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强迫症的森田疗法 > 第四节 邓云天论森田疗法

第四节 邓云天论森田疗法

作者:施旺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邓云天是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的咨询师。我(施旺红)个人认为,他对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的运用达到很高水平。他在网上写下了大量有关森田疗法的文章,文笔流畅,思路清晰。读了他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两年前,在计划撰写此本专著的时候,我写信给他,邀请他参加本书的撰写,他欣然同意,将自己的文章归纳总结,立即发给我。我读了之后,拍案叫好。他的文章自成体系,我取个标题,就叫“邓云天论森田疗法”。

1.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究其原因,其实主要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是“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任何控制,任其继续沉迷在痛苦中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地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一直强迫思考下去。

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即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讨苦吃。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本身就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自然规律。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规律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与它对抗,那么你就违背了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比如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内向,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而他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就是他违背他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非要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痛苦不堪。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那些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和那些美好的、高尚的、愉悦的念头一样,是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规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认为它不该出现,去过度注意它,和它辩论,排斥它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在这里,首先让学生明白其潜意识的过程,同时也让他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是正常的,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压力,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自然”的前提下,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作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的不良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地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就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因为这八个字是连成一体,不能分开的。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还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等,做自己当前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会出现,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不去管它,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2.强迫症难治的两点原因强迫症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心理问题,它带给人的痛苦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的。在现实中,很多强迫症患者都在选用森田疗法来治疗自己的强迫症,但治疗的效果有时却差强人意,当然这并不是森田疗法不好,而是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导致的。以前我曾写过一篇《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来说明“顺其自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里我将再分析一下除了没有正确理解森田精神之外,强迫症难治的另外两点原因。

(1)人都有强迫倾向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一毫的强迫观念了。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更多的人他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例如一女孩子失恋了,她很长一段时间都为此痛苦,每天都在想却总想不通为什么男友要和她分开,你说她这是强迫吗?不是,她只是失恋的问题而已。

所以有强迫症的朋友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而正常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根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人人都有的,但它与强迫症是不同的,而倘若你想把正常的强迫都驱除,那就陷入另一个旋涡中了。

其实强迫症给我们最大的痛苦不是强迫的观念或行为,而是伴随着这些观念和行为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你不妨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绪是平静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复地想问题的症状依然存在,你还会有以前那么痛苦吗?所以要想走出强迫症就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症状看得那么重要,症状不重要了情绪才会平静,而只有情绪平静了才会反过来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2)强迫的泛化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接一个地强迫。强迫泛化的原因首先要从人格说起,一般来说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是比较内向的,同时又完美主义、敏感和固执,而在患上强迫症后,由于症状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更加敏感,所以产生泛化。如果从认知行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形成了一种强迫的习惯,一个内在强迫的思维模式被固化了。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泛化其实就是最初的心理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的一种延续和扩展的表现。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防止强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泛化的存在,当出现泛化的时候,不用去理睬和排斥这些让你反复想的观念,而应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会影响你。当然有的时候这些泛化的强迫观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确的,给人的感觉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记住,这正是症状诱惑人的地方,这是个陷阱,只要你一去反复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强迫的怪圈。

为了让大家对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将举例说明。比如某人他的内心很自卑,他总是认为自己说话做事都很差劲,而同时他又幻想自己应该是一个什么都好、样样都行的人,而这种内在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于是便演变成了反复地强迫别人是不是觉得他很怪,而这个冲突也同样持续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又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强迫。如他在看关于人体科教片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就是我们人为什么要分男人和女人两种性别,于是他又反复地思考这个问题,而后,他在出门后又突然想到门是不是没有锁好,于是又强迫地思考这个问题,以此类推,强迫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而这些其实全是强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强迫会泛化,那么当他出现泛化的时候就会觉察和认识到原来不是这些问题(人为什么分男女两种性别等)有什么意义,而是症状(内在的冲突)在泛化,这样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内心的焦虑情绪会减少很多,同时也为能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找到了一个踏实的理由。

3.森田疗法治疗失眠失眠,是困扰现代人的一个普遍问题。而导致失眠的原因有两种: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导致的失眠是指由于躯体不适、疾病或创伤的疼痛而导致的失眠;而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则是指那些由心理困惑导致的失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由心理因素而导致失眠的人越来越多,已成为失眠患者的主力军。

由心理因素导致失眠的人,最初阶段主要是因为为一些困惑自己的事情烦恼、担心、焦虑而产生的失眠。就这一阶段而言,还没有多大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为之失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种情况的失眠一般会在一周之内好转。但如果这时由于人们对睡眠知识的不了解或采取了一些错误的心理应对方法,那么失眠将进一步严重,这时造成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将不再是先前那些烦恼他的事情,而变成了另一问题:要是自己再睡不着怎么办?也就是说失眠原因变成了因为担心失眠本身而造成的失眠。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往往会对夜晚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有时甚至看到床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在这里我将向大家介绍如何运用日本的森田疗法对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进行治疗的方法。

要对失眠本身有正确的认识。就像前面说过的,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为之失眠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当失眠出现时,我们不应该强迫自己尽快克服失眠,因为你越是努力克服,你的精神就越集中,你就越兴奋,而一兴奋你又怎么会睡得着呢?所以我们正确的态度就是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是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当问题,那样失眠反倒不会成为困扰你的问题。

要知道睡眠的规律。睡眠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它有自己的一套规律来让我们每个人进入梦乡,所以当你烦恼而睡不着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用去担心睡不着的问题,只要你静静地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行了,睡眠会自然而然地引领你睡着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前一条的最后说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的原因。当然进入梦乡的时间长短是因人而异的,但不管长或短,你只要记住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就对了。如果这样都还是睡不着,也没有什么,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者听听音乐,或者看看书等都可以,慢慢地睡意就会自然而来。

要知道睡眠时间的长短到底会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很多时候担心自己睡不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害怕会对明天的工作、学习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实就睡眠时间而言,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晚上需要睡10个小时白天才有精神,但有些人只需要4个小时就够了,甚至更有甚者2个小时就够了。经过科学的研究,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个小时睡眠时间就够了,所以即便是你晚上没有睡足5个小时,也没关系,因为第二天中午你还可以午休。至于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世界上还从没有哪个人是因为失眠而死掉的。

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平时没事的时候,特别是失眠期间,不要白天有事没事就躺在床上,而应该该工作就工作,该学习就学习,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再上床睡觉。

以上四点,如果你能深刻地理解和坚持运用,那么对你的失眠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4.强迫症该用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它的主要症状是以反复出现某些观念和某种行为为特征。它的发病原因至今还是个谜,不过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它的发生总与人的性格特征、曾经的心理创伤、性方面的问题以及应激事件紧密相关。

目前在治疗强迫症的临床中,主要有两种治疗倾向,一是主张用药物治疗,二是用心理治疗,但是到底哪种治疗倾向才是比较有效的呢?

笔者在以往的治疗中曾接待过一些强迫症患者,他们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到处寻医治疗自己的问题了,但是至今都未治愈,最长者有10多年的治疗史,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以前都是单纯地用药物治疗。

我们知道强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敏感内向以及错误的思维模式或思维习惯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所以药物它并不是针对强迫症的病源来进行治疗的,因而它是治标的,其作用只能是暂时地控制症状,而无法达到治愈症状。中国有句古话叫“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对强迫症的治疗应该以心理治疗为主,纠正其个性缺点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或习惯,这才是治本。

不过在这里我要提的一点是,倘若是比较严重的强迫症,在治疗初期单独地使用心理治疗也是有弊端的。因为心理治疗一般都需要患者花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实践治疗的理论和观点才会有效果,而强迫症的症状一旦爆发,如果患者对心理治疗的理论或观点还没有真正地理解,那么就会造成心理治疗的失败,从而使患者对心理治疗丧失信心,导致他今后不再治疗或去寻求单纯的药物治疗,其结果必然是久治不愈。

所以治疗强迫症,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按其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分类治疗:对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直接用心理治疗就可以治愈,而不必使用药物;而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比较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心理治疗为主的情况下,辅助地使用药物。重度强迫症大概的治疗程序如下:在治疗初期,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和稳定症状的发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当患者在实践中逐渐获得心理治疗的效果后,一方面继续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则应该逐渐地减少药物,并最终停止药物。

5.接纳症状其实不论是强迫症患者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症状。当然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那些症状给患者朋友们带来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们心中那种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好起来的心情,所以他们对症状的不接纳、自责,甚至是憎恨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却和你想尽快好起来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这里我打一比喻来说明为什么接纳症状才会真正地让自己尽快地好起来。我们的手部或脚部有个地方被擦伤了,留下了一块血液凝结的伤疤,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这块伤疤在我们的身体上消失呢?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为等到这块伤疤下的皮肤完全愈合后,它自然就会脱落而消失。而倘若我们把这块伤疤比作强迫症,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强迫症患者们又是如何对待这块伤疤的呢?他们不断去抠这块伤疤,恨不得瞬间就把这块伤疤永远地去掉,但这样做的结果又如何呢?其结果无非就是越抠越流血,越抠伤疤越大,而最终强迫症也就这样被患者紧紧地抠住了。

所以,面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们好起来的做法就是接纳它,不把它当回事,那么症状就会在我们这种容纳的心态中减轻很多,并且就会顺其自然地逐渐消失。

6.为所当为如果要选出森田疗法中最有效的治疗理论或观点,我想非“为所当为”莫属。那么什么叫“为所当为”呢?简单讲就是认真地做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你该去做的事情。

仔细想想,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迫症患者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中,所以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强迫症就这样产生了。而我们正常的健康人呢?他们之所以没有得强迫症,则是因为他们是一直在“为所当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关注在某一个念头以及某一个情绪上,而是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强迫症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怎样才能消除强迫的症状呢?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即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你应该去做的事情上,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再去理会自己的一些症状。久而久之,你就会改变那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所有的强迫症状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7.完美是把双刃剑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中有一条就是完美主义。他们除了对外在的事物要求尽善尽美外,在内心的深处也总是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优秀的人。当然认为自己优秀并没有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如果人们没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一些追求完美的人们最终却得了强迫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完美是把双刃剑,适当的完美是可以促进一个人发展,而过度的完美,即过渡到偏执、狂妄和不切实际的完美只能阻止一个人的发展。很不幸的是,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过度完美的倾向。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与现实能力严重脱节的,当然这里指的脱节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说他们把潜力和能力搞混了(潜力是指未来发展可能达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经拥有的实力)。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潜力完全发挥出来的一个完人了,可以一步登天。所以,他们在脑海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一个凌驾于众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于这样,因而他们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非常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倘若他们长时间都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其实可以说是他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这个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他们就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交困难和障碍,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在别人面前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而这时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创伤、性心理问题等或认知偏差,还有就是敏感、内向等性格特征,就极有可能出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等神经症。

所以要想走出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痛苦,就必须要改掉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