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战空中的鹰——战机 > 4.1 轰炸机纵览

4.1 轰炸机纵览

作者:铁血工作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空中轰炸的观念早已有之,飞机最早的军事用途之一就是空中轰炸。如果说战斗机的发展完全出乎人的意料,那轰炸机的发展则是人们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欧洲不仅是战斗机的故乡,也是轰炸机的诞生地。

轰炸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对地面和水上(包括水下)目标实施打击和摧毁的大型军用飞机,是航空兵实施空中打击的主要机种之一。其武器一般为常规炸弹、集束炸弹、空地导弹、巡航导弹、鱼雷及用于自卫的航空机炮等,同时也可携带核弹或其他特殊武器。具有突破能力强、航程远、载弹多和破坏力大的特点。

4.1.1轰炸机发展简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飞机用于军事后不久,人们就开始用飞机轰炸地面目标,试验其战斗价值。1911年10月,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北非利比亚的殖民利益而爆发战争。11月1日,意大利的加福蒂中尉驾驶一架“朗派乐-道比”(R。Taube)单翼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重约2千克的榴弹,虽然战果甚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轰炸。

这一时期的轰炸任务都是由经过改装的侦察机来进行的。炸弹或炮弹垂直悬挂在驾驶舱两侧,待接近目标时,飞行员用手取下炸弹向目标投去,命中精度极其低下。

2.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成为攻击敌人各类目标的主要投射工具,攻击的目标包括地面部队、作战物资等战术目标,或者是工厂、城市等战略目标,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任务需求又衍生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的分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轰炸机,即使是较为大型的设计,基本形态都很相似:木材或者是金属与布料蒙皮的结构,开放式座舱,少量的自卫火力,譬如步枪口径的机枪,炸弹是由后座飞行员至目的地上空以双手搬炸弹丢掷。时速不到200千米/小时,载弹量1吨左右,多为双翼机。换句话说,当时的轰炸机设计可以粗略地看作是战斗机的放大概念。

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轰炸机的发展趋势大致上是以金属作为大部分或者是全部的结构,成员在封闭的座舱内操作,自卫火力的数量和威力增加,无线电与导航系统开始普及,中型以上轰炸机大多数将炸弹携带在机体内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轰炸机发展经验累积与冲击最大的首推欧洲战区,尤其是英国与德国之间的轰炸机运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更复杂的轰炸瞄准系统,包括使用雷达,提高轰炸精确度;

战略轰炸机的操作高度进一步升高;如美国的B-17和B-24多在两万英尺以上高度飞行,以减低防空炮火的影响;

强化轰炸机的防御能力,在使用口径较大枪炮时,动力驱动的炮塔也成为中型以上轰炸机的标准配备;

增加轰炸机夜间与视线不佳时的操作能力,包括使用辅助导航系统。

(2)第二次世界大战轰炸机分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执行战略与战术轰炸任务的区分之外,还有其他形态的轰炸机出现,主要包括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这些形态的轰炸机在战时曾发挥重大作用,不过在战争结束之后很快被其他机种或武器系统所取代。

俯冲轰炸机俯冲轰炸的概念是轰炸机以与地面超过45度夹角的方式,由高空往下飞行,在到达某一个高度之后将炸弹投掷出去,这种轰炸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炸弹命中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喷射机的速度高出不少,大角度的俯冲并不合适而且危险性高,因此专职的俯冲轰炸机成为历史名词。

水平轰炸机水平轰炸机其实是相对于俯冲轰炸机的描述法,绝大多数的轰炸机都是以水平或者是浅角度俯冲的方式轰炸。当俯冲轰炸机消失之后,这种分类自然不需要继续存在。

鱼雷轰炸机鱼雷是攻击水面船舰的重要武器,许多国家海军都有专门携带鱼雷的轰炸机担任此类任务。有些国家也尝试改装现有的作战飞机来携带鱼雷,然而作战效果远远比不上专门设计的鱼雷轰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鱼雷对付水面船舰的重要地位逐渐转手给反舰导弹,鱼雷的主要攻击对象则转为潜艇,因此鱼雷轰炸机也逐渐转型为反潜机,而不再以专门设计的机型出现。

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现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末,是轰炸机发展的高潮时期,轰炸机已经成为进攻能力的象征,没有轰炸机就意味着没有进攻能力。除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因战败受到限制外,其他军事强国都无一例外地把轰炸机当作“拳头产品”而竞相发展。

不过这个黄金时期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战斗机和攻击机的体型、载弹量逐渐增大,加上空中加油技术的成熟与普遍运用,携带炸弹进行轰炸任务已经不再是轰炸机,尤其是战术轰炸机独有的任务了,战术轰炸机在发展上逐渐趋向采用多用途设计的战斗机或者是攻击机来取代。时至今日,已经极少有专门设计的战术轰炸机服役,而是代之以战斗机改进的战斗轰炸机或者是兼具部分战斗机能力的设计,如美国的F-15E、俄罗斯的Su-32等。

中小型轰炸机逐渐与其他机种合并的时候,大型战略轰炸机开始以喷射动力取代螺旋桨,并且强调携带核武器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每一架轰炸机对目标的毁灭力量,这种发展促成了大型警戒雷达网、高速拦截机、携带核子弹头的防空导弹或者是空对空火箭等系统的部署与研发。而核子武器的运用也左右冷战前半期双方阵营战略与战术空军的发展与建军思想。

洲际弹道导弹的开发曾经危及战略轰炸机的传统地位,也导致美国与苏联取消以高空高速为设计目标的发展计划。而越战的经验显示,投掷传统炸弹的能力还是不可忽视,轰炸机,尤其是战略轰炸机不会只运用在核子大战的场合。20世纪70年代开始,战略轰炸机又开始将过去认为不会再度使用到的传统炸弹携带能力加以恢复。

巡航导弹与其他导引武器的开发与使用,进一步改变了轰炸机的任务形态与面貌。1991年,美国利用B-52轰炸机发射传统弹头的巡航导弹攻击伊拉克境内目标。到了2003年的时候,B-1B轰炸机在担任24小时滞空待命任务时,于11分钟左右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将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准确地投掷指定的目标上。携带光学舱口的B-52轰炸机还能够担任密接支援任务,成为超大型的攻击机。这些变化都代表冷战结束之后,战略轰炸机重新寻找定位的企图与尝试。

4.1.2轰炸机的分类1.以体形重量区分以体形重量来区分,有重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与轻型轰炸机。这三种轰炸机的区分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大致上,轻型轰炸机是单发动机为主;中型轰炸机是两到三具发动机;重型轰炸机则是四具以上发动机的大型机体设计。轻型轰炸机的载弹量为3~5吨,中型轰炸机的载弹量为5~10吨,重型轰炸机则在10吨以上。

此外,还可以按航程区分,3000千米以下为近程轰炸机,3000~8000千米为中程轰炸机,8000千米以上为远程轰炸机。

2.以任务形态区分按执行任务的形态,轰炸机可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两类。

(1)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的目标是敌对国家的战争机器与生产力量,透过战略轰炸机摧毁敌国维系战争的能力以及持续进行战争的意愿。战略轰炸机的攻击目标大多距离较远,因此飞机体形较大,以携带足够的炸弹和燃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略轰炸机还具有强大的自卫火力。

(2)战术轰炸机战术轰炸机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前线作战,攻击敌人在战场上或者是接近战场的目标。战术轰炸机的体型较小,多半是中型或者是轻型轰炸机设计。载弹量与航程远低于战略轰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术轰炸机具有少量的自卫武装。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