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4.回避锋芒,该装傻时就要装傻该装傻时就装傻,如果人类一旦进入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社会,也就没有傻可装了,到那时候,你就是有屠龙的本领也是巧而无用了。好在人类不可能进入完全理性的社会,如果当一切的一切都以格式化的方式运转,不成了一部机器了吗?
《史记留侯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桥下去了,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那个时候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那位老人,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把自己的怒气克制住了,走到桥下面把鞋子给他捡了回来。
没想到这个老人不仅没有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实在是太过分了!
在张良想破口大骂的时候,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他又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后来又经历了几次这样的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决定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了这本旷世奇书以后,便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人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待人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
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因不能行动,或将待机而动。
在如今的社会中,几乎一切都讲求协作,尤其是在企业和团队组织里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不同专长的人员一起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即使是罗纳尔多踢足球,如果协作不好的话,同样也会败在球技不如他的人手上。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锋芒的个性不但会损害别人的自尊,还可能会破坏单位的团结。因为锋芒毕露时间长了就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不愿意同他合作:“既然他这么能干,让他自己干去吧。”
当然,做人要回避锋芒并不是说完全不要显示自己的才华。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有时候不显示自己的才华是吃不上饭的。但千万要记住的是,你可以展示才华但不要“炫耀”;你可以表现得很聪明,但也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傻子”。日本有一名撑高运动员曾经连续六年获得世界冠军,并且每年突破世界纪录。后来,有记者问他突破世界纪录的秘诀,他的答案让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而又折服:“其实,我第一年拿冠军的时候就能做到今天(第六年)的记录,我之所以能连续打破世界纪录,只是因为我懂得控制自己。”因此说,只有懂得适当地回避锋芒才是明智之举。
唐先生是某名牌大学毕业的,他有着过硬的管理才能和游刃有余的公关能力,但有一个缺点:争强好胜且易冲动。他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事业单位,他的领导是很爱才的,所以就把他的缺点都容忍了下了,年方28岁便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半年后,他像许多南下寻梦者一样,辞职南下"淘金"。
随后,他被珠海市一中型合资企业聘请,负责公司中的宣传工作,当时他自己也这样考虑:应该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刚进企业,写出来的文件颇受老总喜欢,老总多次当众夸奖他。但半年后,跟他一起进来的两个同事都得到了提升,他的位置没有动,于是,他心里不免有了点不平衡,最后,他与人事部门的经理当面发生了一些冲突。
他是这样想的"我豁出去了,不成功,便走人。"冲撞之后,老总找他谈话,意味深长地说:"小唐,请给我一个认识和了解你的机会。"老总准备再考察他一年半载,就准备把他提升为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年中薪资调整,他的工资翻了将近一番。这一变化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没能维持多久,唐先生又有了新的不平衡。因为跟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要么升职要么跳槽,而他却依然在原地踏步走。
他觉得耐心和等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于是又变得任性孤傲。一次休息日公司通知他加班,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严词拒绝,给公司高层领导造成极坏的印象,老总终于没有耐心对他进行继续考验了。从此他被打入"冷宫",他自己觉得无趣,所以又主动地辞职了。
纵使你才华横溢,也要一步步向上攀。如果你显露张狂的锋芒,企图一步登天,那么,你将摔得更加惨重。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应该懂得把握自己,懂得不断修整自己的做人处事技巧。
古语说的的确很有道理;"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别人也很容易去攻击他,他当然就会受到损伤。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得罪人。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完全可以这样想;"都是爹妈生的,凭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所以,凡事当不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使人家感到需要你却不受到你的威慑。
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就需要装"傻"了。这就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明知故问,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请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做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有了这些,再加上人家冒犯了自己也不针锋相对地去计较,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就不会对他人构成威慑了,反过来,自己也就可以减少一些他人的攻击和中伤了。
因此,回避锋芒,该装傻时就装傻,可以说是做人进退自如的好方法。
5.“吃亏”也是“占便宜”
在人生的历程中,吃亏和受益是一种互为存在、互为结果的东西。一个人不能事事只想着受益,有些事情当时即使真得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仍有可能是吃亏;我们更不能时时怕吃亏,有些事情当时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天地轮回,平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哪一个人,无论哪一件事,都不可能有永远的受益,也不可能有永远的吃亏。有一位老干部因收受了两万元钱,而充当了地方黑势力的保护伞。事发后这个老干部被判刑入狱,公职没有了、工资更没有了。这个近五十岁的老干部,每个月拿三千元的工资,正常情况下他可以活到七十岁以上,按每年国家发给他的薪水三万元计算,二十年是多少?三十年是多少?为了区区两万元钱,丢掉了将近一百多万,这样的事情哪个是便宜哪是吃亏,还要细细算来吗?当然,他在收别人两万元钱的时候,他认为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温州有位商人非常的精明,以"吃亏"赢取信誉不失为一种精明。在陕西铜川开了家机电设备公司,人呼他刘老板。一次,有个老客户来买电器配件。客户火烧眉毛要得急,因为拿不到这个配件,其所在的企业停工一天将损失5万多元。
刘老板找遍了所有的公司,都没这个配件。他安慰客户不要着急,并保证在一天之内一定把货找到。刘老板亲自出马打的直奔西安,谁知西安也没货。于是连夜乘机飞赴杭州,下飞机已是凌晨3点。他付了几百元车费又打的赶往温州老家。
在温州,经过好几周的折腾联系后才买到那个奇缺的电器配件。为了赶时间到温州机场,出租车路过家门口,他没有叫停以探望二老。当他把货交到客户手中时,一看表,正好24个小时。一个300元的配件,顶多赚30元的利润,但刘老板付出的,除受累受饿不说,还付出了3000多元的出租车和飞机票的钱。
客户所在企业第二天敲锣打鼓送来大匾,还带上当地媒体。。。。。。很快,刘老板甘愿吃亏的事在业内流传,其公司生意也就日益兴隆。
小陈大学刚毕业没多久,就进入了一家出版社,在编辑部工作,他人活泼机灵,又十分热心,同事们都知道,有事就去找小陈,绝对没二话,小陈的口头禅是"吃亏就是占便宜"。出版社的工作一般都是很忙的,老板又不愿增加人手,所以编辑部的人有时还要兼顾一些发行部、业务部的工作。其他的一些人多干一会活总是会提出抗议,怨声载道的。只有小陈像旋转不停的陀螺,却总是乐呵呵的,指挥他做什么事,他很快就会去做。
有时甚至让他做一些搬书、装书的力气活儿,小陈也从来不抱怨,有同事悄悄对小陈说:"图什么呀?又不给加工资,你一个编辑,他这是拿你当苦力啊!"而小陈却只是一笑:"吃亏就是占便宜嘛!"同事们见他这样,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老板支使最多的人就是小陈,他像每个部门的临时助手一样,一时人手不够,连员工都知道可以去叫小陈帮忙。取稿、跑印刷厂、邮寄、直销。。。。。。所有的业务流程,小陈全都参与做过。
渐渐地,小陈把整个出版社的运作状况都熟悉了个遍,几年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那些"吃亏"时锻炼出来的经验,帮了他的大忙,他一上手运作,很快就投入了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些人说希望在年轻时多经历一些挫折磨难,因为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多干一点,也证明你可以在另一个舞台上表现自己,让你充分发现自己另外一方面的能力,也许你会从中找出更多的机会,你人生的道路也会更多一次选择的机会。
也许很多员工都认为老板是不公平的,但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老板使用一个员工也是一种投资,他指派你去多干一点活,也是在为你提供一次机会,是一种冒险。我们的人生也是一种投资,今天你投入的多,运作得当,将来你就收获得多。如果你不肯投入,不愿付出努力,你注定以后会一无所有。
无论对待哪个人,成功都是最公平的,它不管你吃亏没吃亏,它只知道你付出没付出,它不以金钱作为计量单位,你心智的成熟、人生阅历的增长,在它那里有完善科学的指数,它给你最公正的打分。但机会却是调皮的,它愿意光顾那些吃亏的人,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一步步地向机会迈近。
吃亏就是占便宜,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它将对我们以后的人生,有莫大的贡献。
许立信是移民美国的港人,他曾参与创立machines,2000年该公司出现亏损,翌年被美国纳斯达克摘牌。2001年底许立信以1.6亿美元把machines私有化,公司的运作起死回生,他成为仅次于戴尔和惠普的美国第三大电脑生产商。2002年经许立信游说,Gateway以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achines,在交易中,许立信获利约1.3亿美元。他把获利所得的五成7250万美元(约6亿元人民币)拿出来给公司上至管理层,下至货仓工人约140名员工,平均每个人得到的钱大概是人民币400多万元。有些员工收到奖金后感动得都流泪了,因为一般的老板根本不会这样做。而许立信则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慷慨的人。他说,“我已经把最大的那份留给了自己,每个员工都有分享到他们努力成果的权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是想着如何利己,而许立信不讳言自己的利己--给自己留了最大的一份,不过他在利己的同时兼有另一种美德,那就是利人。懂得利人的人是特别有智慧的人。
智者往往都认为吃亏是福。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生意场上的伙伴也罢,手下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为你效劳或是合作,因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才会好;而生意场伙伴同你做生意总能赚得到钱才不会朝三暮四。因为他晓得你赚你的,他赚他的,有钱就该大家赚。做老板的很多人都很抠门,生意人多少要算计。给员工工资福利多一些成本就会加大,当然"吃亏",的生意伙伴多几个点的扣率利润就会薄些,当然"吃亏"。可你让员工得到了实惠,你有肉吃他有汤喝,你得一分他获五厘,即使他不是全心全意为你,他只是为了他自己该得的那一份,他得到的同时,你不是也收获了很多吗?如果你的生意伙伴知道,同你做生意一定会比同别人做得到的多些,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每次,他就没有心生旁意舍你求他的道理。能想明白吃亏就是占便宜,而且能够身体力行,这实在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有的人看起来精明强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是他们做人的宗旨。老是想着捞社会的油水,吃一点亏就大喊大叫,结果反而老是吃别人的亏。他们受不得一点委屈,有一点委屈就四处张扬,结果一辈子受尽了窝囊气;他们总想昂首站在别人的头上,向世上炫耀他是多么了不起,结果他却总是受别人的欺负和嘲弄;他们自以为是其它一切的主人,而结果却比起其它一切人更是奴隶。
然而,也有一些人遇事都愿意自己吃亏,结果世人都愿意让他占便宜;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他人,结果凡而能扬眉吐气;向社会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结果却从社会中获得了许多益处;从来不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结果赢得了大家普遍的尊敬与爱戴;从来不与别人争权夺利,结果他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在社会上独领风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把事事都做得有“余”,做人做事如“弹簧”,就要首先学会“吃亏”!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