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国家事业 > 第92章 任何时候,教育资源都是宝贵的

第92章 任何时候,教育资源都是宝贵的

作者:静易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这是个闷热的夏天。m.luhaibing.com

深夜,艾华睡得正香,忽然被强烈的雷声和噼里啪啦的雨声惊醒。抬头看看窗外,闪闪雷电之下,是遍地白花花的水,向沟里涌去。

生产队东南西北四个村庄和一个独湾,只有南庄和“梦鸭蛋儿”这个孟塘湾的独户房子易遭水灾。

南庄离徊河最近,且紧挨着四口大水溏。孟塘湾在一片山边角落里的凹地处。

几天的大雨,已使这里沟满壕平。那里的房子一旦进水,土墙会被浸泡而倒塌,深夜在家睡觉的大人孩子们,非常危险。

对于洪水,艾华是有经历的,知道水火无情。

那是在他十一二岁时的那个夏天,放假了,他到姨家走亲戚,那也是徊河边的农村。

徊河水突然在晴朗朗的天气里涨水了,直接漫过堤岸,一点点涌向离河二里多路的这个大村子。

听说,这次大晴天的洪水,是上游连续半月的大雨形成的。

队里派出去打探洪水的人不断来回传递着信息。终于,在洪水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时,干部们决定动员群众撤离。

任何地方,任何时期,教育资源都是宝贵的,不仅是教书的文化人,就连房屋场地也是如此。事实证明,人类在遇到危机时,这些资源往往会起着重要作用。

在党员干部的组织下,慌乱的社员们全部转移到村子学校里。

受灾的几百个村民们把被褥、衣物等能带的物品,大包小包地搬过来。

各间教室住满了大人小孩。牛和猪牵来了,鸡和鸭也抱来了,聪明的土狗挨卧在主人身边。

那几天,学校里,人喊狗叫猪哼鸡鸣地。

正放暑假,往日平静的学校里,一片混乱,社员们在这里过起了避难生活。

打探的人又回来报告说,徊河水已漫上村庄,进入了地势较低的十几户家。

听到这个消息,就有村民要回家再抢东西出来,被干部们强行阻止。

三天之后,洪水终于退去。人们回去一看,房屋泡倒了七八户,十来户没泡倒的也成了危房。

几个女人坐在地上哭天抢地。

生产大队和小队的干部及党员,组织群众有序救灾。

有的全家齐动手,将浸泡的大人小孩衣物和稻谷等拿出来晾晒。

大部分未受到水淹的人家,虚惊一场,把自己的东西搬回家后,全力去帮助受灾的那些村民。

“感谢龙王爷爷大慈大悲啊!”。有位上年纪的老太太跪倒在地,向着徊河的方向叩头。

事后听说,离河近的那个村庄受灾十分严重,几乎一无所有,尽管政府给予了救济,但仍有几户社员生活困难,到邻县的亲戚家住了一段时间后,借了些粮食回来。

上点年纪的人介绍,之所以村校的位置好,源于当年学校校长和村干部的正确决策。

由于离徊河近,这里往往七八年就会受到一次洪水威胁,而原先的学校地势较低,洪水一上来,首先受到破坏的就是它,一旦倒塌,孩子们没上学处,且不安全。

校长很着急,就找到村里的头头们,商量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一致决定,将学校进行搬迁,位置也选好了,就是村西边地势最高的地方。

至于建设新校的经费,校长说:“我可以向上面反映情况,申请拨点教育经费,但款可能还差一些。

村干部说,“孩子们上学是大事,我们再想办法筹集些吧。”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新学校建成了。

有备无患。此次洪水,学校派上了大用场,不仅这里地势高,房子多,还因它是公共场所,可以随时调动启用,使村里人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教育事业真的太重要了!关心教育工作的人也了不起啊。

自从有了那次经历,艾华对暴雨有一种深深地畏惧。

如今,他下放的这个村子,虽然不在徊河近边,但离河也只有几里路远,且大部分地势平坦。徊河水一旦上涨漫过堤岸,将无可阻挡地进入一马平川的农户家里。

眼下倾盆的大雨,艾华有点放心不下。但又想,可能不会一直这样下吧。

他点上灯,跳下床,看看自己住的屋子是否漏雨,没发现什么情况,便吹熄油灯,上床睡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忽然,他被屋外高喊的声音惊醒了:“快起来啊,南庄和孟塘湾进水了!”他一惊,猛地坐起来,听到屋外仍哗啦啦下着,心想,不好,洪灾果然到来了。

他和几个知青一起,急忙穿上衣服,“噌”地跳下床。

现在,是去南庄,还是去孟塘湾?稍作估计,他决定去孟塘湾。

没有钟表,可能快黎明了。他戴好斗笠,身披蓑衣,从门后拿着一把铁锹,卷起裤管,光着双脚,趁着天空不时扯起的闪电光亮,深一脚浅一脚地,与刘大树等三位知青向孟塘湾奔去。

另十几个知青去了南庄。

一边艰难前行,他一边猜想,“梦鸭蛋儿”家是否已被淹了呢?

住在北庄精明能干的“大事队长”,正在狂风暴雨中扯开嗓门,挨家挨户将社员们唤醒,并对未出发的社员们进行分工,紧张有序地与洪水奋战。

此时的“梦鸭蛋儿”家,水已快接近院墙跟。她们一家三口人全部在门前忙碌着。

见远处路上有人声,知道那是队里来人了。

艾华他们这个支援队伍,一边查看情况,一边挖土运石,把她家原先筑起的一尺多高、三十几米长的土梗再行加高加固。刘大树用手电筒照着,顺土挡全部检查一遍,有的地方添添土,有的地方拍打实。

过了个把小时,滚滚的雷声消失了,大雨渐渐停了下来,水也不再往上涨。大家才松口气。

“梦鸭蛋儿”母亲陈老师一个劲儿地道谢,“梦鸭蛋儿”也忙让大家到屋里去坐。但都穿戴着厚重的雨具,站在那里没动,知道现在还不是撤退的时候,等一会儿看看再说。

在南庄,“灯笼花”高老师门前,全家四五口大人,已将屋后的土石转移到门前,形成了一道屏障。

柳志远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到这里。

他的家与“灯笼花”的松树沟小队只隔口水塘。对于他的到来,“灯笼花”母亲兴奋地打着招呼。志远准备再搬运些土石,但被她父亲高贤发制止,说:“不用了,土石早已堆的够高,房子地势也稍高些,这样子就行。

“灯笼花”的大嫂子樱花也笑着说:

“我家人多,加上我爹警惕性高,早做好了准备,能对付。”

看到这种情况,志远放下心来。其实他刚一来,就在寻找“灯笼花”老师,但没有看到她的身影。樱花嫂子像看透了他的心,对志远说:“你去东头的李光永大爷家,看看需要帮忙么,我小姑子在那里呢。”

李大爷是个五保户。在洪水即将进村的时候,作为党员教师的“灯笼花”就跟家人说:“你们干吧,我去李大爷那儿看看。”

志远听樱花嫂子这样说,不好意思起来。他知道嫂子话里含话。

他没有答话,也没有动身。

刚赶到的知青小留子笑了,说:“五保户应该得到特别照顾,我们去是对的。”志远和大嫂都知他话的含义,但志远还是跟着一起去了。

第二天,“梦鸭蛋儿”和“灯笼花”都先后来到知青点。“灯笼花”给每位知青递过去青绿绿的带剌黄瓜,“梦鸭蛋儿”给大家一人一个红鲜鲜的西红柿,说是感谢。

大伙见她们到来,一边说:“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不客气,不客气!”一边吃着黄瓜,西红柿,知趣地躲到隔壁了。

只有艾华没动。

“灯笼花”见“梦鸭蛋儿”在场,只好先与她说起话来。“梦鸭蛋儿”没心思与她多聊,见“灯笼花”没走的意思,知道她放暑假有时间,一时半会儿不会走的,自己便先走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