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李世民传 > 第八章 窦建德轻敌终战败 李世民趁机收失地

第八章 窦建德轻敌终战败 李世民趁机收失地

作者:刘文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窦建德的妻子曹氏夫人闻听丈夫发火,连忙走出来,先让那名卫兵下去,嘱他不要介意,而后奉上一盏热茶,莞尔一笑,柔声问道:“陛下,你今天这是怎么了?臣妾可从来还没见过你跟卫兵发脾气呢!”

“还不都是那些蠢材搞的?一个个都出主意,可没有一个合朕的胃口。”

“那陛下自己想怎么办?”

“都说唐军秦王李世民用兵如神,朕倒想见识见识,与他决一死战。”窦建德斩钉截铁地说道。

“陛下,非是臣妾多嘴,臣妾听说车骑将军凌敬曾出一计,避实击虚,北渡黄河而西进,兵陈关中以迫李世民回兵自保,这条计策不是很好吗?”

“自此北去而西地形复杂,何况还要翻越巍巍太行,十万大军,谈何容易!”

“陛下,现在我军粮草为敌截获,军心涣散,部众思归,如与敌决战,从气势上就已经失逊一筹。不如避开此劫,转而北上,既能慢慢恢复士气,又能突发奇兵以袭敌后方……”

“行了,行了!”窦建德不耐烦地打断曹氏的话,“刚才凌敬就用这样的话来烦朕,现在你又来烦朕。行了,朕累了,先去休息一会儿。”

“陛下……”

曹氏夫人还要再说,窦建德却已经愤愤起身,直奔后边寝室而去,曹氏含泪无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窦建德一觉醒来,睁开眼睛,正好看见曹氏坐在床边暗自垂泪,双肩犹自颤动不止。窦建德心中又是气愤又是爱怜,愣了半晌,这才以手轻抚曹氏双肩:“夫人,朕刚才态度有些蛮横,还请夫人原谅。”

“陛下,臣妾并非为陛下对待臣妾蛮横而泣,实在是为陛下苦心经营的天下而泣。现在敌情未明,却又要与之交战,臣妾只恐此战凶多吉少,我大夏一朝危在旦夕!”

“真是妇人之见,你又知道些什么?不要再哭了,朕去前边看看。”窦建德一边说着一边走出寝室。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窦建德一愣神,一条身影快速地冲进了帐中,差一点儿撞在自己的身上,闯进来的这个人一见窦建德正站在帐中,连忙跪倒磕头,口中说道:“陛下,微臣高雅贤向您报告一个好消息!”

“什么事如此惊慌?”

“陛下,”高雅贤抑制不住满脸的兴奋,又急急忙忙说道,“陛下,微臣刚刚听到前沿探马快报,今晨卯时,他们看见李世民率领手下数百兵士轰赶其营中数千匹战马,北渡黄河,将战马放在河边谷地及缓坡之上啃食嫩草,一直到现在仍未返回。”

“你说什么?”

“探马报称李世民牧马于河北,至今未回营。”

“太好了,太好了!”窦建德确认这条消息属实之后,极为兴奋,一边搓着手,一边在帐中来来回回走个不停。过了一会儿,他转过身对高雅贤说道,“你速去传朕命令,所有将领,即刻命令手下兵士收拾停当,而后集于中军大帐听令。”

“是,微臣这就下去传命。”高雅贤答应着从地上站起来,走了几步,忽然又转过身来,对窦建德说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忘了告诉陛下,车骑将军凌敬他……”

“凌敬他怎么啦?”

“刚才我看见他手下兵士,他们说凌将军已经负气离营而去,临走之时还给您留下一封信。”

说着,高雅贤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到窦建德的手上。窦建德将信接过来,看也没看,伸手将其扯了个七零八落,将手中纸屑掼在一边,非常气愤地说道:“同富贵而不可共甘苦,如此书生意气,不要他也罢。有你们这群良将辅弼,朕又何愁不得天下,你快下去传令吧。”

高雅贤一边喜滋滋地答应着,一边转身出去传令。这时,曹氏也止住哭泣,转过前厅,询问窦建德发生了什么事。窦建德据实以告,曹氏听后颇为担忧地说道:“唐军营中究竟缺不缺粮草,谁也不太清楚,如果他们牧马河北是诱我深入之计呢?”

“哈哈,这个还请夫人放心,朕作战多年,还不至于被这样的小把戏给迷惑住。唐贼之中多善骑射之人,战马是他们的命根子。如果不是粮食实在缺匮,他们绝对不会让自己的战马渡河啃食嫩草的,而且,朕还会密切关注其举动,如果到黄昏他们仍旧没有把马撤回,那么粮草缺乏则成事实,朕绝对不会放弃战机,会在明日即展开决战。”

“但是,陛下,臣妾还是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蹊跷。”

“好了,夫人,你最近身体不好,就不要太过忧虑了,你去后边歇息一会,朕去中军大帐与诸将议事。”

说完,窦建德转身,兴冲冲地、步履轻盈地奔中军大帐而去。曹氏夫人看着他那远去的背影,不禁长叹数声,一时之间,自觉形容枯槁,满腹愁肠。

那么,李世民营中是不是真的粮草缺乏呢?不是的。非但不缺,反而十分丰足,即使被围数月,虎牢城中的积蓄也足以支使。牧马于河北的行动果然就是他使的计谋,目的就是使窦建德更生轻敌之心,趁机将夏军一举歼灭。

窦建德来到中军大帐,诸位大将都已在其中聚齐,等候他的命令。高雅贤已经将李世民牧马河北之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有不少人都神情激昂地等待着窦建德发布命令与唐军决一死战,但也有不少人怀疑李世民牧马河北是诱骗兼隐强示弱之计,并不赞成立即出兵决战。刘彬第一个对窦建德提出了这个疑问,他说:“古人用兵即讲究因地制宜,因时之需,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孙武之后孙膑为其同窗庞涓所害,后来二位因保异主而成敌手。庞涓率军犯下轻敌之错,为孙膑之减灶计所骗,终致马陵兵败,他自己也被乱箭射死。谁能说唐贼此举不是减灶之计的重现呢?”

窦建德手下大将刘黑闼虽然十分同意刘彬的意见,却也根据敌我实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如今我军粮草被劫,又加上数战不利,军心浮躁,即使对方使诈,我们也只能引之决一死战,否则军心必然由此怠惰而一发不可收拾。”

听着众人的议论,窦建德的脑海中也在飞快地盘算着自己的想法。其实他早已打定了与李世民决一死战的念头,也只有如此他才能摆脱暂时的困境。但是,他还在等待,等待前方探马的消息。

直到傍晚,夜色微重,众将都等得心急如焚,前方探马才来报称一直没有看见唐营中放牧黄河以北的战马回营,而且临近黄河边,一直听到对岸有人喊马嘶之声。窦建德一听大喜过望,连忙对部下诸将说道:“朕最担心的就是唐军的骑兵,现在他们连战马都喂不饱,根本无力作战。朕命令,所有将士今晚好好休息,明日逼近虎牢,与唐贼决战,一鼓而击破之!”

次日清晨,窦建德率领全部兵马出板渚营垒向西,命令手下兵士擂响战鼓。一时之间,鼓声惊天动地,声势浩大。临近虎牢关,窦建德一意轻敌,也没让部下排兵布阵,只是对城而陈。整个队伍拖拖拉拉,长达二十余里,旌旗混乱,不少兵士还窃窃私语,有说有笑,而窦建德部下诸将对此却也不加管教。

虎牢城头的李世民等人居高而望,看见城下窦建德的队伍散乱不堪,毫无章法,不禁摇头叹息不止。翟长孙感喟道:“以前总听说窦建德宅心仁厚,爱兵如子,今日一见,只觉他是一个骄躁轻狂,缺少谋略的农夫而已。”

“怎么,难道你想遇上一个像元帅这样厉害的人来与我们敌对吗?我们现在手头的兵马少得可怜,遇上这样的人可是我们天大的造化!”尉迟敬德爽快地笑道。

李世民也是满脸愉悦,非常兴奋地说:“能有今天这种形势,我们还得要多多感谢薛仁呆呢!”

翟长孙曾为薛仁呆旧将,投降过来之后知道了自己的战马为唐军下毒的事情,但听到李世民这样说却还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想问个究竟,又听李世民说道:“当年薛仁呆因城内缺乏粮草而出西城牧马,我们才得知城内供给的情况,并用计使战马失去了战斗力,而且,也正是这件事才使我们灵光突现,于是才有这牧马河北,以虚掩实之计,幸好,这窦建德也真上当了。现在他们兵临险境却嚣张狂躁,军无纪律;兵陈城下,毫无阵法,轻我之心昭然可视,我们则按兵不动,如敌人攻城,则全力将其击溃,时日一过,敌军勇气必然衰竭。何况久在城外,蓄势而发,兵士不但会陡然紧张,还会腹中饥饿,其势自弱,到时我们再出兵追击,必定一举奏功。秦将军?”

“末将在!”

“本帅命你派一队可靠精兵前去敌后给王君廓将军送信,让他伺机举兵西进,在敌人背后发动攻势,不知你可曾办好此事?”

“启禀元帅,末将早已派人去传达元帅的意思给王将军,到时王将军的精锐骑军破袭敌人后方,定能收到奇效。”秦叔宝微笑着回答道。

“好,那我们就静待时机,本帅现在去河北将仍留北岸的骑兵调回,你们密切观察,发现敌军斗志全失便展开进攻,本帅就率领骑兵和王将军一起在敌后进攻,到时敌人一定会认为已尽被我军包围,阵脚自乱,则此战必胜。”

随后,李世民偷偷溜出城去,到黄河北岸将仍留在那里迷惑敌人的骑兵调回,而尉迟敬德、秦叔宝和翟长孙等人则站在城头,密切注视着城下敌军的一举一动。窦建德派人来邀战,众人则坚守不出,而窦建德也不派兵前来攻城,因为虎牢他们已攻过几次,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这次也不想白费力气。时至中午,尉迟敬德等人命令部下埋锅造饭。顿时,炊饭之香一直越过高墙,缓慢而浓郁地在窦建德所率军阵的空间里飘荡起来,勾得人垂涎欲滴。本来早上就没有吃饱肚皮的夏军更是被这一阵阵不绝而来的熟悉的香气馋得四肢乏力,头昏眼花,连肚子也跟着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但是,由于窦建德已抱定决战之心,所以此行将一些辎重器物都放在了后边,并没有带上来,而且他手中也已经没有太多的余粮供手下兵士饱餐战饭了。没办法,兵士们只能以饮水聊解唇焦口燥兼饥肠辘辘之忧。霎时之间,窦建德的军阵乱作一团,众人都席地而坐,互争饮水以解近午的饥倦,全然不顾虎牢城上还有眈眈虎视的唐军。

城上的几员大将见此情景,顿时兴高采烈,立即命令手下吹响号角,率领大队出城攻敌。只听一阵号声响过,虎牢关东门大开,尉迟敬德、秦叔宝和翟长孙三员大将打马如飞,率先冲出城来,而紧随其后的唐军也一个个如下山猛虎,精神抖擞,叫喊着冲向城外的窦建德军阵。正在城东空旷平地极尽慵懒松散之态的夏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敌人惊得目瞪口呆,转眼间,唐军已经借骑兵之势冲到他们眼前。只见刀光剑影上下翻飞,血光迸溅,哭喊声响成一片,许多夏军未及抵抗便已成了唐军的刀下之鬼。一时之间,夏军阵脚大乱,窦建德及其部将拼命控制却也无济于事,许多军士连兵器都来不及拿起便抱头向东猛窜,战场之上顿时一片狼藉,但伤亡之人却极大多数都是夏方军士。而且,窦建德此阵延续二十余里,前头部队遭攻击而引起的大乱及惊呼直接给后部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以为前部已经遭到敌人毁灭性的重创,也都不管不顾,争先恐后地向东逃命,哪里还会与唐军交战呢?兵败如山倒,一败之下,十万人的大军在唐军不足万人的冲击下如潮水一般向东溃逃,窦建德眼见大势尽去,翻盘无望,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在刘黑闼、范愿、高雅贤等部将的保护下随着溃逃的大军向东而退。而翟长孙等人则如入无人之境,在敌军乱流之中往来冲杀,而且直向窦建德冲去。

正当夏军抱头鼠窜之际,忽听前面也隐隐传来喊杀声,匆忙之间一抬头,不禁个个叫苦不绝,只见眼前又有一支骑兵威风凛凛地冲过来。正是会合于一处的李世民和王君廓率兵迎头杀出来。腹背受敌的夏军更加乱作一团,四散奔逃,能捡回一条命便是天大造化,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转眼之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被唐军冲击得七零八落,其兵士被唐军杀死的,人马杂踏挤压而死的不计其数。而窦建德也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只有几员大将和少数的亲随卫兵还保护在他的左右。李世民率领手下几员大将迎击过去,一人接住一个拼杀起来。秦叔宝正好与窦建德照面,二人也不搭话,立即交起手来。窦建德也是身经百战,武艺不俗,而且膂力惊人。如在正常情况下,或许和秦叔宝还有一搏,只可惜自己苦心经营数载的将兵须臾之间化为乌有,心神无属,再加上这几天祸事频仍,诸多事故交加相袭,弄得他也有点儿心力交瘁,与秦叔宝交手总是觉得力不从心。一个不留神,被秦叔宝使了一个回马枪,正好扎在大腿根上,疼得他惨叫一声,大刀撒手坠地,人也差一点儿从马上摔下来。几名部下一听见他的惨叫,立即都奋不顾身地围护上来,与李世民等人且战且退,一直退至牛头渚附近。窦建德失血过多,体力难支,忍痛将跟随自己多年,似仆亦友的部将全部赶走,而后束手就缚。

抓住了窦建德,李世民乘机收复了河南、山东等许多为窦建德所占领的地方。

三日之后,正当李世民等人在汤阴整理故物,恢复唐朝治世的时候,忽然有兵士跑进来对他说道:“元帅,城外来了一群人,说是窦建德的妻子和养子,口口声声说要见您,您是不是去看一下?”

“噢,他们来见我有什么事?”闻听此言的李世民暗自狐疑,随即又问那兵士道,“他们带了多少兵马来?”

“启禀元帅,他们一兵一卒都没有带,只有几个家人模样的人和两名武将打扮的人跟随着。”

“元帅,末将曾听说窦建德的妻子曹氏知书懂礼,颇多智慧。这次前来,说不定和所余残敌有关,元帅你不妨去见见他们。”秦叔宝建议道。

李世民点点头,率领众人出城而迎,前来求见他的正是窦建德的妻子曹氏夫人、其养子曹旦及其属下将领裴矩和齐善行。曹氏夫人得知李世民亲自出来,也是深受感动,连忙抢前几步,施礼说道:“秦王千岁,我乃虏臣窦建德之妻曹氏,今率子曹旦和齐善行及裴矩二位将军前来投降,还请王爷高抬贵手。至于所余部众,齐将军已经将其遣送回家,嘱咐他们今后要安分守己,以力田为生。他们之所以聚众起事,全是为避隋乱,现在犯天命而与王爷交战,终致大败。但他们却都是穷苦人出身,多负苦难,罪臣之妇不敢有所请,只求秦王对他们恩慈有加,使他们安于田园,不要再生出祸乱,涂炭天下苍生。如今洛州、相州、魏州诸地已无兵把守,王爷自可派人接收就是了。”李世民点点头,对曹氏夫人及齐善行、裴矩等人的义举深表嘉许,而后派人接手窦建德的老巢洛州、相州、魏州诸地,同时委派自己的心腹把守各地,分发资财,收拢民心。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他这才率兵飞奔洛阳。

洛阳城内的王世充闻听窦建德兵败虎牢,大失所望,知道再死守下去也只会是死路一条,就想向南面突围以奔襄阳,重新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众将却都一致反对,只有儿子王标支持他。无奈之下,王世充率领属下开城投降。自此,李世民东征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争正式宣告结束。但是,获胜之后的李世民并没有着急回长安请功,而是在房玄龄的建议下悄悄地为自己的将来作打算。他利用职权打开王世充的府库,将其中财物分给手下诸将并散财于城内,交往有识之士以收为己用。直到李元吉气呼呼地再三催促之下才率兵返回长安,临走之时还留下自己的亲信大将张亮把守洛阳,并告诉他继续招募人才。

是年七月,李世民风风光光地率领大军抵达长安,看热闹的群众充塞了长安的大街小巷,都要争相一睹神勇之师的风采。李世民自然是兴奋不已,能够战胜王世充和窦建德两股强敌,父皇一定会重赏的。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还没等他高兴够,李元吉就在李渊面前告了他一状。

李世民剿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兵马,欢欢喜喜地带着众人到朝廷之上接受李渊的封赏,谁曾想,最先说话的倒是齐王李元吉。

朝廷之上,文武百官都已到齐,而坐于龙椅之上的李渊也是兴高采烈,满面春光,四境之强敌基本上都已平定,只剩北部的突厥,只要严守就可无妨,他怎能不高兴呢?李渊环视一周,只见满朝文武一个个神情轻松,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心里顿觉舒泰无比。不过当他看到太子李建成的时候,却不禁一腔怒火,只见李建成神情恍惚,面带倦容,几乎站立不稳。裴寂看在眼里,也是一脸尴尬,连忙走上前来,小声地对李渊说道:“启奏陛下,昨日微臣邀太子及几位大臣同去微臣府中后园赏月饮酒,赋诗抒怀,殿下一时兴起,多饮了几杯,归去得也比较晚,所以今天上朝有些精神萎靡,还请陛下不要怪罪于殿下,都是微臣疏忽之过。”李渊看了看他,鼻孔里冷哼一声,低声咕哝道:“整日只知道饮酒宴乐,到时怎么代替朕执掌大唐权柄,怎么能服天下呢?”

“陛下放心,殿下德心仁慧,颇有智谋,虽有时偶贪杯中之物,却总是一心想振奋精神,励精图治,继承陛下衣钵,微臣不才,愿全力辅佐太子殿下。”

“好,那么朕就把教导太子的任务交给你了,自从前次太子詹事李纲上书告病请辞之后朕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替代,你要多费点儿心。”李渊点头嘱咐道。

“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不辱使命,使殿下成为杰出的经国治世之才。”这时,皇门官报称李世民及李元吉率领一班东征下属前来觐见,李渊忙下令宣他们进殿面君。不多时,一排队伍迈着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走进大殿,为首的正是功勋卓著的秦王李世民。只见李世民一身戎装,身披红色披风,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群臣不禁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当年曾奉李渊之令去迎接战胜薛仁呆归来的李世民于豳州的李密,当时就曾经对殷开山赞美李世民之英姿,曾说:“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如今一见,慨叹更胜当年之勇。而紧随其后的齐王李元吉和众将也盔甲鲜明,步履矫健,精神抖擞,好像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浴血奋战,而是休整多日,正要出征一样。

众人走到李渊面前,跪倒叩头,齐声说道:“微臣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大殿内顿时有如洪钟巨响,余音盘旋绕梁,历久不绝,李渊一脸笑容,连忙摆手说:“众位爱卿请起,众位爱卿请起。众位爱卿为朕扫平王世充和窦建德两股强敌,使天下归于一统之势。朕一定会重重地奖赏你们的,朕已命人摆下庆功宴,为诸位爱卿接风洗尘!”

“谢主隆恩!”

又是一阵不绝于耳、声如钟鸣的回响。

众人正要安排宴席,李元吉突然出班说道:“父皇,儿臣有本启奏。”

“皇儿有什么事就快说吧,筵席就要开始了!”李渊对于李元吉现在出班启奏有点大惑不解。

“启禀父皇,”李元吉瞅了一眼李世民,接着说道,“儿臣要奏报秦王乱用私权,目无君王!”

李元吉此言一出,群臣不觉都发出一声惊呼,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李渊也连忙奇怪地问道:“皇儿,你说秦王乱用私权,目无君王,可有证据?”

“父皇,我唐朝大军初平洛阳,活捉窦建德和王世充,即刻回京复命,而他却打开府库,将其中的财帛宝物私发给自己的属下及诸多降将,并不急于还京,只是一心收揽民心以树立个人威望。后来在儿臣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发兵起程,违戾若此,儿臣实在不明白他是何居心!”

李渊一听李元吉的话,本来严肃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微笑,轻轻问道:“你要对朕说的就是这件事吗?”

“是的,儿臣以为秦王有违诏敕,目无君王尊位。”

“哈哈,元吉,其实秦王这么做完全是按照朕的安排去执行的。”

“什么?是父皇让他这么做的?”李元吉几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宇文先生,你把朕当日所说的话再重说一遍吧。”

“是,陛下,微臣遵命。”宇文士及一边答应着一边从李世民的身后走出来,先对李渊施礼,而后朗声说道:“数月前,秦王派我到京师奏请进围东都,陛下欣然应允并且对士及说:‘归语尔王,今取洛阳,止于息兵,克城之日,乘舆法物,图籍器械,非私家所须者,委汝收之;其余子女玉帛,并以分赐将士。’而秦王也恰恰是按陛下的安排去做的。”

“但是,此举完全可以由父皇去做,为何要经他人之手?”李元吉仍旧不服气地争辩道。

“好了,这件事不要再争论了,来人哪,摆上筵席,朕今天就与诸位爱卿在这大殿之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