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农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气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业的生产,也就是俗话说的看天吃饭。即便是到了现代,农业依旧没有摆脱看天吃饭的问题,这个时候的影响自然会更大。
不过当人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可以抵消一部分气候的一部分影响,就像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干旱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减少洪涝带来的影响,可以尽量减少气候变化中的损失。
刘辩暂时也没意愿进行水利工程大建设,他现在的想法就是整修一下关中平原,洛阳盆地已有的水利工程,增加这两个地方的灌溉、漕运与防洪能力,朝廷目前没有能力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去搞基础建设。
这些设施都是孝武皇帝时期开工建设完成,直到今天乃至千年以后还在发挥作用,孝武皇帝虽然已经逝去几百年,但是他的遗泽依旧庇护着大汉朝廷,庇护着这个民族。
只不过水利工程建设完毕不意味着就可以万事大吉,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整修才能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果造好之后就置之不理,那这些设施也会逐渐失去作用。
很遗憾的是,朝廷基本没有干过这个活,关中平原的漕运巅峰时期,单是粮食每年就能运送四百万石进入长安,现在长安已经落寞,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也就没有人知道这些水利设施还能发挥多少能力。
刘辩提议修缮关中平原和洛阳盆地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同意,理由也很简单,朝廷的产粮区不在关中平原,即便要修缮水利设施,也应该是在关东开展。
还有一部分人对修缮水利完全持反对意见,认为朝廷没必要在这个方面花钱。
不管前后哪个时代,官僚系统对于最基础的水利建设都挺上心,毕竟农业生产就是最大的事情,必须想方设法的建设水利工程来促进增产,即便当官的人样样都不会,那这个人肯定会治水。
而如今大汉的官吏却是个例外,对于治理天下可以说一窍不通,对农业增产也没有一点思绪,没有一个人能给出什么切实有效的办法,他们的脑海里除了增加名望,修读经典以外就没有一点别的东西。
只要名望上去了,官位那还不是猛猛的上升,至于其他的都是些细枝末节,没有一个人在意。
政绩?
升迁需要这种东西吗?
哦,既然要政绩的话,那就整治一下吏治,实在不行就穿件衣服,坐个牛车上街,这就是朝廷最需要的政绩。
你看啊,这个人都是郡守了,穷的连件衣服都买不起了,这是多么好的郡守啊,这样的人不担任三公简直就是天理难容!
整个朝廷就是一个巨大的表演场所,演员就是这些形形色色的官员,表演一下德高望重,安贫乐道,为官清廉就够了。
东汉大舞台,会演你就来!
光武中兴以来,大汉就一直是这样的局面,天子带头演戏,底下的百官有样学样,至于天下治理成什么样子,没有几个人在意,整个时代就突出一个人格分裂。
“没必要?”刘辩盯着说话的人,一群虫豸,难怪朝廷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不建设水利设施,百姓的田地如何灌溉?就靠着那些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既然有脑袋,那就用来思考,而不是只把它用来干饭。”刘辩直接骂道。
现在农耕民族连种地都不会种了,说出去多么可笑,可是现在就发生了!
也是,天人感应之下所有的灾难与祥瑞都与德行有关,只要执政者能修养德行,那灾难也就不会发生,耗费钱粮修建水利设施做什么?如果遇到灾难,那一定是德行还不够,那就罢免此人换一个德行好的人上台。
“朝廷不是没有钱粮,眼下国库既然有钱粮,那就应该将这些钱粮发挥出作用,而不是放在国库里面发霉。你们都是国之柱石,眼光更应该放长远一点,要考虑几年乃至几十年后的事情,若是遇到灾荒,朝廷现在花出去的钱
粮也能发挥作用......”刘辩按下心中的火气,有些无奈的对着众人说道。
“关东那边目前还在征收算税,可能会乱上一阵子......”刘辩也说起了为什么先在关中开展修缮水利,关东那边肯定要乱上一阵子,这个时候不能在关东有大规模徭役的情况出现,等关东平静一点,他也会在关东修缮水利设
施,只是眼下要先处理关中的情况。
修缮水利肯定要动用民力,而且这个人数不可能少,徭役也就成了必然选项。
徭役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打白工,朝廷也会发放钱粮给服徭役的人员,毕竟人总得吃饭,人家为朝廷干活,朝廷也得管人家的口粮问题。朝廷发放的钱粮对于服徭役的人员是绰绰有余,甚至在结束徭役期限后还有剩余,这些剩
余也可以直接带回家填补家用。
但是徭役依旧让百姓避之不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徭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伤亡,对于这个家庭可能就是天塌了,一个家庭也会就此消失;二是抽调劳动力带来的农业歉收问题,朝廷的钱粮仅仅够维持徭役人员的口粮,服
役人员出门在外,家庭里的农活必然会荒废许多,单凭女性无法完成繁杂的农业生产,这个家庭今年的收入自然会降低。
这也是刘辩不从关中征兵的原因,关中还需要大量壮劳力服徭役,眼下不能继续抽调关中的人力。
即便如此,刘辩在关中百姓那里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好名声,没有人愿意去思考几年后的事情,他们连现在都过不下去了,还谈什么以后?陛下你要是真的厉害,那就给大家免除赋税,这样大家都能开心,也愿意叫你一声圣明
天子。
百姓的生活太苦了,苦到他们只能关注眼前的事情!
而刘辩他也必须去做这件事,他是大汉的天子,在这个日益混乱的年代,他得带着大汉百姓走出一条生路,让天下百姓最起码能活得稍微像个人,那他就不能只着眼于现在。
“陛下,关中漕运......”司空丁宫对兴修灌溉设施并没有意见,只是对漕运一事有所疑虑,毕竟关中已经没有前汉时期的繁荣,已经不用从全国各地运送物资补给关中,现在的漕运设施已经足够使用。
整修关中漕运也是为了迁都做准备,关中地方不大,光凭关中一地肯定供养不了偌大的朝廷,到时候就需要大量的物资输送,漕运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长安能不能长治久安。
“漕运本就与灌溉相连......”刘辩并没有说要迁都的话语,只是将漕运与灌溉联系起来。
刘辩的话语并没有说服丁宫,但是也没人能想到刘辩要迁都。
毕竟迁都这种事太过天方夜谭,长安城在赤眉军的攻打下,早已残破异常,根本不适合作为一个都城,如果要迁都,那就先得整修长安城,没有几十亿钱乃至上百亿钱肯定做不到。
而且洛阳好好的,为什么要迁都?
“陛下,朝廷要为此次修缮水利准备多少钱粮,预计多长时间完工?”周忠站起身拱手问道,朝廷的钱粮总得有个章目,修缮水利也得有个尽头,不可能像一个无底洞一般吸干大汉的财政。
而钱粮的多少也决定了此次大工程的规模,钱粮没了那这个工程也就只能停工。
“十二亿钱,调用十万人力,两年内完成所有的工程建设。”刘辩给出了一个让大家目瞪口呆的答案,一下子就拿出十二亿钱,陛下这是真的不把钱当钱啊。
而且十万民力对于关中之地意味着什么,大家也都清楚,这几乎就是把关中抽干的程度,关中正常的农业生产必然会出现问题。
如果出现这个规模的大工程,按照大汉目前的状况,关中起事也是必然。
“陛下,关中人力不足,而且明岁朝廷也该准备山陵之事......”周忠深呼吸一口气,并没有跟刘辩讨论钱粮的问题,天子已经找来了钱粮,这笔钱朝廷能拿的出来,但是人变不出来。
山陵之事就是准备刘辩的陵墓,一般是从天子登基第二年就开始准备,一直持续到刘辩死亡后一年,这个工程才算结束。
“暂时不用准备朕的山陵,这些人力财力全部调拨到关中水利修缮中,等关中水利修缮完,再来讨论朕的山陵问题。”刘辩对于臣子说准备他的陵墓并没有那么大的抗拒,人肯定是要死的,尤其是大汉天子普遍不长寿。但是他
也没打算修建多么豪华的陵墓,毕竟盗墓贼那么多,修的再好最后也便宜了这些人。
“另外,这些人力也不全是从关中征调,可以调集周边州郡的囚徒......被判处肉刑的那些囚徒......”刘辩也在尽量减少抽调民力的情况,农业生产的稳定不能遭到破坏,他修缮水利就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安稳,如果因此而破
坏了农业生产,那也就是舍本逐末。
刘辩同时也打算废除肉刑,将这些肉刑转化为繁重的体力劳动,这样也能起到惩戒的作用,尤其是比起正常的征调徭役,囚徒用起来更加便宜。
周忠松了一口气,只是还是表示刘辩的山陵之事不能放松,应该及时准备,这也是臣子应该尽到的责任。
“朕的山陵朕自己做主,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准备修缮关中水利。”刘辩不接受周忠的好心,周忠默默退了回去。
“此次修缮水利囊括司隶七部,各郡守之间的沟通恐怕也会出现问题,司空需要坐镇朝廷统筹......朝廷也需要派一人专门负责此事......”刘辩接着说起了谁来主持修缮水利的事情。
大家都是聪明人,一听刘辩这话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原来在这里等着大伙呢!
眼下还真有一个官职的职权范围包括司隶七部,这个官职是什么呢?
没错,那就是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正好可以管辖这些地方,一事不二主,朕也有意让司隶校尉负责此事......”刘辩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直接表示要让贾诩负责此事。
“之前征收算税的时候已经给司隶校尉增派了一些人手,但是对于修缮水利还不够......”刘辩表示贾诩底下的人还不够,还要继续增派。
“诸卿以为如何?”刘辩说完以后,看向众人。
“陛下,司空本就承担工程营造之事,眼下......”太仆黄琬站了起来,直接表达了反对,同时为丁宫声援,你不能就这样夺了司空的权力啊!
丁宫既没有看向刘辩,也没有看向黄琬,老神在在的坐在原地,好像事不关己一般。
要说心里有气,丁宫心里肯定是有气的,毕竟平白无故的被夺权,任谁也高兴不起来。但是现在直接了当跟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丁宫也不想做这种事情,只能是坐在一边不发一言。
“朕亦清楚此事,修缮水利的确需要司空坐镇洛阳居中统筹,只是修缮水利不能闭门造车,还需要亲自到现场去查看情况......司空年纪也大了,来回奔波对司空的身体健康也不是很好......司空是老臣,朕亦不忍心让丁公来回
奔波,司隶校尉还年轻,到处跑跑也没有什么事......更别说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届时朕又有何面目去见先帝......”刘辩表示这不是在夺权,只是在照顾一个老人的身体健康,这是天子在关爱老臣,你们不要想的那么龌龊。
丁宫内心表示他还能干,就算是把命豁出去他也能干这件事。但是刘辩都这样说了,丁宫也就只能含泪涕零的表示老臣多谢陛下关爱。
“司隶校尉事务繁忙,将作大匠眼下并无要务......”黄琬换了一个人,表示将作大匠又没有事情,毕竟陛下你都说要停止山陵之事,将作大匠也就可以抽出身接手此事,而且人家本来就管工程建设,也比司隶校尉要来的恰当。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