不怎么悲伤,还有些喜色。她不由疑从中来。 众人听见楼梯响,都走出房间,汇集在亭子间里,抢着问为什么这时候才回来,学校里怎么说,张思蕊又怎么回答。张思蕊和赵志国一起开口,又一起止住,互相看一眼,笑了,都让对方说,最后,还是赵志国说了。胡迪菁眼前不由浮现起张思蕊和赵志国走在月光下的情景,有些心不在焉。忽听众人都笑,定定神,听赵志国正说到工宣队让大家留下开会表态,不表态不能走,到吃晚饭时间,就一人发一个面包,因为面包新鲜,就有人再要吃一个,大家就笑。赵志国说,有的家长去了,也请到教室里去坐着,大妹就问:有没有面包吃?大家又笑。小妹也问:赵志国你有没有面包吃?胡迪菁就呵斥道:这是什么样的事情?瞎起哄!她这么一说,大家便都沉重起来,静下来听赵志国往下说。赵志国说他一去就打听张思蕊学校的工宣队是哪个系统的,不料却是他们的一个兄弟厂,他有个技校同学正分在那里。他便找到他家去,请他帮忙。那同学随他一同骑车到学校,找个理由把张思蕊调了出来。大家先是松一口气,接着便发愁了:这一次是过去了,可是下一次呢?看学校这样子,似乎不走是不行的。张思叶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难道张思蕊也要一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吗?张思蕊自己倒想得开,经历这大半天的折腾,她并无沮丧之色,还安慰大家说,走到哪里算哪里吧。这时,赵志国说话了。他说,只要张思蕊自己拿定主意,学校工宣队那头他可以继续去通路子,好叫他们心中有数,手下留情,张思蕊呢,也做做样子,在学校里坐上一天两天,吃些批评也无妨,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大家都相信地听赵志国说,觉得他的话实在合情合理。只有胡迪菁一个人在肚里冷笑:赵志国,你在张思叶学校做工宣队,都没办法叫张思叶不走;现在不过是你同学的同事在张思蕊学校做工宣队,你就能打保票让张思蕊不走了? 以后的日子,赵志国和张思蕊就有事情做了。他们每日在一处商议策划,有时候这个去学校,有时候那个去学校。他们成了家中最忙碌又最责任重大的两个人,什么事情都要为他们的事情让路。有时候,他们来到亭子间,见有大妹或者小妹在,就会说:出去玩,我们有话要谈。大妹或者小妹就只好出去。即使有那么几天,动员的风声松弛了一些,不那么紧锣密鼓的了,可他们两人的神情依然那样地严肃郑重,大事临头。赵志国成了家里的主角,老大下班回来会问一声:赵志国回来了吗?姆妈甚至也会亲自过问赵志国厂礼拜那日的菜肴,有时候还会对媳妇叹息一声:这个家只有靠赵志国出力了。胡迪菁看着婆婆的背影,心里就涌起一阵委屈,她冷笑着想:又不是没有儿子,怎么就靠他了?由“儿子”两个字想到自己只生了大妹和小妹,没有尽到长房长媳的责任。愧疚之余不由生出一丝疑虑,她想这家儿子一个是自顾不暇,另一个则划清了界线,倘有一天鸠占鹊巢也是无话可说。她忽然心乱如麻,手里的事情再也做不下去了。 赵志国做主角的日子里,胡迪菁觉得自己成了娘姨。她还觉得丈夫对赵志国也有点讨好,话里话外都顺着他。她最见不得的是张思蕊在饭桌上,为赵志国盛饭舀汤,繁忙又尽责的样子。她在心底里却暗暗惊异赵志国的城府,竟丝毫没有忘形之处,依然谦虚谨慎,行为举止稳重得体,一切如常。她想赵志国你真是要“放长线钓大鱼”啊,怕就怕这池浅水里已没什么大鱼大虾了。这样想来,她又有点为赵志国悲哀,还有点为自己悲哀。她想,大家都是末路上人,还不和睦一些,太平一些。于是,心里就略略平静下来,还如以往那样对赵志国好。可是赵志国却无暇如从前那样对她了。亭子间的“派对”再没提起过,赵志国有时一天不见个人影,张思蕊也一天不见个人影。这时候,胡迪菁心里就空落落的。大妹小妹都是适应现状的孩子,没有赵志国就往别的事上找快活,也不再光顾亭子间。这样,每天午后,亭子间里就只剩下胡迪菁一个人。她眼前忽然浮现起赵志国与她跳舞的情景,他弯曲手臂扶住她的腰像是呵护着她,她的心便有一种快速下沉的感觉,好像需要有一只手去托一下似的。 七这一日,赵志国从外面回来,脸色就有些不悦,他把张思蕊叫到亭子间里,两人没说上几句,就吵起来了。等人去劝,两人又都不说了,各向一隅生气。人们怎么问也问不出名堂,一个说:你问他;一个也说:你问她。胡迪菁就笑道:姐夫和小姨子可不兴吵嘴的。这话说得造次了,先是姆妈脸上有点不好看,再接着张思蕊忽然哭着上楼了。赵志国脸上讪讪的,停了一会儿,也回房去了。胡迪菁只在心里冷笑。晚上,睡不着,她坐在亭子间里剥毛豆,赵志国却推门进来。她有些意外,又有些惊喜,她说:烧水啊!赵志国说不烧,只是来坐坐。他坐在那里,神情有些黯淡,也不说话,胡迪菁问他什么,他就只回答什么。慢慢地,胡迪菁找不到什么话,干脆静了下来。两人这么静坐着,就有一种十分安谧的气氛滋生着,便也不想说什么了。胡迪菁一颗一颗剥着毛豆,赵志国靠在椅背上,时间像暗流一样流淌过去,不留痕迹。这样的时刻真是不可多得,它是所有时间中最最善解与宽谅的时刻之一,很多无言的默契都是在这一刻里达成的。这种默契是最深的那一种,它的深刻性使它与危险只有一步之遥,稍不注意便滑了过去。有一颗毛豆从胡迪菁手里溜走,她去追逐那颗毛豆,正与赵志国的手迎头赶上,两人就笑了。赵志国说:捉到一个贼,说罢将毛豆放在她手心里。胡迪菁就问:今天怎么了?和张思蕊吵架。他叹了一声,说:事情倒是小事情,也不知怎么就吵起来了,现在想想也有些后悔,很不成体统的。胡迪菁说:体统不体统倒无所谓。赵志国就说:何以见得无所谓,你不是都笑话了?胡迪菁倒一怔,心想她的话赵志国居然很放心上啊!两人没再说什么,又坐了一会儿,就各自回房了。 过后,晚上的时候,赵志国便常常到亭子间来坐一坐,胡迪菁则找一些费时费工平时不大会做的事做,比如擦钢精锅,拣米虫。他们也会谈到张思蕊的毕业分配,赵志国告诉她,目前形势很紧,但那同学还是肯帮忙的,问题是张思蕊自己不会做人。这样的时候,她应当夹起尾巴才对,可她还耍大小姐脾气。赵志国说,她大概以为我这工人阶级是一把万能钥匙,其实呢?说到这里,他煞住了口,不再往下说。胡迪菁自然全都明白,她想赵志国虽是个男人,却也有脆弱的时候啊!她停了停说:所以啊,你就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八分把握只能说成六分,办不成,在人意料之中;办成了,倒超出意料了。那天我就有点为你担心,你说得那么肯定,万一不成呢?胡迪菁本是一番知己体贴的意思,却把赵志国的好胜心激起来了,他说:当时我并没有言过其实,那同学与我不错,日后也会有求着我的地方,他这事帮帮我,我自然不会忘,人情就是在往来之中。胡迪菁见他不领情,便冷笑一声道:我这才知道张思蕊大小姐脾气改不掉的缘故,什么时候都有尽心效力的人嘛!赵志国一下子红了脸,胡迪菁不看他,继续往下说:我在张家年头比你多,有一句话倒可以告诉你,张思蕊命好,从来都是把客气当福气,你夸海口,她只照单全收,你怕是连个退路都没有了,到时候,还不知能不能讨上个好。胡迪菁不管赵志国的脸色怎么红一阵白一阵,只顾把要说的话说完,然后就上楼去,留下赵志国一个人在亭子间。 胡迪菁的话,赵志国全都明白,这是他不敢去想的话,这话触及他灵魂里一个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胡迪菁这样一口气地说出来,就好像给赵志国兜头浇了一盆凉水,转眼间成了个落汤鸡。这话其实也是个窗户纸,不能捅破。不仅不能捅破,还要贴上花,再映上影影绰绰的灯影。他知道胡迪菁说出这话是存心气他,谁让他不领情呢?也只有胡迪菁能说出这番话,这番话如不是人生和聪明都到了炉火纯青是说不出来的。他不由想,这真是少有的聪明人,并且是真心关护自己,倘不是十分地体己也是不会说的。可这话却是赵志国最不要听的,它揭示了真相。这就是赵志国不如胡迪菁的地方,胡迪菁不怕看见真相,甚至还有一追到底的勇气,这使她能够认清形势,掌握主动。赵志国则缺乏勇敢,爱慕虚荣,不免自欺欺人,结果丧失了战机。赵志国一个人在亭子间坐着,渐渐感到了无趣。他想张思蕊自从吵过嘴就不爱理他了,这回胡迪菁也生气了,他变成孤家寡人一个。这时候他想起了张思叶,这可说是张思叶走后他头一回想张思叶。他想,张思叶现在干什么呢?张思叶的信两星期一封,信上倒不太说自己,只是牵挂赵志国,让他如何如何地保重。当时看了不觉得怎样,这会儿却想起了,心里头有一点酸楚。这点酸楚一挥手就过去了,转眼间无影无踪。坐了一会儿,他也回房去了。 八张思蕊不理睬赵志国是假的,几天一过她又来向赵志国讨主意了,还要给赵志国织“阿尔巴尼亚”花样的毛衣。胡迪菁不理睬赵志国却是真的,她从心底里着恼赵志国。她已经将他看穿了,他却还在躲躲闪闪,掩掩藏藏,不和她说心里话,其实赵志国是连对自己也不说心里话的。张思蕊请她帮忙给赵志国的毛衣起头,她推说没空。张思蕊找了几次,她推了几次。最后张思蕊赌气自己起了。这种新式起头是很难弄的,可张思蕊表现出少有的令人感动的顽强,终于成功了。赵志国晚上到亭子间来,没话找话的,明显表示出赔不是的意思,也被她佯装不觉地推开了。赵志国一来,她便做出事情已经做完的样子,站起身走了。当她从面露窘色的赵志国身边走过,把他晾在后边,心里则有说不出的快意。这些日子是过得飞快的日子,每一天都不发生什么,又都发生了什么,心里不觉会有一种着急,急着过下去,看看究竟能发生什么。这种日子里,许多事情的原因就像空气里的灰尘,纷纷扬扬,飘摇不定,极慢极慢地沉落下来,积起薄薄一层,再一层一层加厚,完成了事端。百无聊赖没有事做的日子,就像无风的好日子,会加速灰尘落定的速度和积累的成果。胡迪菁带着好心绪度过这些日子,就像赵志国带着坏心绪度过这些日子。这时候,他们有种胡迪菁站在暗处,赵志国站在明处的感觉。胡迪菁将赵志国揭了一层皮,却不来关护他,使他终日惴惴不安的。胡迪菁一切尽收眼底,但不动声色,心里说:这个赵志国啊! 这一天,张思蕊的毛衣织到一半,很没把握地要让赵志国试穿一下。当赵志国套了半截毛衣站在那里让张思蕊检查的时候,胡迪菁走过去略略指点了几处,张思蕊便豁然开朗。赵志国趁机朝胡迪菁笑笑。这一笑,笑得很殷勤,像个知错就改的大男孩,胡迪菁便不由得缓下来,与他说了几句闲话,赵志国则很积极地应答。胡迪菁心里更是好笑,脸上也温和了许多。晚上赵志国从楼上下来,胡迪菁没走开,两人有时静默,有时闲话,时间就一点一点流淌过去。有很多时刻是像水一样的,清洁纯净,却不容有一点点触摸,一经触摸,便混浊污染了。要保持水的清洁几乎没有可能。然而再污浊的人世,再污浊的人生里,都会有几个这样纯洁的片刻,有时候仅在倏忽之间。赵志国和胡迪菁在亭子间里,他们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说,会有一种极其静谧的空气升起,洋溢在每一个角落。世道是这样的,人生的境遇是那样的,它们好像你一层我一层地剥人,衣服剥完了,还要剥皮,抽筋,剔骨,最后,人都像是支离破碎,抖落不起,一抖落就要散一地。这种静谧的空气有着凝固与复合的作用,它从四面八方柔软、细密、无缝不入地托付着支撑着人,再一层层地将伤痕累累的人遮蔽起来。亭子间里的“派对”是那种虚假和粗糙的繁荣,这时候的静谧是细腻的,真实的,可却是裸着的,它说打破就可打破,它没有伪造和遮挡,极其脆弱。 他们有一天不知是谁起头,唱起了三十年前的老歌,《夜来香》《四季歌》《疯狂世界》《何日君再来》。他们像是赛歌似的,一人一首地哼唱。每一支歌的后面,都是一幅图画。是鲜艳的传奇的带有“夜巴黎”香水气息和康乃馨花束的图画。三十年前的上海的夜晚是多么生气勃勃又温文尔雅,就像舞池里的一个绅士和一个淑女,是正在热恋中的绅士和淑女。他们黑色的燕尾服后襟和白色的裙裾飘舞着,挥洒着艳情和梦想。这些老歌温暖着他们凄凉透了的心,这心里已没有什么憧憬,只有一点恍惚的记忆。他们其实都是那种隔了玻璃橱窗看人生的人,橱窗是这城市特有的风景,流光溢彩,抓住了他们的心。 他们正一人一曲地哼歌,门突然推开,走进了张思蕊。她看看赵志国,又看看胡迪菁,冷笑一声道:这样的热闹啊,我能听听吗?这两人便有些窘,停了哼歌,嘴里支吾着。张思蕊又说:我不能听吗?那我走。说走又不走,只站在门口。胡迪菁强笑着说:思蕊,你真会开玩笑。张思蕊突然就收起笑容,紧着脸说:谁开玩笑?我从来不开玩笑,开玩笑的是你们。胡迪菁不由也沉下脸,说:张思蕊,你说“你们”“你们”的,多难听,这“你们”是指谁啊!张思蕊做出豁出去的样子,明白无误地说:“你们”就是你和他!胡迪菁倒笑了,不无阴冷地说:那你说说,“他”又是谁?张思蕊好像喝水噎了一下,随即红了眼圈:“他”就是他,赵志国!赵志国如坐针毡,走也不好,留也不好,笑也不好,恼也不好,只得含糊其辞道:别吵了,那么晚了,睡觉去吧!张思蕊转过头,定定地看着他。赵志国叫她看得心里发毛,脸上勉强还挂着笑。张思蕊看了他有半分钟,眼睛里突然地浮起一层泪光,然后退出门去上楼了。赵志国心惊胆战地回过头,望着胡迪菁,流露出求助的神情。他张嘴想说什么,胡迪菁却做了个严厉制止的表情,她声色俱厉地说了声:回去睡觉,自己先一步走了。 第二天,张思蕊宣布她决定报名去安徽,说着就要去学校。一家人拖住她,问她是不是吃错药了,前些日子那样逼着去都没去,这几天人家不逼了却要自己送上门去。张思蕊苍白着脸,先是不说话,然后就说,学校里除了小儿麻痹后遗症或者先天性心脏病,人人都走了,她怎么赖也赖不到底,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意思,她走了,姐姐张思叶兴许还能分回来,说到这里,便哭了。其他人也都有些怆然,想到一家人东一个西一个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团圆。姆妈说:迪菁,你做大嫂嫂的劝她几句,我也是没有心力了,外面闹是没有办法,自己再闹就真是退都没处退了。说罢就回自己房间去了。胡迪菁心里明白张思蕊要走的缘故,也明白她是最不合适说话的人,可婆婆这一说,她便不好不开口了。她心里一团乱麻似的,嘴里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她看见,她一说话,张思蕊就干了眼泪,露出冷笑的样子。等她说完,张思蕊就说:大嫂嫂,你的心意我全领了,我晓得你没有多嫌我,只是我自觉得是一个多出来的人。说罢又哭了起来。她这话叫她大哥哥十分惊异,大睁着两眼,张口结舌的。大妹小妹则在一边偷笑,家里出点乱子正中她们下怀,日子实在是太平淡了。胡迪菁一肚子的窝囊气就出在了她们身上。她让她们回房间去,她们执意不从,她就给了大妹一个嘴巴,大妹哭了。做父亲的就来主持公道,问胡迪菁为什么这样大的火气,大妹并没有做错什么。趁这边烽烟突起,张思蕊便要夺门而去,到学校报名。小妹眼快手快,拉上门,将一窝人反锁在里面,胡迪菁又叫小妹开门。这局面真是乱得可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赵志国一直没有说话,这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走到张思蕊跟前说:你看家里闹成什么样子?为什么要存心和大家作对?张思蕊停止了抽泣,大家也都安静下来。赵志国又说:你走不走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全家的事,要走也要和大家商量。他的口气带着兄长的亲近和权威,他的表情还有一种无名的痛惜。张思蕊抬起眼睛,眼睛里又是盈盈泪水,她说,好的,我不走。她又说,赵志国,你要帮忙,我才能不走。赵志国只得点了点头。 张思蕊平静下来,她每日午后到亭子间里,在桌上铺开裁剪衣服,还向胡迪菁请教,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的一样。赵志国有时也下来坐坐,大妹小妹便也来了,亭子间里呈现出复兴的气象。这一回,大妹小妹成了主角,三个大人都有些沉默,而且心不在焉,听凭她们胡扯。她们说着种种学校里马路上的荒唐事,表演着宣传队里那些四不像的歌舞。她们发现这几天大人们的脾气都格外好,也很耐心,看着她们胡闹。她们还很是纠缠赵志国,将他的耳朵都揪红了。她们都是很能抓住机会的孩子,并且今朝有酒今朝醉。她们想,今天是这样,明天还不知是怎样了呢,还不赶紧地乐一乐。这是生在乱世的孩子的特征,她们一般都不去想明天的事,也不想昨天的事,她们只有今天。现实主义人生观就是这样产生的。她们把时代的气息带进了亭子间,驱散了怀旧的空气。她们带来的时代气息有着疯疯癫癫的味道,还有荒诞的味道。最严肃的也是最无聊的,最正经的也是最玩笑的,最庄重的也是最轻佻的,这便是她们所攫取的时代精神。令人惊奇的是,她们在这个凋谢的城市里却如鲜花一样盛开着。她们长得比她们的母亲和姑姑都要美丽娇艳。她们的美丽是有点粗鲁但却生机蓬勃的美丽,就像那种肥沃的泥土中长出的硕大结实的植物。她们由于管束不力,加上在外面厮混的,学来一些切口似的语言,做派也有些流俗,她们给这个家庭注入一股新鲜却粗野的空气。相形之下,大人们便都显得面色苍白,身体孱弱,表情游离。 这一日,大妹小妹正尽情发挥,张思蕊忽然站起身,走到赵志国面前,微笑着说:赵志国,我请你跳个舞。赵志国有些吃惊,便迟疑了一下。张思蕊羞怯但固执地微笑着,向他伸着手。赵志国站起来时有些手忙脚乱,张思蕊却坚定地将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大妹和小妹在身后鼓起掌来。赵志国紧张之中竟忘了哼一首曲子,他们两人就这样没有乐曲地走着舞步,徐徐回旋。胡迪菁低着头做一件女红,她自始至终没有抬头,好像眼前什么也没有发生。大妹小妹被外面骤起的什么事情吸引出去,亭子间只剩下他们。赵志国茫然无觉地踩着舞步,张思蕊的眼睛越过他的肩膀去到很远的地方,胡迪菁低着头,机械地穿针引线。西去的阳光,停留在后弄墙外长满马兰头的空地上。 九赵志国决定去安徽看望张思叶。这决定是在匆忙之中作出的,昨天还没说,今天就要走了。岳母听他要去,有点欢喜又有点凄凉,她想这就像是去探监,路远迢迢的。她让胡迪菁连夜做点肉酱和熏鱼,给张思叶带去。胡迪菁煎着熏鱼,赵志国坐在一边看一本火车时刻表。亭子间里油烟腾腾,油锅哔哔地爆,这有一股温暖和单纯的日常气氛,叫人心中安定踏实。它使人想要一点一滴细水长流地生活。它是那种最不可少的基本生活细节,这细节充实了我们寂寥的身心,是使我们在无论多么消沉的时日里都可安然度过的保证。它像最平凡的水那样,载起我们人生的渡船。胡迪菁一边煎鱼一边嘱咐赵志国路上小心,吃东西小心,与人交谈也须小心。她又笑道:张思叶看见你不知道多么高兴呢!赵志国笑而不答。胡迪菁又道:你看见张思叶也不知道多么高兴呢!赵志国还是笑而不答。胡迪菁就追问一句:是不是啊?赵志国这才说:大嫂嫂见大哥哥才高兴呢!胡迪菁说:我们老夫老妻的了。赵志国就说:大嫂嫂不必倚老卖老,你看上去和张思叶也差不了几岁。胡迪菁说,赵志国你的嘴很会说,是这样把张思叶骗到的吗?话出口便觉得不妥,脸唰的红了,幸好油烟遮着。赵志国也不说话,接着看时刻表。过了一会儿,胡迪菁说,你去睡吧,明天早上要赶火车。赵志国说,那怎么可以,你是帮我做事,我应当奉陪到底。这回轮到胡迪菁不说话了。锅里的油因为炸了太多的鱼块,变得混浊,并且爆得更激烈了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