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置之不理,孩子的坏毛病得不到“重视”会消失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特制了一个大水槽,放进了一条鲸鱼和一些小鱼进去,很快,小鱼被吃得精光。接下来,科学家们把一块特殊材料制成的玻璃板放进了水槽,鲸鱼和小鱼被分别放到了玻璃板的两边。看到食物就在眼前,鲸鱼凶猛地朝小鱼儿游去,可是,鲸鱼每次都被撞得昏头昏脑,直到它意识到眼前这些小鱼儿是吃不到的。于是,鲸鱼放弃了继续进攻猎物,它的猎食行为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消失了。后来,科学家们拿走了横在鲸鱼和小鱼儿之间的玻璃板,但鲸鱼却再也没有对小鱼儿动过“心思”。
这个实验证明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些行为,当这些行为的结果对他(它)们有好处时,这些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并在以后重复出现;当这些行为对他(它)们没有什么好处时,便会逐渐消失或淡化。下面案例中的锦元就是如此,当他发现发脾气会迫使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他时,他的这种行为便得到强化,于是便反复发脾气;而当他发现父母对此不理不问,总是忽略他的发脾气时,他这种行为便是徒劳的,自然而然会减弱或消失。
一对夫妇最近为儿子的坏脾气很头疼,虽然他们的儿子锦元只有6岁,却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大喊大叫。为此,他们对这个“小叛逆”用了很多方法,他们打他、罚他站墙角、逼他早点上床、责骂他、呵斥他……但这些都不起作用。小锦元的暴躁脾气依然如故。
这天晚上,一家人都在客厅里,锦元在看电视,夫妇俩都在看报纸。锦元突然说想吃冰淇淋,已经很晚了,商店都关门了,夫妇俩试图跟他解释,哄他明天再吃。然而,锦元的脾气又上来了,便倒在地上大哭大闹。他尖叫,用头撞地,挥手踢脚……这次,夫妇俩都被彻底激怒了,但却一时不知所措,于是他们便置之不理,一声不吭地继续读他们的报纸。
这恰恰是这个“小叛逆”最不期望看到的情形,他站了起来,看着父母,又倒下去把先前的“好戏”上演了第二遍。他的父母对此仍然没有任何反应。这一次,夫妇俩心照不宣地看着对方,然后惊讶地打量着锦元。
锦元突然又倒在地上上演了第三遍,可夫妇俩仍然不理睬他。最后,锦元大概也觉得他趴在地上哭叫实在没有什么用,于是爬了起来,回房间睡觉去了。
从此,锦元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锦元的暴躁脾气是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自然消失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学会运用“强化心理”来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对于那些任性、撒娇的孩子们来说,父母不断用“唠叨”来表达疼爱的方式是不可行的。任性的孩子之所以总也改变不了撒娇的习惯,是因为他们从父母的屡次“重视”中,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感,这种撒娇行为进而得到强化。对付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妨“狠狠心”,不去“唠叨”他们,忘记正在撒娇或争吵的孩子们,让他们尝尝“被忽略”的滋味,这样反而能改正他们的坏毛病。
糖果的诱惑,延迟满足可让孩子更有韧性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镇小学的校园里,一个班的一些学生被老师带到空房里。然后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他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粒包装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
“这糖果属于你们,你们可以随时吃掉自己的糖果,我要出去办点事,约20分钟后回来。如果坚持到我回来再吃,将会得到两粒同样好吃的糖果。”
面对糖果,部分学生熬过了那漫长的20分钟,一直等到这个人回来。为了抵制糖果的诱惑,他们或是闭上双眼,或是把头埋在胳膊里休息,或是喃喃自语,或是哼哼叽叽地唱歌,或是动手做游戏,有的干脆努力睡觉……凭着这些简单实用的技巧,这部分学生勇敢地战胜了自我,最终得到了两块糖果的回报。而另外那部分性急冲动的学生几乎在陌生人出去的那一瞬间,就立刻享用了那一块糖果。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陌生人跟踪研究这些孩子20年,结果发现:那些能够为两块糖果抵制眼下诱惑的孩子长大后,都有着良好的品质、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办事效率、较强的自信心,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挑战。而经不住诱惑的那些学生中有1/3左右的人缺乏上述品质,心理问题也相对较多。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如前者优秀,社交时他们羞怯退缩,固执己见又优柔寡断,一遇挫折,就心烦意乱等。
这项研究表明,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糖果而等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充分体现了“延迟满足”这种心理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所谓“延迟满足”是指甘愿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去等待一种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延迟满足”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就是忍耐力和自制力。这种品质对于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总是能够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克制自己的冲动,放弃眼前的诱惑。而那些只图一时之快的人,大多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被冲动这个魔鬼所控制,最终与更长远的利益失之交臂。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立即满足,孩子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能够很轻易地得到。久而久之,这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任性、贪心、急功近利。而一旦进入社会后,面对小小的挫折与打击便会一蹶不振。所以,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延迟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或制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珍惜。
“父母之外的朋友”能让孩子更好地度过青春期夏夜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一阵凉风吹来,吹走了酷暑带来的燥热。大街上,人们三两成群,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在聊天、娱乐。这时,从远处走来两个急匆匆的人,他们是骏驰的爸爸妈妈,他们一边疾走一边向四处张望,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寻找骏驰。因为,这样的情形时有发生。走遍了整条大街,他们还是没有见到骏驰的身影,于是,夫妻俩只好一家书店挨着一家书店去寻找。
果然,在一家书店里,他们找到了正沉浸在武侠小说里的骏驰。最近,骏驰迷上了武侠小说,被书中那些侠肝义胆的武侠人物迷得神魂颠倒。为此,父母苦口婆心地跟他谈了好几次话,没想到父母说一句,他顶一句。因为迷恋武侠小说,骏驰甚至开始在课堂上偷看小说,已经被老师发现了好几次。
“我儿子小的时候可乖了,又聪明又听话,从不跟我们顶嘴吵架,他画的画还获过奖呢!没想到他现在却成为这个样子,整天看武侠小说,为了不被我们发现,他每天晚上都关灯用手电筒看……”妈妈向邻居哭诉。
很显然,曾经“听话”的骏驰已经开始了叛逆。青春期的叛逆是孩子正在成长的标志,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反而是那些在青春期不懂得叛逆的孩子才是最危险的。也因此,欧美等国非常重视孩子说“NO”,鼓励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大多数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总是认为孩子最好的状态是“听话”。当孩子进行“反抗”时,他们甚至会急得火冒三丈。
和青春期的孩子对话最主要的不是发火,而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父母不妨装作“无知”,不要总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放手让他自己做;尽量去欣赏孩子的变化,试图从孩子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点;给孩子更多的“独立空间”,适当的时候,要学会闭嘴,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当然,有时父母也需要“温柔”地坚持,青春期的孩子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比较简单,难免会做错一些事,比如孩子早恋、整夜泡网吧等,这时候你就要“温柔”地坚持,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会感到厌烦,他们更愿意听朋友的意见。因此,给孩子寻找父母之外的朋友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父母之外的朋友最好是由和孩子年龄相差不大的“舅舅”、“叔叔”、“姑姑”等父母的亲人来担任。与这样的人来往,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孩子在他们面前可以畅所欲言、毫无顾忌,这些“大人”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能够倾听他的烦恼,并给予孩子合理的建议,更利于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表情交谈胜于口头唠叨美云有一对可爱的儿女,诺诺和彬彬,当他们准备乘车一同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彬彬因为姐姐诺诺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美云在车门口蹲下来,握住儿子的双手,脸对脸,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彬彬,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的,对吗?”彬彬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美云带着他们俩去公园玩。当彬彬跑跑跳跳,要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美云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绊一下是没关系的,对吗?”这时,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很自豪地玩去了。
美云蹲下来与孩子交谈的姿态其实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表达,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包含了她对孩子的尊重、关爱、平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其实很大程度来自肢体语言。父母的表情、口气和交谈时的肢体动作所传达感情的程度决定了亲子之间的沟通质量。
任何时候,孩子更愿意相信父母的表情,而不是父母的话。心理学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身体语言能比口头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我们用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不会超过所有信息的30%,而其余70%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而在与年龄较小的孩子交往时,这种比重相差更加悬殊。据研究,在孩子语言能力没有成熟前,父母与他们交流时,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能占97%的比重。
其实孩子对妈妈的表情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了妈妈的想象。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妈妈面无表情地看着六个月大,正在笑的孩子,结果,不一会儿,孩子就不再笑了。当妈妈离开后,再次回到孩子身边时,他根本就不看妈妈,故意不理会妈妈。实验证明,面无表情或抑郁寡欢的妈妈会很容易刺伤孩子的心。孩子虽小,但他却能清晰地从妈妈的表情、动作上感觉到妈妈的态度。
因此,作为家长,如果想和孩子愉快地交流,那么就不要用不耐烦的表情,因为你的不耐烦,非但得不到孩子的真心话,反而惹来他们的反感。另外,如果孩子犯了错,千万别冲着他们大吼大叫,否则他们会先被父母这种“可怕”的形象吓到,起初那种想分析自己错误、改正错误的心思就被吓到九霄云外了!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