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熔岩之下:站在世界的中心 > 岭南奇人

岭南奇人

作者:水依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我听了一惊,问:“有什么隐情?”

“据当地人私下里传,”那名广东大背头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那些人自燃全都是因为厉鬼索命。”

我说:“此话怎讲?”

“你知不知道,那些人都出席过晚上的宴会?”

“这有什么?”

“你有所不知,当晚的宴会上还唱了戏,”他瞄了瞄周围,说,“老弟,我只跟你一个人讲哦,问题就处在那些唱的戏上。”

他见我有些不以为然,就说:“你知道那些戏都是什么名字吗?”

我说:“是曲目吧”

“差不多的啦,都是一个意思嘛,”他说,“一共有个曲目,一个是《西厢记》,一个是《窦娥冤》,再一个是《文天祥殉国》,还有一个是《赵氏孤儿》,最后一个就是《踏雪寻梅》”

我说:“自燃跟这些戏的曲目有什么关系,难不成它们是汽油,一唱就着?”

“哎呀,你这个小伙子,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曲目呀,厉鬼就是通过它们把鬼火传到晚宴上那些人的身体里的啦。”

我笑道:“鬼火不是只在晚上出现嘛,那些人都是大白天烧起来的。”

“看,这就不懂了吧,”广东大背头抬了一下胸脯说,“一般不大厉害的小鬼的鬼火只能在夜里现身,可是那些超级厉害的大鬼的鬼火夜里白天就没有问题的啦,俗话说白天见鬼,说得就是这种超级厉害的鬼的啦。”

我心想,这鸟人越说越离谱,胡诌到没边了,边打趣道:“那你说晚宴上那个超级厉害的大鬼是谁呢?”

他脱口而出:“这还用说,整个佛山都在传,当然是陈大老板啦!”

这时,前后排不少人已经站起身来,靠着椅背,津津有味地听他胡扯,空姐走过来制止他们,等空姐一走,又恢复了原状。

前排一个锅盖头中年人,问:“是啥大老板,有马云有钱不?”

“差不多的啦,当年在全国那也是首屈一指的啦,还有他还上过历史书,大家都读过的啦,”广东大背头见吊胃口吊得差不多了,这才心满意足地说出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继昌隆缫丝厂的老板,陈启沅大老板。”

这个陈启沅在历史教科书里倒是真有他的位置。

陈启沅(1834—1903),字芷馨,南海西樵简村人,近代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的创始人。1873年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他被作为中国第一位采用机器缫丝的民族资本家载入史册。

“可他跟那些曲目怎么会扯上关系?”我问。

“这你就有所不知的啦,”广东大背头说,“不是我们广东人,基本都不清楚的啦。想要搞清楚,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把广东大背头的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因这陈启沅在家排行第七,后来又被人尊称为“陈氏七子”;亦因其眼力超人,远至五华里的行人服饰能分得一清二楚,近至在米粒上雕刻遒劲书法或绘画皆飞跃传神,传说他曾把一部五六万字的《康熙字典》完完整整地抄写在一把普通的纸扇上,一般人要想看清字迹笔画,非得用放大镜不可。令人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而誉称他为“鬼眼七”更亦因他博学多才,著有《理气溯源》、《蚕桑谱》、《周易理数会通》、《陈启沅算学》等并付样流于世上,内容涉及农业、物理学、易学、文学等,更被后人称为“岭南奇人”。

“最最厉害的还是他精通周易的啦,还写了一本专著叫做《周易理数会通》。”

大背头说,后来陈启沅回乡办厂,要买地皮,就想花少一点的钱买,选来选来看中了一块地皮,价钱低的要死,可是乡亲朋友都劝他不要买,因为那块地十里八乡的人都晓得地下有凶煞的嘛,之前住在上面的几户人家,接二连三地死人,报官派人来查什么都查不出来,请来好多个风水先生、道士甚至和尚过来驱鬼,都没有起色,后来只得举家搬迁。当地人见了那块地都要绕道走。可是,陈老板却坚决买了下来,结果厂子建好之后,也没有倒霉,因为他精通周易,懂风水的嘛。

“不过,”他信誓旦旦地说,“以我看他还是因为这个倒了大霉。”

我问:“这是为什么?”

大背头说:“小伙子,不要心急嘛,听我慢慢讲。话说这个陈启沅还未成年,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嘞就渐渐困苦,不得已只能放弃那个科举,跟他二哥陈启枢在村子里边一边教书,一边以种植嘞那个农桑。后来为生计所迫,他的二哥陈启枢出国到越南谋生,三年之后,有点了积蓄,就于1854年回国,把陈启沅也带去了越南,在那里从事丝绸、杂货买卖。那个陈启沅嘞极有悟性,到越南后,又到泰国、缅甸去考察机械器具。在泰国时候,他对当地采用蒸汽机进行缫丝十分感兴趣,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终于搞清楚了机械操作。特别是看到法国式的机械制丝,就产生了创办缫丝厂的念头。当时,广东南海顺德一带盛产蚕茧,但是制造方法好好落后,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生丝完全竞争不过洋丝,可就在这个时候,天大的机会来了嘛。”

大伙正听得津津有味,忽然传来空姐的制止声,前排和后排的人又一次不情不愿地做下去,这一次空姐推着餐车过来边递饮料边发出最后通牒,要是再站起来,将会采取强制措施。

大背头却不受影响,他站起身来,朝餐车打量一番,要了一杯橙汁,一口气喝个精光,用纸巾迅速擦了擦嘴,便又接上话头说开了:“刚说到掉了个天大的机会,那是19世纪60年代,由于清政府与天平天国打战,当时中国生丝的重要产地江浙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丝产量一度锐减。而这个时候的法国、意大利等西欧主要生丝产地也被一种叫做”微粒子病“的慢性蚕病所折磨,生丝的生产几乎就到了瘫痪的地步,因此嘞,欧美的生丝消费者转而向没有遭受战争破坏的广东地区大量收购。到了70年代,广东生丝的发展喝对外输出就已经达到了高峰,但是嘞,欧美丝织业者认为中国生丝品质不纯、货样不符、粗细不均,价格还高昂,他们迫切需要品质良好的生丝,并且明确提出愿意嘞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这种局面嘞就激发起陈启沅回国办厂。”

说到这里,大背头停了下来,叹了口气,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老古话说得一点不差的啦,1872年,陈启沅卖掉海外的产业,回到老家南海简村开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前十年赚了好多好多钱,可是1881年,南海蚕茧歉收,当地的手工丝织业因为缺生丝不得不停产,手工丝织业的工人嘞又在丝织行会的调唆下,将不幸归罪于继昌隆缫丝厂多收购了蚕茧,从而嘞断了手工缫丝业者的生路,于是他们要捣毁缫丝厂,三名缫丝工人被杀,陈启沅眼见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很心痛的啦,就组织工人护厂,但是收效不大,事态发展严重失控,无奈之下,他就放下了多年来对官府的戒备之心,请求官府派兵平乱,结果却出人意料。谁知嘞,那个清政府不但没有派兵,反而在几天后颁布停工封厂令,还派兵查封了缫丝厂。你看看说,他是不是倒了大霉,追根究底,以我看还是工厂地皮的问题,陈老板虽然精通风水,估计也没有办法彻底化解那块地皮的凶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么多和尚道士都束手无策,光凭你陈老板一个人再厉害也厉害不到哪里去的嘛,所以说嘞,听人劝,吃饱饭,小伙子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嘞。”

“清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不解道。

大背头一愣,像打量外星人一般打量着我,“哎呀,我说小伙子,刚才我不是已经说得明明白白的吗,根子上还是工厂地皮的缘故嘛,风水,懂不懂?哎呀,不说也罢啦,反正你们这些小年轻不懂风水的厉害的啦。”

“是的啦,那怎么就能确定唱戏的曲目跟陈启沅有关系呢?”

“当然是报仇的啦,”大背头笑了笑,笃定地说“被封厂后,陈老板只得把继昌隆迁往澳门,三年后,当他得知解禁的消息后,就又把工厂再度迁回家乡,这一次他吸取以前的教训,叫人往工厂地皮地下打了好多根钢钎,灌铁水,将那些凶煞永久地镇住,果不其然,厂子再度兴旺起来,一直旺到陈老板快要过世前。据说他的那些个对手们嘞就趁着陈老板大病期间,通过与继昌隆内部的人进行内外勾结,对他的几个儿子又是煽风点火又是挑拨离间,反正无所不用其极的啦,就这样陈老板的几个儿子就内斗起来了嘛,相互大打出手,弄得鸡飞狗跳,最后工厂倒闭,好端端的家业就被葬送掉了啦,陈老板含恨而终,死不瞑目。小伙子,要是你,你要不要报仇?!”

“你是陈老板是通过那些曲目不仅传送了鬼火,还传达了报仇的信息?”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另一点,“对了,这样说来,那些出席纪念馆揭幕仪式中自燃的嘉宾就是当年陈老板的对手的后代?”

大背头怜悯地看了看我,不无痛心地摇了摇头,说,“你才明白过来呀,要不然嘞,无缘无故怎么会自燃,而且那些曲目名其实已经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啦。首先,这些曲目出场的先后顺序是玄机的啦,你看先是《窦娥冤》然后是《文天祥殉国》,再然后是《赵氏孤儿》,最后是《踏雪寻梅》。什么意思嘞,《窦娥冤》顾名思义就是说我陈启沅被人搞,死的很冤的嘛,《文天祥殉国》说的就是我陈启沅以产业殉国,而《赵氏孤儿》指的就是我陈启沅的后代也被人算计,跟孤儿一样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啦。最后《踏雪寻梅》再好理解不过的啦,就是说我陈启沅追寻到书丛海角也要报仇雪恨。小伙子,这下明白了吧。”

我觉得大背后这个分析太过于牵强,不过,他说的有一点还是有道理的,那就是这些曲目不仅出场顺序似乎有玄机,而且它们本身也似乎有它们各自独特的含义。另外,我隐隐地觉得陈启沅背后还大有文章,远非大背头说的那么简单。

♂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