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一章 国有商业

第一章 国有商业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稷山县早在明清年间,商业就比较发达。汾南翟店镇,在明洪武年间曾以店铺林立、生意兴隆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中心。汾北杨赵村,从清代一直到民国初年,也以“河边一条街”而著称。到1956年公私合营之前,全县有私商613户,从业人员821人。1980年后,个体商业迅速发展,1990年底全县个体商户为1947户,从业人员2832人,到2008年全县个体商户增长为4806户,私营商业企业为778个。

县国有商业,初创于1950年,1990年县商业局下属10个公司、38个门店,干部职工657人。到2008年底,通过企业改革,职工“双退”,除食品公司因政策性经营暂作保留外,其余企业已分别完成或正在进行改制工作,国有商业基本完成历史使命。

县供销合作社,于1949年11月建立。1990年有基层社和企业等21个单位,干部职工1186名。通过多年来企业改制和机构调整,到2008年,县供销系统仍保留8个基层社、5个棉站和盐业公司。根据新时期要求,正在全力构建新的商业网络,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流通新体系。

1980年后,全县集市贸易和市场建设稳步发展。对外贸易比较活跃,石油、盐业、烟草、烟花爆竹、酒类管理等专营专卖工作规范运行,餐饮业、旅馆业、照相馆、美容美发业方兴未艾,稷山麻花、饼子和板枣、葡萄等名吃特产随着内、外贸易市场不断扩大,而享誉三晋,畅销全国。

第一节商业企业国有商业企业1991年,商业局下属国营商业企业有:百货纺织品公司、糖酒副食品公司、五金交电公司、食品公司、饮食服务业公司、工业品公司、关公商厦7个企业、38个门店,全系统有干部职工657人。1993年,商业系统投资110余万元,先后成立百货综合商场、南关饭店、食品公司、综合营业楼、糖酒公司批发营业楼。百货公司利用批发部大院和闲置库房,建成总营业面积9000平方米、固定摊位380个的稷王商城;糖酒公司建起面积1500平方米、固定摊位70个的古塔市场。1994年,根据拓展业务需要,县商业局增设水产公司、商业物资公司、商达公司,原百货纺织品公司实施破产,新成立百货大楼。原饮食服务业公司分为饮食业和服务业2个公司,全系统有干部职工890人。同年建成云仙宾馆、商贸宾馆,新增营业面积2900平方米,改造店面984平方米。1996年,百货大楼筹资480余万元,兴建的营业大楼与稷王商城首尾衔接,使营业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米。

2001年-2008年,随着商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县国有商业企业大多通过实施破产、拍卖、重组而不复存在。百货大楼通过改制整体拍卖,原有职工168人全部办理双退手续,一次性发放了身份补偿金,交纳了三项保险,原场地由私人买断。糖酒副食品公司完成企业改制工作,原场地向社会公开拍卖。工业品公司、关公商厦、水产公司、饮食公司实施破产,人员分流,场地或拆迁或拍卖。服务业公司正在实施企业改制,全系统原有企业中,唯有食品公司仍在维持经营。

商办工业企业1991年,县国有商业系统中,商办工业企业有蜜饯食品厂、罐头食品厂和关公酒厂3家。蜜饯食品厂生产的“金丝蜜枣”,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关公酒厂生产的“关公酒”和“青汾酒”,1993年在全国优质白酒精品展中,获“国优精品”称号。

1994年,县商业管理部门按照“一司一厂、多元经营”的思路,全系统各企业在坚持主业经营的前提下,大办商业工业,以工促商,提高效益。百货公司多方筹资69万元,建造纸厂,5个月竣工投产;水产公司投资130万元,也建起造纸厂;蜜饯厂办起纸箱厂;工业品公司办起拔丝厂;五交化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新建金属镁厂和旧汽车交易市场;关公商厦办起幼儿园;食品公司办了冷饮厂;饮食公司办了肉品加工厂;商业物资公司建起1座年产5000吨焦化厂;关公酒厂以租赁兼并的形式接收罐头食品厂厂址与职工。新建的商办工厂,虽然起初都产生了一定效益,但由于后续资金不足,管理经验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这些工厂大多被迫关门歇业。

第二节商品购销1991年,县国有商业系统在业务经营上占有主导优势,购销两旺,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商品购进总值1.04亿万元,销售总额完成1.02亿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44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1.82%、22.07%和28.34%,其中,糖酒、交电、百货、饮食4个公司分别在全区同行业经济效益名列一、二,保持商业系统无亏损户的良好势头。

1992年,个体商业迅猛发展,客观上对国有商业形成很大的冲击,加之城市建设大面积铺开,商业单位临街门店和生活用房,拆除面积较多,损失较重。面对此状,县商业局积极引导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完成商品购销计划。是年,商品购进9640万元,销售1.1亿万元。1993年,县商业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7个企业36个门店中,分别实现批零合一、批发零售全部放开及放一块、留一块的经济承包改革。当年商品购进总值1.2亿元,销售总额完成5570万元。1994年,县商业局对全系统41个门店分别实行多种经营模式,其中14个国有国营,1个国有集营,26个国有民营,对所有上岗人员实行全员风险抵押,使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促进勤进快销,热诚待客,完成任务指标。当年商品购进总值1.08亿元,销售1.25亿元。1995年,商品购进总值1亿元,销售1.14亿元。1996年,商品购进总值1.27亿元,销售1.25亿元。1997年到商业局被撤销前的2000年,全县国有商业每年的购销计划均完成。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企业实现利润及上缴税金总体呈下降趋势。

进入21世纪后,民营商业占主导地位。2001年全县商品购进总额1.92亿元,销售1.82亿元。2005年购进总额为5.83亿元,销售5.66亿元。2008年全县购进总额7.84亿元,销售7.37亿元。

第三节管理机构1991年,县商业局位于后稷街东段南侧,后于1994年办公地址迁至关公商厦,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股、业务股、财务股、企业股,有干部职工26人。1994年增设企业改制办公室。1999年增设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2001年,撤销商业局,其行政职能划归县经贸局(后改为商务局),同时成立商业总公司。

1991年商业局被中共运城地委、行署评为模范集体。

局长(总经理):薛石彦(1991—1992)、贾俊明(1992—1994)、吴国彦(1994—2000)、原水龙(2001—2003)、宁良图(2003—)。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