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强迫症的森田疗法 > 第三节 王晓松、易家言论森田疗法

第三节 王晓松、易家言论森田疗法

作者:施旺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大刺激。神经质症者在遭受症状的打击之后,更注重性格的均衡,由于对精神病的惧怕之心,使之进一步具备了较强的内省,更加情不自禁地主动预防精神病,这是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使精神病无法进入他的大脑。负责任地说,直至如今,我从没有听说过神经质症和精神病在同一个人身上兼而有之。神经质症者不管如何怀疑自己像精神病,永远也不可能是精神病。暴雨之后是彩虹,回头想想暴雨,看到后来的结果,得到的是放心。日久之后或许会对曾经给你带来恐惧的暴雨付之一笑。

9.请看心理治疗权威的观点今天看了一位网友发来的短信息,介绍了北京心理治疗专家康成俊大夫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点:日本的研究表明“神经质对精神病有免疫力”。也就是说没有神经质性格的人比有此性格的人容易患精神病。我认为专家的话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针对一人的暗示性疏导,所以我坚信专家的话。

各位强迫神经症朋友,我们应为此感到庆幸,因为神经质的性格使我们有了免疫力,担心自己成为精神病的朋友,那只不过是精神病恐怖,是恐怖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强迫神经症的特征。种牛痘的人不得天花,而天花正发生在那些没有种牛痘的人身上。

10.您注意到这一情绪化的因素了吗通过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大家都知道神经质症主要来自于主观上痛苦的体验,而在外人是难以觉察的。为什么总是自己把病字挂在嘴上呢?对于这个“病”字,在下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在此不必细说。我认为把这当做是病,有不少的个人情绪化成分:因为太痛苦就气得自己骂自己有病,这来自于对症状的痛恨,是痛恨情绪的发泄。拿我来说,以前由于症状长期的折磨,真是恨得要死,就自然而然把这当成病,还骂自己得了精神病。其实没有任何人这样说我,是悲愤交加的情绪使我自愿戴上这顶帽子。

11.关于“治疗”和“痊愈”

从字面上来理解“治疗”与“痊愈”二词一定与病联系在一起,没有病还谈什么治疗和痊愈呢?对其他的疾病可以这样理解,然而就森田的观点而言这两个词的涵义则是很特别的。首先它是神经质症而不是神经质病,“症”和“病”不仅在于它们的分量不同,而且有深层次上的区别;其次这是功能障碍而不是病变,一个“障碍”、一个“病变”同样有深层次的区别。上述两个深层次的区别实质是本质的区别。再次是使障碍消除的方法与对其他病的治疗不同,前者主要是转变观念、信仰森田哲学并实践,而后者则是打针吃药等等。所以把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当做是治病是不妥的,有了这样的执著心是你实践中的最大障碍。那么到底该怎样呢?就是要你把给你带来苦恼的心绪融于自然,变排除为接受、变回避为共存、变心理冲突为心理顺应,这样的结果将使你的功能恢复,痛苦的感受会逐渐远离。

12.顺其自然与潜移默化现在对怎样学习、实践森田疗法,怎样顺其自然的说法较多,有的说不要执著于理论,有的说实践森田疗法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用宗教界的话叫做“法无定法”,这些说法都不错。但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困惑:既然不要执著于理论,为什么要学理论?要求顺其自然,为什么又说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其实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归顺森田的,一定记住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首先有一个信仰森田思想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逐步理解、步步深入、一天天提高,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加新鲜的东西。当你到达一定境界时,当森田的思想已渗透到你的血液,成为你生命的动力时,就会体会到不要执著于理论、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的道理。

13.关注与片面神经质症者因为与人交往的障碍,非常关注交往对象对自己行为的感觉,总认为对方看出并在意自己的行为障碍,其实这是有些片面性的。不错,你的行为障碍会使对方尴尬,但是对方对你的感受并不全像你所判断的那样。首先他把你看作正常人(你的正常的主流行为告诉他们的),当你障碍出现时,对方的尴尬实质上是潜意识在情不自禁地要与你保持平衡,是对其自身的约束——也许他以为是自己没做好才引起你的不适;再就是对方不可能对你的行为作出分析、去找原因,因为各人都要忙自己的事,并且他也有自己的困惑,甚至有鲜为人知的苦恼在纠缠他,他又怎能像你所判断的那样花费精力去关注这些问题呢?

14.讨论:神经质症者不易患其他的病?

人的身体状况应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不可能健康得一点毛病都没有,也不可能除了病还是病,不会绝对健康,也不会绝对都是病。健康和疾病会同时存在,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为我们是医学上的门外汉,不能对这一现象作出准确解释,但是用哲学的观点是能解释的:矛和盾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事物。

神经质症者的身体状况如何呢?据我所知许多网友除了此症外,没有其他的什么毛病。拿我来说,除此以外,其他方面是健康的,比一般的人都健康。在别人的眼里我的身体素质很好,虽然有点高血压,也只是遗传引起的,因从不量血压,是不是真高还很难说。因强迫症使我获得了对立统一的平衡,否则我会患其他的病,这只有通过哲学观点来解释。

把哲学的观点放在一边,就事论事来说,为什么神经质症者没有其他的毛病?我分析有以下原因:[1]神经质症是你的易感素质,在身体系统中不会有多方面同等重要的易感素质存在。有的易患胃病、有的易患肺病,胃和肺分别是他们的易感素质。很少听说一个胃溃疡者又得肺结核的。所以得了神经质症就不易再患其他的病。[2]有些病是自己整出来的。有人本来身体健康,但又过于关注健康,非要在自身找点病出来才踏实,心理才能获得平衡,这来自于生的欲望,一点小病乱投药,或情绪非常易受影响,小病大养,整日心事重重,造成自身抵抗力的下降,不得病才怪呢。而神经质症者被痛苦折磨得死去活来,哪有心思去想其他问题?客观上造成身体机能得以自然循环,有点小毛病也在循环中调整、消失,所以也不会节外生枝地闹出什么病来。

所以神经质症者也是因祸得福,若能把此症与其他病同等对待就太好了,这就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更有利于康复。

15.实践森田疗法的体会三则(1)因为强迫神经症的干扰,使我们不能以较好的状态学习和工作,在一些方面无可奈何,不可避免地成为弱势并产生自卑感。有的网友一直在努力排除自卑感,力求改变弱势状态,其实这是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因为这些弱势和自卑含有症状的因素,越想改变则越造成交互,从而进入不良循环,其结果是愿望实现不了反而强化了弱势和自卑。怎么办呢?唯有接受是明智的选择。这表面上看是消极的、无奈之举,实际上,表面的消极后面将是积极的状态出现,这可跳出不良循环,使自卑感减弱,随之而来的是积极的状态出现,其结果是使弱势得到扭转并逐渐向强势迈进。这就是实践森田疗法的微妙之处,是深一层的道理。

(2)王晓松说过,森田疗法是实践疗法,不是认知疗法,这一观点很有道理。谁都知道强迫观念是错的,都能说出一大堆错的理由,但这有什么用呢?这个“固结”非常顽固,是功能性障碍,不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都不能不让它出现,唯一的办法是“事实为真”的实践。认知从实践中获得,这里的认知不是懂得强迫观念本身错在哪里,而是什么样的方法最好,最有效、成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直到走出困惑。

(3)我有了新的感悟,对精神病害怕、敏感,或不愿别人产生这样的嫌疑,正是症状的表现。若完全无所畏惧、无所谓、坦然自若,那就证明症状已远离。让有这方面困惑的网友向着这一目标前进吧。

16.把握神经质症和精神病的分水岭前一段时间有的网友对神经质症和精神病的认识方面进行了一些讨论,有的总怀疑自己不是神经质症,说到底还是对精神病的害怕和恐惧,是强迫神经症的一个表现形式。

我们一定要明确二者有本质的不同,也不存在互相转化。精神病患者绝不可能光顾该网站,原因有二:从主观上说,他们不认为自己有病,没有自省能力;从客观上说,他们对该网站上的内容不理解,也不可能交流。所以来此的网友不管怎样怀疑自己,你都不是精神病,这一点尽可放心。

17.实践森田疗法要持之以恒在实践森田疗法的过程中,有的网友由于对实践的长期性缺少心理准备,或者症状的干扰太严重、太痛苦,排除症状的心情急切,在实践过程中看不到显著效果,使信心动摇,对森田疗法产生怀疑。其实,因为强迫观念的顽固不化,要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大脑的功能受到损伤,要恢复常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症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实践需要时间,实践要贯穿于时间始终。拿我来说,上网参加发现会有一年了,症状的反反复复不知有多少次,但自己和自己比,的确变化很大。如果没有这样的网站,没有这样的实践和探讨机会,我肯定是老样子。相信有许多网友会与我有相同的体会。自己还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实践,虽然恢复较理想,但有些方面还是脆弱的。今后要把森田理论当做思想体系去接受,把各种不适感觉彻底融于自然。

18.几点体会(1)几年前在市心理卫生中心学习,教员讲课说:“人为什么要不愉快?一生中就这么些光阴被不愉快占去了,又何必呢?真是太划不来了”。这句话说的有道理,但缺乏科学性。要知道人的心情是不能用“要怎样”或“不怎样”来进行主观控制的,要顺其自然地流露,这样一来才能回归自然本性。在流露出痛苦的同时,也流露出好的心情。这种顺其自然为返璞归真找到了方法,符合哲学。所以中心教员的说法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对常人特别是神经质症者没有一点用处。

(2)强迫神经症患者有很多的优点,具有比常人更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就是其中之一。这两种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先天的素质,再就是通过神经症的爆发而造就的。所以对神经症素质和强迫症不能一概否定。

(3)神经质症者的确有先天素质因素,思维太深就是重要的一方面。思维太深,看问题就比一般人深,是非就太清晰,从而造成办事太认真,看问题太本质,要求自己就太高,太高了就造成内省太强,性格就内向,对很多问题看不惯,与外界交往就困难,有时就难以沟通。请各位分析是不是这个道理?

19.对森田疗法要活学活用、要创新晴天云的话很有道理,不能拘泥森田疗法的理论,钻到里面出不来。我认为,对森田疗法要活学活用,不能机械化、教条化,要有创新精神。森田的最大贡献在于揭示了本已存在的情感规律,森田疗法遵循这一情感规律将其运用于神经质症的治疗,使之成为科学的治疗方法。若没有森田先生的揭示,还不知有多少人饱受症状的折磨而不知所措、苦苦探索。森田理论的核心是“事实为真”,这是真理,也是森田疗法的基石。森田先生的著作和后来的推崇者如长谷川、洋三等都围绕这个基石对森田疗法展开论述,怎样对待不安、怎样用行动转变性格,还有一些患者治愈的范例,读起来脍炙人口。但是十几年、几十年前出版的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的局限,这是不言而喻的。有的网友可能找不到书中所叙述的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症状,无法对号入座,因此,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神经质症或担心是不是其他的什么病。其实这正是书中阐述的局限性所在,不能陷入教条。还有的不知怎样才是顺其自然,不知道实践的方法对不对。我们首先要记住“事实为真”这四个字。什么是事实?你在真实地活着,在工作、学习,在孝敬父母,即使有痛苦,在与人交往时有障碍,但你始终与正常的人群在一起共事,这是真实的事实,不管书中有没有叙述与你相似的症状,这些事实摆在面前。有的怀疑自己有精神病,但却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工作方面也与周围的人保持同步,这若放在一个真的精神病患者身上是不可思议的。不管你怎样自疑,但你的外在表现告诉别人你是正常的,即使交往时有障碍,久而久之别人认为这是你的个性,最终会接纳。因为人是形形色色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怎样叫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你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苦恼融于自然或解脱就行,有的是接受痛苦、有的是迎接症状,我认为迎接比接受、忍受更高一筹,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能迎接,有的就不能迎接,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所以希望各位活学活用森田疗法,用自身有效的体会、感悟去丰富森田疗法,更加全面地揭示本已存在的情感规律,使之得到补充和发展。画家齐白石说过,临摹我的画,若只机械临摹者死,若在临摹时融入自己的风格则生。细细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20.牢记症状背后的东西对有强迫神经症的人来说,症状的表现是非常广泛的:强迫观念、社交恐怖、对顶头上司恐怖、视线恐怖、鼻尖恐怖、怕尖锐的东西、强迫疑虑、强迫计数等等。这是来自于自身内在的痛苦体验。就外在表现来说,主要是与人交往和适应能力的障碍。而旁观者感到的是与人相处方面的困难、尴尬或难堪,在思维和处理问题方面有些幼稚等,但却不会认为你精神上有病,若他认为你有病恰恰是他自己有病,因为你的行为是正常的。作为强迫症的人,对症状是不能忍受的,首先是痛苦难忍,再就是在追求完美性格的驱使下,对处人、处事的不顺当不能容忍,因此势必要排除症状。其实症状都是表面化的东西,它的核心是功能障碍,这才是最本质的问题。清除表面的东西没有用处,根本清除不掉,其结果只能造成交互,增加焦虑。症状的表现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再有毅力的人想从主观愿望出发去排除它,只能是螳臂当车,最终必败。

因此强迫症者在被症状折磨的时候,要理智地想到功能障碍这个根本。对患者来说,也许症状的这个表现形式没有了,又会以其他另一种形式来折磨你,这是后面东西在起作用。既然如此就不要跟症状较真,而应该去对功能性的障碍寻找对策,最有效的对策就是接受症状,与之共存,这样一来功能性障碍的指挥强度就要收敛。症状是功能性障碍用于折磨你的一杆枪,不是罪魁,你不与它对刺,它也就不会以那样水涨船高的力量来刺你,最终融于自然。功能性障碍在当事人与症状的和睦相处中渐渐消除,回到正常功能。这才是强迫症者的根本作为。

21.实践证明强迫神经症完全可以治愈我今天非常激动地告诉每一位会员:是森田疗法救了我,是这个网站救了我。上周我看了“森田教程”中晓松先生所提到的当强迫观念袭来时患者的四种错误做法,我以前都曾有过。特别是每当强迫症袭来时,我就默念“忍受痛苦,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此时症状虽有所减轻,但效果不佳。我看了晓松所说的把症状完全放在一边,根本就不要抱着有意的心态去默念什么为所当为,只一心一意做该做的事。当看了这一表述后,感到又有了新的启发,刚开始实践时还有些不太习惯,且半信半疑,但实践了几天后感觉很好。在晓松先生的指导下,自己在森田疗法的实践方面又跨越了一步。

各位患者朋友们,我体会,强迫神经症是无法凭主观意志抗御的,它像顽石一样嵌在脑中,既然如此你理它干什么?你越去搬它,它就越有作为。你若不理,它虽给你带来痛苦,但会慢慢平息。以前我总试图把它彻底排除,干净彻底地消灭,想了很多办法,但总排除不掉,想再多的办法也是枉然。有时病似乎好了,但过几天又不行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几十年。但是,今天我凭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当我们真正把症状放在一边,与其共存,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的病就好了。

22.森田疗法的特色、精髓及治疗结果森田疗法是以生活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这是森田疗法的特色,也是森田疗法最具生命力的原因所在。抱着这样的观点去实践森田疗法,可以像没有强迫神经症的人一样大胆地、全身心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奋斗目标。而不要考虑是先治病再工作,还是待取得事业的成功之后再治病的问题。只要把症状放在一边,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在正常工作环境中去实践森田疗法就行。有人可能认为,若不把症状彻底排除,对工作干扰太大,怎么去干好工作呢?许多患者不能很好地实践森田疗法的原因就在这里,转来转去总离不开排除症状的执著心,总在以症状为中心的怪圈中出不来。其实,力争排除症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恰恰又无法排除症状,所以说是不明智的。因为你想排除的正是你排除不掉的东西,这样一来,你除了症状的干扰以外,又多了一个排除不掉症状的焦虑。而且在排除的过程中强迫症状还会加剧。这真是雪上加霜,对工作只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想想这有多么划不来吧。若把症状真正放在一边,那么症状的波浪会逐渐消除,对工作的负面影响就要小得多。有的患者认为,让症状存在于脑中与其共处,总不是个好事情。其实微妙的问题就在这里,当你长期坚持森田疗法的实践,把症状真正放在一边的过程中,你会感到症状从根本上自然而然没有了,也就是消失了。那么试想一下,当你越想排除越排除不了,你把它放在一边,它反而逐渐从根本上消失了,你说你应该选择哪种方法呢?哪种方法才能真正到达成功的彼岸呢?

在参加这个网站之前,我就是以病症为中心,真是从眼睛一睁一直想到熄灯。有时用脱敏法,有时靠转移注意力,有时强制自己不恐怖,有时拼命工作让自己来不及痛苦,有时用想象更严重的病来刺激大脑,力图用一个更强的兴奋灶代替病灶,有时每时每刻用良性的意念来刺激病灶。各种方法都失灵后,又幻想甚至期待出现一次真正的天灾人祸,使自己死里逃生,以这种更大的变故形成比强迫神经症更强的印象来取代病灶,甚至想到去做电疗彻底打掉病灶从而结束痛苦,为人有死亡而感到欣慰,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亡也是一种追求。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一切都是以病症为中心,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排除病灶,这是多么不明智。话说到此,森田疗法的精髓“不治而治”应是不讲自明的了。

23.对“害怕”的剖析大家碰到的最普遍的害怕是客观环境对人生命造成的威胁所带来的害怕:过马路时害怕被汽车撞着,害怕天灾人祸给生命带来伤害,害怕那些让自己视觉上不能接受的东西等。再就是在要做一件事之前考虑到它会带来的不利后果:对自己名誉、地位的损害,甚至受到制裁等,这也是出于对自身前途安全的考虑所带来的害怕。还有对生、老、病、死的害怕等。这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正常现象。然而强迫神经症的害怕(恐怖症)是不是正常的呢?是否荒唐呢?有没有道理呢?其实是有道理的。大脑是认识的产物,思考问题是它的职能,通过思考判断是非,告诉自己哪些事是对的,要坚持,哪些事是错的,要抛弃。当你的心情十分美好,没有一丝令你痛苦的杂念的时,突然冒出了与你思维对立的观念,甚至是极端可恶的想法,这与你的崇高品质冰炭不能同炉,这能不令你害怕吗?这种害怕没有道理吗?就本人而言,最开始是对自己最热爱的国家领袖人物出现侮辱式的强迫观念(就像森田所描述的那样,一个坚信佛教的教徒突然间出现对佛祖侮辱性的强迫观念),这怎能不令我感到害怕?后来我害怕的内容变成害怕自己转变为精神病,就是大家所说的疯子。这种害怕能没道理吗?谁不害怕自己变得疯疯癫癫的?尽管这不可能,但害怕是有道理的。到后来我害怕的落脚点落在对上司的恐怖上。这与非症状的害怕有根本不同,非症状的害怕可以在大脑的分析判断获得正确的思想后,去做安全的事情,其害怕心理也就消除了。然而症状的害怕(恐怖症)的根源在功能性障碍上,形成表面的害怕“固结”,这个固结是不能通过分析判断用正确的思想来解决的。你以主观愿望让自己不怕是不可能的,这只能造成交互,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以前我对自己所害怕的问题很害怕,那么大的创伤,怎么可能不害怕呢?虽是主观上的东西,在旁人看来莫名其妙,但我是害怕的。后来接触上司会引来恐怖,这听起来奇怪,上司又没招惹我,怕什么呢?其实往深层次想,怕得也有道理,领导掌握着我的命运,而我的症状在领导面前显露会造成负面影响,这对我将是很不利的。我不希望症状在领导面前出现,更害怕出现,此时害怕的固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