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冲喜小夫郎 > 194

194

作者:四夕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187章铺子的发展

庄氏没有想到儿子的态度这般强硬且坚持,她一时间有些不知怎么办才好,曲薏见状在她手臂上轻轻拍了拍,以一种保护者的姿态站在她身旁。m.wenqishuku.com

不知道到想到了什么,庄氏选择了沉默,她垂下眼皮不去看赵红梅和儿子对峙的样子,她觉得既然儿子想要那样处理,那就这样吧。

迫于压力赵红梅对庄氏道了歉,但这相当于她是被梁康生按着头道歉的,嘴里说着道歉的话,眼里却满是怨毒和愤恨,庄氏低着头没看到,梁康生和曲薏倒是看到了,但是并不在意。

其实刚才梁康生对赵红梅疾声厉色的时候,曲薏的耳尖微红,他沉默低调地站在庄氏身旁,一眨不眨地看着梁康生,心跳比平时更快几分,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往上扬了一点。

平时的梁康生是温润的,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谦和有礼,几乎很少见到他这个样子,曲薏越看越觉得这样的梁康生耀眼夺目,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在同一时刻融合在了一个人身上,丝毫不显得别扭。

这是上辈子的梁康生从来没有表露过的一面,上辈子梁父去世后,为了让梁康生的身子有所好转,庄氏和曲薏想尽了办法,可惜药不对症都没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日渐消瘦。

想要让关心自己的放心,梁康生也尽量不要做出让大家挂心的事,天气好的时候,身子好一些就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天气不好或者身子不舒服,就乖乖躺在床上看书,情绪过于激动对他的身体而言没有益处。

曲薏能明白梁康生今天稍微过火的愤怒来自哪里,从上辈子发生的事就能看出,庄庆泽夫妻没有把梁家人当成亲人,费尽心思算计、伤害。

尽管这辈子在他们防范下,庄庆泽和赵红梅想要对梁家做什么没能成功,但这辈子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显然和上辈子是一样的,对他们再好也不能改变两家人的关系,那何必太客气呢?

曲薏把心头的激荡压下,依旧站在庄氏身旁,他虽然不方便对庄氏娘家的事多嘴,不过他既然已经是梁家人,他表现出支持的态度或许能让庄氏心里好受一些。

赵红梅在道了歉后自觉被小辈为难,在梁家丢脸、难堪、再难待下去,她也做不到像平时那样拉下脸来再说其他的,非常僵硬地告辞离开。

此刻庄氏也有些不知如何面对这个弟妹,对方要走她还觉得松了口气,尽量像往常一样把对方送走,不同的是不像以前会给一大堆东西。

等赵红梅走了,庄氏还有些恍然,梁康生看着自己的母亲对她在纠结什么心里有数,皱眉想了一下对她说:“娘,儿子如今已是秀才,您是秀才的娘,虽说放眼大渝国秀才功名不算什么,可是在咱们这个小县之中,也算是有名分的读书人了,您是我的娘,有些事再像以往那般随意恐怕有些不合时宜。”

“小舅这次被带走,小舅母找到您想让您一口答应帮她和小舅解决麻烦,庄族是咱们本族,如果小舅真的哪里做得不对,族里能看在咱们家的面上不惩戒他,那下一次、下下一次,他若是再做了其他的事,不再是咱们族里能解决的,您打算怎么办?”

“不管是朝廷的律法还是宗族的规矩,既然制定了出来那就是要大家遵守的,违反了律法、族规便应该受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论事情大小,不论后果有无。”

梁康生说得严肃,庄氏听了他的话却只想笑,怎么在儿子心里自己好像成为了一个为了弟弟是非不分的糊涂姐姐?

她刚才恍然其实是在想弟妹的道歉,仔细回想起来弟弟和弟妹对自己好像是挺随意的,仿佛不论找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听了刚才儿子的话,再听弟妹的道歉,她才恍然发现,自己应该是那个被他们尊重的姐姐。

庄氏揉了揉额角:“康生你想岔了,娘心里有数,虽然娘会心疼你小舅,但是他如果做错了事,娘不会拦着族里对他进行惩戒。”

只是在他受罚了之后会想办法照顾他,这是庄氏没有说出口的,让她彻底不管弟弟太难,做到这一步已经让她颇为煎熬了。

梁康生见她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不是随口忽悠自己,便也不继续说这些扫兴的话,他和曲薏找过来就是想着赵红梅来了担心她被赵红梅哄骗,如果赵红梅走了他们也转身就走有些怪异,就留了下来。

庄氏心里还是想着庄庆泽的事,气氛一时间有些沉默,曲薏见状突然想到了他前些日子同梁康生说过的事,开口问:“娘,咱们家县城的铺子还空着没整理呢?”

“呃?啊,对,还空着呢。”庄氏愣了一下才明白曲薏说的是什么,她之前想着等家里银子宽裕一些了就把那两间铺子用起来,买了放着什么不做着实浪费,如今手头倒是有了一点余钱,可惜太少不够用。

梁家招来的佃农在五月盖好了他们的住的房子,到了六月,梁家找曲大牛他们种下的粮食开始陆续成熟,最先收获的是土豆,然后是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这些豆类。

因为当初是按照种类、考虑到成熟时间再种下的,所以收获的时候基本是一种接着一种,不是猛地一下成熟一大片,只要紧着干活就不会耽误收割。

豆子类的梁家自己留了部分吃,剩下的都晒干卖给粮商,土豆保存稍微麻烦,原本也打算便宜卖掉,不过几户佃农家里的粮食都快见底了,主动提出把分给他们的那部分粮食全都换成土豆。

如此换来的土豆放着够他们差不多吃到秋收,那时候地里的红薯也熟了,又能有粮食续上,而且收了粮食的地收拾收拾追够肥还能再种一轮,梁家不插手佃农干活,他们可以自主安排,再种一轮豆子或者别的都成。

当初梁家的一百五十亩地,一共种了二十亩地的土豆,二十亩地的红薯,剩下的全都种的豆子,最容易种活的黄豆种了足足五十亩,因为地不够肥,一亩地平均能收一百斤左右,红豆、绿豆、豌豆、蚕豆这些加起来种了六十亩地,红豆的产量最低,一亩地只能收五十斤左右,绿豆、豌豆和蚕豆差不多,一亩地能收七八十斤左右。

这些豆子晒干了重量还会缩水一半,所以晒干了的黄豆其实只有两千五百斤左右,红豆二百五十斤左右,绿豆和豌豆分别四百斤左右,蚕豆八百斤左右。

黄豆最便宜,卖给粮商两文一斤,红豆最贵,十文一斤,绿豆稍次,八文一斤,豌豆和蚕豆都是六文一斤,最终卖豆子统共得了近十八两银子。

自家这些田地算是刚开荒完成不久的下等田,若是换成上好的良田种水稻、谷子,再精心侍弄,说不准卖粮都能得上百两。

前两日庄氏把账目算出来后挺吃惊的,难怪富贵人家都喜欢买地,买地比把银子放在家里生灰好得多,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够家里人吃不说,还能卖钱。

然而刚把银子拿到手,脑子里的想法还没从买地种粮的好处中抽离出来,就遇到弟弟的事,这会儿儿夫郎提起铺子,庄氏有些发愁。

十八两银子不少,放在普通人家够一家人嚼用一两年,甚至乡下有些人家一辈子也就只能攒下来这么多,但如果要用于开铺子,那就不够了。

两个大铺子,光是修缮一番就要一笔钱,庄氏想的是铺子的位置虽偏但是幽静,可以开个茶楼,开在这种角落的茶楼不可能像官道旁边的茶棚那般,只为吸引路过的行人喝口茶水解渴,茶楼的桌椅板凳需要用好的,还要想办法买点好茶回来,寻一位说书先生……

这些安排全都得用银子才能做到,庄氏想着那仅有的十八两银子,觉得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再往后挪一挪吧,等今年的新酒开封卖了再考虑或许会好些。

梁康生这回没有猜到他娘的想法,见她迟迟没有说话,母子之间不用顾忌,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娘,之前我听爹说您想开个茶楼?我是觉得那个位置开茶楼着实偏了些,不如换成开书铺?”

茶楼是一个他们全家又都不了解的行业,不像种地还能找曲家或者孟家问一问,他娘若是真想开茶楼,他倒也可以写信问问方俊彦,找方家帮忙一二,方家家大业大,就算没开茶楼想必也会有所涉猎。

但是梁康生觉得总找方俊彦不好,已经在庄庆泽的事上拜托过他了,开茶楼不是必须的,能不找就不找,朋友之间的情谊是有数的,提前消耗了情谊以后联系就会生疏很多。

如果换成开书铺,梁康生一个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了,他读书多年对书铺不说十分了解也有五六分,且他有秀才功名在身,在县城开个书铺不至于有人故意使绊子。

第188章庄族的处置

其实梁康生想开的书铺和普通的书铺还有些微差别,他打算等他娘同意开这个提议,且家里的铺子已经开始收拾起来再提,那样可能更好些。

对庄氏而言不论是茶楼还是书铺都是陌生的,她听着儿子明说了想要开书铺自然轻易不会反对,自家儿子本就要读书,家里开了书铺正好方便他看书。

只是开书铺要用到的银子估计不少,书可不便宜,最普通的书就动辄一两银子、二两银子一本,一架书少说要一、二百两。

仔细想想如果改成开书铺,恐怕没有五、六百两不够看,庄氏的心不禁一颤,这成本……

看着庄氏明明想答应却突然变差的脸色,梁康生猜测他娘是不是还有旁的担心,只是因为薏哥儿在一旁不好意思直说,就使了个眼色让曲薏先出去一下,他问明白。

曲薏收到了梁康生的眼神示意,找了个借口就出去了,他最近已经差不多把夏天的果酒酿完了,天天都会去看一看,观察变化做好记录,这样一来以后就算把酿果酒的事交给了其他人,也好让人可以根据他记下来的东西做事

等到堂屋就剩下他们母子两人,梁康生坐到庄氏身旁:“娘,您在担心什么,如果是铺子的事,不妨与儿子直说。”

庄氏不想让儿子跟着她担心钱财的问题,在她心里儿子还是应该以读书为主,所以她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

梁康生耐心地陪着她:“娘,您不说儿子便不知道,咱们是一家人,我已娶了夫郎成家,我也没有再把自己当成不用操心家里事的孩子。”

顿了顿,他接着说:“只是如果您有什么事不方便同儿子说,那您记得同爹商量,或者咱们一家人一起商量着解决问题。”

梁康生这番话让庄氏想到了先前那会儿她认真考虑过的一件事,儿子已经长大,她要习惯儿子的变化,也必须习惯让儿子他们来一起处理家里的事。

思虑一番,庄氏开口对梁康生道出了她对开书铺的担心,书贵是其一,自家的铺子太大了从哪里买这么多书是其二。

至于说开了书铺之后有没有人来买书,她倒不是很担心,这些年大渝国泰民安,愿意花钱送家中小孩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便宜点总能卖出去,且书不会放坏,只要防好虫、防好水,在书铺摆几年都没问题。

梁康生原本打算的是等书铺开起来再同家里说自己的想法,既然娘担心开书铺要花费的钱过多,他就提前把自己的想法同她说一说吧。

说到底,梁康生会有那样的想法和家里书铺位置有关,也考虑到了自家铺子的面积大这一点。

他的打算是只做几扇书架,其他地方就像茶楼那般做成桌凳,前来书铺的人不论买或不买书都可以坐在书铺看书。

像省城、府城那些地方的书铺是怎么样的暂且不提,至少阳安县的其他几家书铺都是开在热闹的街区,那样的位置注定了铺子不会便宜,所以书铺都相对来说偏小,布局紧凑,顶多是在边角位置搭一两张桌凳供人休息。

把铺子的大部分空位布置成书桌,就不用准备太多的书架,在备书这个问题上自然不用准备太多银钱。

第二点就是书铺里卖什么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如今普通书铺卖的书不少,有启蒙要用的包括三百千在内的蒙学十三经,还有接下来科考重点的四书五经,以及有关于四书五经的各种注解,有历代大家的文章,也有当代文豪大儒们的心得。

剩下就是些其他门类的了,比如史书、算经、农书、天文、地质等等,还有爱好写文章诗词的文人写作的文集、诗集、游记,以及量大又更新极快的话本等等。

常规的书籍自己找人印或者抄都成,有些需要门路的书就看各个书铺的本事了,比如说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甚至会试这些科考考官的文集。

这对即将参加科考的考生而言还是挺重要的,毕竟考官尤其是主考官的喜好最终很可能影响了科考的结果。

梁康生在提出开书铺之前就认真地考虑过自家书铺卖什么书,启蒙书籍、科考书籍那是必须的,至于说其他类别的市面上常见的也能卖,但是话本和考官文集他们要不要考虑?

不可否认话本来钱很快,但是同样的,就算是写得很好的话本也只会在最受欢迎那一阵卖得好,之后就卖不动了,而且要卖话本就得签下擅长写话本的先生,一般有名气的先生都是同大书铺签,他们家估计找不到门路。

考官文集和话本一样,甚至比话本还容易放在铺子里吃灰,也更加不适合梁家。

乡试和会试分别在省城和京城,同阳安县一个小县城完全挨不上边,考官都接触不到。

而县试、府试和院试的考官是当地官员,虽然相对来说距离更近,但是当地官员要出文集定然不会那么随意,梁家暂时没有能耐,可能卖书挣的钱还不够寻门路打点。

把各种因素考虑进去之后,梁康生的想法是暂时只卖蒙学和科考书籍,收集一些旁类书籍就成。

虽然梁家书铺的书种类不多,但是大家可以在梁家书铺坐着看书,算是梁家书铺的优势。

庄氏听着儿子把他的想法和考量一一说完,心里的担忧稍微减少,如果只是蒙学和科考书籍,需要的钱财会少很多,毕竟这些书是最普遍的,不需要四处找书,直接寻一个靠谱的印书坊印制一批出来即可,成本会低很多。

梁康生看着他娘眉间的皱纹平整了下来,相信她这下是真的放心了,又说了两句才继续回去看书,明日就到了去找夫子上课的时候,他还得把昨日写好的文章誊抄完。

有了书铺的事分散庄氏的心神,她心里虽然依旧挂念着弟弟,但至少状态看着比之前好了很多,不至于一眼看着就心事重重的。

赵红梅被气走的第四天中午,庄庆明的回信总算送到了梁家。

信送到的时候梁家刚吃了午饭,梁父还没有去酒坊,一家人都在一块,庄氏迫不及待地把信拆了,然而信的内容让她犹如被人迎头一击,脑子一下就懵了。

庄庆明的叙述十分公正,没有替庄庆泽掩饰的意思,直接就说明白了庄庆泽为什么会被带回族里。

就是因为族里人发现他打着梁家酒坊和庄族人的名义做买卖不讲信誉,往酒里兑水,这违背了族规,是族里惩罚他的主要原因,鞭二十。

此外,庄族人还发现他在外面说梁家酒坊的坏话,这叫多舌,同样违背了族规,鞭十。

庄庆泽一共要被打三十鞭,族里惩罚做错事族人的可不是普通的鞭子,是特制的,既会把人抽得很痛,还能保证不伤筋骨,三十鞭下来,他恐怕得在床上躺一两个月。

考虑到庄庆泽已经脱离了庄族在外面居住,所以按照族规把人打了之后,族里就安排人把他又送回了他现在的居所。

就是因为路上要带着庄庆泽,所以脚程比较慢,信这天才到。

换句话说,庄氏他们收到了来自庄族的信,也就意味着庄庆泽也已经被送到了阳安县。

一开始,庄氏看着弟弟被族里抽了三十鞭时差点急晕过去,结果往后看明白了弟弟挨打的缘由,她顿时有种脑子被人活生生撕裂成为了两半的感觉。

一边,她作为姐姐心疼弟弟被打,一边,她作为梁家人对他所作所为难以接受。

庄氏是梁家唯一一个不知情的人,陡然听说了弟弟做下这样的事,她还觉得十分难堪,没脸面对相公和儿子。

如果这会儿庄庆泽站在她面前,她恐怕会控制不住自己质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往酒里掺水可以说是他动了歪脑筋想多挣钱,但是在外面说梁家酒坊不好的话呢,这又是为什么?

庄氏的神情空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掏心掏肺对待的弟弟会做出这样的事,以前那些不愉快顶多算是他做事欠考虑。

梁康生和曲薏都担心地看着庄氏,事先已经做了多种准备,结果才这种程度的事就让她这么难以接受,如果让她再知道别的,岂不是受到更大的刺激。

梁父使了个眼神让梁康生和曲薏先走一步,他留下来单独同妻子说说话,开导她。

作为母亲,庄氏定然是不希望把她脆弱的样子暴露在孩子们面前的,所以梁康生和曲薏没有强留,听话地离开用饭的偏厅。

曲薏和梁康生慢慢地往外走,低声讨论:“真没想到族里会这么快就把小舅处置了,我还以为会再看看咱们家的意思。”

“快点才对,这种小事没必要问我们,问了我们反而落下乘。”梁康生倒是听满意庄族的处置,再多打几鞭都不为过,“只希望爹能劝得住娘,不知道爹会怎么说,小舅已经被送了回来,估计是让娘不管他吧。”

第189章南楼书馆

梁康生猜测的没错,梁父的意思就是不管,说实话他现在已经不气愤了,所以才能这般头脑清醒地思考怎么劝妻子如何对待庄庆泽,这种时候不去搭理他,他自己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心虚。

而且按照梁父和梁康生之前商量的,让庄氏同庄庆泽断了联系的最好办法就是慢慢疏远他们的关系,只要见面少了,牵绊少了,感情自然淡。

这会儿庄氏正在气头上,所以她一口就答应了梁父的提议,不去看被打得可能一两个月下不了床的弟弟。

等到过了两日,庄氏的气头过去了,她对弟弟终归是担心的,再加上还有她过世爹娘的嘱托,她又开始犹豫纠结,想着要不去看看弟弟的伤势如何了,有没有她要做的事。

可是转念一想弟弟在外面做的那些事无疑是在害梁家,相公没有生气、没有怪她不说,反而一直安慰她,只是提了一个要求不让她去看弟弟的要求,这么简单的事她要是都做不到,岂不是要伤了自家人的心。

衡量再三,庄氏最终没有去看望庄庆泽,也没有让人带东西给他,做到了一开始她对梁父的承诺。

其实庄氏心里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弟弟做了那样的错事肯定寒了相公的心,等他亲自前来梁家道歉,那至少说明他明白了自己哪里做错,她到时候就厚着脸皮请相公原谅他。

最终的事实会让庄氏明白,她想象的和实际不同,一直等到七月底,梁家新开封的酒被各个商行运走,梁家的书铺开张,庄庆泽都没有到梁家来一次。

梁家这年的新酒有“杜康”系统在,只有一坛中途失败没成功,别的都酿成了,其中两罐用山泉水酿成的酒味道比水井酿出来的酒更清冽。

梁父一开始并不知情,梁康生当初用山泉水的时候是瞒着他的,毕竟梁家多年来用的都是酒坊的那口水井,如果贸然换一种水,梁父肯定不会同意。

这会儿酒已经酿成了,待梁父尝出来了酒味不同,梁康生才把其中原委徐徐道来,原来这种尝起来口感稍有不同的酒是用不同的水酿成的。

酿酒那会儿为了瞒着梁父,梁康生也是想了不少办法,好在结果是好的,用山泉说酿成的酒确实就像神仙系统说的那般,味道更加好。

“儿子,爹如果知道定然不赞同你这样”乱来”,不过你有分寸,就用了两罐试试,这样很好,酿出来的酒也好,不愧是我梁家的孩子!”梁父心情大好,嘴角都几乎咧到了耳后根。

如果其他人这样先斩后奏,就算酿出来了好酒,梁父肯定也没这么轻易就把事情揭过,对梁康生就不会那样了。

自己的儿子身子好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