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Withboy曾是一位强迫症患者,在痛苦多年之后,通过自学森田疗法,成功地走出强迫。俗话说,久病成医。Withboy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体会撰写成网络书,并创办公益性强迫症治疗网站——中国强迫症援助站,无私地帮助广大强迫症患者。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他的文章更是震撼人心,他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对强迫症发病的机制做了入木三分的深入探讨,可以说对森田疗法是一个极大的推进。看了他的文章,那些将森田疗法当救命稻草,在强迫陷阱挣扎的朋友犹如被当头棒喝。遵照他的意见,将他的全文转载如下。
(一)前言:我有一个梦想关于这个世界上的不幸,你相信吗?不多也不少。我们心理走到一个极端,感受着内心地狱,并不全是自己的错,也许这叫命运。不管症状叫什么名字,事实是:我们的思想生病了。
很想倾诉心中的痛苦吗?我明白。三年前的初夏,连续一个星期的暴雨天气,长期的问题终于爆发,我陷入了挣扎。喘息中,我想了很多:人生、快乐、痛苦、存在的意义、死亡的不可思议……这个星期最后一天,我走在路上,雨后的太阳露了出来。一切仿佛都很美好、清新,我开始知道了些什么。
一开始我并没有方向,不知道我得到解脱后应该做些什么。只是很兴奋地把体会发成帖子,让大家看到。我依稀记得我最痛苦的时候和自己打赌,等我好了一定要好好做人。关于这个“好好做人”并没有固定的解释。什么叫“好好做人”,什么叫“好人”,我不知道。世界上有人每天基本的温饱都没有,也有人潇洒舒畅,有人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有人放心地完全投入生活中。没有温饱的人因为偷窃会被叫做“坏人”;潇洒舒畅的人因为小小举手之劳被叫做“好人”。
我能做到什么?很多事情无法抗拒。每个人的命运不同,走的路也会不同。我只能管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无法帮助所有人,但是我可以帮助所有曾经和我一样的人。那么我轻松地告诉自己,“就简单地做这一件事好了”,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诺言。我必须面对真实,我不是什么无私无我的圣人,我自由的灵魂只忠于自己,所以忠于自己的诺言。
我有一个梦想,愿世上所有被心理疾病折磨的人,得到平静和自然的心灵。
我有一个梦想,愿世上所有被心理疾病折磨的人,可以带着笑容面对未来的漫漫长路。
我有一个梦想,愿世上所有被心理疾病折磨的人,每天安心地睡觉,不用害怕任何梦魇。
我有一个梦想,愿世上所有被心理疾病折磨的人,不需富贵,但能平安地度过一生。
我有一个梦想,愿世上所有被心理疾病折磨的人,学会爱别人和得到别人的爱。
我有一个梦想,愿世上所有被心理疾病折磨的人,能互助自助。
“就简单地做这一件事好了”,这是个轻松的决定。我只有这一个梦想,当很多年轻人在编织着只有自己看得见的未来之梦时,我会为我的梦想而满足、安心。
(二)重新学会笑——中国式新森田教程(上卷)强迫症是一种特殊的病,我时常想,强迫症者到底有多痛苦?如果你得了癌症,别人可以鼓励你努力战胜病魔,理解你的痛苦,帮助你,安慰你。但是得了强迫症,你身边的人几乎不会理解你,你什么都没有,只有那深深的、唯一的痛。
正因为强迫症是一种特殊的病,所以治疗它的森田疗法也是一种特殊的疗法。好好运用它,加上更多人的创新和发展,强迫症患者的悲哀会少很多。
好了,教程开始,先来明白几个和强迫症密切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仅是在神经症中的概念。
1.概念(1)执著执著就是对某一事物、某一方面、某一目的、某一理想的强烈追求之心。简单地说,执著就是强烈的追求之心。
执著是内在的心理,是一种似乎不顾一切的追求欲。正常人也有执著,但强迫症所说的执著,是指异常强烈的执著,这也就是强迫症的根源。执著于事物必然要求此事物完美。比如:你很执著人际的完美,那么,任何一件违反了人际完美的事,像是你的同学说了一句对你不好的话,你都会思考、说服自己老半天,这种现象被称为疑病素质。求而不得是执著最大的痛苦。
(2)执著最外层刚才说了执著是内在的一种“追求欲”。执著最外层就是指以执著为内在原因产生的心理最外层(前意识)的行为、活动。简单说就是执著欲造成的执著行为。比如:一个很执著干净的人,一旦手上沾了很脏的东西,他就会反复地洗手。“他要自己去洗手”,这就是因为执著而产生的行为。这个自己完全控制、做主的行为,就是执著最外层。换言之,执著最外层很大程度上是指因为执著而内在产生的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又是自己可以完全做主的。森田所说的放弃,就是放弃这一层,放弃之后本身就是自然。
(3)自然自然包括很多方面,人的心理本能调节就是自然的,比如遇到坏事情不高兴,这是自然的。人的自然心理本能是很和谐的,一个人遇到一件伤心事,慢慢地他会忘记;一个人感到心烦、暴躁,慢慢地他会冷静,这是和谐的自然本能在调节他的心。
一潭静水,丢一个石子下去,激起一道水波,水波自然会慢慢扩散,消失。如果你异常强烈地追求水波消失,不顾自然的规律,想继续用石子去砸水波,强行让水波消失,那么,水波会越来越多,适得其反。这就叫违反自然,也就是强行去做本来做不到的事,反而失去更多。人的心,岂不是如这潭静水?
(4)自然永恒在自然从来没有消失过,它永远存在,你在强迫的时候它也在,只是被你的执著所掩饰了。
自然的规律是无法消灭的,自然的、和谐的心理调节一直存在,只是强迫症者他的执著蒙蔽了它。你自然的心是存在的,它也从没有消失过,只是你执著的出现,使它没有了应该的作用。
(5)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就是达到自然的方法,它有很多种表达方法,以前传统森田疗法中它叫“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我叫它“放弃,接受,顺应,为所当为”。其实这是一个东西。
自然之道就是点醒你永恒存在的自然,并且加强它,使自然反过来淡化本来蒙蔽自然的执著。
自然之道是点醒、加强你的本身存在的自然,而不是去追求什么自然,自然本身就存在。自然之道就是森田的核心。
自然之道就是达到自然的方法,是自然而然地回去而不是追求自然。
(6)要求即逆反这是一个心理现象,强行地对心理去要求,心理就会强烈地逆反。比如你产生了一个坏念头,你说:“不,我绝对不能这么想!我要努力压制它!”但是这个坏念头反而因你的努力压制而激化、增强。很多时候,症状只不过是因为执著激化的自然心理现象。
(7)死循环正因为要求即逆反,一个患者遇到问题,他强行要求→适得其反→他就更加强行要求→更适得其反→循环……这就是强迫思维死循环。
(8)没有对错,只有事实自从人类有了语言,就有了理论评价——把事实表达成语言,成为理论评价。但是,任何语言评价和事实一定有出入,只是出入多少的区别。
一个人看问题,不应该看语言评价,而应该用心之意会看事实。很多事情,意会最准确,不需要言传。但是强迫症者一般都很执著于方法、语言,什么都想用语言表述清楚。其实,意会事实更能破除一切迷雾而看到真实事物本质。
另一个方面,强迫症者经常问:“这样做对吗?那样做错了吗?”即使在森田实践中也一样。比如,“我这么用森田疗法对吗?”其实,没有对错,只有事实。看着事实,怎样自然就怎样,怎样不强迫痛苦就怎样。
2.强迫症的原理对患者来说,了解自己问题的本质,对自己的体悟很有帮助。
先来说个故事,一对师徒走在路上,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他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师父问他:“为什么不走了?”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的路,我走不下去了,怎么办?”师父说:“路这么宽,你怎么不会绕过去呢?”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绕,我就想要从这个石头前穿过去!”师父:“可能做到吗?”徒弟说:“我知道很难,但是我就要穿过去,我就要打倒这个大石头,我要战胜它!”徒弟很痛苦:“连这个石头我都不能战胜,我怎么能完成我伟大的理想!”师父说:“这两者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你太执著了。”
这个徒弟和患者朋友你是不是有点相似的地方?
强迫症原理公式:执著与自然事物间发生矛盾→产生恐惧、焦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即逆反)→死循环。
举个例子:一个强迫症者和别人的眼光接触,他忽然感到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看别人的眼睛,觉得很不自在。这现象是自然的事物。但是他心里马上又觉得:“不!我怎么能这样呢?我的眼光应该完美而没有问题的呀!”同时,他感到恐惧不安。这就是执著与自然事物的矛盾,同时因为违反心里的执著而产生恐惧、不安。他马上又觉得:“不行,以后万一老是这样怎么办?”这是提出问题。“我得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呢?”他思考,解释……这就是解决问题,也是强迫行为。而他发现想不出方法,他越注意自己的眼光就越不知道怎么接触别人的目光。或者,他想出了方法,又想到万一怎么又怎么办。又去思考解决,从而陷入死循环。
如果是在已有的强迫问题上叠加解决问题,也就是反强迫。其实反强迫本身也是强迫,一样是以执著为根源。
事实上,一切都是连续而迅速的过程,不是像我这样分解开,一步步说明,事实其实没有理论那么清楚,但事实却最准确。我们要通过理论意会到事实。
3.森田疗法的原理——症状反复原理森田疗法的核心就是达到自然的方法,就是自然的方法。通过自然之道,停止解决问题,停止死循环,同时忍受恐惧、不安,从而一步步淡化执著。
自然永恒在,执著最外层。自然之道点亮、点醒被执著蒙蔽的自然,淡化执著,融入自然。
(1)森田原理公式接触、理解森田疗法→实践→淡化执著,体悟→实践→淡化执著,体悟……
每一次实践放弃执著、忍受不安,执著都会得到淡化。
这里注意:不要把体悟作为理论来指导自己,体悟使你明白看清楚自己的问题,但是体悟只是“明白了”自己,不要用来指导自己的作为,森田疗法是用来回到自然,而不是去追求自然。
(2)症状反复原理执著需要在实践中淡化,一次一次地放弃执著最外层,忍受不安,执著一点点淡化。而未淡化执著之根源的患者又经常不时地去解决问题,又去完成执著最外层,从而陷入死循环,深入泥潭,陷入迷中,看不清。
但是,随着执著淡化,体悟的增多,反复的强度会越来越小。反复的强度是指陷入症状的时间长度、深度以及反复的频率。就是说,陷入症状的时间越来越短,痛苦、死循环深度越来越浅,反复的频率越来越低。
4.当你面对症状时——实践自然之道实践自然之道就是说:明白自然之道,在面对症状时自然地产生作用。其实这很简单。放弃、接受、顺应、为所当为是自然之道的文字表达,而自然之道不是文字,不是口诀,它是你心中意会的自然,通过文字,希望你意会到。
(1)放弃放弃是针对执著最外层说的,是你能容易做到的放弃,你能自主地放弃。
比如:你心中的一个想法忽然产生,你执著于它而去解决、解释它,说服自己,这个“解决、解释”的行为你是完全自主的,你可以放弃它。放弃执著最外层是容易做到的,如果很痛苦地做,就不对了。能放就放,不能放还要放,这本身又是应该放弃的。
当强行做而又做不到的时候,你可以放弃执著最外层,尽管执著还是在,但是它只是冲动了。放弃,主要是说放弃治疗,放弃痛苦的追求。放弃,太痛了就放,实践中相对于症状以不痛为标准是可以的。
(2)接受比如,一个患者看见桌子上有一点烟灰,他对这点烟灰起了强迫,他想擦干净,但是擦了很久,发现热烟灰在桌子上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他就觉得不可以,不接受这个痕迹。然后又试着说服自己,从而陷入死循环。
强迫症者就是不肯、不敢接受事实,不接受“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好吧,症状就症状吧”、“做不到就做不到吧”这样的概念。苦苦地去排斥它,证明自己的理想。其实与其悬着,不如接受它,心里才会更好。
接受其实也是一种放弃。接受可以这么说:这样也行,那样也行,而不是一定要这样或那样,或自己一定要怎样。
(3)顺应自然本身就存在,不是要你去追求自然,只是要你去顺应。比如:思考得很痛苦了,自然就会放弃,反复的强迫行为做烦了,自然就会停下来。顺应自然,不是说追求,而是顺应本来就有的本能。
自然永恒在,放弃执著后,就是自然。不要摆着对付症状的架势,要放松自己,顺应自然。
什么是真的顺应?就是融入自然中。注意:顺应不是追求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自然可遇不可求,“遇”,明白了吧。
(4)为所当为为所当为就是把自己当正常人,去做正常该做的。不要理会症状、问题,不要因为症状放下手中的事,不要专门去对付症状。任何解决问题的相关行为都不要去做,而是去做当做之事。
比如:一个患者要看英语书,但是心中有一个心结没想清楚,他是去学英语,还是去想个清楚再学呢?这时,为所当为就是只管去看英语书,不要管问题、症状。那症状怎么办?不要管!不要管的意思不是说该怎么样决定“是”还是“否”,而是随便。
面对症状,为所当为其实就是不要管问题,做当做之事,做!
放弃、接受、顺应、为所当为表达出自然之道,其实,这四个口诀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侧重不同。
接受是一种放弃排斥的行为,顺应是一种放弃不顺应的行为,为所当为是一种放弃去管、理会症状的行为。
但是记住,自然之道是作用于执著最外层的。所以,自然之道是做得到就做,做不到就放。要知道“自主”这两个字,执著最外层是完全“自主”的一层,自然之道也是作用于这一层。
5.森田疗法层层问题解析经常有很多人这样问我:什么才是真的自然?怎么去顺应自然?
问这句话的人就和当年初学森田疗法的我一样,认为顺应自然是一种“努力一下的行为”,好像“就这么努力一下”,就达到自然了。就像手握着箱子一使劲,箱子就提起来了一样。其实顺应自然不是要你去努力、去做。相反,你本来就在自然中,只有当执著来临的时候,你去顺着自然,执著痛了、累了就放手。如果违反自然,坚持解决问题就不自然了。去追求自然,本身就不自然了。
无为为什么能无所不为?因为无为并不是没有了,无为的底蕴是复杂多变而又和谐的自然。
无为——放弃、接受、顺应、为所当为后就是自然了。
(1)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当一句理论去指导你放弃、无为的时候,这句理论本身就会成为你的执著对象。
很多人,初学森田,得到很好的效果,觉得快要好了,用森田疗法得到了很多“成果”。但是,内在执著还是没有淡化很多,可能反复。患者在反复的时候,总是想:“以前我用森田疗法都做得很好啊!现在一样做得好。”把森田疗法本身当做一种理想化的执著追求,这就是执著作用于森田理论本身。
想要达到理论化、理想化的森田状态即是追求。对森田的执著只不过是你原本的执著转移了对象,但是却会使你深深地陷入森田理论的沼泽。其实,自然之道是很和谐的,比如说放弃,如果你执著于“放弃”这个理想化状态本身,你是不是也可以、也该放弃这个理想化的本身呢?自然之道反过来可以作用于对其本身的执著。
森田理论应该是接受时刻不确定的现在,而不是追求理想化过去的自然状态。
真自然是什么?如果自然本身的理论成了执著,那么这也不自然了啊。这其实也是一种症状反复而已。
放弃、接受、顺应、为所当为这十个字,不是要你努力做到什么,而是点亮你的自然,让你达到相对于违反自然的执著最外层来说的“无为”。
(2)关于体悟体悟不是努力痛苦地思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自然之中一下子感到的,是意会到的。
体悟让你知道“哦!原来是这样”,以前的“迷”,忽然看得很清楚。这里说一下“迷”,“迷”是没有实质存在的,要用心去意会事实,而“迷”只是表层的、你感觉到的东西。
不要用体悟作为支柱,作为理论指导。自然本身存在,去追求自然就是不对,去追求自然和以前没接触森田疗法时的强迫行为是一样的。体悟只是明白了一些概念而已。
(3)关于刚接触森田疗法刚接触森田疗法,你放弃时,会觉得很不安,冒出很多像“万一……怎么办?”“如果……”“但是……”之类的念头,这些都是可以放下的。是执著造成你这么想的。
但是你面对这些荒诞不经的想法的时候应该“不安常在,无所住心”。不安经常存在,心里虽然必然有难以释怀的问题,但不要留着难以释怀的问题去解决。
(4)关于忍受痛苦很多患者其实在症状中陷入了很深的死循环了,他却在想:“森田要我们忍受痛苦,再痛苦我也要忍!去做!去做!”
你在做什么呢?你其实还是在要求,在执著,你在做强迫行为,你不放弃执著最外层,你在加剧它!但是,你不只执著在作用于森田本身,还以为这样会好!很痛吧?但是,错了。森田最大意义的忍受是“忍受不安”,而不是痛苦。不安比痛苦好,不安并不痛。不安就像那种把你从十五层楼推下去,你却发现自己醒来,一切都是梦。暂时的紧张、不安、焦虑是会有的,但是请你放松、自然地面对。
到底怎么做呢?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只是不能一定要怎样!一些人看了森田理论,他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放弃,这样,适得其反。
(5)症状到底是什么东西症状只是被执著激化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你不要管它。不管的意思,不是说你应该怎么办而控制自己面对或反抗。不管就是根本就没有行为,把自己当做正常人,为所当为。
(6)注意力很多人发现自己的症状其实也是个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也是最容易“要求即逆反”的心理,你越不想注意症状,就越注意。
对于自己的注意力,放弃要求、治疗、解决问题;接受无可奈何的东西,这样也行,那样也行,一定注意什么或不注意什么就不对了;为所当为,不要因为症状而妨碍应该做的事。
放弃执著最外层后自然的注意力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一切没什么大不了。
(7)为所当为与懒惰强迫症者大都存在这样一种“勤”:对待违反自己执著的事物和由此造成的症状很勤快。但是对待生活却有一种“懒惰”:经常犹豫不决,拖拖拉拉;不愿意努力,却想有好的收获。不愿意吃苦,到头来苦却吃得最多。
其实,“为”是很重要的。患者经常不为所当为,喜欢安逸,宁肯寂寞思考,也不肯做事,这样,使得症状反复的空间很大。一个人这样,本来就不是自然的了。要为所当为,不要懒惰,要做事,应该做就去做,积极些。不要执著于安逸,不要害怕违反执著的阻碍。
而症状,也会因为心瘾的消失而消失。因为心瘾存在,患者的任何“有所为”心瘾都会切入,也必然切入。所以即使学习森田疗法,若心瘾存在,症状就在,森田疗法本身也会被心瘾利用来继续强迫、强求。这是学习森田疗法几乎必走的弯路。
长时间的强迫行为已经造成了强大的强迫惯性,即使患者理智上想放弃心瘾也会被惯性牵着走,走入强迫症状之中。患者本来只是被“惯性”扯入强迫,但是因为对症状的恐惧、排斥,对“曾经好的状态”的留恋,所以又忘记了顺应自然,继续抵抗症状,继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