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51章 第 51 章 “难道不好笑吗?”……
“此非一日之功, 圣上若真心想学,教坊琵琶色总教头崔喜技艺纯熟,品性高洁, 才堪帝师。www.dongliwx.com圣上不若……”
谢折衣不假思索,婉拒的话已脱口而出。
雍盛只当耳旁风,伸手拦住放下点心躬身欲退的绛萼, 弯起眼睛和气道:“你叫绛萼对不对?”
绛萼先是一怔,随即不知想到什么, 眼里流露恐惧, 深深埋下头颅,声若蚊呐:“奴婢绛萼。”
“你别怕, 朕不是看上你, 也不会将你索去晏清宫。”雍盛想起自己的素日“美名”, 哭笑不得,“朕是想央你帮朕寻一把琵琶来。”
“此刻?”
“不错, 可有难处?”
皇帝竟这般低声下气, 绛萼心里纳罕, 却也不敢擅自应承,只小心翼翼瞥向自家主子。
谢折衣却不肯让步。
僵持两息, 终究不能太驳了皇帝脸面, 还是松了口:“一时半刻从哪里现寻呢?将流霜抱来吧。”
“是。”绛萼松了口气,退出门槛才发觉指甲已将掌心嵌出了红痕。
原来被皇帝那般盯着实非常人有福消受的。
不一会儿抱了琵琶来,揭开层层丝帛, 只见凤尾曲颈, 玉柱鹍弦。
雍盛眼前一亮,探手触摸古朴幽沉的梨形紫檀木琴身,只觉哪怕是静物, 也自有其独特矜瑟的气韵。琵琶别无装饰,只在腹部镶嵌了点点螺钿,在日照下闪烁明灭,像极了暗夜里散落穹宇的星尘。
“怪不得叫它流霜。”雍盛轻声道,“物如其名。”
“流霜陪伴娘娘多年,年纪怕是比奴婢还要大,还望圣上小心爱护。”绛萼忍不住提醒。
“啊,这般贵重。”雍盛缩回手,“要不……还是换一把寻常的来吧?朕从前也没玩过琵琶,要是磕着碰着了,岂不是莫大的罪过?”
“无妨。”谢折衣却道,“且用。”
说完便袖手看着,他虽说同意借出琵琶,但并不表示他同意教。在他看来,皇帝不过是心血来潮,抱起琵琶拨两把琴弦发出几声噪音过个新鲜劲也就够了,不出两个时辰,保管知难而退。
“琵琶只有四根弦啊。”雍盛把琵琶翻来覆去地搬着瞧。
谢折衣:“……”
“怎么这样看我?”雍盛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不是,朕只是习惯弹六根弦儿的,先等我调个音啊,是拧这个么?怎么抱着的感觉怪怪的,算了,怎么舒服怎么来吧。咦,原来这是……嚯,还能弹出电音?这泛音也有点意思。”
他自顾自嘀咕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谢折衣屏退众人,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瞎捣鼓,流霜在他的随手拨弄下不时发出些这辈子也没发出过的奇怪声响。
好几次,谢折衣差点就忍不住出声纠正些最基础的错误,但话刚到嘴边,见雍盛一副煞有其事的认真模样,实不忍打断,索性眼不见为净,抄过案边一本经书默览起来。
也不知折腾了多久。
渐渐地,那些破碎的单音组成了连续的节律,从滞涩到流畅,从流畅到悦耳。
那奇异古怪的曲调谢折衣从未在这片大地上听闻过,没有华丽的技巧,更没有琵琶应有的肃杀萧冷之气,反而平静舒缓,就像一个温和儒雅的老书生历经千帆后诉说起他曾经的人生。
“你弹的什么?”谢折衣放下了手中书籍,眼神流露讶异。
“很久以前随手写的一首歌。”雍盛道,皱了皱眉,“果然用琵琶弹起来还是有点不对味。”
“以前?以前你用什么弹奏?”谢折衣从未听说过皇帝擅长琴瑟。
雍盛歪头想了想:“一种有六根弦的……琵琶?”
如果吉他也能算一种琵琶的话。
“……”
谢折衣很少会露出困惑的神情,但在雍盛面前,他总会感到困惑。
“你还给这首曲子填了词?”
雍盛颔首,露齿笑起来:“是啊,你要听吗?”
谢折衣半信半疑地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唱。
雍盛于是骄傲地清了清嗓子——
“坐在海边,望着太阳,天气好温柔。风在耳边,轻轻呢喃,忧愁全赶走。我在想念,你的歌声,do re fa sol……”
谢折衣:“。”
或许是皇后的表情将“词儿填得很好,下次别填了”这句话的意思给精准地传送到位了,雍盛唱到一半,默默闭上了嘴巴。
沉默。
长久的沉默。
谢折衣忍了,但没忍住,唔了一声:“朵,朵来发米嗖是什么?”
雍盛与她大眼瞪小眼,实在不知该如何将其与对方熟知的“宫商角徵羽”对应上,而解释清楚这件事又是莫大的工程,只得睁着眼睛编瞎话:“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谚语。上句是朵来发米嗖,下句是……”
谢折衣眯起眸子。
雍盛一脸坦然:“和平与自由。”
皇后点头,轻吸一口气,起身,面无表情道:“送客。”
雍盛被扫地出门,心情反倒一扫阴霾。
怀禄表示担忧:“我的爷,打从凤仪宫出来,您这一路上究竟在乐什么呢?小的在旁边瞧着,心里头发憷。”
“没瞧见皇后的表情么?”雍盛的嘴角压都压不下来,“难道不好笑吗?”
点心都没吃上一口就被饿着肚子赶出来很好笑吗?
怀禄认为自己迫切需要重新定义“好笑”。
但不管怎样,皇帝觉得好笑,那就是好笑。
于是他礼貌且配合地哈了两声,可这又不知戳中了皇帝哪根神经,冷不丁被质问:“你笑什么?”
怀禄张张嘴。
雍盛拢扇敲他头,叹息:“不准笑。你懂什么?”
说完卷着唇角扬长而去。
“……”
怀禄彻底垮下脸。
完犊子,圣上饿得不清,都饿疯了。
是日,吏部尚书壬豫病体抱恙,帝遣御医前往探视。
御医由一位绿袍小黄门领进府,看完诊,御医摇着脑袋开方子,那内侍留下来与尚书闲聊几句,无非是替皇帝转达些望老尚书保重身体之类的叮嘱。说完赐下些人参补药,就领着御医回了宫,前后总共不过耽搁了一盏茶的功夫。
饭后,老尚书披衣端坐在书房,唤来三代单传的孙儿。
壬遐龄近来镇日陪着他好兄弟范臻酗酒滋事,刚一身酒气地踏进大门,就被总管拎到了老爷子跟前,还没请安,先不合时宜地打了个酒嗝,顶着被酒气烧得通红的脸颊扯起嗓子:“又叫我来做什么?说了,今年的科考哪怕重开上一万次,我也不去!说不去就不去,就是我爹扒开坟头从棺材里爬出来重活一回我也不去!”
往前他要这么大逆不道地喊上一句,老爷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家法伺候,今儿却是反常,只无力地翻翻眼睛,心平气和地朝他招手:“今日不提此事。你过来,到阿翁身边来。”
慈祥的语气令壬遐龄顿生警惕,他虽酒盖住了脸,但神志尚算清明,此时猛地抬头一看,惊觉印象中从来高大严厉的祖父塌腰驼背蜷缩在案前,衰老朽败成小小一团,素色的空荡的宽袍大衫里,一双铁灰色的眼睛也像是一夜间失了全部光彩,眼球表面不知何时覆上一层浑浊白膜,这导致他不得不用力眯起眼睛才能得见孙儿隐约的身影。
“阿翁。”壬遐龄的鼻腔泛起酸意,揉了揉脸,快步走到跟前,从地上捡回那点子孝道,屈膝蹲下给祖父捏腿,“今儿身子可松泛些?御医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壬豫轻抚孙儿发顶,无奈道,“就是华佗在世,也救不了病入膏肓之人。”
这话说得壬遐龄心里头打突,强笑着安慰:“阿翁千万莫说这些丧气话,分明是那起子庸医没能耐还瞎糊弄事儿,孙儿明日就去请玉敬堂的大夫来,保管一瞧就好的。”
“事已至此,何必再多折腾?你莫怕,也莫要伤心。”壬豫拍拍他的手,沉郁的嗓音变轻变柔,变得飘渺,“阿翁活到这把岁数,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识过,死并不算什么。方才吾坐在这里回忆往昔,掐指一算七十七载,生于家道中落,勤勉耕读,十六岁科甲及第,大魁于天下,从此才名冠郡,振兴门庭,一生为人但求无过,为官战战兢兢脂膏不润,前后辅佐过三位君主,先帝曾加太师衔以示恩宠。今灯尽油枯,往事皆如云烟,唯叹三十丧妻,四十丧子,半生茕茕孤立,能亲眼看到你长大成人,此生已无缺憾。”
壬遐龄已落下泪来,泣道:“阿翁无缘无故说这些做……做什么……”
壬豫长叹一口气,用满是棕褐色斑点的手拂去他脸上泪水,引他起身,示意他往书案上看。
只见案上摆着个明黄锦盒,盒内放着一根一看就知价值连城的老人参,人参从中剖开一条裂缝,里头塞着的物事已被取出,安放在锦盒旁,却是用油纸包裹着的白绫,只一指宽。
壬遐龄将其抖落开,发现它虽不宽,却很长,因室内昏暗,瞧不清上头的小字,便转过烛台。
待他秉烛仔细读毕,后背已遍布冷汗,嗓音发颤:“这,这是……”
“你可知圣上送我这根人参是何用意?”
壬豫浑浊的老眼忽然间迸发光芒,他猝然倾身探手,用力攥住壬遐龄的手腕,唬了壬遐龄一跳。
“孙……孙儿愚钝。”再出声时,壬遐龄惊觉自己的声音因过度紧绷而涩哑,他咽了口唾沫,却并未缓解多少。
“圣上这是要你阿翁剖心明志啊。”壬豫干枯的手指点向他手中名单,“而这,就是吾的忠心!”
第52章 第 52 章 “深宫寂寞。”……
转过天儿来, 按例,壬豫得亲往明雍殿谢恩。
拄拐缓缓踅到丹墀,正撞见谢枢相处理完一日政务, 领着一干重臣退出来。
中贵人怀禄眼尖,先瞧见他,一路小跑着奔来搀扶, 煞有介事地连声道:“壬老怎的来了?您身子不适,圣上昨儿一再嘱咐, 教您免了进宫谢恩的缛节, 若实在要谢,上道折子也就是了。呷, 定是莲奴未转达清楚, 又叫您辛苦跑这一趟!”
“莲公公说了的, 圣上的心意老臣领了。只是这经年惯例不可为老臣所破,老臣若真病到下不了榻的地步, 也会遣孙儿进宫代为谢恩的。”壬豫说一句话得停下来喘三回气儿, 额头灰白, 唇色紫黑,看样子确实病得不轻。
对面谢衡大笑着走来:“壬尚书做了一世君子, 出了名的尊礼重道, 叫他一日不守礼,他怕是如芒在背寝食难安啊。”
“君子不敢当,不过一介迂腐老儒罢了。”壬豫拱手作揖, 亦喘着粗气嗬嗬地笑, “枢相主持朝廷各大军务政务,想来忙得脚不沾地,今儿瞧着倒像是瘦了一圈儿。这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事情是永远干不完的,身子却是一伤根本就再不济的,枢相也该顾惜着点儿。”
“老尚书所言极是。唉,天下十四州,万几宸函政务如麻,我不过替圣上分担一二,就累得这样。”谢衡摸了摸自己的脸,口中说累,眼里的精光与威势却分毫不减,“实不相瞒,不过短短半旬,本官已开始怀念两位宰相还在的时候,遇着事,左右还能有个商议。眼下一死一徙,相阁名存实亡,除了我,圣上身边连个像样的帮手都没有啊。”
壬豫知他话中有话,只不搭腔,不痛不痒道:“一些细务大可以放手交给下边人去做嘛,枢相只需督责大政即可。”
“这抓大放小的道理本官也知道,可也得有信得过的人才行呐。”谢衡冷笑,“吏部管着官员的任免升降,届时我向壬老荐几个人,提一提他们的官职,好让他们够资格入阁议事,帮衬帮衬在下,壬老不会不通融吧?”
“自来文官由中书省敕授,武官由枢密院宣授,五品以上品秩官员则要与众执政大臣参议后,递交名单,才能由圣上最终裁定。”壬豫俯首佝偻着身子,越发显得老态龙钟,“所以这事儿……咳咳,也并非卑职说了算,枢相想提拔谁,只管与圣上说,请了任命的御笔文书,再从吏部走个过场也就行了。”
“哼。”谢衡从鼻子里喷了口气,冷下脸,“这么说,今日吴沛擢升礼部尚书,汪偲因监管不力被调回工部,跟着就被连贬三级,也都是圣上授意?”
“老朽病了,许多事做不了主。”壬豫当场一顿猛咳,借病推脱,“许是六部商议出了结果,上书提名的吧?吴沛原也当了多年的礼部侍郎,智资通敏,政绩斐然,他又是范相高足,蒙其赏识多年,行为品性也皆有范相往日遗风,授尚书职也是理所当然众望所归。至于那汪偲……”
长篇大论正开了个头,谢衡啪地一甩袍袖,铁青着脸负手而去。
壬豫摇摇头,原地又站了会儿,及至枢相远远走出视野,才缓缓转过身,一点点踱进殿。
“御医已将你的脉案奏到朕处,其实只是脾虚气滞,痰湿凝结,多用些健脾清热的药,再配合理气,疏通经络,徐徐调治,不打紧的。”
雍盛命赐座赐茶,又亲自搬了张椅子在壬豫跟前坐下,眼里满是关切,“府上有什么缺的,尽可打发人来管朕要,什么雪莲川芎人参之类药材,内侍省尽有的,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开口。你是三朝元老,看着先帝,亦看着朕长大,朕还记得小时候你曾从宫外买来饴糖偷偷塞给朕,只因那段时日朕曾抱怨过母后下令禁了朕的甜食。满朝文武,也只有你记着此事。在朕心中,你是可亲可敬的长辈,有如定海神针,有你在,朕就觉得万事还有希望,你若不在,朕实不知该如何……唉,总而言之,朕时时念着你的忠心,你也该体谅朕对你的怜恤与忧心。”
这是一段暖心窝子的话,壬豫听着很是感佩,同时也深知皇帝这么说是想彻底断了他告病致仕独善其身的念头,看似怀柔的话实际暗含敲打,再联系昨日的那根人参,壬豫已能断定,小皇帝人前种种顽劣放浪行径全是故意做出的假象,他一直在隐忍,蛰伏,只为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夺回所有应属于他的东西。
顺着这条思路,壬豫又忍不住联想——
当日千秋宴上玉津园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范廷守果真是救驾而亡?
行刺之人果真是王炳昌?
人人都道此次动乱,左右宰相两败俱伤,太后撤帘,谢衡坐收渔翁之利,是最大赢家,事实果真如此么?
“圣上宅心仁厚,体恤入微,老臣以朽躯忝沐圣恩,愧不敢当。”他双手拄着膝盖,颤巍巍欲起身跪拜,却被雍盛按下。
“朕也知道,朝堂上有那起子尖酸刻薄的文人,写些什么‘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的诗词来讽刺久不致仕的老臣,他们惯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万莫当真,昔者姜尚七十出山,黄忠七十二斩夏侯渊,可知‘老当益壮’一语并非虚言。你既慕先贤,当以他们为榜样,勉励自身。”
壬豫微一颤抖,只得道:“老臣惭愧,往后当殚智竭忠奉国事,不敢懈怠。”
“不日重开恩科,万事须得仰仗壬尚书。”雍盛俯身握住老人的手,带有安抚意味地轻轻拍了拍。
言尽于此,壬豫该当告退,临走时他还是恭恭敬敬行了跪拜大礼,趴在地上许久不动。
“有话但说无妨。”雍盛道。
壬豫这才仰首道:“臣壬氏一门,三代单传,臣子不孝,因病早丧,徒留孙儿承欢膝下。臣对孙儿多溺爱,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圣上与臣孙差不多年纪,圣上年幼登基,老臣回回见您如见自家孙儿,常生爱怜之心,每每下朝回府,常将孙儿抱在膝上说起您。那块饴糖亦是臣孙在臣上朝前强塞进臣的衣袖,要臣转送给圣上的,说圣上想必也与他一样,是怕喝药的时候太苦所以才爱吃糖。此乃小儿之托,玩笑之举,因圣上仍记挂此事,所以臣不敢欺瞒,特据实以告。”
“朕知道了。”雍盛招手示意怀禄将壬豫扶起,微笑道,“确是许久未见遐龄,哪日天气好,朕召他进宫来陪朕击鞠。”
壬豫失笑:“圣上召他一起读书问学赋诗论道才是正经事。”
“那岂不是无聊透顶?”雍盛啧声嘀咕。
壬豫不敢苟同:“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读书岂会无聊?”
雍盛切齿:“死老头子古板得很。”
壬豫充耳不闻,施施然敛衽告退。
因不想沾染“挟天子”的恶名,谢衡并未剥夺雍盛召见百官的权利。
雍盛近日一无重大活动需要参加,二无诸多政务经手处理,闲得无聊就成天召见官员,见完这个见那个,凡五品以上京官,几乎挨个儿见了一遍,见了老的就问问年岁家世,见了年轻的就问问是否婚配生子,除了正经职务反正什么都能唠。
群臣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后来见面就打趣:“圣上今儿又找你唠什么了?”
谢衡也从起初的警惕防备,或监听或打听皇帝与百官的对话内容,到后来忍无可忍,直接上折子警告雍盛没事别再骚扰百官。
雍盛自然……是要听话的。
他转而骚扰起成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转悠的殿前司都指挥使。
说起来,指挥使谢戎阳是谢折衣大哥,雍盛该叫他一声大舅哥。
但大舅哥天生长了一张冰山脸,三里之外都能瞅见他身上咕嘟直冒的冷气,雍盛怀疑此人的脸或许是假的,压根就做不出什么表情。
“对了,大舅哥,你身上被你爹揍出来的伤都好全了吗?”这日,雍盛头昏脑涨地结束经筵讲学,行至御花园,突然心血来潮地慰问了一下。
他欣然看到大舅哥额角的青筋跳了一下,语气生硬地回道:“谢陛下垂询,已好全了。”
当日玉津园里,谢戎阳只顾着救自个儿爹而抛太后安危于脑后,回家后吃了谢衡一顿棍棒,差点儿打断脊梁骨,甚是惨烈。想来也是快三十的人了,面子上肯定很是过不去,肯定也不愿旁人提及此事。
但雍盛就是要跟他过不去。
“唉,自古忠孝两难全,此事不论落在谁头上不管做出什么选择都情有可原,枢相教子严厉有余,体谅稍显不足,你且把心放宽着点儿吧。对了,朕记得,你还有个弟弟在军中,唉,你们武将世家,最是纪律严明,家法自然也比其他人家格外森严些。”
谢衡有两儿两女,长子谢戎阳,次子谢策月,皆是人中龙凤。
但雍盛知道,他们兄弟间并不和睦,就像他家两个女儿之间也并不和睦一样。
只这一句,就勾起谢戎阳心中多年芥蒂,父亲偏爱弟弟,眼里心里只有弟弟一人,他至今也想不通,为何当年他兄弟二人都想投身军营立下战功,父亲只允了策月而不允他?此番也是,若不是娘亲拼死相护,只怕自己早已死在了军棍之下。
“啊,瞧朕这记性,竟一时忘了此事。”皇帝一拍脑门,“皇后总言深宫寂寞,甚是想家,原说邀谢府女眷进宫陪着说说话,却总被各种各样的杂事耽搁下,今儿得空,还望大舅哥回去代为传达。”
第53章 第 53 章 “你若杀人,朕得放哨。……
因三言两语的就给谢折衣安排下一桩差事, 雍盛过意不去,夜里就打着灯笼寻来凤仪宫。
谢折衣应是早料到他会来,大晚上的衣妆济楚, 煎茶焚香静候君至。
殿内烛火煌煌,像极了提审罪犯的大堂。
红衣美人灯下览书,也像极了没有感情的冷酷判官。
雍盛一点一点捱进去, 摸摸这个,瞧瞧那个, 朝怀禄狂使眼色。
怀禄只得硬着头皮再通禀一声: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