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废太子被弹幕剧透后 > 第72章 072

第72章 072

作者:红叶似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周嘉荣的目光落在“亩产四千斤”这五个大字,双目灼灼生光,江南水稻最高也不过亩产四五百斤,还得农民精耕细作,这一亩土豆的产量都快能顶十亩水稻的产量了。www.lanyuezdh.com

况且土豆长在旱地中,种植收割应是比水稻要轻便许多,要知道种植水稻,需得育苗,栽种,引水灌溉,除草等。

刘老爷见周嘉荣说了一个“不”字就不吭声了,只是神情怪异地盯着半空中,还以为是自己唐突了,想到对方身份尊贵,什么东西没见过,自己送这区区一株植物,未免太寒碜了。

刘老爷当即讪讪地一笑道:“殿下,咱们去下一处看看吧。”

周嘉荣没接话,蹲下身,轻轻抚摸着这种叫土豆的神奇作物,它的花朵小小的,漂亮是漂亮,不过在国色天香的牡丹、芬芳的玫瑰、艳丽的桃花面前,不值一提!

但周嘉荣此刻却觉得,这是最美丽,最漂亮,最好看的花朵,没有之一!

土豆的根茎和叶子都呈绿色,根茎并不粗,看起来非常普通,完全无法想象,这样一株植物竟能亩产四千斤。

周嘉荣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土豆的果实,只是土豆现在才开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果。

他问刘老爷:“它开花后多久方能结果?”

刘老爷愣了一下,摇头道:“这……花谢之后不结果的,马铃薯的种子在地下,就跟花生一样。”

周嘉荣点头,朝刘青伸出手:“剑借我用一用。”

刘青将佩剑递给了周嘉荣。

周嘉荣抽出剑,对着土豆根茎下面的土壤挖了起来。

刘老爷和随行人员都惊呆了。荣亲王怎么回事?拿那么一把名贵,剑鞘镶嵌着一颗绿宝石的剑去挖土,这……也太浪费了吧。

“殿下是要将马铃薯挖起来吗?草民让奴仆来挖,殿下歇歇吧!”刘老爷赶紧说道,又让管家去拿锄头过来,这样的粗活怎么能让荣亲王做呢。

可周嘉荣却埋头苦干,坚定拒绝:“不用!”

很快,他挖出了一个拇指大,棕黄色的东西。

刘老爷立即道:“对,这个,这个就是马铃薯的果实。”“原来它叫马铃薯啊。”周嘉荣拿起来仔细端详,很小的个头,这样也能亩产四千斤?

周嘉荣有些怀疑,可弹幕不会说谎,那么多人说这是好东西,定然不假。

他继续拿起剑挖,不多时又挖到了一个,这个个头不小,有鸡蛋那么大,省着点,够一个灾民勉强吃一顿。

周嘉荣撩起袍子的一角,仔细地将土豆擦得干干净净的,眼神激动,仿佛在看什么了不得的宝贝。

这一幕让刘老爷等人都傻眼了。

马铃薯在刘老爷这座花了十几年修建,精心布置的园子中,除了稀奇少见外,没有什么优点,别说他了,就是伺候园子的下人也不会多放一个眼神在马铃薯身上。因为这植物好养,又不用精心伺候,也不是什么名贵之物,除了刚开始有点新鲜,后来主人家都快忘记这丛植物了,也就园子大,不然早铲了。

但周嘉荣的态度让他们意识到,马铃薯恐怕不简单。

刘老爷琢磨片刻,问道:“殿下,可是这马铃薯有什么特别的?”

周嘉荣将擦干净的马铃薯小心地放在一边,继续挖:“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不多时他便将这一株土豆给挖完了,总共挖出了五个小土豆,一个鸡蛋那么大的,还有一个鹅蛋大的。

一株结好几个,产量确实不错,就是有的个头太小了,最小的比小指头还小。

周嘉荣蹙眉,拿着土豆仔细端详时,弹幕又蹦了出来,

【第一次看到这么袖珍的土豆,江南的土质还是不大合适,若是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种植,大的能有一两斤一个!】

【土豆不挑地,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收成更好,江南也能种,只是产量不如西北、东北等地罢了。不然几十年前,物流还很不发达的时候,江南人民吃的土豆从哪儿来?还不是自家种的。】

【是的,小时候我家就种过土豆,后来外地运来的土豆又大又便宜,就不种了。】

【我妈妈也种过,每年收土豆后就将小的留下来做种。后来也用买的大土豆,将能发芽的地方都削下来做种,一颗大土豆能削十几片下来,剩下的土豆还能炒一顿。种土豆的时候混一些草木灰,既施了肥,还能起到杀虫防止老鼠偷吃的作用。】

【个头小的烤来吃啊,红烧也特别好吃,这种自家种的小土豆烤熟了,撒点辣椒粉、孜然粉,太香了。】

……

信息量太大,周嘉荣捏着土豆死死盯着刷过的弹幕。

他还在想这点种子怎么够分呢,弹幕帮他解决了大难题。

原来可以削皮种植,每一处能发芽的地方削下来就能种出一株土豆,那一个大土豆岂不是可以种出十几株土豆?一变十几,十几变几百,这样种两回,就不愁没种子了。

周嘉荣在这里挖土豆用了不少时间,这会儿其他宾客都来了,在宴席上等着贵宾和主人家。

管家过来,悄声向刘老爷汇报这事。

刘老爷有些愁,荣亲王不知怎么的,忽然对马铃薯特别感兴趣,不但亲自挖,还用衣服擦土豆,这会儿衣服都脏了,也不知对方的随从带了换的衣服过来没有。

刘老爷正准备将刘青叫到一边,提醒一下他,却见周嘉荣忽然拿着土豆站了起来,道:“刘掌柜,安排几个会做农活的仆人过来,将这些马铃薯都给挖出来,小心点,别挖坏了。”

“啊……”刘老爷诧异,不是,荣亲王殿下,您还记得今日做客的目的吗?怎么就被这些马铃薯给绊住了脚呢?

纪天明从周嘉荣一系列古怪的反应中察觉到马铃薯应该有大用,站出来笑道:“殿下,草民这就安排。”

说完给刘老爷使了一记眼色。

刘老爷反应过来,是了,他不是想跟荣亲王交好吗?对方别说只是喜欢他园子里这些不起眼马铃薯,就是要他书房里的真迹古本他都愿意送啊。

他连忙让管家去找几个会干农活又利索的奴仆过来帮忙挖土豆,又安排他的长子去招待其他宾客。

做惯了农活的人挖土豆的速度自然比周嘉荣快,不一会儿,就挖了半竹筐,有大有小,不过可能是没怎么精心照料的缘故,总体来说,大小各占了一半。

天气炎热,这片地方又没树木遮荫,站着就出汗。

刘老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热情地说:“殿下,不如咱们去旁边的树荫下坐一会儿。他们这应该还要挖一阵子。”

周嘉荣摆手:“刘老爷你去坐会儿吧,我不热,我在这里看着。”

他不去,刘老爷哪好意思自己独自跑去休息,只得在一旁陪着。

别看这块地不是很大,地下的土豆却不少,七个下人挖了半个多时辰才挖完,挖出了五框半的土豆。

周嘉荣又让人拿称来称一下重量。

“总共有三百六十斤马铃薯,扣掉六个竹筐的重量,差不多总共有三百斤马铃薯。”纪天明的算术很好,飞快地报出了数字。

周嘉荣又问刘老爷:“这块地有多大?”

刘老爷看向管家。

管家也没仔细丈量过,他估摸了个大概:“一分地多一点点吧。”

也就是说亩产应该两千多斤,虽然距弹幕所说的四千斤还差不少,可相较于水稻、小麦等作物的产量,已经非常高了,不愧是高产作物。

周嘉荣非常满意,笑着说:“刘老爷,我有个不情之请!”

刘老爷连忙道:“殿下但讲无妨。”

“将这些土豆,也就是马铃薯送给我,我会替你向朝廷请功。”周嘉荣道。

刘老爷大吃一惊,连忙摆手道:“这……殿下言重了,不过是一些马……土豆罢了,殿下喜欢,拿去便是。不过,草民能问问这些土豆有什么用吗?”

周嘉荣笑着说:“这些土豆可以食用,刘老爷刚才也听见了,一分多地就能收获这么多,若是多种一些,便能解决灾民们的口粮问题。”

西北东北都能种,说明土豆对气温的要求不是那么高,那江南秋天应该也能种。现在还是七月,若是抓紧时间种下去,能够在冬天来临之前收一季呢?

“这玩意儿能吃?”刘老爷很是惊愕,挑起一块青皮的土豆,完全没法想象这灰不拉几的东西怎么吃。

他拿帕子擦了擦,放到嘴边张了张嘴,下不去口。

周嘉荣从弹幕中得知,土豆需要煮熟方能食用,见状笑了,正欲阻止刘老爷,又见弹幕飘过一行字。

【笑麻了,刘老爷这是什么运气,一筐中那个发青的就被他挑中了,发青发芽的土豆吃了会中毒的啊!】

【想生吃土豆,是个猛人啊。你们说刘老爷会不会被毒死?】

……

周嘉荣眉心一跳,赶紧拿过刘老爷手里的土豆丢进了竹筐里:“这要煮熟了方能吃。”

至于青色的吃了会不会中毒,他一会儿会试验。

“这样啊……”刘老爷讪讪地笑了笑,接着先前的话题说,“一分多地就能种出这么多土豆,那亩产得有两千斤,这……这也太高了吧,要是家家户户都种一两亩,也就不怕挨饿了!”

纪天明这会儿也明白了周嘉荣为何会如此重视土豆了,跟着道:“可不是,这样的高产作物,应当大力推广种植,尤其是在灾民中。”

其他几人也被这个惊人的产量给震麻了。原先还不起眼,甚至有些让人嫌弃的土豆,这会儿都成了宝贝。大家都忍不住拿了一颗土豆观察。

“土豆做的东西好吃吗?”刘家二公子小声问道。

周嘉荣看弹幕觉得应该是好吃的,但到底没吃过,他便没开口。

哪晓得这话却刺激了弹幕。

【这不废话吗?烧烤、火锅、串串哪一样能少了土豆?土豆丝土豆片红烧土豆土豆泥土豆条……我能换着花样天天吃都不腻!尤其是吃学校食堂的时候,只有土豆能拯救我,土豆怎么做都不会太难吃,其他的菜就不敢保证了。】

【我就不一样了,我最喜欢吃烤土豆,每次烧烤必点!】

【我喜欢吃烤玉米,又香又甜。话说,土豆都出来了,玉米跟红薯也不远了吧,这两样也是高产作物,而且红薯叶子也挺好吃的,我好喜欢!】

【这些都是原产自美洲的作物,应该是同一时期引进的,会不会也被当成了观赏性植物?我记得辣椒最初也是当观赏植物养的。】

……

今天的弹幕特别活跃,可能是土豆真是特别受欢迎的一种食物,男女老少皆宜。

周嘉荣的目光一一落到“玉米”、“红薯”、“辣椒”上,这些光看弹幕提起的语气,就应该是好东西。

可他完全没见过,怎么才能认出来呢?

接下来,周嘉荣不顾三伏天的大太阳,仔仔细细地将刘老爷的园子逛完,任何一处角落都没放过,可惜弹幕再也没出现,也就是说,这里并没有红薯、玉米、辣椒。

周嘉荣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今日赴约能够无意中发现土豆已经非常走运了,做人得知足。当然,红薯、玉米、辣椒还是要找的,兴许他们就窝在大齐的某个角落里蒙尘呢。

因为逛园子太久,而且惦记着这些土豆,周嘉荣草草在刘府吃了一顿饭,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回去了。

回到府邸,周嘉荣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让刘青找了一个公鸡过来,将那只发青的土豆煮熟了,混少量的面粉,揉成团,丢给公鸡吃。

公鸡吃完后等了一会儿,便浑身抽搐,歪歪扭扭的,还在地上打起了滚。

弹幕所言非虚,发青发芽的土豆有毒,不能食用。

让人将公鸡带下去后,周嘉荣叫来荀同山,将土豆交给了他拿去种植,如果数量比较多,可以分一部分给已经归家的灾民种植。

荀同山应下,决定将这批土豆一分为二,其中二分之一由官府种植,主要是为了育种,观察摸索其生长规律,研究怎样才能种得更好。剩下的,分发给就近的灾民,让他们跟着种,如果收成真如荣亲王所言,那这些灾民今年的日子至少不会太难过。

可惜就是种子少了点,如果更多便能大规模种植了。

周嘉荣让府衙贴出了告示,寻找从海外传来的新鲜作物,鼓励百姓将新的物种交到官府,若是发现新的能够大规模推广种植的作物,官府将奖赏一千两银子。

除了重金悬赏外,周嘉荣又找到刘老爷,询问他能否联络上以前送他土豆的那位商人。刘老爷答应送信去问问,对方是否从南洋回来了。

粮食的问题暂时解决了,苏州城内外也安稳了下来,还有这些富商豪绅站出来赈灾救灾,周嘉荣留了徐达和孔京驻守苏州府,带着四十名亲卫,亲自赴受灾最严重的吴县、江都等地救灾。

不亲临灾区,一直呆在安全无虞的城内,完全无法想象灾情有多严重。

周嘉荣站在山坡上,放目望去,山下一片汪洋,滚滚江水汹涌而去,数百里无复烟火。

山上到处都是面黄肌瘦的百姓和一个个矮小的窝棚。

吴县知县指着远处水面上的一点突起道:“那里便是县城,已经被洪水淹没,幸存的百姓前阵子连夜转移到了山上,缺衣少食,也没饮水,臣只能让大家用水桶、水盆接天水饮用。”

河面上浮尸、各种腐烂的庄稼、花草树木都有,水源受到了污染,不能饮用。

周嘉荣背着手道:“你做得很好,让大家再坚持坚持,过几日朝廷会送一批赈济粮过来。”

周嘉荣过来都是乘船,也就是现在暴雨已经停了,洪水渐渐退去,不然他都不敢坐船过来。

当天周嘉荣歇在了这个山坡上,晚饭是用他们今日带来的粮食混着灾民们在山上采摘的野菜煮的粥。灾情这么严重,大家已经在山上呆了十来天,一直得不到救济,山上能吃的都吃了,所谓的野菜也就是无毒的树叶杂草罢了,这味道可想而知,但灾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跟过年一样喜庆。

周嘉荣端着碗食不知味,他一个人能做的太有限了,这次来也只能用同吃同住这种方式,向灾民传达一个信息,朝廷没有放弃大家,请大家再坚持坚持。

说白了,他就是给大家打气的。

第二日,周嘉荣下了山坡,去了河边,脱下了外袍,拿着锄头与灾民们一起挖开堵塞的渠道放水。

常林得到消息匆匆赶来,惊恐万分:“殿下,使不得,殿下千金之躯,怎可做这种粗活!”

说完,他看向旁边的刘青:“刘侍卫,你快劝劝殿下啊,河边不安全,让殿下快回去吧。”

回答他的是刘青等人也撸起了袖子,拿起锄头、竹筐干活,挖泥的挖泥,抬框的抬框。

常林劝不住只能让人保护好周嘉荣的安全,又去忙了。

但不得不说,周嘉荣亲自下场的效果极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灾民都拿出浑身的力气抓紧时间干活,原计划需要一整天才能挖开的渠道,只花了大半天时间就挖开了。

周嘉荣第二日跟着常林巡视湖岸,然后又下场搬了一天石头沙袋筑堤。

接下来,他一直在救灾第一线巡视,监督官员,鼓舞灾民,调配物资等等。

***

周嘉荣离京之前,毛青云便派了人先一步去江南打探消息。

听说周嘉荣一到苏州府后便将中山王抓了起来,还绑在城门口三天,让中山王受尽了苏州府百姓的羞辱,毛青云气得将信重重砸在了桌子上:“好个周嘉荣,欺人太甚!”

虽然他是哥哥,是亲王,中山王是弟弟,是郡王,要矮他一头,但也没有这么欺负人的。

心腹道:“荣亲王太过分了,这么对中山王。大人,咱们快禀告陛下吧。”

毛青云睨了他一眼,抿着唇问道:“你跟我说实话,中山王到底有没有对赈灾银子动手?”

心腹垂下了头。

毛青云什么都明白了,气得猛拍了一下桌子:“糊涂!”

贪财就算了,也不做得干净点,还让荣亲王抓住了把柄。

毛青云心里很是焦急,可在这事上中山王理亏,赈灾不力,被人告到了陛下面前,陛下颜面无光,正在气头上,他这时候若是站出来为中山王抱不平,显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即便一打照面,中山王就在周嘉荣手里吃了大亏,他也没有任何动作,甚至都没将这事告诉宫里的淑妃,免得她跑到兴德帝面前哭诉。

毛青云只是让人继续盯着苏州府,盯着周嘉荣的动静。

到了七月下旬,总算有好消息送来了。

毛青云打开信,看到探子送回来的消息说周嘉荣先斩后奏,杀了苏州知府柯自清、同知白实等人,大喜。

柯自清可是四品大员,便是犯了事要问斩,也应该审判之后,报到巡抚,然后再上报刑部,刑部复审后再交由大理寺终审,最终确定死刑,哪有周嘉荣擅自杀了的道理。

他可不记得陛下有赐周嘉荣尚方宝剑,许他先斩后奏的权力。

心腹也知道了此事,笑着说:“大人,陛下本就防着穆家,荣亲王此举僭越了,陛下定然不喜。咱们何不用这个机会,早早救回中山王,也趁机给荣亲王一点颜色瞧瞧。”

毛青云勾唇一笑,问道:“听说荣亲王在江南颇得民心,百官拥护,百姓赞赏,你说最着急的是谁?”

心腹会意,指了指武亲王府的方向,摇头道:“真没想到,荣亲王还有这等魄力,杀伐果断,不输武亲王,身上不愧留着穆家的血。若是武亲王知道这情况,心里定然着急。”

可不是,武亲王自从归京之后,颇得陛下宠爱,都被陛下过继到了皇后娘娘名下,其心意可见一斑。

大家都清楚,储君之位对武亲王而言,几乎是唾手可得了。

但周嘉荣此次赈灾若是得了江南民心,获得了文官们的认同,定然会成为武亲王再进一步的拦路石。

不过武亲王这人不会相信他的,他得另想他法,激起武亲王的危机感,这事,不用他出头,武亲王便会冒出来了。

毛青云老谋深算地对心腹道:“最近京城是不是来了一些南边的商人和流民,你安排几个信得过的,用他们的口吻,大肆在京城传唱荣亲王的功绩。”

心腹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赞道:“大人英明,咱们这下可坐山观虎斗了。”

***

过了两日,京城的大街小巷忽然冒出了一股风声,都说荣亲王周嘉荣在江南赈灾有功,万民传颂。甚至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说什么荣亲王堂堂一介亲王,何等尊贵的身份,天天跟灾民们同吃同住啃树皮,又或是荣亲王斩了贪官污吏和惹事生非的流氓地痞,护一方平安云云。

总之,流言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几乎要将荣亲王夸成一个圣人了。

武亲王下朝回府,管家立即迎上前,告诉了他这个消息:“殿下,如今街上都是传荣亲王在江南赈灾颇得民心,万民敬仰。”

武亲王脚步一滞,眯起了眼:“知道源头吗?”

前阵子,周嘉荣先回送回来过两封奏折,第一封是刚去江南时,他上奏江南灾情,诉苦,说江南灾情多么严重,百年一遇,恳请朝廷给与更多的支持。

可朝廷哪还有银子。江南受灾,今年明年按照惯例都要减税,收入少了,支出多了,毛青云一直在诉苦,陛下怎么可能再拨银子,只写了几句勉励的话就罢了。

第二封说暴雨已停,在着手救灾筑坝抗洪。

兴德帝看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