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为了使吕先生对五脏六腑有个大概的了解,我问小赵:“你还记得《黄帝内经》里第八篇《灵兰秘典论》关于脏腑十二官的描述吗?”
小赵朗声回答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我点头笑道:“不错。古人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按功能分别赋予五脏六腑一个职位。人体的脏腑各司其职,使人体健康地运转。”
吕先生很感兴趣,问:“这些器官的职位有些我不太明白,可以详细一点解释吗?”
“当然可以,这些官位是按照他们的功能来分的,下面会一个个来讲解。我们要学的是它们的功能,而职位只是一个比喻,切不可舍本逐末。”我答道:“为了便于理解,我经常把人体比作一辆豪华精密的高级轿车,那么人的心脏就像轿车的马达一样提供动力,肝藏血就如同是轿车的油箱储存着维持人体生命的油,脾泌别清浊就好比轿车的三元催化装置分辨有害与无害的物质,肺主呼吸如同轿车的进排气管,肾主水可比作轿车的水箱。”
接着,我结合逐一讲解五脏六腑的功能和特点。
01肝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特点:通调气血。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相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清气相通应。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肝主藏血藏血是储存身体的养分,古人通过最基础的解剖观察发现,肝脏是人体藏血量最多的一个脏器,因而认为肝主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疏泄则是指身体的疏通调节功能,古人把血液比作滋养人体生命的水,而木正是从水中生的,于是把肝脏的五行属性归于木,从而将“木喜条达”的特性转嫁到肝上。认为“肝主疏泄”,是指如情志的条达、气血的流畅、饮食的消化与排泄、水谷养分精微的输布与转化等,都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情志和消化两方面:
(1)情志方面:肝藏魂,心藏神。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了以心为主宰之外,也与肝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有“肝是将军,主谋虑”的说法。当肝功能正常时,则人的气血平和,心情舒畅。如果肝的疏泄太过,会出现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或血随气逆而吐血、衄血。如果肝疏泄不及,则会出现精神抑郁、喜叹息、郁闷不安等症状。如果肝血不足,则会出现头晕目眩、精神疲惫、夜间多梦等症状。此外,如果情志不畅,五志过极,也会导致肝火上逆,出现面红目赤、筋粗气壮等症状。
(2)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气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一旦肝的疏泄失职,就会出现消化功能不良的病变。如肝气郁结的患者,除了有胸胁胀痛、急躁易怒外,也常有胃气不降的嗳气和脾气不升的腹泻等症状。
此外,肝的疏泄功能与血和水的运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肝的疏泄正常,则血液正常运行于脉中;如果肝的疏泄无力,则会肝气郁滞,血液运行不畅,出现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甚至会停滞而形成瘀血;如果肝的疏泄太过,比如大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涌,则血液将会溢出脉外,而引起面红、目赤、呕血、衄血等各种症状。
“医案1:肝血虚”
2010年11月,49岁的魏女士来找我看病,她说自己一个月来总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手脚经常不由自主地打哆嗦。
检查发现她面色苍白,指甲不荣,失眠多梦,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足震颤或肌肉抽动,关节拘急不利,月经量少色淡甚至经闭,舌淡苔白,脉细。
我告诉魏女士,这是肝血虚,应补血养肝,给她开了十全大补丸与归芍地黄丸。
我解释魏女士各个症状出现的原因道:
由于她肝血不足,不能向上营养滋润头面,因而会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肝血不足,冲脉、任脉失于充盈,因而月经量少色淡;肝血虚导致心血不足,血不足以濡养心,则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肝开窍于目,肝血虚,则目失所看,因而视力减退;肝之荣在甲,肝血不足以濡养指甲,则指甲失羞而不荣;肝主筋,血虚筋脉失养则拘急不利;当血虚严重时,致使阳气偏于亢盛而形成虚风,虚风内动则肢体麻木,手足震颤或肌肉抽动。
“医案2:肝阳上亢”
2010年12月,39岁的苏先生来到我的诊室,他说自己眩晕耳鸣,脑袋胀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常常心悸,最近还经常忘东西。
检查得知他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足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红,脉弦有力。我告知他这是肝阳上亢引起的,让他吃几副柴胡舒肝丸治疗。
苏先生属于下虚上实的病证。下虚表现为腰膝酸软、颈重足轻的肝肾阴虚现象,上实则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症状。
由于肝的阴液亏损而不足,致使肝阳上逆于头目,因而眩晕耳鸣,头目胀痛;由于肝阴不足,肝的疏泄失调,因而急躁易怒;由于气血上逆于头面,因而面红目赤;由于阴血严重亏虚,致使心血也相对不足,心失所养,因而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由于心、肝、肾的阴液亏损而不足,腰膝失于濡养,因而腰膝酸软、头重足轻。……
02心功能:主血脉,主神明。……
特点:推动气血,以血为主。
中医认为心是五脏六腑中最重要的脏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有心包裹护在外。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明,并且对全身脏腑组织有指挥和协调的作用,因此把心比喻为一个国家的君主。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1)主血:心主血是指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心脉自身,皆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血液的运行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心的搏动泵血作用尤为重要。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血液才能正常地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若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或心阴不足,心脏搏动过快而无力,或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产生脉象无力、面色苍白、血压低、说话有气无力的现象。
(2)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与脉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地搏动,脉管有规律地舒缩,血液则被输送到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当血脉瘀阻时,血液流动不顺畅,将会产生脉象细涩、面色青紫、胸闷、胸痛、心悸的现象。
心之所以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其主血脉功能,即生血和运血功能有一定关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包括神志活动,都离不开血气的充养,而血气通过脉管到达全身各处,是以心脏搏动为动力的。只有当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生命活动得以继续。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发生障碍,就可影响到各脏腑形体官窍。一旦心脏搏动停止,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也即丧失,生命活动也随之结束。
◎心主神明心主神明,又称藏神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人体的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心所藏的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的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的神。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
心的主血脉与藏神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即在心脏与血脉中化生和运行的血液。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只有心主血脉正常,气血供应充足,才能使神志精明,思虑敏捷。如果心主血脉失常,血液虚少或运行不利,则会导致神志异常,精神思维活动出现障碍,有时会出现恍惚健忘、失眠多梦、神不守舍、痴呆癫狂、昏迷不醒等症状。
“医案3:心气虚、心阳虚”
吕先生问:“常听人说起心虚,这是什么意思呢?”
心虚泛指心的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
我将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临床表现分别描述给吕先生听。
心气虚: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自汗,心悸(活动后加重),舌淡苔白、脉弱。
心阳虚:除心气虚的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面色晦滞,心胸闷痛,舌淡胖嫩或紫暗、脉微细。
……我分析道:由于心气亏虚,无力鼓动血液的运行,致使机体失于濡养,由此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自汗是指白天不因疲劳,或无明显诱因而时时出汗的症状。由于心气亏虚,导致全身气虚,并且损伤肌表的卫气,卫气不足,因而会出现自汗的症状;由于心阳亏虚,不足以温煦肢体,致使阴寒内盛,因而畏寒;由于心气亏虚,无力鼓动血液的运行,心血不足以濡养心脉,因而心悸;由于心气、心阳不足,致使血行不畅而形成血瘀,瘀血痹阻在心胸,因而心胸闷痛。
“医案4:心血虚、心阴虚”
我将心血虚与心阴虚的临床表现分别描述给吕先生听。
心血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眩晕,面色淡白,舌淡,脉细。
心阴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兼有阴虚内热的症状,如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
……我分析道:心血虚和心阴虚,是心脏阴分受损的不同阶段。由于血属阴,阴与血具有相同的性质,因此心血虚和心阴虚所表现出来的主症是一致的。
由于心阴、心血亏虚,不足以濡养心脉,致使心动不安,因而心悸;由于气弱血虚,气血的升降输布发生障碍,因而眩晕;由于心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因而失眠;由于肝阴亏虚,肝不能藏血,因而魂魄浮越于外而多梦;肾主髓且通于脑,由于血气衰少,不能充养心肾,因而神志动乱,精神昏聩而多忘;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因而面色淡白;阴虚则虚热生,虚热内扰,因而出现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等阴虚内热的症状。
03脾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特点:生化气血。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中医讲的脾,从西医解剖角度讲包括脾和胰两个脏器。
脾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于脾与胃,相为表里。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气相通应,旺于四时。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
◎脾主运化古人通过解剖发现脾和胰与胃连接紧密,于是认为脾脏的功能就是帮助胃把吃进来的食物消磨转运,所以有“脾和胃都是管理粮仓的官员,脾主运化”的说法,中医认为脾的运化功能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运化水谷:即通常所说的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具体地讲,当食物入胃后,必须先经由胃的腐熟消磨作用,而产生营养精微物质即营养成分,脾将营养精微物质运化吸收与布散,化生为气血津液,才能营养脏腑,灌溉全身。而食物的残渣,则通过胃、小肠、大肠的传输,最后排出体外。
运化水湿:是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脾与体内组织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排泄有密切的关系,对人体水液平衡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水湿的运化过程主要在肺、脾、肾三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当水饮到胃后,首先经由脾的吸收与转换,然后由肺将水液散布到心肺,起到灌养五脏六腑、滋润肌肤皮毛的作用。而运化所剩的湿浊,则输布到肾与膀胱,从而排出体外。因此,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职,输布水湿的功能受损,则水湿将会停聚而形成痰饮或湿浊,并且引起各种病变。如水湿停滞肠胃,则会出现大便溏泻、小便不利等症状;水湿留在腹腔,就会形成腹水;水湿溢出到肌肤不能外泻,则会形成水肿。
脾将食物消化吸收后,转化为气血,为人体提供营养和动力,因此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一说。
◎脾主统血由于脾可以生气,而气具有固摄血的作用,因此脾还可以统血,即把血液统摄在脉中运行,否则血液就很容易溢出脉外而出血。形象点来说,如果把血比喻为河水,那脾就是河岸,可以防止血溢出脉管这条河道。若是脾气虚损,不能统摄血液,就如同河岸有了缺口,血液就会溢出脉管向外流,而出现各种出血症。
脾还有升清作用,即脾能将营养精微物质与其所化生的气血,布散到全身的四肢百骸。如果脾的功能低下,不能升清营养精微物质,便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头晕目眩。
“医案5:脾气虚”
2010年12月,54岁的鲁先生来看病,他肚子胀得很厉害,吃得很少,但吃饭后更胀,还会拉肚子。
检查得知,他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而且有全身气虚的症状,如肢体倦怠、少气懒言、舌淡、脉弱等。我告诉他这是脾气虚,建议他用参苓白术散。
鲁先生各个症状出现的原因:由于脾气虚损,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致使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受损,因而产生腹胀纳少,食后尤甚;由于脾胃运化乏力,致使水湿留滞不化,当水湿流注到肠时,则出现大便溏薄;由于脾虚,致使水谷精微吸收不足,肢体失于濡养,因而出现全身气虚的症状。
……
“医案6:中气下陷”
2010年11月,40岁的章女士来看病,她肚子很胀,吃东西后尤其厉害,而且肛门坠重,长期拉肚子,小便次数很多,有时小便混浊得像是米泔水。
检查得知,她脘腹垂坠作胀,食后尤甚,肛门坠重,脱肛,子宫下垂,便意频数,长期大便溏薄,有时会有乳糜尿,并有全身气虚的症状。我告诉她这是中气下陷导致的,开了药方后,我推荐她常服补中益气丸。
我仔细分析了章女士的病因:中气下陷的病因为脾气虚弱所引起。由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导致气机的升降失常,内脏的升举功能不足而下陷;由于中气不足,致使膀胱、直肠的秘藏固摄功能受损,因而便意频数;由于脾虚而中气下陷,致使精微之气不能正常输布,反而下流入膀胱,因而出现乳糜尿;由于脾胃运化乏力,致使水湿留滞不化,当水湿流注于肠中时,则出现大便溏薄;由于脾虚,致使水谷精微吸收不足,肢体失于濡养,因而出现全身气虚的症状。
04肺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
特点:推动气血,以气为主。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在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气管、支气管与喉、鼻相连,因此称喉为肺的门户,鼻为肺的外窍。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因此有“华盖”之称。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能辅助心主血脉、神明,肺主气就如同宰相辅助君主治理国家一样,因而说肺是宰相。
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体现于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有节律地呼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的呼吸均匀通畅,节律一致,和缓有度,则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通畅协调。
肺的呼吸失常,会导致一身之气不足,即所谓“气虚”,出现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症,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运行,导致各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
◎肺主宣发和肃降肺还有宣发和肃降功能,我们可以把肺看成是高级轿车的进、排气管,排气管就如同是肺的宣发作用,向上、向外布散水谷精微,排出体内浊气;进气管就仿佛是肺的肃降作用,向下、向内布散津液和水湿。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是由肺气的升降运动来实现的,所以称“肺气宣发”和“肺气肃降”。
肺气的宣发作用,能向上向外布散气与津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腠;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
肺气的肃降作用,能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并将吸入之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三是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肺的功能失常时会产生以下症状:
(1)当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障碍时,将导致呼吸不畅、胸闷鼻塞、恶寒发热甚至肺气上逆而喘。
(2)当肺气虚损时,会影响津液的输布代谢,使得痰凝聚为饮。此外,肺气虚损,则卫气虚弱,肌表不固,因此容易自汗,易患感冒。
(3)当肺阴不足时,容易出现干咳无痰、潮热盗汗、口咽干燥甚至痰中带血或咳血等症。
“医案7:肺气虚”
55岁的陶先生咳嗽,气喘,平时很容易流汗,2010年10月来诊所看病。
检查得知,他咳嗽,气喘,声低乏力,气少不足以呼吸,自汗,痰液清稀,面色发白,苔淡白,脉缓弱。我告诉他这是肺气虚,推荐他吃玉屏风散和利肺片。
我分析陶先生各个症状的原因说:肺气不足,致使肺的宣降功能失调,因而咳嗽、气喘;当肺气亏虚时,则卫气也虚,卫气虚则卫表不同,肌表腠理失密,因而自汗而出;肺气虚,无力宣降气机,气机不能顺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