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世界残酷待你,你要温柔待自已 > 第8章 第七章 做好生命中最重要的

第8章 第七章 做好生命中最重要的

作者:蓝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最紧急的和最重要的)

事情那样多,每一件都这样急,天哪,真希望自已能长出三头六臂!

人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时候,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在那排队等着你去完成他们,老板或者是客户不停的催促;如果你恰巧是一个孩子刚刚一岁多的妈妈,星期天想把公司没有完成的事带些回家做,事情往往就会更糟。&29378;&20154;&23567;&35828;&32593;&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你好不容易把孩子哄得平静下来,把它放在小床上,自已在电脑前坐下,突然想起厨房里面煲的汤。当你冲进厨房时,这边的孩子突然又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大哭起来。来不急等你做出反应,就听到轰然一声。你飞奔过去,发现是孩子爬到她的小床的栏杆边上,结果床翻了。顾不上整理乱着一团的房间,你得先哄好孩子。自然,那些别的事情现在全都抛在了脑后。

为什么这个时候你先想到的是要抱起孩子,而不是公司的那些不能完成的事情?

你也许会说,孩子更重要,其它的事情和孩子比起来,都显得不足挂齿。

错,孩子是重要,但是你在这个时候选择抱起孩子,是因为她正在哭泣。她的哭声让你无法工作,而做母亲的天性也让你无法安静的面对自已的孩子哭着而无动于衷。

我们在选择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时,常常会选择那些紧急的,不可能拖延的去做。因为别的事情再重要,最少暂时能放一放。

一位朋友发现最近经常咳咳嗽,他去看医生,说是气管炎。开了些药,回来继续上班,气管炎是小毛病,很多人都会是不是。但是吃了药没有效,回来依然咳,再请假去医院,这次医生说要打点滴。那就打吧,打完了还得回去做事,公司还有一大摊事情等着呢。

一直咳,一直找医生,但是总不见好。没事,气管炎是这样的,很难治好。咳久了胸口也会疼,而且经常咳得难以入睡,看来得去找医生好好检查检查了,但是公司刚刚开始一个新项目。找场地,找供货商,和客户谈判,各种事情都等着呢,走不开。

后来终于咳得受不了,去医院检查,肺癌晚期。赶紧去医院住下,现在也不记得那些工作上的重要事情了,可是病也没法治好了。

这就是重要和紧急的关系,那些对我们来说,真正至关重要的事情,往往会被忽视。我们总是把那些紧急的事情放在前面,而忘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等到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时,我们才会想起它们。但是当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往往是事情很难逆转之时。

我们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问题,就算偶尔有人提出,也会让人嗤之以鼻。幼稚,这类的问题值得拿出来问吗。生活的意义就是活着,过好每一天。通俗点说,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生活的意义真的是这样吗?

太忙乱不是因为真的有那样多紧急的事情等着,很多时候,是人为的制造着忙碌与混乱。

我们制造那样多的忙乱,我们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时期拼命的开着车往前冲,全然没有想到可能遇到的危险。我们把所有的事情加速,在排队买票时我们总是希望自已能尽量靠前。就连上火车和登飞机时,我们也希望自已能前别人一步坐下,虽然我们明知道火车会准时开,飞机会准时起飞。

大多数人都认为忙碌与混乱是因为事情太多和时间太紧迫,却没有想过是不是我们自已本身制造了这些忙碌。我们不停的给自已制造压力,拼命的加快我们前行的速度,却没有想到前面是什么等着我们。

快有什么不好吗?奥运的标准不是“更快,更高,更强”,如果我们比别人慢,那不是意味着我们将会落后于别人?

把快和慢作为一种成败的标准,让我们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追求更快。不错,在体育场上,跑得最快者会是胜利者,但是在生活中,快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成功。更多时候,恰到好处,才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这个时代太过纷繁复杂,各种信息让人应接不睱。有人说,不努力行吗,稍微一落后,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

确实,社会进步的速度远远的高过了我们进步的速度。但是一个人,怎样才能让自已的脚步永不停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放慢自已怕脚步,调整自已的节奏。既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面都做到完美,可以选择只做好某一件事。你选择的这件事情,对你来说,就是最重要的。

除去一些特别的因素,我们每个人拥有供自已使用的时间大致时差不多的。假设两个拥有相同起点的人,他们个人的能力大致相同,所得到的外界帮助也差不多。让这两个人同时开始某一项事业,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最后两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会差异很大。

为什么相同的起点,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结果。这中间除了很多偶然的因素之后,主要原因就在于两个人对时间的使用方法上。

不可否认的是,那些目地明确,知道怎样合理使用时间的人,常常会取得一些更大的成就。

所以,在你起步之前,找出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这对你至关重要。对自已想要达成的目标和达成这个目标所要做的事情能知道的越清楚,你的努力就越能产生效率,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也不是那些能力最强,能够同时做很多事情的人,而是那些能够专注一某些事情,有着明确的目标的人。

大约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头脑中有着实现这些目标的清晰的计划。同那些相同能力相同起点外在因素全部相同的人相比,这类人有着更强的竞争力,他们最后取得的成就常常会比没有目标的人强很多倍。

确定你想要的东西,知道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你就能合理的安排自已的时间,你所拥有的时间也就更加充裕。很多无所事事的消耗时光的人会感叹时间不够用,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已到底要做什么。他们的时间大多数都在等待观望和寻找,至于是在等待和寻找什么,他们自已也不清楚。

“在开始攀登成功之梯时,首先要确定这部梯子放对了地方”。

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的活动就能发现,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真正是必不可少的,只占了我们工作时间中很少的部分。

明确的目标和清楚的知道目标对你的重要性,能够对你个人行为的控制能力产生很好的影响。它们能够更加容易的唤醒你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和激发你身体所蕴藏的能量。

知道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事情,并把他们放在紧急的事情之列。这样做可以避免你因为习惯性的拖延而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后去做。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那些重要的事情,常常会放到后面去做。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完成这些事情,必须要有很多事先的准备,或者一些重要的仪式。

事实上,除了一些早期的准备工作外,大多数重要的工作和别的工作在行为上并没有多少区别。而且仔细想想我们所做的事情就会发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往往会花费更少的时间,那些花费我们更多时间去完成的事情,往往是无足轻重的。

这样说是不是表示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可以不去做?不是这样的,很多事情虽然并不重要,但是它们仍然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整个完整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找出那些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然后吧更多的时间花在它们上面。

我们会觉得有些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就是因为这个道理。选择对了,结果才对;如果选择错了,那么再多的努力也等于零。

(走出“24小时社会”)

“24小时社会”,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意指现代都市生活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运转着。“24小时改变你的人生”,“24小时低碳生活”,“24小是便利店”,“如何让员工24小时工作”……,社会飞速的发展,各种有关“24小时“生活方式充斥了各种媒体。从前的朝九晚五的8小时生活方式一夜之间仿佛变得完全不合适宜了。现代社会已经开始彻底颠覆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了,人们不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每个人都日以继夜的穿梭在都市的各个角落里,人们开始习惯都市的整晚不熄的灯光,和整夜在街道上奔流不息的汽车声。人们的时间观不在是以白天和夜晚来划分。24小时都要工作,24小时都要娱乐。

跟随社会的变化,城市中众多的政府部门和公共单位也开始转变:政府部门24小时安排值班人员,停车场24小时向公众开放,电视台24小时播放节目,人们24小时休闲,工作起来24小时不停歇,游戏起来24小时不下机……。

世界的全球化更对24小时社会推波助澜,据报载:有家美国公司整家搬到了上海,由于不能适应上海的时差和配合美国本土的工作时间,全公司员工白天睡觉,晚上做事。

不光是这家美国公司,很多一直生活在一个城市中的人也开始习惯了没有明确的白天和黑夜的界限的生活方式。常常是到了夜晚十二点才收拾整齐,开始一天的生活。晚上起床去读书馆看书,到运动场去打球,去茶座和朋友约会……,24小时都可以做事。有些人工作时,有些人在睡觉;一些人在吃晚餐时,另一些人刚刚从床上爬起来欣赏西下的落日。

有些人选择24小时生活是因为工作需要,也有些人是因为这种生活更为方便。在潜意识中,24小时生活仿佛就是把生活的时间由过去的12小时扩大了一倍,但是实质上,我们的生命并没有因为24小时社会而延长。

24小时社会是一种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是电力的普及,如果没有光明,相信没有多少人有能力和兴趣在漆黑的夜里去工作和生活;然后是工业化浪潮的高度普及,普及的制造业需要提高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也需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来供应市场,这就产生了24小时需要上班的工人;再就是服务业和城市化的普及,有了24小时工作的工人,就产生了为这些24小时上班的工人提供各种服务的群体,城市化的普及为人们彻夜不眠提供了各种生活上的方便。

24小时社会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大家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夕,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光明主要靠太阳来提供,到了晚上,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人类的很多活动就要自然的终止。

那么24小是社会给我们带来的的是什么呢?

24小是社会下,变化最多的是服务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服务业开始进入24小时营业的行列。调查显示,由于晚上就餐和消费的人越来越多,在意大利有超过半数的超市24小时营业;而中国和日本,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密度分别为全球第一、第二名。

在中国的东南部和北方的一些大的商业城市,人们发现,24小时的便利店越来越多。看着更多的商店在晚上亮起彻夜不熄的灯光,不禁让人暗暗猜想,是不是中国人特别勤劳,还是中国人喜欢熬夜?

事实上,不止在中国,24小时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全球漫延开来,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冲击,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上。

除了24小时便利店的增多,24小时生活方式对人们生活最大的影响就是睡眠习惯的改变。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所做的调查统计,经常晚上不睡的前十个地区,有七个在亚洲、3个在欧洲地中海地区。排第一名的是葡萄牙,有75%的网友超过晚上12点睡觉,排第二的是中国台湾地区,69%的网友12以后睡觉,第三是韩国,第四是中国香港,各有68%、66%的网民晚上12还不睡。

亚洲地区的人们一直以勤劳闻名,欧洲地中海地区的人则有午睡的习惯,他们中的很多的是在午睡之后午餐,而晚餐会到晚上进行,等用完晚餐已经是深夜,这些生活习惯导致这个地区的人们晚上睡觉一直很晚。还有个原因就是随着24小时生活的普及,紧随其后的24小时类服务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中的很大一部分娱乐活动也放在了夜间,加上网络社会本来就没有明显的白天和黑夜之分,这些显然都是晚睡觉的人增多的原因。

类似的调查还显示,在晚睡觉的人群中,年轻更多,亚洲区的人多于欧美区的。24小时生活的开始,并不是近几年突然发展起来的的,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人们的生活习惯就开始呈现延长时间的趋势。美国南方冰块公司旗下的7—11店的店名在1946年之前是Tote’m。之所以改名7—11就是为了在那时宣传商店的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延长到晚上11点。当时7—11公司指出,随着人口结构、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人们的消费的时间开始延长到传统营业时间之外。随后,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效法7—11延长营业时间。到了1962年,德州首府奥斯汀的一家大学校园举办了大型足球赛,晚上很多观众去附近的一家7—11店消费,让店员忙碌的根本没有机会关门。于是,这家分店开始决定实行24小时营业。到了第二年,拉斯维加斯分店也进入了24小时营业的行列,现在,全球大多数的7—11店都是24小时营业。

传统的作息时间被24小时社会彻底的打破,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延续到深夜,有些人甚至是整晚的工作,直到第二天清晨,这种现象造成了大量的夜间消费者。

英国的研究机构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英国的未来基金会(Future Foundation)指出,大约有1/7的英国人在夜间消费,预计这个数字在未来会增加到1/4.未来基金会在调查报告中预测:由于工作时间的改变和延长,还有加上收入的增加,人们花在家务上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同时,人们在外出用餐、旅游、看电影、进酒吧和俱乐部等这些方面消磨时间的机会将更多。

24小时生活延长了人们的生活时间,为工厂进高了效益,也为零售业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收入。但是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24小时社会将给生活带带负面影响,调查显示,有3/5认为24小时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会更加大,人们认为,传统的朝九晚五社会已经被彻底的打乱,取而代之的是24小时的工作制度、实时的服务、网络文化、还有全球化的时间概念

在欧美这些率先进入24小时生活的地区,人们一面兴奋的享受着24小时生活所带来的方便,一边却又担心着24小时生活会破坏掉以往安宁平静的生活。

在很多地区,人们认为,虽然24小时营业为大家带来便利,但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当沃尔玛商场决定进入底特律的小城LIVONIA时,遭到那里的居民的投票反对,理由是会增加噪音、交通混乱和犯罪率。同样的,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易购(Tesco)在苏格兰地区也遇上了几千居民请愿反对,理由是影响环境、阻塞交通、让本地的小型商店关门。同时,24小时商店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受到人们的注意,很多人认为,24小时商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传统的商店的两倍以上。

除了反对24小时商店之外,研究者们还发现,24小时社会对健康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类影响最多的表现在严重的失眠、肠胃病、心血管疾病。更有甚者,24小时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人们的社交能力,让人们出现社交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24小时生活对健康的影响最多的表现在失眠症方面。都市象一台24小时不停运转的机器,人们在里面不停歇的奔波着,长时间的日夜颠倒的生活,让人们的生物钟彻底紊乱了。由于实行24小时工作制,现在都市中的很多人都是实行轮班制,许多人的工作时间常年是倒班的;还有些人耽于玩乐,经常通宵不睡。这种种的原因打乱了人体本身的生物节律,从而导致失眠,而失眠又会引起精神不振、心情烦躁、头晕无力、白天也会晕晕欲睡这种种情形。失眠除了让人精神不振外,还会有影响大脑功能;引发冠心病;引起高血压;让人过早衰老;降低机体免疫力;导致性功能障碍等等对人不好的影响。

除了引发失眠和各种疾病外,24小时生活对家庭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上班和休息时间与家人的不合,经常家里人休息了,你要赶去上班,等你回到家中,房子里空荡荡的,家人早以离家去上班,或者学校。很多轮班族都发现,在排班时,同事之间总会引发一些争执,大家都希望能获得在节假日休息的机会,因为节假日能够家人在一起。这甚至成了引发同事间的矛盾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无法避开24小时生活方式,但是你可以想法调节自已的生活习惯,尽量的离24小时生活远一些。

远离24小时生活,得保持生活的规律性。有些人经常会上夜班,或者工作时间在夜晚,为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就得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让作息时间保持规律性,这样可以避免失眠,能够有充足的睡眠。

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喝浓茶咖啡、爱逛夜店、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经常在电视机旁边一直坐着、打麻将等等这类的活动,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现代社会中,这类的诱惑远较以传统社会要多,很多不良的习惯很容易养成,但是要戒掉就非常难。

最好不要服用安眠类药物。安眠类的药物虽然可以暂时让你进入睡眠,但是长时间使用会产生依赖性。

也许没人可以完全逃离24小时生活,但是我们能尽量选择一种我们愿意,更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

曾有有人试验过“无电生活”,关掉手机,远离电视,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试着过一种原始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多数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尝试,但是它最少是向这个社会表明:现代生活让我们过于疲倦,我们希望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那些曾经的田园诗班的生活那里去了,曾经的青山绿水哪里去了

现在我们宅在家里就能看到全世界,如果科技一直向前发展,是否有一天,我们不在需要出去旅游,不在去要亲身出去体验这个世界?只是呆在家中就能体验所有近似自然的东西。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童话,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时候,人类已经退化到只用思考就行了,慢慢的,连思考也不用了,因为电脑已经能代替人为思考了。

如果真有这个时候,那该是科学的骄傲,还是科学的悲哀呢。

(不完美又如何)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话,“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任何事情,不做则已,如果要做,我一定要做到最好!”

真的能够这样吗?怎样做才能算是完美,怎样做才能算是做到最好呢?

每个人都明白,不管我们怎样努力,甚至加上最好的运气,也不一定能让事情真正达到最好。

当然,我们尊重那些事事追求完美,力图让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的人。但是我并不认为那种对完美生活的追求就一定是对的。

一位医学院教授最近离开了人世,原因是他在个人生活方面太过追求完美。因为职业的原因,他对卫生要求特别高,家里所有的家俱必须是一尘不染;所有的蔬菜在下锅之间必须用水清洗七次以上;房间经常需要消毒,如果刚好有客人来过,那么所有的地方必须消毒一次的……,因为他的专业原因,他清楚的知道各种病毒是怎样侵入人体的;也知道那些不好的卫生习惯会带来怎样大的危害。

后来这位教授发现他自已所食用的大多数日常食物都不能达到他所制定的食物标准。(请注意,是他自已制定的标准,而不是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于是他开始拒绝进食,除非找到他自已检测合格,或者他认为合格的食物,他是绝对不肯吃东西的。

后来,这位医学院教授离开了人世。当然,他不是饿死的,但是他的确是死于自已对生活方面过于苛刻的追求完美上面。

同这位教授一个,很多人在追求完美上面都带着一些近乎偏执的想法。

韩国是整容之国,据说有近百分之八十的首尔年轻人接受过至少一次的整容手术。这种应该算是追求外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