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这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给皇帝提几条意见就有如此之虞,能沾边吗?可别忘了,那还是个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的时代。君不闻,臣子笔下一个“维民所止”的用典,竟被解释为影射要去掉雍正帝的脑袋(按“维”、“止”两字的字形来解释),其人下狱死后还要枭首戮尸,并连坐家人。皇朝既有这样的先例,何况这时曾国藩是明目张胆地数叨皇帝的不是呢!咸丰与雍正是已间隔数代了,但“家天下”还是一脉相承的呀!就近处说,咸丰皇帝在对付内忧外患方面,未必比刚归西的先皇更有办法,但对臣子的生杀予夺之权,自他臀沾御座的那一刻起,便法定地有了。处置一个“大不恭”的新进汉臣,还是小菜一碟的。即使不至于到杀头的份上,给个革职之类的处分,你苦巴苦结地奋斗挣扎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有了的这般光景,岂不就又毁于一旦了吗?这样看来,此番这位新君还真是对曾国藩“施恩”了,当然更表现出他自己还算聪明。
对于曾国藩来说,真可是吃一堑长一智。他接受教训,决心以后再也不盲目效法古代谏臣,冒险上这样的奏折。他在写给诸弟的一封信中就交了实底:“此后奏折虽多,亦断无有似此折之激直者。此折尚蒙优容,则以后奏折,必不致或触圣怒可知矣。诸弟可将吾意细告堂上大人,毋以余奏折不慎,或以戆直干天威为虑。”诚然,家人也不能不为他担惊受怕呀!他自己更是将此事铭记于心,终生念念不忘。以至于在临终的遗折中还特提到,此期“应诏陈言,语多憨直,渥蒙文宗显皇帝采纳优容,不加谴责”。
从经此折潜在风波以后的实际情况看,曾国藩的确没有再上那样激直的谏折。所上者已是《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之类。虽然也是针对社会某些积弊建言,但毕竟不是指责皇上。而且,用语上也平和、委婉多了。就拿他于咸丰元年十二月间上的《备陈民间疾苦疏》来说吧,开宗明义地便布设下这样的前提我皇上爱民之诚,足以远绍前徽,特外间守令,或玩视民瘼,致圣主之德意不能达于民,而民间之疾苦不能诉于上,臣敢一一缕陈之……接着,曾国藩才陈述了诸如“银价太昂”、“盗贼太众”、“冤狱太多”等致使民间疾苦深重的具体情由。说一千,道一万,反正前提压根儿没有皇上的责任,都是“外间守令”们不肖,弄得民不聊生。
这样说,皇帝还会动气吗?又兼表示了他曾国藩自己一副忠君爱民的热肠,绝不是那等漠视民间疾苦、给君国添乱增忧的混账官儿,岂不妙哉!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