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2016--2017宇宙学哲学手稿 > “广义惯性论”和“量子化惯性力”的新主张

“广义惯性论”和“量子化惯性力”的新主张

作者:邓如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为什么提出“广义惯性论”和“量子化惯性力”的物理哲学思考?本作者在2016年清明节这天,站在胡泊的岸边,面对涌动的湖水,产生了对“量子泡沫”和惯性力的科学思考,意识到我们“愧对”了惯性作用,需要重新评估和解释惯性力,可以将引力理解为自然中的“第一作用力”,但不能由此将惯性力理解为自然中的“第二作用力”,两种作用力在自然中应该有同等的地位,不应有“谁高谁低”的问题,但是,在过去和现在的物理学研究中,的确存在重引力,轻惯性力的倾向,引力研究几百年来都是物理学的热点和主流,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地质、水利、建筑、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体而精确的知识和技术,为人类的工程技术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不能说科学家忽视了惯性力的研究,只能说科学家对惯性力的研究和应用似乎滞后于引力。就像在宇宙学的研究中,经典的、现代的引力理论构成了基本的、核心的基础一样,我们似乎应该进一步将惯性理论引入到宇宙学的研究中去,加深我们对宇宙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分析,本作者认为有必要将惯性力提升到自然中基本力的高度。我们已知自然中存在4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如果将暗能量的作用力和惯性力同时纳入到自然中基本力的“队伍”中,那么我们还不知道的“暗作用力”可以成为自然中的第5种基本力,而我们已知的惯性力可以成为自然中的第5种基本力。就像基本元素的周期表随着新元素的发现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大盘”随着新公司的加入不断“扩容”一样,自然中基本力的“编队”也应该有“扩充”的必要。如果认为惯性力和引力是一回事,那么我们不需要将惯性力纳入到基本力的体系中,实际上惯性力与引力不是一回事,我们可以“掂量掂量”,在科学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时机,将惯性力“收编”进来。我们作为科学爱好者和哲学思考者,只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代表科学家的主流意见。当然,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科学家“想好的、准备好了”,要将惯性力“升格”、“入常”、“吸纳”,成为自然中基本力的“正式成员”,那么希望网民和粉丝给本人颁发一个“搞怪诺贝尔”奖,以表彰本人在嘉兴南湖收获的灵感。

之所以说科学家对惯性力的研究滞后于对引力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两种力的研究进行一番比较,牛顿的经典力学既重视引力研究,也重视惯性力研究,牛顿独自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人类引力研究的先河,确定了牛顿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他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应该视为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提炼和总结了前人成果,其中的科学巨人就有伽利略和开普勒,牛顿将伽利略发现的惯性定律视为“三大定律”中的第一定律,几乎完整地采纳了伽利略对惯性的定义和规律的描述。在伽利略和牛顿的思维中,惯性定律是力学和宇宙学的“第一定律”,牛顿将惯性力和引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将它们分成“第一”和“第二”的序列。不知什么原因,在后来的宇宙学研究中,逐渐地把引力放在了“第一宇宙学原理”的地位,惯性力似乎逐步淡出了宇宙学研究的视线,现在要做的就是恢复惯性定律的宇宙学地位。其中的原因可能与爱因斯坦的研究取向有关,我们在相对论的理论中几乎找不到惯性力的影子,爱因斯坦很好地解释了引力,却无暇考虑惯性力问题,难道惯性力的研究走到了“历史的终结”?难道我们对惯性理论只能做一点“修修补补”的工作,失去了有所作为的可能?

爱因斯坦无暇顾及的惯性力也许会成为物理学研究的“一朵乌云”,原因很简单,在爱因斯坦的研究中忽视了惯性力,形成了一个“爱因斯坦漏洞”,广义相对论成功地解释了引力,比牛顿力学更深刻地揭示了引力的本质,但是,广义相对论似乎没有同样地解释惯性力,科学家对惯性力的解释还停留在伽利略和牛顿力学的时期,大体上相当于人类在17世纪达到了认识水平,不能说现代物理学缺少惯性力的研究新成果,而是说对惯性力的研究没有取得像广义相对论那样的成功。没有那位科学家给出一个结论,说他们对于惯性力的认识已经“终结”了,所有惯性力的奥秘已经完全展示在他们面前。也许存在像广义相对论那种高度的惯性理论,也许不存在,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似乎存在,从惯性力和引力同样的神秘性来看,也应该存在。本作者属于“相信派”,相信在惯性力中还存在未解的奥秘,对惯性奥秘的揭示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广义惯性论”。我们可以将牛顿的引力理论理解为“狭义引力论”,将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理解为“广义引力论”,同样,我们可以将伽利略和牛顿的惯性理论理解为“狭义惯性论”,将未知的、新型的惯性理论理解为“广义惯性论”。如此的理解可能为惯性理论带来“焕发青春”的力量。

考虑到引力理论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是所谓的“量子引力”问题,本作者在湖边的思考中“意外地”联想到“量子惯性力”的概念,第一次提出这一术语,不是为了“搅局”和“出风头”,而是一种自然的联想,因为在广义相对论之后,科学家对引力的研究视野已经深入到微观的量子领域,为什么对惯性力的研究不能“结伴而行”,同样深入到微观的量子领域,既然在量子物理的概念上,可以提出“引力子”的概念,为了研究的方面,我们提出“惯性力子”也未尝不可,哪怕虚拟的概念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惯性波”的概念更是虚无缥缈。科学家在用量子理论解释引力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我们建议科学家用量子理论解释惯性力时,他们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些建议可能“不合时宜”,但是,科学是需要预见性的,就像诗人需要更多的想象一样,我们提出惯性力量子化的设想有利于力学的创新和发展。万众创新和科学创新包括了思想的要素,提出惯性力量子化属于科学思想的创新。

有趣的是,惯性现象不仅在自然中普遍存在,而且在社会中普遍适用。在自然物体的运动中,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比如:拿我们的身体和地球相比,我们的奔跑速度容易降下来,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就不那么容易减停下来。社会运动也遵循“船小好调头”的惯性原理,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总会持续一段过程,有的思潮“昙花一现”,有的思想则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实践具有长久和旺盛的活力,中国经济的“航空母舰”破浪行驶,承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又比如:电视娱乐节目“非诚忽扰”比同类的“我们约会吧”有更大的“惯性”,“好声音”比同类的“好歌曲”“惯性”要大,“开讲啦”比同类的“我是演说家”“惯性”更大,等等,电视娱乐节目的“惯性”大,意味着收视率高,广告效益好,观众的热情和评价高,节目的“生命周期”更长。自然而然,社会运动的惯性现象属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与自然中的惯性现象完全不同。

可以将本作者对惯性力作用的思考概括为:1,将惯性力上升为自然中的一种基本力。2,将惯性原理视为宇宙学其中之一的基本原理。3,探讨类似广义相对论新引力理论的新惯性力理论。4,探讨类似量子化引力的量子化惯性力。

(邓如山2016-4-20)

(Whyshouldweproposetheconceptofsocalled“GeneralTheoryofInertia”and“QuantizedInertiaforce”?)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