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秦始皇传 > 第九章 收回逐客令 私访遇贤人

第九章 收回逐客令 私访遇贤人

作者:石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也纳闷了,这个名字怎么会在自己的记忆中刻得那么深呢?也许,自己真的是想念成蟜和樊莲惜了,他可是真的爱着这两个人的。可是爱又怎样呢?爱反而让他越发的孤僻,越发的心狠起来。因为自己爱着的这两个人最终都背叛了自己,背叛了自己这个堂堂大秦国的国君。自己不能再有爱了,否则得到的只有伤害。天下和贤臣才是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儿女情长,私私软语,那只是浮世之苦累,而且还会累死人的。看着赵高那一脸的疑惑神色,嬴政得意地笑着说道:“怎么,你不认识这个地方吧?我带着你去吧!”说着,他果真大踏步地走到前边领路去了。几年的光阴,独钓酒楼早已不复昔日的繁华热闹了。当年那个被自己打翻了盘子的小二还在,不过老了一些,而且也认不出他了。虽然已到吃饭时间,楼上雅座却还是空了不少。

二人选了二楼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问及昔日的那种美酒,小二却一脸的迷惘,说已记不清楚,看来已是许久不卖了。嬴政只得拣了几个菜点上,又要了一壶酒。临窗而望,窗外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派繁华热闹之象,让人看了心中也觉十分舒泰。

不一会儿,小二给二人端来了酒菜,却也同时领上一个人来。只见此人素衣白面,样貌甚是英朗挺拔,目光炯炯,走路也虎虎生风,而且一脸风尘仆仆的样子,显然是刚赶了半天的路了。

那小二先将二人的酒菜放下,而后冲着二楼雅座的所有客人大声说道:

“诸位客官,手边有酒喝着,有菜先吃着,您听我咕哝几句,站在我身边的这位仁兄叫缭,刚从魏国大梁来,他说自己已经多曰未梳洗,而且一天水米未沾牙了,想着和哪位有远见卓识且有察人之能的客官同桌而饮,而后再借点钱装饰一番,他年若得富贵,定当涌泉相报。”

小二说完,随他一起上来的那个满面风尘的人深深地冲着楼上的客人鞠了一个躬,而客人们中间却有不少人已哂笑嘲讽起来。

“小二,你没病吧,是不是前辈子作了什么孽,这辈子想做事补偿过来啊?”

“你在这啰嗦什么啊,不就是一个叫花子吗,也想跟我们同桌而食,简直是痴心妄想,别做梦了!”

“小二,你让他多等一会儿吧,我们就要走了,我们这要是有剩下吃不了的滔菜,你就别拿去喂猪了,让他吃掉就得了!”

“哎,我说魏国人,你会唱小曲子吗,给爷唱段荤的,把爷唱乐了,爷就赏你一桌酒席!”

小二一见情势不妙,连忙收身下楼去招呼其他客人去了,而那名叫缭的魏国人却还站在那里,眼光里闪出失望与怨愤的神色,但又转瞬即逝,面色依旧平静如常。嬴政一见,对此人的涵养气度颇为赏识,便递了个眼色给赵高,赵高连忙伸手招呼那人道:

“远道来的先生,若是不嫌弃的话,就和我们同桌而食吧!”

其他食客正逗弄调笑得起劲,忽见有人横插了一杠子,都颇为恼恨,但见这二人气度不凡,也不敢来招惹,只有几个人小声地嘀咕了几句,嬴政和赵高也不去理会他们。市井闲民,整日无所事事,难免会这样粗俗无礼的。

缭疾步来到桌边,冲着二人深施一礼,而后颇为恭敬地说道:

“二位先生洁行高义,缭既今日与二位共食,他日富贵,定当涌泉相报。”

说完,他也不客气,径自坐到了桌边。赵高连忙唤小二加上一套餐具,另外再上几个好菜,而后又拿起酒壶给缭斟了一杯酒。只见此人不但满面征尘之色,而且身上衣服也是颇为破旧,但其人容色举止倒不像是一个普通人。

“乡闾之民,蒙昧无知,粗俗无礼,刚才对先生多有得罪,请先生见谅,而且不要对咸阳之民等同视之。”嬴政小心地说道。生怕那些市井流徒听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缭微微一笑,拱手对嬴政道:

“先生谦卑有礼,不也是咸阳人吗,缭又怎会等同视之呢?不过,圣人既亡,礼教不兴,民心不古,天下都是这个样子,但是贵国一意并天下,成一统,缭以为应该与东方六国有所区别。”

嬴政一听,不觉心中一动,便颇感兴趣地又问那魏国人道:

“先生既怀圣人,又崇礼教,莫非想要复古人遗风不成?”

“错了,错了,缭尊法术,而非儒家之大礼教。缭自大梁起,游历各国,发觉各国之民都是一样的终日无事,群相博嬉聚谈,而不思为国效命,其国君也是浑浑噩噩,只图安逸享乐,根本没有什么雄心大志,所以缭才投身咸阳,此处虽有浮浪之民,但并不在多数,只要尊法术治国,申法制之严,重刑律之治,重法则民有尊卑而奋进,重法则国体有格而昌盛,缭即欲以此拜见秦王。”

“先生刚才说但得共饮,他日富贵,定不相忘,先生怎知自己一定会获得秦王的赏识而得富贵呢?”嬴政一脸郑重地问他。

“缭久闻当今秦王年轻有为,乃至圣至明之王,而且颇有雄心壮志,若秦王只在大秦一境,故步自封,安享太平,那么缭自然无法求得富贵,若他想东并六国而有天下,则必用缭!”

嬴政一笑,又亲自给缭斟了一杯酒,把酒言欢,极为畅快地叙谈一番,直至酒足饭饱,嬴政这才付了账,待要再赠与缭一些金钱,让他梳洗妆扮一番,但赵高却一脸苦笑,他就带了这么一点儿钱出来。嬴政见状,一咬牙,将自己的长袍脱下来,递与缭说:

“先生志存高远,才学过人,定可为我大秦奉助至力,当今大王也一定会重用你的。”

说完,他便与赵高快步而去,缭捧着衣服叫住二人:“请二位留下尊姓高名,他日当可报答二位。”

“先生,就当是我二人为大秦举荐一贤良之才吧!”

缭捧着那衣服,愣愣地望着二人下楼出店门而去,这才也走到楼口,拾级而下。

嬴政与赵高二人赶回宫中,又给自己穿上了一件衣服,而后坐等缭前来拜见。赵高向嬴政道:“大王,您觉得此人才能如何?”

“本王觉得这个人于我大秦定有裨益之处,本王心向法度,而他与李斯一样,都主张以法治国,以法生尊卑孝悌伦常,如此可固社稷,抚人民,否则就会民乱国衰。何况此人游历数国,终选为大秦,本王怎可坐而却之,以失天下之士呢?”

赵高点点头。他知道,嬴政现在最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兴兵东并六国,成就统一大业。凡是进谏与此相关之言的人,都一定会受到奖赏和重视的。而自己确实没有什么才能帮助其东灭六国,那么也就只能去猜测嬴政的心思,哄得他高兴,那么自己也就不会失宠了。

二人等了半天,赵高都等得有些心焦了,才有一名内侍急匆匆跑进来对嬴政说有一个叫缭的魏国人求见,嬴政自然不会拒绝了。

不多时,那内侍已将缭引了进来。嬴政和赵高二人一见,不由相视一笑,原来嬴政生得高大威猛,而缭却稍显短小,长袍穿在他的身上,几乎长可及地了。不过其面目之上的风尘早已洗得干干净净,看上去也是一派威风,而且有股凛然之气。缭进来之后,偷偷地看了一眼,不觉呆住了。愣了半天,这才拜倒说道:

“魏人缭拜见大秦君王。”

“好了,你起来吧,你不是有话要对本王讲吗,你现在就说吧,本王洗耳恭听。”嬴政笑眯眯地说道。

听到嬴政的话,缭迟疑了一下,片刻之后,他才开口说道:“大王,缭乃魏国布衣,欣闻大王乐善好施,海纳四方之客,缭心动不已,所以拜致君王面前,乞美女财宝永居于秦,则万世仰瞻大王之恩泽。”

嬴政和赵高听完之后,差一点没从座位上摔下来:这还是自己在酒楼之中邂逅的那个踌躇满志,一腔抱负,满腹济世的缭吗?怎么现在如此俗不可耐,亲口讨要起美女财宝来了呢?

嬴政瞪着眼睛看了看对方,却发觉缭面色平静,并无做作之态,好像刚才这番话完全出自其肺腑真心。他连忙下了座位,奔到缭的面前,执其手急急问道:

“先生,本王要的可是具有平定天下之策,胸怀治世经略之能的大才,而非一意于富贵美色的俗夫,先生不要再欺瞒本王了!”

“大王,缭本一凡夫俗子,酒楼之言完全是想借以而为进身之道,其实我所求者只在美女财宝,不知大王能否给予恩准。”缭也看着嬴政,一脸坦诚恳切地说道。

“好吧,好吧,既然你为了美女与财宝不惜奔波六国,那么本王就满足你的要求,你去尽情地享用吧!”说着,嬴政便极为气愤地冲着缭挥了挥手,“赵高,赶紧去准备财宝美人,送给他!”

赵高答应一声,看了一眼嬴政和缭,慢吞吞地往外走去。缭躬身谢过赢政的厚赠,也一言不发地转身向外走。嬴政极为无奈且痛苦地看着缭的背影慢慢地在自己的视线中远去,不知道为何他会前后判若两人呢。不行,怎么也得问个清楚,他对着缭远去的背影叫道:

“先生,请慢行,本王还有话说。”

缭慢慢地转过身,眼中闪现出一种让人难以觉察的犹疑神色,但却依旧平静地说道:

“不知大王唤缭止步另外有何吩咐,是不是还有什么馈赠我的东西啊?”

嬴政紧走两步,走到缭的面前,目视缭良久,忽然躬身对着缭深施一礼,而后推心置腹地沉声说道:

“先生,嬴政自忖确实是躬身虔诚以求治国经略之贤才,而且确无怠慢开罪先生之处,不知先生为何如此拒嬴政于千里之外,前后判若两人呢?”

缭听完嬴政的话之后也目视嬴政半晌,而后才对嬴政说道:

“缭何尝不知道大王求贤若渴,必欲得之而置上卿方后快,怎奈大王仍非缭心目之中至圣至明之主。”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先生心目中的至圣至明之主呢?是不是先生在其他六国君王之中发现有可辅弼之君?”

缭听后立即摇摇头,又开口说道:

“其实以大王之威仪才智,实是缭心中之上上人选,六国君王无一人可与大王相左右,奈何缭尊法术,其君王则必威严有仪,峻形而有体,绝不轻而下人。大王鼻额高耸,双目颀长,胸若巨鸟,声如豺虎,少恩德之心而多虎狼之志,简约可比常人布衣,得志也会轻视共过患难之人。魏缭只不过是一介平民,但大王却与我分庭下礼,实在有失一国君王之仪,所以缭才不得不辞去。”

“先生之言,本王谨记于心,以后定当保持国君之威仪体度,即使求贤,也保持君王之仪容,请先生务必留于本王左右,辅佐本王以经略天下,建一统之大业。”嬴政极为恳切地说道。

缭听后沉吟半天,而后点点头,对嬴政说道:“夫秦强而六国弱,大王又如此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缭不身向秦国,又能浪迹何处呢?请大王上座,受缭一拜。”

嬴政听后连忙回身重新坐好,缭则恭恭敬敬、极其虔诚地跪在地上,给嬴政叩了一个头,而且还说道:

“微臣缭拜见吾王,愿吾王政盛国强,早日完成一统大业,不过请吾王切莫忘了微臣所说之话,勿忘国君之体。”

嬴政笑着点点头说道:

“爱卿且平身,本王又得一贤臣良辅。本王任命你为国尉,愿听国尉是如何看待本王东并六国的事情的。”

大王既然问起此事,那么微臣便抒一己之言,以现在秦国之强,其余六国便如秦之郡县,以秦国之兵强马壮,足以将其逐个剪灭,收其君为庶民。但微臣唯一所恐的就是六国之君再造合纵,偶于顺从之中突发不意之兵,这也就是智伯、吴王夫差及齐之湣王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所以我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要贿赂六国的权臣,从而打乱其谋划,不过用去三十万金,则必可灭六国而得天下。现在大王的兵马已经足够强壮,单看先灭掉哪一个国家了。臣听说先祖昭王之时,范相国睢曾献远交近攻之策,赵、魏、韩三国距我国近,而楚、齐、燕三国则远,劳师以袭远,则败必不可免也。何况我们如果劳师袭远,或许还会惨遭身后黄雀之灾。所以微臣以为如果大王必欲得天下,则需行两方面策略:

一、继续实行远交近攻之策略,而且还要逐步地蚕食各国领土,防止六国心生恐惧而再度合纵,同时再反复压制楚、齐、燕三国乘机发展,所以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出兵助韩、赵、魏去攻击燕、齐、楚三国。

二、实施间谍策略,选能言善辩之士远赴六国,以财宝及美女离间各国君臣之间、六国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我们坐收渔利。

如果这两方面的策略都能得到顺利实施,那么大王之宏图伟业不久则可成功。

嬴政听后连连点头,颇为赞同尉缭的建议,而后令赵高先选择合适人选用作奸细,离间各国的关系。赵高为嬴政推选了善于辞令、长于应变的顿弱和姚贾。

其后,嬴政果真采用了尉缭之远交近攻而且还要蚕食的策略,韩国已不足惧,魏国也已非强国,只有赵国还算是其近邻之中的强敌,于是便先展开了对赵国的攻击。

他先命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阏与,并取赵之九城,随后又命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赵兵十万人,攻下平阳后又挺兵深入,攻其宜安,杀其守将。虽然燕国与齐国毗邻赵国,赵国一灭,他们的国境也必临于秦军铁蹄之下,但他们早已为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所吓倒,谁也不想趟这场浑水,得罪秦国。于是秦国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赵国的大片土地。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