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王晓松,北大医学博士,深受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等神经症困扰达15年之久,康复之前曾经去过当地各大医院及外省医院,服了各种药物,找了无数专家,结果还自感痛苦不堪,最后通过森田疗法拯救自己,最终走出神经症泥潭,率先创办网络生活发现会网站,推广森田疗法,为森田疗法在中国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将王晓松的部分精华内容摘要如下。
(一)情感规律如果对于情感听之任之,即顺从其(情感)自然变化,便会形成山形曲线,经过一起一伏,最后消失。
情感如果满足其冲动时,便会顿挫、消失。
如习惯于同一感觉,情感则变得迟钝。
情感如继续受到刺激,以及注意力集中于此时,就会更加强烈。
情感是依靠新的经验去体会,并通过反复体验去培养。
(二)情感与行动的规律情感是不由人的意志自由支配,但行动却服从人的意志。
情感伴随行动、环境的变化,也会迅速变化。
正确、积极的行动,带来愉快的情感,错误、消极的行动,带来不愉快的情感。
反复采取正确的行动,则可培养愉快的情感态度;反复采取错误的行动,则可培养不愉快的情感态度。
反复的错误行动所导致的不快情感态度,会伴随反复正确行动所形成的愉快情感态度而自行消失。
(三)森田情感规律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努力),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如果情感的冲动与不平得到舒解与满足,挫折感就会迅速平静或消失。森田的情感规律中提到,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反抗。
(四)晓松的森田观1.左右逢源我们应按照什么指导我们的交往呢?纯真的感情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尤其是那些歉疚自责、羞愧害羞、紧张焦虑等反面心理,若能将这些心理付诸行动和语言,使之充分地表达出来,则能使人左右逢源。非神经质的人是很难做到的。要善于利用神经质者的善于反省的特点,要知道这是神经质者的最大的优点。要善于把反省转变为行动。这样就能在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
2.你是你所做你不是你所说、你所想或所梦,你是你所做。
3.无近日突然悟出了一个“无”字。什么事一旦刻意地从理论上解决,就会使最简单的问题也变得最复杂,就是佛家所说的“落入迷中”了。有人问森田博士:“我该用什么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呢?”森田说:“这样也行,那样也行。”他是在劝导人们不必追求理论,没有道理就是最好的道理。另外,对己对人对事无评价也很重要,因为一旦有了评价就会脱离事物的本相了。脱离了理论与评价的人会充满自信,对事物有深刻的见解;而落入理论与评价的泥潭中则会使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缺乏自信,看问题偏执。总之,“无”是最合现实的道理。例如:对自己的情绪无评价、不分好坏,则会回归到“纯真的心”的境界;对自己、对人无评价,则会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对自己为何自信或自卑不求原因则会使人更清醒;受人夸奖、批评时心中无理论、无评价,则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话。另外,在心中波澜起伏时不参与任何内心辩解而迅速转换到工作中去,就能把注意力转移出来,从而很快会恢复到“无”的状态,认识也自然清醒了。顺应自然的最高境界和核心内容大概就是这个“无”字。但只内心无物不行,在行动上要强调“有”字,即所谓“为所当为”。这是最现实最有效的人生观。
4.顺应自然本着“无”的精神去考虑问题,这是心理上的顺应自然。坦诚地与人交往,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在众人面前,停止演示伪装的愚蠢做法,这是语言行为上的顺应自然。即,停止掩饰自己,停止心理文饰作用,坦诚地与人交往。
5.为所当为的定位为所当为包括参加体力劳动,坚持工作和学习,还包括做自己的日常工作。做应该做的事情,坚持做日常工作,而不必为锻炼自己去做与自己意愿相反的事,这是为所当为与行为疗法的区别。
6.小我这几年来我一直在设法改变自己,真可谓“朝朝暮暮”于小我,却忘了外面的“大我”。要认识到“我”并不重要,总把“我”放在前面就失去了我的本相了。一味追求我的改变与塑造,只会徒劳无功。停止自我的改变与塑造,这是对待自我上的顺应自然。
7.去掉预先的考虑和价值观森田说“在价值观和某种打算之下进行工作时,工作永远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归结起来,对工作本身充满乐趣的那种纯真的精神才算是超越了价值观念的东西。”一位患者在谈自己对此的体验时说:“最近,没再为寻找工作而费尽心机,也没在早晨就订好一天的工作计划,只是在着手于某种事情的过程中顺便由此及彼地考虑好下一步要干什么工作的问题。现在我对于出现在眼前的千头万绪,能有一心一意地自右向左逐条梳理依次去做的打算。今后即使回到单位,越是特别忙的时候,将会越是满心高兴。”因此,我在长期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对待不同工作的强烈的价值观应逐步消除,这样工作才会形成乐趣,而那种每每工作之前都要计划一番的习惯亦应逐步消除。
8.欲治不治,不治而治最近的实践给我一个最大的体验,就是当你一味祈求“顺应自然,为所当为”以消除自身的某种症状时,症状反而会加重。而当你逐渐为另一症状所困惑或专心于其他事时,这一症状则会减轻甚至消失,这就是顺应自然的真谛。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不去设法改变自己的症状和性格,这样症状和性格就会自然改善,从而造成一种无不为的结果。
9.两个重要体验对“无所住心”——健康注意力的体验,这种健康注意力的体验就是一种注意力能迅速地转换的体验,无论处在多么高兴或沉迷的环境中都可以迅速地转换注意力。这是森田要患者形成的一种体验。
另一个重要的体验是即使症状再次出现,却丝毫没有任何恐怖感了。这种情况就是疑病素质逐渐陶冶的体现。
(五)王晓松对患者来信的解答(转自发现会网站)(患者)你好!我是一名公司职员,去年才毕业的。我去的公司是我所喜欢和向往的,但我当时又比较担心:一是我的性格内向,而工作要求善于与人打交道;第二点是当时我已发觉自己出现惧怕异性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脸红),我就挺担心以后和男同事打交道。此外,毕业前的寒假又意外受到父亲去世、男友分手的打击。总之,工作后我所担心的问题真的发生了,而且更严重,我现在不仅见异性恐惧,见所有的人都紧张,而且我总是注意我的呼吸和咽唾沫,总想控制自己的呼吸(听上去很荒诞吧),结果反而呼吸困难,不停地想咽唾沫。我不仅自己痛苦,也影响了同事,工作也几乎没法进行。我甚至想辞职,但又舍不得,也不可能(没工作就没饭吃)。我已在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了很多次,但我的症状(控制呼吸和咽唾沫)没有好转。我想请问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用森田疗法?我咨询的医院有森田治疗,但不是住院治疗,我没有什么信心会有效。此外,我看过高良写的书的译本(小册子),有个疑问,难道只有一味工作就能获得心理的痊愈吗?会不会变成日本式的工作狂?见笑了。谢谢。盼早日回信。
(王晓松)你的症状是典型的神经质的症状,你和我有一定相似之处。不要担心,用森田疗法会完全治愈的,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就症状来说我可能比你还重(觉得自己的症状最重这也是神经质的特点)。神经质的特征是对自我症状的怀疑与对抗,而又摆脱不了这些症状,就造成内心苦斗的状态,即疑病素质与精神交互作用。这种疑病素质我认为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先天素质(我和森田的观点不同)。我想你的家庭教育成分中可能有过分严格的一面。但我不分析你的家庭教育,也不追究症状的来源(与精神分析法不同),这是无意义的。你的症状主要是对异性的恐惧(进而发展成对交往的恐惧和对自己某些行为的过分注意),这实际是注意力固着的结果,是过分对抗与关注的结果。这种症状是可以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减弱的,但在实践中越是要消除它,它就会越重。烦恼是条狗,叫也叫不来,撵也撵不走。而当你逐渐失去了信心,不再理会它时,就会出现欲治不治,不治而治的状态。但不论何时,只要你又产生对症状的抵抗,你的原来的症状又会加重的,这就是情感规律。真正治愈的状态就是症状仍然存在,而你却对它失去体会和关注了。单纯的森田心理咨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森田疗法需要体会。但在了解森田知识时会觉得其中有很适合自己的道理(这也是适合森田疗法的标志之一)。我认为如果你的悟性高,不经过住院式的治疗就能自愈。而目前中国进行森田疗法的医生许多并没有真正理解它,日本知名的森田疗法的医生都是神经质患者,所以要进行森田疗法一定要到有名的地方。在外人看来进行森田疗法是一种苦行,好像工作狂。但历来进行森田疗法的神经质患者却没有说累的,包括我。因为森田疗法的苦行和一般的苦行不同,它有下面的特点:[1]它是让对劳动饥饿的人劳动而不是被迫劳动。[2]在劳动中会体会到感情的自然流动。[3]禁止消愁解闷。[4]我的体会是苦中有甜,苦后是甜。
另外我给你下面的建议:[1]一定不要辞职。坚持工作这是为所当为的关键点,但也不要为锻炼交往而进行不必要的交往。[2]制订自己的实践计划。请仔细阅读如何实践专栏,制订适合自己的实践计划。我主页上首页的实践方案是我自己曾经制订的实践计划,你可以作为参考。[3]在制订实践计划时应以劳动和工作学习为中心,以尽量避免消愁解闷和纠缠于症状为原则,在每日的不息的实践中体会生命的自然和生的伟大。[4]我就是在这种实践当中逐渐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的。在实践中你会体会到你存在的价值,真正治愈的状态就是症状仍然存在,而你却对它失去了体会和关注了。[5]应该感谢自己的神经质性格,因为经过森田疗法,它的优越性就会逐渐体现出来,它会使你超出一般人。
我正在开发适合普通人的实践方案,就是不经过卧床期,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的。你能帮我吗?其实我也是理解大于体会。我也需要进一步实践的。另外希望你在实践到一定程度后写些实践体会发给我,我想开辟一个实践体验的专栏以便让更多的人参考。谢谢。
(患者)谢谢你的信。我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回信。
我看了你的信颇受鼓舞,我想我的问题是我先天的敏感、多虑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父亲不但严格,本身也是谨小慎微的)造成的。写第一封信之前,我已开始努力按森田疗法做,不要浪费时间。但仍有些疑问和想不通的地方,想讨教一下。
首先,你说森田法可以完全治愈(高良的小册子中认为只有一半的人会完全治愈,重返社会),但又说治愈的状态是带着症状生活,这能算是治愈吗?也许别人的症状只要他们不在意就不会影响生活和正常的交往,但是我的症状大家有目共睹,而且他们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回避我。哪怕我有勇气带着症状去和别人交谈——事实上,我也在这么做,但结果是别人的回避和我的紧张和自卑感进一步加强。带着症状怎么会痊愈?并且,如果带着症状的痊愈是意味着我不能超越自己和改变自己内向害羞的性格的话,我想这等于宣布我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我本来一直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我曾碰到过这样的例子)。其实,现在只要大家都不理我,我还是能控制注意力在工作上,但这样孤立的状态是不能做好工作的。在这里,我有一点想说一下,我一直认为我的症状会影响别人,比如我的同事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样子,会假咳嗽,会不断跺脚,而别人的种种反应会让我更紧张,症状更加剧,自卑感更强。所以我现在和同事没有什么交往,平时的聊天也很少,尽管我曾主动和一些同事聊天。关于这一点,我曾反复和家人争论过,他们总认为是我的主观臆想,别人不会怕我。但我却坚持认为这是客观事实,哪怕我的主观可能会夸大了它们。
我强调这一点是和我的第二个疑问有关。你认为症状会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减弱,只要我不去理会它。但如果我的症状会影响别人,继而再影响我,那么我怎么能在不利于我的环境中阻断我的不良的精神交互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希望能够住院治疗的原因。事实上,一开始我的症状只是在和异性交往时才发生,而当我主动和女生聊天时,她们也会出现令我困惑的表现,我才慢慢和自己联系起来,继而对同性也产生恐惧(当然我知道这样的思维有问题)。而且如果别人对我的不良的条件反射已成立,那我在接受住院治疗后,是否能顺利地返回公司工作?
第三点,我不是十分赞同工作狂式的生活,“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难道你现在的生活中就没有音乐、娱乐?我不知道森田疗法是否是对人生根本态度的重塑?
谢谢。
(王晓松)下面我分段对你的问题给予解答。
森田疗法是可以完全治愈你的症状的,而且不仅仅是症状的改善,更是整个人生观和性格的彻底转变。森田自己说只要是神经质患者,经过充分的治疗几乎都可以痊愈。你说的高良的小册子我不知指哪本。带着症状生活,这不是治愈,带着症状生活而你却失去对症状的体验了,这才是治愈的状态,也就是疑病素质转变,懂了吗?
性格是可以转变的,但我认为只有森田疗法能真正转变性格。这种性格的转变是你的行动和实践的结果。事实上就算你的性格转变了,如果你不行动,别人还会认为你没变,相反,你的性格没变,但你的行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别人就会惊讶地认为你发生了变化。而别人对你态度和观点的转变反过来会使你的性格转变,这就是森田所述的“外相整而内相自熟”。关于带着症状行动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森田让一个赤面恐怖的患者买竹子,患者说我今天脸红了,买不了。森田说,尽管脸红,带着这种症状还是可以买到竹子的。患者恍然大悟,果真把竹子买回来了,而且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很吃惊——带着症状也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神经质的症状对于有疑病素质的人是可以产生影响的,比如口吃、赤面、紧张等。如果你的同事有疑病素质就可以对他们产生影响,但没有疑病素质的人是不会受影响的。你怕别人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这正是疑病素质的表现,也就是你的病根本所在。也就是说,你的病不是你所认为的症状,而是这种疑病倾向,而森田疗法正是对疑病素质的陶冶。住院治疗不是为了躲避同事,而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卧床的环境和劳动的场所。森田疗法最开始是在寺庙中进行的,因为寺庙中有干不完的脏活、累活,而体力劳动是体验森田疗法的最佳方法。如果一个医院不能提供很好的劳动场所,那么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森田疗法的医院(但目前中国大多数医院都实现不了)。
神经质的症状是可以很快泛化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对一件事的恐怖很快会发展成对类似的事以及甚至不相关的事的恐怖的。住院治疗是对疑病素质的陶冶,返回公司的过程也是社会实践期的一部分。你现在可能还没体会到症状仍然存在,但却失去对它的体会了这种境界。等你体会到,你就明白了,也就是病从根上治好了,就不会再犯了。当然森田疗法的实践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症状的加重和减轻等情况的反复,但每次反复都是一种上升的过程。我就是这样的。
这种日常实践过程只是在最初体会森田精神的时候才这么严格。坚持工作禁止消愁解闷只是对生活实践期的要求,不是要你一辈子如此。我最初的半年是这样的,后来也有娱乐的。但娱乐已不是为了消愁解闷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森田疗法就是对人生根本态度的塑造。
(患者)这么快又写信是因为对你这次的来信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承认带着症状可以做事,比如我一直在上班,比如今天我还去拍了证件照。但这样做并没有带来信心和勇气,相反使我一次次从别人的反应中看出我是紧张的、有问题的。我的自信心只是更受打击。“外相整而内相熟”,我是努力保持微笑,主动和人打招呼,但没什么用,同事仍然在回避我。我的情绪也仍然时时变坏。我知道森田疗法强调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但我的脾气变得那么坏,连妈妈有时也觉得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话我怎么能在生活中有一种良性的体验呢?
真的,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有症状而不予体验的境界。我知道我的问题之一是注意力的固着,但我怎么才能转移注意力呢?我只要出了门就会紧张,注意自己的呼吸和咽唾沫动作,如果看到别人回避或不舒服的反应会更紧张。即便有时候专心于某件事的时候,会有忘我的状态,但一旦放松,思想马上就会回到老问题上。甚至有时和家人说话,心情很放松时,也仍有一根神经在注意我的症状。不知道你当初是如何带着症状去体验的,可以详细说一下吗?
我承认行动比语言更重要,但如果我的行为不自然、不自信,别人如何能相信我呢?一个简单的例子,同事来问我问题,如果我回答时显得迟疑,或者脸先红了,那么即使我的回答是正确的,别人也不会十分相信,往往会再问别人求得证实。相反,如果我的回答显得很自信,那么哪怕答案不是很对,别人也会笃信。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是一种信息,甚至是更为准确的信息,不是吗?所以,我带着症状做事难道会改变人们的看法,使他们不回避我吗?还有,每个人都会受心理暗示的吧。比如,一个人不停咳嗽,那旁边的人也会觉得喉咙痒,想咳嗽。那么,我认为同事或者我接触的其他人受我的影响只是我的主观臆断吗?
此外,我一再关心治愈率的问题是因为我怕自己治不好,或复发。我知道这是思维有问题的表现或是自己疑病素质的表现,但这念头挥之不去。而以前,我只要一旦出现不好的念头(如会不会见亲戚脸红),越怕它实现就越会实现。所以,对这个问题,怎么克服呢?
最后,再次谢谢你诚挚的帮助,祝你的网站越办越好,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
(王晓松)你的这种观点就是以情绪为中心的典型。另外我希望你不要在理论上做过多的辩论,其实就算我说服你尽管有症状,能做到就行,但遇到事情你还会觉得症状缠身。森田说:不仅用脑子去理解,而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行动去理解。只是思考什么也不会产生,要行动,要不断做出成绩,要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另外人要活着,总会伴有不安,期望越大,不安就越甚,不安是必然存在的。你要摆脱不安,它却穷追不舍,你和不安抗争,它就一味地加剧。对于不安应该是来者不惧,顺其自然,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我的体验就是当你一味祈求“顺应自然,为所当为”以消除自身的某种症状时,症状反而会加重,而当你逐渐为另一症状所困惑或专心于其他事时,这一症状则会减轻甚至消失,这就是顺应自然的真谛。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不去设法改变自己的症状和性格,这样症状和性格就会自然改善,从而造成一种无不为的状态。你过分纠缠于症状的纠正,这种态度本身就不利于对顺应自然的体会。另外我给你讲我同学的一个例子,他也是个神经质患者,但他总喜欢和我辩论,森田疗法究竟能不能治疗,它有哪些弊端,结果很多年他对森田疗法也没有切身的体会,仍旧没有脱出这种怪圈。事实上经典的森田疗法开始时不向患者讲太多的理论,就是避免神经质患者过分纠缠于理论(行动少,理论多,这是神经质患者的特点),只有在患者经过1~2周的卧床期后才给讲点理论。你所说的那些症状我也经历过,但学习森田疗法是无法立刻纠正的。我在训练半年时没发觉自己有什么变化,在训练一年时才有点体会,但到第二年时发现自己的那些症状都神奇地消失了,自己也变得非常善于交往,健谈了。这就是说,症状是不知不觉地消失的,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生态度的转变,就是根治了。懂了吗?如果你单单为了治疗症状而进行森田疗法,那你肯定不会如愿以偿的。
来信把你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