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考科举 > 90-100

90-100

作者:桃花白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基本是一个天一个地。

后者就在家门口考会试,无论心态还是体力,都会是最佳的状态。

可纪元他们也不能说什么。

因为对比乡试其他人,纪元他们已经算幸运的。

就拿去年的秋闱乡试来讲。

纪元白和尚他们,就在府城上学。

而乡试也在府城,他们等着考试即可。

不用长途奔波,也不用临时找地方住。

可从下面县里乡里来的考生们,他们就要提前准备,提前出发。

那些考生的艰辛,想必也不好说。

纪元自认为,自己已经占了乡试的便利。

如今骑马去京城考试,反而比很多人好多了。

纪元的心态好,连带同行的其他人心态也不错,还学着他把自己围得严严实实。

跑一圈出出汗,也比脸上冻的麻木要强。

一连好几天,大家都是如此。

不少人也暗暗佩服。

纪元小小年纪,竟然真的吃得了这种苦。

骑马赶路可不是平常的游玩,是真的辛辛苦苦骑着马跑很久。

也就是马累了才会歇歇。

他跟着他们这些二十多三十多的人一起跑,半点都没叫苦,这般坚韧,也远超同龄人了。

他们这六个人里,只有纪元他们三个是新科举人,其他人都是考过几次的。

见纪元他们年纪虽然小,倒也不错,还说了自己的经验之谈。

原来举人去考会试,其实最次也会分到一个职位。

所有举人参加会试之后,会分为主榜跟副榜。

主榜,就是大家知道的前三甲排名。

副榜的考生依旧是举人,但是会按照排名分职位。

“要说前十几年,考上副榜之后,也能让吏部安排职位,可如今不成了。”

“如今三甲的举人都等着吏部安排位置,若上了副榜,一般会被安排到各地当教官夫子。”

“一般都是县学之类的地方,所以要是不小心没考上主榜,落第去了副榜,那就赶紧离开,或者当作不知道吏部的任命。”

这也是可以的?!

眼前这位举人的意思就是,去考会试,都会有榜单。

主榜不用说,这些都是进士了。

若是落第,那也别担心,礼部还是会给你们排名,按照名次高低给你们分职位。

可现在职位不够怎么办?

那就去当老师。

府学的老师是别想了,去县学当吧。

一般的举人,基本自视甚高,怎么可能甘心去当县学的夫子。

可去考会试,进了副榜,就一定会被安排。

那怎么办?

快跑。

就算人还在京城,也要装作不知道吏部的任命。

说句不好听的,每年落榜举子那么多,大家基本都是这么做的。

吏部的这个任命也落不到实处。

而且都是举人了,都有官身,这点事情,吏部多半懒得计较。

要说这项政策其实是很好的。

既然没有官职,你们就去当老师,填充下面的县学,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可看到正荣县县学能有一个举人夫子就如此高兴来看。

很少有举人会“自降身份”,会去县里教学。

约等于研究生毕业,分到了非常偏僻的村小?

反正这些举人肯定是不去的。

多数举人都会回乡继续备考,等到会试再过去。

纪元忽然想到殷博士。

殷博士之前会试落榜,难道也是被分了教官的差事,按理说是不可以不去的,但还是到了好友林大人所在的正荣县当夫子?

原来是这样。

不过多数举人的选择也可以理解。

能考上举人,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放在早些时候,直接做官了。

便是如今,如果愿意去偏远一点的地方当县令也是可以的。

可大家的想法多是准备再考。

他们考科举,可不是为了吃苦的,读书已经够苦了,其他的苦还是不吃为妙。

吃了干巴巴的饼子,又喝了些水,众人再次上路。

路上也确实遇到同去京城的考生,大多都是坐着马车或者牛车,也有些直接走过去。

甚至路过渡口的时候,还有坐船的。

天下书生云集之处,果然不一般。

越往京城走,风貌越是不同。

北方的山石多高耸带棱角,就连树木也是高而笔直。

一直到二月十四,路程终于跑了大半。

大家决定在此地的驿馆歇一歇,后面还有四五天的路要走。

幸好他们平时走得快,稍微半天,也不耽误事。

此地的驿馆已经住了几个进京赶考的书生,有些书生上吐下泻,眼看的水土不服。

幸好他们提前赶路,否则还不好调养。

仔细问了才知道,他们竟然是渡海而来,是海岛上的学生。

一南一北,来一趟确实不容易。

他们甚至是在秋闱之后便出发,终于到了京城周边。

歇息半日,还有些举人饮酒解乏,看着便疲惫不堪。

不过也有乐观的人道:“现在正值春日,路上还好走,乡试前可是酷暑难耐,那路才难呢。”

“是啊,那会只能上午跟傍晚赶路,如今已经可以了。”

纪元更加明白。

他们身处府学前去乡试,是有多幸运。

也怪不得县学夫子们一定要让他们去府学读书,现在想来,也有这一层的缘故。

那罗博士同他讲,若此次落第,直接在国子监读书,是不是也想到这一层?

如今看来是有的。

举子赴考,前途难料。

并非一句空话。

可就算有这么多险阻,还是无数人趋之若鹜。

谁让当了进士,便是正式进了官场,以后的前途更是不用说。

要说赶考的这些人,哪个不是自己村里,县里的天才。

全都在这挣扎向前。

也有举人因此自怜,写了不少说自己多惨的诗句。

可要是对比一下,他们能来会试应该就胜过很多人了。

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再次出发。

这次前往京城,没有再刻意多休息,顶多是让马儿歇歇脚。

终于,在二月十八这日,到了京城郊外。

刚到京郊,大家都被郊外的田地吸引。

这田地阡陌相连,正是春耕时节,不少农人佃户在田上劳作,中间的官道上,商贾游客来来往往。

单是这京郊的人烟,都要比普通县城要热闹。

估计再等半个月,来郊外踏青的人也会增多。

好一个京城,还未进城,就已经感受到什么是太平盛景。

高老四激动道:“终于到了。”

其他人也同样激动,纪元同样不例外,他看着远处的城门,骑马往前走了几步,笑道:“这就是京城吗。”

话音还未落下,几朵鲜花砸到他脑袋上,纪元一愣,下意识转头看过去。

“看吧,是个英俊的小郎君。”

“这么年轻,是来赶考的?这可是会试啊。”

几个十六七岁的豆蔻少女捂嘴笑着。

掷花自然不是什么恶意,她们是看眼前骑马的小郎君好生俊朗,想要搭话。

天齐国京城风气没那样闭塞,早春时日也有出来踏青的。

纪元耳朵直接红了,骑着马都后退几步。

白和尚高老四他们笑得弯了腰,高老四笑着道:“他确实是来会试的,不过他才十五。”

白和尚还故意补充:“不对,他刚过十四生辰,还不到十五。”

啊?!

看着不像啊。

原来她们比这小郎君大好几岁呢!

几个女孩子惊讶地看向纪元,不好意思道歉:“弟弟我们闹着玩呢,你别生气。”

纪元脸更红了,赶紧摆手。

不过他的样子,更让人想笑。

众人又笑出声,纪元干脆朝众人拱拱手,驾马离开。

赶紧进城吧!

进城还要找住处呢!

真正进了京城,众人从高耸的城门穿过,只觉得人都变得渺小了。

再过石桥护城河,才真正来到京城的外城。

外城两边已经是店铺林立,还有不少卖菩萨,关帝,乃至文昌像的。

多半都是为过来考试的举子们准备。

还有些时令的果蔬,则是京郊百姓过来叫卖。

城内道路宽阔,足以容得下八辆马车并行,看着便能感受到京城的气势。

“京城内里不许纵马,马匹必须牵着,听到没?”

他们一行刚被叮嘱,检查路引的守卫客气了些:“原来是进京赶考的举子,那更要注意了,否则会影响四月的会试。”

面对这些举人,守卫们态度好了些,但也没好太多。

能在京城做守卫的,家里基本不是普通人。

虽说这只是最低的侍卫,可那也是皇城根的侍卫。

来来往往的举人官员见多了。

也许来了这,才能感受到,聂县令当年说的秀才多如牛毛,真的不是一句嘲讽,而是一句事实。

京城,都说是首善之地,自然也是人才辈出之地。

纪元一行牵着马往前走,一行六人也就此分开。

有的去投奔亲朋,有的早有约定,各有去处。

纪元,白和尚,高老四,则先去还马。

这马儿都是租的,一日二十文,早一日还了,早一日省钱。

租马的行当放在现代,差不多相当于租车,也很是方便。

等马匹还过后,纪元等人顺便问了个地址。

“善钦街?”

“这可是好地方啊,就在内城边上,距离贡院也不远。”

马行的人还热心指路,纪元他们就此过去。

高老四道:“看来武营他们在京城混得不错?住得也不错啊。”

纪元,白和尚也为他们高兴。

武营他们自幼习武,又学了兵法,一身的好功夫。

等了七八年,终于有了武举,而如今看来也是被重用的。

要说京城,分内城跟外城。

内城住的多是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内城边上则是朝中稍微低等级的官员。

武营他们所在的善钦街,距离内城只有一条内河,过了河这边就是外城了。

但这地方寸土寸金,能在内城边上,就已经是好地方。

外城住的,越靠近内城,住户的身份越高,甚至也有些租不起内城房屋的小官在此。

而往外,人员身份便更加鱼龙混杂。

故而谁一听善钦街这个内外城交界的地方,大多还是羡慕能住在这的。

更何况是马行的杂事们。

纪元早些时候还跟武营他们写信。

但自从乡试之后,他这边极忙,又是回乡,又是交际,就把事情给落下。

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在乎这几封信件。

高老四也准备去看看,高家之前在京城还行,但这些年没落,基本没有亲朋留在这,故而他的住宿也是个难题。

反正先去看看,不行的话,他再租个客栈的房间就好。

出门在外,同乡的情谊确实不一般。

三个人刚进京城,兴奋劲还没过,但走了半个时辰才到善钦街,方知从京城的外城往内城走,到底需要多少距离。

高老四已经有些走不动了,硬是趴在白和尚身上,这才勉强能移动。

纪元体力还好,就是在询问所在的地址。

谁料被问话的那家小厮,满脸惊喜道:“原来是去邬人豪家中啊,小的带您过去。”

如此热情,必然有问题。

纪元笑着婉拒:“不好麻烦了,学生是进京赶考,去见见同乡。”

同乡?

又是个想去攀附邬人豪他们关系的?

那小厮表情冷下来,随意指了个方向。

纪元笑容不改,稍行了个礼,便带着白和尚,高老四离开。

“还拜见同乡,谁不知道邬人豪他们跟五王爷关系好,赶着过来巴结啊。”

“那几个武举出身的就是木头,还会理你们?”

小厮口中嘟嘟囔囔,已经把纪元他们当作攀附武举贵人之流的。

而纪元他们已经到了一座宅院。

这宅院跟其他宅子不同,门口没有小厮,更没有帮闲的,大门紧闭,一副不欢迎来客的模样。

纪元上前敲门,见里面不应,才开口道:“有人在家吗?请问武营,邬人豪是住在这吗?”

“说了不见,你们怎么还来!”刘军气冲冲开门叫骂,但看到个子已经比他还高的纪元,再看到后面白和尚,还有个气喘吁吁地建孟府府学的人。

“纪元!”

“白和尚!”

“还有个老乡!”

刘军从烦躁到惊喜,只是一转脸的功夫,他赶紧抱住几个人,兴奋道:“听说你们俩考上举人了,也知道你们来会试,没想到来得这样早!”

“快快快,先进来。”

走进院子,才发现中间的空地被他们改成练武场,两边都是兵器,看样子平常也没生疏练习。

可这兵器旁边,还有一个大框,里面装的全都是蹴鞠。

他们还那么喜欢蹴鞠啊。

听到动静的武营,邬人豪出来,同样惊喜万分,就差抱着所有人转几圈了。

特别看到纪元之后,像是找到主心骨一般。

武营还有点理智,开口道:“他们三个赶路过来肯定辛苦,让他们先休息休息。”

“让厨房做饭,烧水洗澡。”

纪元看了一圈,自然发现问题,但眼前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至于住处,武营指着这处小院:“好多空房,你们一人住两间都行,还租什么客栈的房间。”

很快,在仆从帮助下,纪元他们三个安顿下来,洗了个热水澡之后,那边热饭菜也备好了。

不过这些收拾完之后,仆从们老老实实退下,并不在武营他们跟前。

饭厅摆满饭食,任谁看了都食指大动。

像他们建孟府多是吃面食,京城这边什么都有,菜色也更精致。

等吃得差不多了,高老四长叹口气:“这才有活着的感觉,一路上过来,人都要累死了。”

白和尚跟纪元也点头。

骑马赶路,确实不轻松。

武营他们直接道:“那就赶紧休息,先养足精神吧。”

不过白和尚他们离开,纪元却没动,他看向武营,邬人豪他们,开口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

说起来,他们也是一年多没见。

武营身上的气质更加稳重,但也多丝愁苦。

今年二十五岁的他也不该有愁苦啊?

刘军跟武营同岁,脸上的暴躁倒是更明显了。

而邬人豪,身板更壮了,他也愁眉苦脸,看不出在京城的高兴。

瞧着竟然不如在建孟府那会开怀。

武营也没打算瞒着纪元,他看到纪元就像看到主心骨,虽然事情不能解决,但跟纪元诉诉苦还是可以的。

不过他道:“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解释清楚的,你们先休息,等休息好了咱们再说。”

“总之,京城可没那么好待。”

这一句话,算是说尽心酸了。

外人看来,他们中了武举,又被留在京城,怎么都是好事。

可如今看着,似乎还有隐情。

纪元点头:“好,那就明日再说,差不多十天的路程,骨头都要散架了。”

来京城的第一天,纪元他们洗漱吃饭,然后闷头就睡。

一直到第二日,天蒙蒙亮,纪元才慢慢转醒。

二月十九的天了,外面雾气还有些重。

去年冬天来得早,今年冬日也走得晚,让这个寒季显得格外长。

纪元算了算,他几乎睡了六个时辰,也就是十二个小时,这下终于睡足。

纪元起来跟着武营他们活动活动筋骨,跟着跑了几圈。

但纪元看的清楚,他们是怎么也不碰蹴鞠的。

平日武营刘军最爱这个,邬人豪也喜欢。

可现在都不想沾分毫。

难道他们的难处,跟蹴鞠有关?

锻炼结束,大家一边吃早饭一边说起这事。

武营直接道:“真是成也蹴鞠,败也蹴鞠。”

“对了,你记得庆兰府的那群球混混吗。”

纪元肯定记得。

化远三十六年,跟庆兰府的球混混们踢球,也算结束建孟府的两连败。

那群球混混被庆兰府府学雇来踢球,两年都是第一,第三年被他们终止了。

当时邬人豪也是被他们雇去踢球,不对,去撞人的。

“他们也在京城,以王力为主,在给五王爷踢球。”

啊?

等会,纪元记得,武营他们也算是跟着五王爷?

那岂不是仇人在一起踢球了?!

武营仔细讲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是皇上的小儿子,也就是五王爷近些年喜欢蹴鞠。

上好下行,故而各地都在搜罗从踢蹴鞠的人才。

送着送着,自然要优中选优。

庆兰府府学那边的官员便想了个主意,趁着他们四个州府有踢蹴鞠比赛的习惯,培养一支连胜的球队出来,直接送给五王爷。

那几年里,庆兰府府学想办法让自家队伍当第一,也是为了博个名头。

原本打算把这队伍送给五王爷时,说这是三连胜的球队,自然能得到奖赏。

谁料半路被建孟府的人截胡。

也难怪对方下了血本,又是拉拢官员,又是买通裁判,原来是这样。

可惜球混混们不争气,化远三十六年的蹴鞠比赛竟然输了。

但当时也没了办法,庆兰府府学还是凑了些人,给五王爷送过来。

那群球混混们就是这么来的。

而他们的人品先不论,但球技确实不错,到底是庆兰府府学精挑细选的。

在五王爷这边如鱼得水。

他们还被喊什么球状元,这是为了讨五王爷欢心才喊的,但也让他们的身价水涨船高,一时得意。

冤家路窄。

武营他们一行也因为三十七年四月的武举过来。

武举比试期间,他们闲暇时踢球得了贵人的眼。

又有人说,他们是赢了“球状元”的厉害人物,再加上邬人豪不容忽视的体型,武营绝对优秀的球技,自然又被五王爷看中。

武举一结束,三人就被招揽到五王爷的队中。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