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由虚探实:看你来我往,识人情心意

由虚探实:看你来我往,识人情心意

作者:牧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无论哪行哪业,只要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离不开对人的心理的体察。政治家往往是揣摩心理的高手,而商人为了得到顾客的欢心则更是绞尽脑汁。即使是我们普通人,大到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小到为了防止吃亏上当,也都要对人类心理的基本规律有一个基本的掌握。然而,很多人对人心理的理解比较单一,看不到人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可能会出现的不同的心理表现以及不同的心理感受,不懂得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洞察上下级的“微妙”关系,看穿同事间的“复杂”心理人际交往,少不了和上司、同事打交道。有的人能够很好地处理和上司之间的关系,和同事打成一片,关键在于其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会看眼色行事,会投其所好,并捕捉对方的心。

上司意有所指,下属心领神会如果上司与你的关系并不特别和谐,你可能很苦恼但又无法弥补,原因何在?原来有时你对领导的意图反应太迟钝。

上级和下属相处时,也是有一些讲究的。有时,他们的某些行为动作或语言也会暴露出其微妙心理。

要了解上司与下属相处的心理状态,对于他们的每个细节,都要细心地分析,便于你搞好公司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上司与你的关系是你做好工作的关键。当上司劝说下属应打起精神努力工作时,如果下属只是口头上响亮地回答“是,是”,但是实际上却并没什么改进,也不打算改进,这一般都表示内心对上司反感。

比如,当你向上司汇报工作时,上司皱了一下眉毛,避开你的眼光,这说明他对你的汇报不感兴趣;这时,如果你还不理会老板的动作,他或许会点燃一支烟或倒上一杯茶,这表明上司已经对你感到厌倦了。

一般上司对下属的谈话总是居高临下,他可以紧盯着下属的眼睛和每一个动作,而下属通常都是采取恭敬的态度,俯首帖耳地倾听,并不时伴以理解和应酬性的微笑。这就是心理优势和心理劣势的表现。社会地位低者和社会地位高者进行交谈时,对方只是随意地附和,并不向说明者使用客气的语调说话,这通常都是对对方怀有藐视心理。

当上司对下属有反感时,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将反感压抑在心底,而是直接表现出来。例如,谈话当中突然离席,故意让对方久候;谈到主题时,故意岔开话题;假装正在思考问题,将视线转移到别处。更有甚者,根本不听你的谈话,一个人看起报来。

同事之间的心真的不可琢磨吗每天上班或下班,当一大群同事站在电梯内等待进入办公室或走出办公大楼时,你注意过他们的表情和表现吗?

心理专家实验表明,人们在使用电梯的一些行为和表情,从某种程度上可透露其内心世界。仔细观察电梯里的人们,通常都可能会有不自觉的各种反应,这些随意的行为看起来是很有趣的。

比如,在电梯内来回踱步或跺脚的人,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同事,那么很可能说明此人比较敏感,内心世界丰富,洞察力较强,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力。在生活中,他也是个感性的人。

在电梯内不耐烦,按捺不住地重复按电梯钮。这样的人性格急躁,办事讲究效率,时间观念强,属于行动派类型。如果你的同事有这样的习惯,那么他很可能在工作上干得比较出色,常常超额完成任务,而不至于拖后腿。这样的人人缘很好,性情随和,容易与人相处,但有时也会表现出情绪化或自私心理,以个人为中心,当目标已定或决心已下时往往不顾别人的感受。

眼睛只盯着电梯楼层指示数字,或只等电梯门开。这样的人比较理性、稳重,做事小心谨慎、有条理,深得他人信赖。他们不喜欢插手别人的事,也不喜欢别人干预自己的工作,有时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如果你的同事是这样的性格,不要认为他们是冷漠的、对人缺乏关心的,他们只是不喜欢惹麻烦和加重负担而已。

在电梯内环视周围及观察每个人,注意电梯内的细节标志和装饰等。这样的人心理防卫意识强烈,不轻易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内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主张知己不需多,贵在感情深。

在电梯内只低着头看地面。这样的人看上去比较沉默,不太喜欢表现自己,其实内心是真诚而坦率的,能够赢得别人的喜爱,因此人际关系比较和谐。这类人的缺点是容易轻信他人,缺乏原则,不善于拒绝。

心理洞察术1.与上司保持适当的距离,表示由衷的敬意。

2.当上司遭受挫折时,与其站在一起。

3.站在上司的立场上想问题。

4.三缄其口,避免被同事利用。

5.与同事相处也要因人而异。

打招呼方式显示心理距离,座位选择暗示亲疏关系距离是衡量人际关系的重要尺度。打招呼时,彼此之间要保持问候距离;交谈时,彼此之间要保持座位的距离。通过距离的大小能够探知人际往来的疏远或亲密程度。

打招呼时双方的距离可显示出双方心理上的距离人们在相互打招呼的时候,若能通过打招呼的方式察觉到对方与自己之间保持的距离,就会洞察对方心理状态的特点。比如,对方在打招呼的时候,故意后退两三步,也许他自己认为这是一种礼貌,表示谦虚,然而这种小动作往往让人误解是冷漠的表现,以致话题无法展开,同时也难以开怀畅谈。像这种有意拉开距离的人可视为警戒、谦虚、顾忌等情感的表现。如果下意识地保持距离,说明对对方的疏远、警戒,试图营造对自己有利的气氛,使对方的心理状态处于劣势。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靠近自己有好感的人,对没有好感的人往往会疏远和躲避,这样在无形中就控制了自己与他人的距离。第一次见面,比一般要求的距离更近来跟别人打招呼,说明此人对对方有好感,希望与之接近和交往;相反,不自然地保持距离跟别人打招呼的人,可能表示不想与之交往,或心存戒备。

从打招呼的距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和人靠得近而打招呼的人,其性格多是外向的,开朗乐观,自信心强,能很好地融入团队。如果对方已打招呼,而自己仍想保持距离,则说明其性格内向,喜欢个人性质的工作。

打招呼的方式,不但给人留下最直接的印象,还能引起对方的心理感受。比如,打招呼时,先注视对方再握手的人,对对方怀有警戒心理,甚至有点不信任,同时还想使自己占据优势,让对方在心理上占据劣势。

打招呼时,不敢抬头看对方,回避对方的目光,只是鞠躬或行礼,这样的人给人一种自卑感较重的印象。

见面时,先保持好距离,再打招呼致意的人,一方面是表示礼貌和客气,另一方面是防卫意识较强。

总是用一种问候方式来打招呼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防卫心理。

一边打招呼一边用手拍肩,这样的人很热情,愿意与人交往,同时也希望获得对方的友情。但也可能只是套近乎的表现,表示自己的大方和热情。

与人一边打招呼一边不忘赶路的人,说明此人脾气急躁,做事讲究速度,也可能是真的有什么急事。

心不在焉或冷漠地与人打招呼的人,说明此人对对方没有好感,为了面子或照顾旁人的自尊而勉强应付一声,也可能是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见面。

此外,打招呼的语言也能反映出一个人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和性格。比如,用“嗨”打招呼的人,想象力丰富,为人诚恳热情,性格也多活泼开朗。而用“你好”打招呼的人,说明此人头脑冷静,在生活中是个相当遵守信条和原则的人,做事一丝不苟,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在社交场合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常常用“来了呀”作为招呼方式的人,办事果断,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在待人方面也比较随和和真诚。

座位的选择体现交往感情的深浅落座的位置无非是这样几种:坐在身旁、相对而坐、背对而坐和随处而坐。心理学家认为,落座的位置和距离虽然是人们不经意中做出的选择,实际上它能反映出与人交往的心理距离和感情亲疏。

坐在正对面和旁边,其表现的心理状态有所不同,面对面坐着有一种距离感。这时,两人之间有一张桌子或其他类似的障碍物会感觉比较舒服。而坐在侧旁的时候,就没有如此的限制,大多数人采用亲密的距离并肩而坐,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注视相同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某种连带感。而面对面的坐姿,双方都处于可以观察对方的最佳位置上,很容易产生视线冲突,造成对峙或尴尬的状态。

情人之间的谈心通常是依偎身旁而坐,表示彼此亲密无间的感情。两人对弈,则要相对而坐,才能平衡彼此的距离,集中精神进行比赛。

平常与人交谈,如果对方坐在你的对面,并且态度严肃认真,则说明对方想要告诉你重要的事情。因为对面而坐,更能有力地传达自己的真情实意,同时吸引对方的关注。

如果是多人场合,有人选择位置较远的座位落座,则说明此人不想参与谈话,或对话题不感兴趣,只想做个听众而已。如果是日常交往,选择离你的座位稍远的人,说明彼此的交往有一定的距离,感情并未达到深厚的阶段。

如果对方和你呈对角线的方向而坐,这表示对方要帮助你,这时应及时提出自己的需求或条件,以把握时机。

座位的远近或方向所反映出来的人际距离通常在会议中得到最好的体现。比如,选择坐在自己身旁的人,表示对自己有好感;有别的空座不坐,故意坐到你对面的人,可能表示对立;坐在对面的人,如果采取正面相对的姿势,则可能给你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而微侧身相对而坐的人,带来的紧张感就不会很强烈。

斜侧着身子,且大半身体占用了桌子的很大空间,可以与人进行比较轻松的谈话,适合愉快地闲聊。选择坐在转角或直角的位置上的人,往往会采取这种方式与人交谈。

又如,在大学的教室里,如果有人想积极参与讨论,这些学生大多数会坐在教室前面的位置上,反之,有些学生不常来上课,一定会坐在教室后方,对于本科目不感兴趣的人,也会选择坐在后面。

心理洞察术1.与人初次相见,坐在他的旁边会容易进入状态。

2.尽量制造与对方正面接触的机会,可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3.缩短与紧张者之间的距离,可采用亲近一点的举动,比如拍肩等。

4.想让领导看见你,聚会最好坐在角落里。

5.会议、宴会、出席座位安排有讲究。事先了解所请人之间的关系,以免好心办坏事。

交谈态势反映内心秘密,话题内容流露心理变化交谈是人际交往上的需要。交谈的语势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交谈的话题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心态和所想。从语势和话题上探知内心,是社交必备的能力和技巧。

从交谈态势上识人古人云:“言未出而意已生。”一个人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一些实际情况。但如果不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辨其是非善恶,也是无法看破人心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常常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那么此时他内心的心理密码已经泄露了他的真实动机。

在正式场合中发言或演讲的人,开始时就清喉咙者多是由于紧张或不安。

说话时不断清喉咙、改变声调的人,可能还有某种焦虑。

有的人清嗓子,则是因为他对问题仍迟疑不决,需要继续考虑。一般有这种行为的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儿童多。儿童紧张时一般是结结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说“嗯”、“啊”,也有人总喜欢习惯性地反复说“你知道……”。

故意清喉咙有时是对别人的警告,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意思是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可要不客气了。”

口哨声有时是一种潇洒或处之泰然的表示,但有的人会以此来虚张声势,掩饰内心的惴惴不安。

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

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声音会阴阳怪气,非常刺耳。

有叛逆企图的人说话时常有几分愧色。

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就容易有言语过激之声。

内心平静的人,声音也会心平气和。

内心清顺畅达之人,言谈自有清亮和平之音。

诬蔑他人的人闪烁其词,丧失操守的人言谈吞吞吐吐。

浮躁的人喋喋不休。

善良温和的人话语总是不多。

内心柔和平静的人,说话总是如小桥流水,轻柔和缓,极富亲和力。

从交谈内容上识人如何从一个人语言的密码中破译对方的心态呢?闲谈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因为闲谈大多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这会使对方心理上卸去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此事是秘密决定的,各报记者都很想探得秘密,竭力追逐参加决定会议的大臣采访,却一无所获。这时候,有位记者有心研究了大臣们的心理定势:大臣们不会说出是谁出任首相,假如问题提得巧妙,对方会不自觉地露出某种迹象,有可能探得秘密。于是,他向一位参加会议的大臣提了一个问题:此次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秃子?因为当时有三名候选人:一位是秃子,另一位是满头白发,还有一位是半秃顶,这个半秃顶就是东条英机。在这看似无意的闲谈中,这位大臣没有仔细地考察到保密的重要性,虽然他也没有直接回答出具体的答案,聪明的记者从大臣思考的瞬间,就推断出最后的答案,因为大臣在听到问题之后,一直在思考半秃顶是否属于秃子的问题。记者从随意的闲聊中套出了他需要的独家新闻。

与人谈话时,一些见识浅薄、没有心机的人就会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倾诉给你听。对于这种人,你不应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只需当做一个普通朋友就行了。

假如和对方相识不久,交往一般,而对方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股脑儿地倾诉给你听,并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很容易令人感动的。然而,转过头来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样的表现,说出了同样的话,这表示他完全没有诚意,绝不是一个可以深交的人。

这种人对一切事物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千万不要附和他所说的话,最好是不表示任何意见,只需唯唯诺诺地敷衍就够了。

还有一类人,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喜欢散布和传播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让别人听了以后感到忐忑不安。其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满足一下他们不甘久居人下的虚荣心。他们并不是心地太坏的人,只要被压抑的虚荣心获得满足,他们也就消停无事了。

以倾听方式出现的人,其表现的是支配者的形态。

从男女感情的角度来看,表示你很关心对方,或者极度爱着对方,因为你是个忠诚的倾听者。像这样的倾听者,非常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人、名人、歌舞影星的花边新闻逸事方面,这说明他的内心存在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欲望。

在人际关系中,最容易被破译密码的语言,就是客套话。客套话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客套话要运用恰当,过分牵强而显得不自然的人,说明此人别有用意。客套话的反面是粗俗语,一些人会对自己心仪之人冒出随意的言语,以示双方的关系非同一般,给人以亲密的感觉。在毫无隔阂的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不过,当在此种亲密的人际关系里,突如其来地加入客套话的时候,就必须格外小心。有时候,男女朋友的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就很可能是心里有鬼的征兆。

用过分谦虚的言辞谈话时,可能在表示强烈的嫉妒心、敌意、轻蔑、警戒心等。语言是测量双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离的标准。客套话使用过多,并不见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轻蔑与嫉妒的因素。同时,在无意中会将他人与自己隔离,具有防范自己不被侵犯的预防功能。

某些都市的人,对外乡人说话很客气。这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是一种强烈的排他性表现。因此,往往无法与人熟悉,而是给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类推,假使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话时,则很可能内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隐藏着敌意。

心理洞察术1.气势上压倒对手,心理上就会先胜一分。

2.连续发问可占据上风。

3.放慢说话的速度,给人留下诚实的好印象。

4.果断地表达观点。

5.复述对方的问题可以表现自己的认真态度。

6.讲述相似或相同的经历,会让对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坦坦荡荡真君子,警惕“小人”变脸术审视那些想和你交朋友的人,内心重于外表、背后重于当面、行动重于言语。不光看现在,还要看过去;不光看做事,还要看做人;不光看对你,还要看他如何对别人。一个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也会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坏话;一个对人忠厚的人,也会对你赤诚相见。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胸怀坦荡真君子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式的人物受人欢迎,被人信赖,但在人性的丛林中,人心是难以辨别的。什么样的人可称为君子,需要有过人的眼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君子应该是个有教养的人。在礼节上知书达理,在行为上严肃认真,在做事上细致严谨。从不随便评论别人,不会在背后说三道四,别人说话从不随便插话。

君子应遵守诚信原则。说话算数,不轻信他人之言,也不会轻易对人许诺。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即使有困难也绝不食言。

君子应为人谦逊。尊重别人的观点,即使不同意也不会加以驳斥或狡辩。与人交往从不显示自己的身份和优越感,而始终保持谦恭的态度。

君子应尊重别人。在同别人谈话时,会看着对方的眼睛,而不是心不在焉,或忙着做其他的事。

君子应奉献爱心。在任何情况下,对处于困难的人都能及时伸手相助,对其表示关心,给予照顾。

在交往的朋友当中,很多人都有着君子的品德和风范。

比如,敢直言规谏的诤友。即在朋友之间敢于直陈人过,积极开展批评的人。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交诤友是正确选择朋友的一个重要方面。诤友,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每个人身上的污点。

善于帮助他人的导师型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得到导师型朋友的指点和帮助,就能使你少走弯路,导师型的朋友往往在某一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科学史上戴维和法拉第的友谊,一直被传为佳话。当法拉第成为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誉满全欧洲时,他还时常对人说:“是戴维把我领进科学殿堂大门的!”可见,导师型的朋友常为困境中的友人指点光明,常为在事业上作最后冲刺的友人送去呐喊和力量。

患难之交。尽管时过境迁,但友谊与日俱增,他们相逢于危难之中,相助于困难之时。相同的命运和遭遇铸造了强有力的友谊链条,使友谊牢不可破。因为他们相交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即使在一起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毕竟相互分享了忧愁和困苦,这会使友谊因基础牢固而地久天长。

拨云见日识“小人”

与“君子”对应的就是“小人”。“小人”一般很难说清,因为“小人”既没有特别的样子,也没有“小人”二字的标志,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吃了“小人”的亏。

其实,通过人际间的交往,“小人”一般都会有以下几点特征:

阳奉阴违的人。这种人对任何事都会表里不一,这种行为代表这种人的做事风格。

阿谀奉承的人。这种人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人”,但容易因奉承而得宠,从而将自己的得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他人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却抬高自己。

两面派的人。某人得势就会依附,失势就会疏远,转而投靠别人,是“小人”的特征。

落井下石的人。在“小人”看来,看到别人摔跤是件快乐的事。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人。“小人”为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