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东唐变 > 14老师的往事1

14老师的往事1

作者:沂山小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你可知老师来自何处”

听老师这样说,王元愣了,因为在他的记忆力老师一直在这里,除了每年出去一次外,老师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甚至都很少出村,王元一直把他当成本地人。()

看着王元的样子,秦老笑笑道“除了村里的老人知道我是迁来的之外,估计现在大部分人都把我当成本地人了,现在老师就告你我的过去,免得以后你出去不知道,掉进别人的陷阱里”

说着缓缓的道出了自己过往。

秦老原名秦贞,河南人士,少随父进京,二十多岁就考中了进士,娶了当时的宰相韩维的女儿,年少得意,仕途风顺,短短二十年就进入中枢,准备大干一场。

当时大唐帝国面临的情况与宋朝极度相似,立国后,武帝李翔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因此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以维护中央集权;在中央采用文武兼治的策略,文武分职,同时为了防止宰相专权,设参知政事,将相权分开,加强皇权。

但由于李翔早逝,许多措施都没有来的及实行,后世的皇帝权威性不足,因此,后世皇帝在政治上实行文人治国政策,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政策。并大肆的恩宠官员,以笼络人心,同时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类似宋朝的冗员。(看小说去最快更新)

由于北方和西边草原民族的压力,朝廷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武帝之后的皇帝实行“养兵”之策,抛弃原先的精兵政策,一方发生灾难,笔必先招其精壮进入军队,防止灾民闹事,使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同时后世皇帝为防止唐末灾难重现,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换将制度”,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自武帝之后常处于不利地位。

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武帝时良好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且有越来越烈之势,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再加后世皇帝大兴土木、修建寺观,不怜惜民力,更加剧了财政的恶化状况。这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导致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政府财政的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各地怨声不断。农民由于没有生路,纷纷揭竿而起。据统计在嘉元元年就有十几次农民起义,在嘉元十年甚至出现了农民军攻陷省城的状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最快更新)

同时,武帝时期南征北战的,几乎克无不胜的军队,随着时间的流逝,战斗力也越来越低,外敌的侵扰压力越来越大。

东唐自建国以后,为收回大唐故土,同时也为了一个稳定的边疆,保护中原地区,就与东北边境的辽族和西北边境的突厥族连年发生战争,武帝在世时,先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河套地区基本收回来了,燕云十六州也先后收回十州,可惜因伤早逝,收复边疆计划就此打断,武帝之后大唐政治越来越**,军队也由于种种原因变的软弱涣散,在对外战争中虽然耗费了巨额的财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败告终,武帝时取得的地区也先后沦丧,中原富饶地区几乎直接处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马蹄之下,为此大唐不断的增兵修建各种防御措施,外敌的侵扰给大唐政权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

嘉元皇帝即位后,大唐王朝虽然表面上一派繁荣,但其实内部已经蕴涵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兼之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财政赤字越来越大,“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大唐内忧外患,急需要改变这种情况,因此改革成为所有人的共识,从皇帝到学子,都认为改革迫不及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嘉元十二年,皇帝把改革呼声最大,同时在地方处政极佳的大臣召回中央,以备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有七个大臣,分别授予参知政事,这就是嘉元时期着名的改革七大臣,王元的老师秦贞就是七大臣之一。

这七个大臣分别是秦贞、王健、刘哲、孟涛、张申、沈度、马凯。七大臣以孟涛为首,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七大臣认为造成现在这种情况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官员和军队国语庞大造成的,因此先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对于官员过多的问题,他们提出严明官吏升降,限制官僚滥进,严密科举取士,慎选地方长官等策略。

严明官吏升降。武帝后官员升迁只讲资历年限,不间政绩,导致官吏因循苟且,无所作为。七大臣对此提出新的考核政绩,破格提拔政绩卓着的官员,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并规定京朝官及郡县官吏,有人保举在三年任期届满即与磨勘升迁,否则便要等到满五年之后,方行磨勘。

限制官僚滥进。自武帝以来,恩荫制度造成官僚滥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任学士以上官职的,在二十年内通过恩荫,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七大臣对此提出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严密科举取士。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

慎选地方长官。针对当时分布在州县两级官不称职者十居**的状况,七大臣认为官员的升迁要严格依照政绩,建议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并主张由各级长官保荐下属。

在军事方面,面对军队战斗力不断的恶化和不断恶化的边境形势,他们提出整治军备。主张恢复唐初府兵制,建议在京城附近地区召募强壮男丁,充作京畿卫士,用来辅助正规军。这些卫士,每年大约用三个季度的时光务农,一个季度的时光教练战斗,寓兵于农,实施这一制度,既可以节省给养之费,又能为军队提供良好的后备支持。

在征得皇帝的同意后,七大臣从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因改革是在嘉元年间进行,这次改革称为“嘉元新政”

...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