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冲喜小夫郎 > 182

182

作者:四夕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梁父闻言点了点头,但梁康生的神态没什么变化,他看了眼白家最小的那个汉子,他的穿着在白家相对更好,身上的皮肤也更白更细腻些。

白家之后就是朱家的户主,大概是有白家的识字在前,他很是紧张,又不想落在最后,小声地说:“老爷,我、我家会养牲口,大小牲口都会,我家养的猪能比别家重十斤!”

说到后面朱老头的底气稍微足了点,但是他想着梁家是找人种地,看了眼梁家人就低下头。

等到最后的胡老头背脊最佝偻,他哑着嗓子只说了一句:“回老爷,老小儿会带着孩子们种水稻。”

第176章安置佃农

等这四户佃农的户主都分别介绍了他们家的情况后,伢人看了看梁父他们的神情,上前把这四户人家往外赶了出去,把空间留给梁家人,好叫他们自己思索最后到底定哪三户。

如果让伢人自己来选择的话,他会比较倾向于第一户周家,第二户白家和第四户胡家。

原因很简单,周家会自己用竹子编东西,白家识字,而朱家和胡家说起来差别不大,只是朱家人介绍说他们会养牲口,对梁家而言他们的这个不算有用的手艺,反倒不如看着老实巴交的胡家。

不过客人们往往有他们自己的考量,不是他们这些伢人能够完全猜准心思的,只要客人不叫他们帮忙拿主意,他们就不会主动说自己的想法。

几户佃农走出去的神态各不一样,白家是最为自信的,好像他们笃定了自己能被选中一样,昂首阔步走在最前面,周家和朱家都有些忐忑,胡家人一如既往地沉默,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梁父和梁康生把他们的样子都看在眼里,等人全都走出去后才开口讨论。

梁父斟酌了一番,说出他的想法:“我觉得周家还不错,朱家要再考虑下。”

梁家是第一次招佃农,田那边什么都没有,给佃农住的房子都要新起,有一个会手艺的人家在能省下一些事,至少很多家用的东西能叫他们自己想办法做。

至于说考虑朱家是因为梁家有牲口要养,目前就已经有牛和骡子,不清楚他们到底会不会养这两种牲口。

其实梁家有这么大片的良田,最好是再找人专门养点猪或者鸡,猪粪和鸡粪都是上好的肥料,想要地里产的粮食好,就得让地肥肥的,不然多种两年地贫瘠了,种不出好粮食。

之前整理这片荒田的时候,曲二牛还专程让梁父去找人买粪肥,这东西挺抢手,也就是他们整理田地的时候不是追肥的时节,不然还没那么容易买到。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梁康生点点头,“至于说白家和胡家,爹你怎么想的?”

方才梁康生有留意他爹的神态,感觉他爹似乎对白家更满意,他对此有不同的想法,不过可以先听他爹说了再说。

梁父原本想听听儿子的想法,结果这小子把话踢给了他,他干脆直接说:“白家识字,瞧着不像是会无理取闹的,我看他们手和脚都挺大的,应该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我觉得白家还不错。”

梁父隐藏了一点没有说,那就是如果白家人不识字,那他会更倾向于选择胡家的人,毕竟他们招佃农是要去家里干活的,相对而言胡家人看着更符合梁父之前的设想。

“确实白家人看着不像是那种心思多的,但是他们难免因为自己识字多了点儿傲气。”梁康生猜到了他爹会倾向于选择白家,他也想好了应该怎么说自己的意思,“如果把白家和周家、朱家放在一起,他们互相之间恐怕不好相处。”

别说佃农了,普通的乡下人如果识字,虽然不至于像读书人那么备受吹捧,也会因此在周围的人中显得鹤立鸡群一些,明显看得出来白家人对他们识字很是自傲,让他们长期同周家和朱家人相处,就算没有矛盾也很难融洽。

梁康生考虑的是他们家招回去三户佃农能够安安心心干活,不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村子的,相互之间本就不熟悉,自然是尽量让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摩擦越少越好。

还有一点梁康生没说,识字在他看来又不算什么大能耐,乡下人不识字,一是因为读书费钱,家家户户都孩子多钱少,很难决定或者说没法承担送某个孩子出去读书,二是因为乡下的私塾少,想读也找不到地方读。

再说,胡家老头说他会种水稻不像是骗人的,梁家这些地以后可能有近半都会用来种糯米,如果是不太会种水稻、糯米的佃农,打理起来还会有麻烦。

梁父听着梁康生的话渐渐回过味来了,识字没有白家户主说的那么特殊,在梁家干活的,即便是粗使下人也知道怎么写他们自己的名字,更不用说跟在梁父身旁的大管家梁茂,以及跟着梁康生学完了三百千的梁多稻和梁多谷。

不仅成功把梁父说服了,曲薏和庄氏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一家四口一致认为就选周家、朱家和胡家。

即便朱家种地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也能让他去种那些好养活的庄稼,顺便养养猪。

商量好了之后就由梁父把结果告诉伢人,这可让伢人惊了,这一家人居然不选择白家,当然他出于素养最终什么都不会问,帮着把契书签妥,又去官府盖了印章,一两半银子的伢人费就到手。

有了官府盖的印章,就是在官府处备了案,不仅梁家不用担心佃农偷了粮食中途跑路,叫他们找不着人,佃农也不用担心他们给梁家干了活、收了粮之后,梁家翻脸不认人,对双方都好。

得知自家被梁家选中了的这几户人家都有些难以置信,一直到他们跟着梁家的马车来到了梁家才觉得事情真正发生了,好事落到了他们头上。

毕竟四户中有一户是识字的,他们都觉得自己很有可能是会落选的那个,方才他们还互相聊了几句,担心如果被选中了会不如白家讨主家欢心。

站在梁家门外,看着那些种满了粮食的田地,三户人家才有真实感。

到了家,下马车收拾整顿,把外面的那几户人晾了一会儿,梁父才走出来:“如今这些田地里粮食已经种下,只需等到下月和以后收粮即可,提前养着的小牛犊和小骡子已经长得半大,接下来将会分给你们三户人家分别养着,这个月另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们做。”

梁父说的事情是给他们盖房子,不可能让他们像当初曲大牛、曲二牛等人那般临时住在外院,同梁家人混住在一起,既然都是专门的佃农了,那就住地边上守着庄稼。

盖房子需要的东西梁家会提供,在房子没有盖好之前,他们可以暂时住梁家的外院,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盖房子期间他们必须打理好家里的田地。

另外,梁父也说明了因为种粮时他们不在,所以等到地里的庄稼收获了之后,他们只能分得其中的三分之一。

佃农就是这般,不像长工是明确干一个月活给多少钱,也不像仆奴干活不用给钱或者只用给少量的赏钱,佃农是收了粮食之后分粮。

最终能分到多少粮食,全看他们在这一年里有没有偷懒,也看老天爷愿不愿意让大家吃饱饭。

现在还不到分粮的时候,佃农们吃的就是看他们自己带的粮食,实在不够向主家赊也行。

如今他们几户的剩下的粮食都还紧巴巴地能吃两个月左右,能等到地里的红薯收上来,所以他们都暂时没有向梁家借粮食的打算。

到梁家的当天,几户佃农就齐心协力开始干活,梁家准备的是屋顶的瓦片和几根用作梁柱的木头,墙面就打算用挖沟渠弄出来的泥巴,黄泥摔成泥砖后阴干砌墙。

周家会手艺,对盖房比另外两户了解多,就让他来领着另外两家一起,他们觉得梁家人和善,又知道这房子是给自己家人住的,都很珍惜这个机会,做事都很积极认真,人多力量大,没两日盖房要用到的黄泥砖就摔好了。

然后开始打地基,地基打得牢才不怕下雨把地面泡软,上面还有瓦片可以挡雨,这样砌成的屋子,住十几年都不成问题。

这时候就体现出不要白家人干活的好处了,或许他们会因为自己识字不愿意同其他人一起,毕竟看他们之前的态度,确实是挺瞧不起另外三家的。

壮劳力忙着盖房子,那女子、哥儿和半大的孩子就成为了在地里劳作的主力,五岁大的都会跟着自家大人去田里帮忙拔杂草,看着几户人家的孩子都又瘦又矮,庄氏再次不忍心,但是她怕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就拉上曲薏一同商量。

曲薏觉得婆母的心软没什么坏处,他如今大概是在心里期盼着自己和梁康生的孩子到来,对这些懂事又听话的小孩也挺心疼的,大人自是不必管,小孩子们可以时不时给点吃的东西填肚子,他们人小其实也吃不了多少,蒸一锅窝窝头能让孩子们吃一两天,四五天给做一次就成。

给他们做吃的不好用精贵的食材,粗粮、杂粮是最合适的,这样那些个孩子才敢拿起来吃,这是当初庄氏在曲家旺身上学到的经验。

庄氏还记得一开始曲家旺特别拘谨,后来才慢慢放开些,看着这个小孩儿在自己的照顾一下蹿高了一头,庄氏挺有成就感的,可惜如今有了佃农,曲家旺那孩子可能不会再来梁家了,庄氏偶尔想到了会担心这孩子回去了能不能吃饱饭。

第177章赶走媒人

说到曲家旺,就不得不提一下最近曲家村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有数个媒婆上门给曲三丫介绍亲事,有媒人上门瞧瞧待嫁的闺女不是什么事,奇就奇怪在这些媒人在曲家待不了多会儿,就会被曲老太轰出去,把人赶出去还不算,等人走了她会站在门口插腰骂一顿。

让大家更困惑的是,具体骂了什么倒也没有,只是明显能感觉到曲老太的气愤,似乎是那几个媒人没安好心。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认真打听总能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曲老太他们也没想过把这件事瞒得死死,要的就是别人好奇,去问。

所以第二个媒人被赶出去了后,就陆续有人听到了些许的风声——和曲三丫之前的亲事有关。

具体原因也简单,那就是曲三丫曾经退掉过一门亲事,据说那些媒人因此认为曲三丫是破鞋,打算给曲三丫说一些破落户,什么娶不上媳妇的老光棍,还有什么死了媳妇的老鳏夫,或者那些不好好过日子的混账,总归就没有一个好的。

曲老太可不是什么会真心对孙女好的老太太,大家知道了曲家的事之后第一反应是曲老太不满意那些人家给的聘礼,毕竟之前她给曲三丫找的亲事就是一个年龄足以当她爹的老鳏夫,对方给的聘礼多。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只有曲老太和钟氏知道。

如果说最开始打算动曲三丫,是想试探一下外面是否有人真的对曲家大房有特殊照顾,那现在她们就是确实想要给曲三丫找一门亲事,因为钟氏不愿意这么早就让儿子娶媳妇。

在曲家若是按照性别来排序,曲耀文是曲家的长孙,他上面没有哥哥,按理说他是想什么时候成亲就什么时候,但是如果按照整个曲家小辈的年龄来算,在他的前面有曲三丫尚未成亲,那他便是弟弟,按理说他不能早于姐姐成家。

到底怎么说全看曲家人自己的意思,所以钟氏完全可以以曲三丫还没出嫁为由,挡着赵婉儿进门,可惜她还不知道自己尽心谋划时,她的儿子又被赵婉儿给迷住了,动了把人娶进门的心思。

当时钟氏和曲老太去赵家的时候态度不怎么好,因为在她们看来,她们的儿子、孙子愿意娶赵婉儿是赵家的福气,应该是赵家上赶着把闺女嫁到曲家,之前赵家在学堂外面散播谣言就是他们着急的表现之一。

但是等到她们真的去了赵家,却发现赵家人好像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甚至赵家大嫂,那个赵婉儿的娘还放话说如果曲家不把赵婉儿风光娶进门,那到时候他们可不敢保证会做出什么,大不了赵家少一个女儿,可曲家能少一个儿子吗?

这一番谈话后,赵婉儿就赶紧听她娘的私下去学堂找了一趟曲耀文,不管进门之前两户人家闹成了什么样,只要赵婉儿能够把曲耀文的心抓住,这门亲事就不会黄。

没有了赵红梅在一旁搅事,赵家大嫂亲自教导下的赵婉儿比之前成长了很多,见到曲耀文后成功让曲耀文对她再度起了心思。

曲耀文要等到下一次学堂休息能才回家,所以这次赵婉儿的小动作曲家人并不知情,钟氏努力按照之前同儿子商量的事做,努力给赵家添堵。

可以承诺娶赵婉儿,但是要稍微等等,等曲耀文的姐姐出嫁了再说,曲家没有分家,如果弟弟先一步娶妻,让别人怎么说他这个读书人,不懂礼数都是轻的,族里说不准都会不同意这门亲事。

当然,这都是钟氏打算等曲三丫的亲事传出去了之后再找赵家谈,现在她和曲老太一起,想要把曲三丫的亲事不好办这件事弄得人尽皆知。

等到第四个不知道是哪来的媒人上门后,曲老太不再是等媒人走了才站在门口骂似是而非的话,而是直接把人撵出门就开口。

“滚滚滚,生儿子没屁眼的烂货,为了一点子媒人钱良心都被狗吃了,你自己看看让你来说亲的那是什么人家,我曲家能和那样的人家结亲吗,你也不让他自己撒泡尿照照,狗娘养的废物蛋子……”

曲老太倒不是真的对媒人生气才骂,她随随便便就能一口气骂一长串,完全按照钟氏的安排做事。

这般完全不给媒人脸面的事很少有人能做得出来,媒人之间多少都是相通的,把一个媒人彻底得罪了,家里的孩子们以后要说亲怎么办,虽然乡下人家的孩子说亲不一定要媒人,但是用这样的态度对了媒人,连乡亲都不一定会愿意帮忙说合,谁也不想找骂。

媒人被骂得狗血淋头,顿时也气了,忘了她是收了钱帮人办事:“曲老婆子,方才是老娘我话没说完,你家曲三丫那个样子,老娘愿意上门来说合都是你家祖坟冒了青烟,你不乐意把这门亲事拒了就成,何必说这些难听的话,老娘就看着,你家曲三丫那个破鞋能找到什么样的亲事,真当自己是天仙呢,我呸!”

骂完,媒人还不解气,她伸手挠了一把曲老太,然后也不找钟氏要那笔钱了,她来之前可没想到会平白挨一顿骂,说是装装样子,这会儿骂回去还给人挠了一爪子她也不虚,十文钱而已,当谁都稀罕呢!

媒人嘴皮子可比曲老太这样的利索多了,她走了曲老太才反应过来,脸上火辣辣的痛在提醒她刚才经历了什么,她“嗷”地一声叫出来,想打回去却发现媒人已经走远了。

正巧这时候曲三丫背着猪草回来了,之前在梁家养得不错,她回了曲家之后也没有迅速就瘦脱相,虽然还是瘦了些黑了些,但是看着还是像个到了嫁人年纪的大姑娘。

曲三丫没瘦,可不是因为曲老太良心发现,这回给他们大房多了点粮食,是米氏心疼闺女们,私下找曲二牛买了点东西藏在外面,每次做饭的时候偷偷做熟了给两个女儿加餐,至于她和曲大牛,就只吃曲老太给的那些。

这是曲二牛教的,他说如果他们两回曲家也没有什么变化不好,一是曲老太可能会怀疑,二则村里人也容易忽略曲老太的偏心,曲二牛依旧想着曲家分家,不分家活得太憋屈了。

曲老太看着曲三丫,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个死丫头回来干啥,你怎么不死在外面,嫁也嫁不出去,白吃家里的粮食……”

在怒火高涨的时候,曲老太打人完全不看她打的地方在哪,何况她本就不在乎曲三丫,想着自己的脸被挠了那就打曲三丫的脸泄愤,还暗搓搓地想着这样会不会就没有人愿意娶曲三丫了,她的宝贝孙子也不用娶赵家那个搅家精。

没两下,曲三丫的脸上就多了好几道见血的划痕,是扫帚尖划出来的,上面还有不少黑乎乎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把周围看热闹的妇人、夫郎吓了一跳。

一个即将定亲出嫁的闺女,脸有多重要不用多说大家都是知道的,曲老太这样打曲三丫,难不成是真的不打算把这个孙女嫁出去了?

之前那些媒人来曲家乱说话是不对,但是村里人都知道内情,大多也同情曲三丫这个老实肯干的孩子,如果有人帮忙寻摸一二,总能找到一户还不错的。

眼看着曲老太还在往曲三丫的脸上打,大家不敢耽误了,这样传出去不像话,纷纷上前拉架:“六婶子,快别打了,三丫的脸都该花了。”

“有什么好好教孩子就好了,三丫这孩子干活麻利,性子软和,你这样打孩子做什么。”

……

“还傻愣着做什么,去喊大牛他们回来,这是他们的闺女!”

“要不再喊郎中来瞧瞧?”

让找郎中的那个夫郎家里有一个同曲三丫差不多大的女儿要定亲,他看着曲三丫的脸不禁有些担心,这要是他的女儿不得心疼死,万一落下疤了更是影响一辈子。

也不知道曲家的扫把怎么这么脏,有多久没收拾了,这样的扫把能把家里打扫干净吗,真不会越扫越脏?

曲大牛他们今天听村里的安排挖沟渠去了,有人过来说女儿出事了,曲大牛和米氏扔下干活的家伙就往家跑,来传话的人看着曲大牛他们的背影,把剩下的话喊完:“是孩子的脸被六婶子打伤了,大家伙儿担心对相貌有影响来喊你们,三丫爹娘,你们看看要不要去请郎中。”

这番话不仅落在了曲大牛和米氏耳中,在旁边帮忙清理沟渠里淤泥的曲家旺也听到了。

最近常常跟着村里人干活,他也知道村里发生的事,要数曲家赶跑好几位媒人最被大家津津乐道,曲家旺自然听了一耳朵。

听说曲三丫的脸伤着了,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来曲三丫的脸,当初在梁家干活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曲三丫,对这个性子温婉、手脚麻利、话少人瘦的女孩印象很好,如果她那张脸毁了……

第178章曲家旺开窍

心不在焉地干了一会儿活,曲家旺最终还是想去看看,大牛叔和二牛叔是他的恩人,二牛叔还是他的干叔叔,于情于理他去曲家看一眼都是应该的。

其实曲家旺心底最担心的是曲三丫知道她的脸毁了之后伤心难过,女孩子和小哥儿就没有不在乎自己容貌的,他小时候看到过村里一个已经出嫁的年轻妇人不小心脸上划了一道口子都紧张得不行,更不用说还没嫁人的了。

找了个由头同负责清理沟渠的族人请假,曲家旺心虚地往家的方向跑去。

大家看着他的样子,倒是没想过他打算悄摸去瞧瞧曲三丫,真以为他是担心家里的奶奶回去看一眼,都觉得这个孩子孝顺,也不在乎他一个半大孩子能做多少活,想着等会儿每人都帮着干点就成。

曲家旺先回去了一趟,看了看他奶在做什么。

眼看着天气热了起来,何婆子正在给曲家旺改衣服,家里的布料少得可怜,冬天穿过的衣裳拆了棉花缝缝补补就是夏天的衣裳。

曲家旺见状絮絮叨叨地同他奶奶说了一大通:“奶,你别整天坐着,觉得累了起来活动几下,厨房我烧好了水凉着,晚饭等我回来再做……”

夏天虽然不像冬天那般天干物燥容易起火,但如果不小心起火了更要命,因为他奶奶看不见,一开始火势小,如果没感觉到明显的热,她很难分辨哪里有没有烧起来,所以只要曲家旺在家,他就不会让何婆子到厨房烧火,他在才行。

何婆子对孙子的关心很是受用,她一个老婆子不怕死,如今家里稍微有点钱了不用担心秋收之前饿肚子,她就开始不想那么早死了留孙子一个人活着,要死也等孙子娶了媳妇后,那时候有人陪着孙子了,她就可以不留下继续给孙子添麻烦了。

曲家旺匆匆叮嘱了几句就走了,何婆子没当一回事,只以为孙子忙着出去干活,只告诉他在外面别偷懒也别逞强,能干多少就干多少。

胡乱点头应付下来,曲家旺不知道怎么告诉他奶他要去做什么,怕他奶多想误会,离开家后选了条人少的路往曲家走,靠近了之后也没有凑过去,而是躲在一个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角落看着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