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鬼谷子教你攻心术 > 三、可治则抵,不可则得——如果无法修补,那就打碎重造吧

三、可治则抵,不可则得——如果无法修补,那就打碎重造吧

作者:章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天下动乱不止,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官吏们失去社会道德,小人谗言妄为;贤良的人才不被信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虏伪的人飞黄腾达,君主和大臣之间互相怀疑,君臣关系土崩瓦解,互相征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这就叫作“轻微的裂痕”。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设法治理。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采取弥补的“抵”法,使其“巇”得到弥合,以继续保持它的完整,继续让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把它打破),占有它并重新塑造它。或者这样“抵制”或者那样“抵”;或者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其重新塑造。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抵而塞之”;三王从事的大事就是了解当时的残暴政治,从而夺得并重新建立政权。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善于斗争的诸侯才是强者。

我们知道,丝袜的破洞如果不及时发现和修补,洞就会越来越大;堤坝的缺口如果不立马堵上,就会有决堤的危险;一家公司如果无视某种缺陷的存在,而听之任之,后果会不堪设想;人类的恶习如果不在刚开始时及时改正,一定会后患无穷。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然后,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车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没人去偷。后来,他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理论:如果一个建筑物上的窗户玻璃被人打碎了,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陷入无序之中。

虽然这一理论是针对社会犯罪心理和行为所说的,但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却是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的。人的心理很容易受到暗示和诱导,若不采取措施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会出现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杰克是一家公司的高级车工,他的技术是公司里最好的,他也因此很受上司器重。一天,杰克在切割台上工作,随手就把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来,放在了一边。这样加工零件就更快、更方便了。然而公司严格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工作时,将防护挡板卸下来。很显然,虽然这样增加了工作效率,却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碰巧,此时主管走了进来。主管一看防护板被卸了下来,不禁大怒,狠狠地把杰克训斥了一顿。

第二天,杰克刚到公司,就被老板叫进了办公室。老板对他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说完,就把杰克辞退了。

在杰克眼里,卸下防护挡板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所以他根本没放在心上。然而在公司老板看来,这却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行为。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鬼谷子说:“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众所周知,事物的变化总存在着缝隙。鬼谷子把这个缝隙就叫作“巇”。“巇者,罅也”。罅指的是瓦罐的裂纹。通常,瓦罐上的裂纹是很细微的,似有似无,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难被发现的。瓦罐的裂纹其实指的就是事物变化的初始阶段。如果我们不及时修补,瓦罐上的裂纹就会越变越大。“巇”之所以微细,之所以难以察觉,是因为它是事物变化的先兆。事物变化前都有一个征兆、苗头,这个征兆苗头是很细微的,一般人很难察觉到。

扁鹊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名医。他医术高明,常被君王招至宫中为其治病。一天,蔡桓公召见扁鹊。行完礼后,扁鹊便站在桓公身旁,细心观察他的面容,不一会儿,他说:“我发现您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听了,不以为然,道:“瞎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治疗。”扁鹊走后,桓公很生气,对身边的人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示自己的能耐,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可不信这一套。”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还是不信,甚至对“病情正在加重”这话感到很生气。扁鹊无奈只好走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旧不以为然,他根本不信“病情变坏”这样的话。

又隔了十天,扁鹊第四次进宫。他刚一看到桓公,二话没说,扭头就走。这可把桓公弄糊涂了,于是立马派人前去询问。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招来祸害。”

又过了五天,桓公果然感觉浑身疼痛。他见情况不妙,立即派人前去召扁鹊来治病,但扁鹊已逃到了秦国。桓公后悔莫及,最终在病痛中死去了。

“巇始有朕”,蔡桓公的病在肌肤处的时候,可以说是最佳治疗时期。等病到了肠胃处,虽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但仍然有药可救。但病到了骨髓处,就是扁鹊这样的神医也无能为力了。

治病如此,我们日常的行为处事也是如此。当我们发现一些不良的问题时,应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否则,一点小问题最终也会酿成大祸,到那时,就无药可救了。

鬼谷子说:“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上至一国之事,下至个人之事,这句话都有其正确的意义。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些矛盾时,我们应先考察矛盾是否可以“治”,若可以“治”,则可“抵而塞之”以解决,若不可“治”,则应坚决地“抵而得之”。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