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二章 集体商业

第二章 集体商业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供销企业

供销商业企业1991年,县供销系统有棉麻公司、土产公司、生产资料公司、果品公司4个直属企业,城关轧花厂和贸易货栈各1个;棉站5个;城关、翟店、太阳、化峪、西社、管村、蔡村、清河、下迪、修善10个基层供销社,总计21个单位。下设61个供销分店,78个门市部,9个糕点加工厂,11个饭店、旅店,15个工业品门市部,3个棉花采购站,5个化肥供应站。全系统干部职工1186名,其中固定工867名。

1993年,供销社联社机关部分住房改造为临街门店,在此基础上增设供销物资公司。

2001年以后,随着供销体制改革,市场竞争,供销企业和基层社的机构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翟店供销社实施破产;太阳、修善2家基层社实行合并;城关轧花厂因资不抵债,银行已核销贷款,企业予以注销;生产资料公司、土产公司、翟店棉站等改制重组;供销物资公司因营业场地在县城扩街中全部拆除,人员分流,公司注销;棉麻公司已进入改制程序。截至2008年底,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下属的基层社有城关、太阳、化峪、西社、管村、蔡村、清河、下迪8个,下属企业有盐业公司及5个棉站,共计14个单位。

供销商办企业1994年开始,县供销社转变经营观念,提出“立足流通搞工业,搞好工业促流通”的思路,发展社办工厂,开展多元化经营。机关建供销焦化厂,修善社办有面粉厂,化峪社办炼铁厂、耐火砖厂,太阳社办起泰庆炼铁厂、货栈、轧钢厂,土产公司办有饼干厂,翟店社建起400立方液化气储备站,下迪社办有加油站等一批社办工厂相继创建,全系统形成煤炭冶金、纺织、建材、石油液化、食品加工5大类、124个品种的生产经营格局。这些社办企业,曾经一度发展势头良好,仅在1994年,工业产值达1756万元,实现利税194.4万元,占全系统总利税的82%,其中,供销焦化厂二期工程在短短一个月内点火试产成功,年产值达250万元,创利税45万元,成为全省供销系统的明星企业。翟店液化气站于1994年9月运营后,使供气销售网络覆盖到运城、临汾2区,12县市、4万用户。但由于上述社办企业,大都仓促上马,管理与技术跟不上,设备普遍老化、陈旧,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不畅,企业流动资金得不到保障,因而不得不先后限产、停产、关闭。仅以供销焦化厂为例,靠集资、贷款1800多万元建厂,到破产时全厂所有设施、设备,仅拍卖了100多万元。

第二节商品购销1991年-1993年,县供销社商品购销业务,尽管受到民营经济的市场冲击,但仍然比较活跃。县供销社均提前完成棉花收购任务,连年在全省首家完成定购任务。1994年,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县供销社积极应对,增设收购网点,开展流动收购,使全县棉花收购达到163万公斤。1995年,为扩大商品购销,县供销社加强市场建设,增设营业网点,兴建了供销大厦,使青龙大酒店投入运营,在县城桥口设立了农资服务市场,在轧花厂开辟小商品批发市场,在浙江省设立义乌办事处,县社机关部分办公用房变为临街门店,成立供销物资公司等。1996年,由于县城及各乡镇修路、扩街,使供销社不少门市部、分销店和饭店旅社被拆除,营业地盘锐减,供销商品购销量持续下降,本年度全系统为零利润。

第三节支农与新网工程支援农业1991年,县供销联社开展农村系列化服务,确定西社、蔡村2个服务体系示范社,成立6个“庄稼医院”,培训农民技术员280名,扶持农民建立干鲜果品商品基地32公顷,瓜果蔬菜商品基地533公顷。1992年,创建和巩固10个“庄稼医院”,39个农村服务站,11个机防队,11个配肥站。以机关信息中心为龙头,以棉麻、生产两公司为轴心,开展了测土配肥、测虫供药、科技咨询、良种调配等全方位系列化服务,提供各种经济信息250条,购销各类农副产品149.4万元,使农民增收200余万元。生产资料公司、蔡村社、西社社、翟店社4个企业被地区供销社评为“支农先进单位”。1993年,通过大量调供优质化肥,提供技术咨询,使全县棉花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发展700公顷棉田乡镇3个,70公顷棉田村115个。1994年,通过方便、快捷、满意的支农服务,推动全县棉花播种面积达6067公顷,其中,1个1300公顷的乡镇,2个700公顷的乡镇。全系统共购销各种化肥8288吨,农药4000多吨,农膜310吨,中小农具2100台,支援农业生产。1996年,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综合服务网络的实施意见》,对支农服务项目、机构设置、实施办法都作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使支农服务工作基本走上规范化、系列化、制度化轨道。全县庄稼医院发展到11个,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点建立45个,专业合作社成立2个,指导农民科学生产1800余次,测土施肥面积达1733公顷,推销各类农副产品价值达125万元。2000年,针对棉花市场逐渐复苏,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提供系列服务,使全县棉田在上年533公顷基础上增加到733公顷。

2008年,县供销社为更好地开展支农服务,制定《诚信经营守则》,坚持跟踪服务,上门指导,把支农服务延伸到最基层,共组织调运各种化肥2.36万吨,农药88吨,种子50吨,农资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供销系统还结合稷山实际创办、领办农业基地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蔡村基层社主动参与本乡土地改造项目,建起6.7公顷粮作物丰产示范园,协助打深井1眼,铺设管灌设备1000多米,所需种子、化肥全部直接送货到户。

新网工程2007年-2008年,县供销联社把实施农村“新网工程”工作作为供销企业“第二次创业”的大好契机。联社领导班子带领业务骨干,到全县7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人口分布及现有网点的设施、经济状况等进行调查摸底,把“新网工程”的作用、意义、政策等编印成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个农村店铺。在此基础上,制定《稷山县供销系统“十一五”期间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规划》,下发各乡镇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结合省、市社有关规定,对全县报名参加网点建设的经营户进行严格筛选验收。依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分步实施的要求,最终确定44个日用品便民店,其中,乡镇店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13个;农资便民店36个,其中,乡镇店13个,试点村、重点推进村23个。同时,县社与确定的便民店、农资店负责人签订工作责任书,严格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并投资100余万元,对基层网点进行装修改造,重新添置超市货架、制作招牌、装修门店。投资70余万元,组建和泰日用品物流配送中心,仓储面积1000余平方米,配备送货车4辆,配送率达40%以上;新建绿海农资配送中心,占地2000余平方米,并配套建设占地500平方米的办公仓库用房。做到农资配送有求必应,随时送货,日用品配送5天1次,基本满足各网点的经营需要,确保农民买到放心、优质、安全的日用消费品和各类农资。与此同时,分批次对农资店、便民店店长进行培训。各农资店纷纷打出便民牌,为村民免费提供药械、播种耧等。根据农民需求,将化肥、种子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到2008年,全县初步形成以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中心,村级店为基础,辐射全县农村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第四节管理机构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领导机构为理事会和监事会,供销联社主任兼任理事长。1991年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股、会统股、审计股、工业股、监事办、工会办,有人员40人。1994年办公地址从后稷东街南侧迁至稷峰东街与大佛路交叉处东北角供销大厦。1995年,全运城地区供销系统商办企业现场会在县供销社召开,推广该社供销商业兼办工业企业经验。同年,被山西省供销社评为全省供销系统商办工业企业先进单位。2002年,根据上级精神撤销监事会机构。2003年-2008年,理事会内设机构有所变化,取消监事办、审计股,并将工业股改为业务股,有工作人员23人。2007年,县供销联社被运城市评为“农村新网工程建设”三等奖。

主任:裴万隆(1991—1997.10)、王忠信(1997.11—2007.9)、尚智勇(2007.10—)。

监事会会长:陈喜安(1991—1999)、黄凤山(1999—2002)。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