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并将城池移至今县城处。历任县衙曾对县城有关设施进行过多次创建和修复,但由于地震和战乱等原因,到1947年稷山县解放时,城垣残破、房屋破烂,仅有东、西、南3条狭窄而坑洼不平的丁字形土路面街道。20世纪50年代,为改变县城面貌和迎接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在稷山县召开,便将原南大门的城门洞拆除,建成八字形的大道,并对原有的3条街道进行拓宽和三合土沙石硬化。1970年开通北大街,改丁字形为十字形街道,1971年铺设沥青路面。真正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3年-1985年《稷山县城总体规划》和乡(镇)、村规划分别出台。从1984年-2008年,先后5次对稷峰大街开通、拓宽、延长;3次对大佛路、振兴路、稷王路、城南街拓宽和铺油硬化;2次对丰喜路、稷圣路、康复街翻新改造;后稷步行街、育英街、建设路、稷南街等主街道的开通,8纵6横的城市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乡(镇)、村建设也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逐年加剧。据1990年监测,全县废水排放量350万吨,废气排放量15亿立方米,粉尘排放量1.3万吨,废渣产生量1.6万吨。进入20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县政府着力改造重污染企业,对15种土、小企业彻底关停。对引进的新项目,认真落实“环评(环境评价)”、“三同时(设计、施工、运行)”制度。至2008年底,12项污染约束性指标均明显下降,县城空气质量年二级良好天数达到307天。
第一节县城规划1992年,县城建部门完成新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同时进行了站前路(后改名为稷圣路)详细规划及稷峰街西段开拓测绘工作。1993年,完成了南北路规划;确定城区道路骨架,导线测量17公里;规划3个居民住宅小区,即城东、小北门、振兴路西侧住宅小区。1994年,制定县城“六街、七路、两公园”的三年规划。1997年,委托省规划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对县城规划区的给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绿化、防汛、抗震等专业规划进行补充完善。完成了《县城抗震防灾专业规划》初稿,并制定了县城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了县委广场建设规划、桥口三角地带控制性建设规划、大佛路交通岛改造规划、稷王庙周围环境规划设计和后稷街、育英街、稷王路北段拓宽改造规划方案。1998年,《县城总体规划》经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报省政府审批。《县城抗震防灾规划》经地区专家组评审通过,报省委审批。1999年,特聘北京园林设计院专家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指导。全年共完成现场踏勘和现场放线百余次,办理规划许可证120余件。2000年,完成县城南大门及稷王广场规划方案。2001年,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的稷山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完成了桥口绿地规划草案;南大门美化工程方案;城区线网改造规划;稷圣路、桥北路、富强桥、后稷街的道路及排水规划设计;火车站广场、南大门美化工程的地形图测绘。
2006年6月28日,由洛阳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的2006年-2025年《稷山县城总体规划》通过初评,并于9月13日召开了省、市专家评审会,进行修改完善,于10月31日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及总体布局;绿地系统规划;景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电力、通信规划;热力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环卫规划;县城近期建设规划;规划的实施与管理。该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城东新区控制性专项详细规划和大佛路、108国道修建详细规划,并涵盖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该规划工作量的广度和深度超过过去前3次的总和。2007年5月8日,运城市人民政府以运政函[2007]8号批准使用。
2008年,在县城规划上,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化专项规划、道路专项规划、排水专项规划通过评审。编制了“森林公园”建设方案,育英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稷南园”建设规划、街牌、标志、标线规划,108国道与一级路交叉口规划等专项规划。
第二节县城建设市政工程街道建设1992年,市政公司成立。公司完成稷王路与稷峰街平交工程1172平方米、广场硬化5418平方米、稷王路沥青罩面2807平方米等工程,产值50余万元。1993年,开通拓宽稷王、康复和振兴3条路。1994年,完成拓宽稷王路南段400米,直通108国道;改造振兴南路730米;整修大佛南路850米;整修城南街960米。1995年,完成的市政工程有硬化稷王路南段400米,总投资107万元;改建城南街中段960米;投资5.5万元,整修振兴路中段730米;投资7万元,对稷峰街中段进行修整和沥青罩面。1996年,投资74万元完成稷王路配套工程;投资34万元,动土石5000余立方,砌筑大佛路立交桥两侧石头护坡1500平方米;投资12.8万元,对县城稷峰街、城南街、振兴路3条街道进行修补,共修补2212平方米。1997年投资35万元,对稷峰街中段路面进行修补加铺;投资6.3万元,完成广场花岗岩台阶铺装。1998年投资175万元,完成长136米,宽65米,面积8840平方米的稷峰街广场改建工程;投资72万元,完成稷峰街东段城关信用社至站前路和站前路南端拓宽改造工程;投资42万元,完成长1200米的城南街西段汽车站至108国道处硬化工程;投资40万元对振兴路北段西北街小学至技术监督局长350米、宽15米主车道进行砼硬化;拆迁房屋2750平方米,清运垃圾1500余立方,开通和拓宽桥北路。1999年拓宽桥北路、振兴路南北段;站前路南段3条路段;完成稷峰西街拓宽硬化配套工程;完成振兴路南北段891米的基础工程;完成县城南大门八字口硬化工程;对稷峰街、城南街、稷王路、振兴路、大佛路的人行道进行了硬化。2000年投资84万元,完成稷峰街西段路面硬化;投资42万元,完成振兴路北段硬化,全长1200米;完成稷王路南段水泥硬化1163平方米,人行道硬化300平方米。2001年拆除育英街中段违章建筑260余平方米,投资9万元进行拓宽硬化,沙石路面硬化1550平方米;完成桥北路南段工程,全长572米,投资65万元;完成稷圣路建设,全长1380米,投资279万元。2002年完成后稷街拆迁改造工程,总投资350万元;南大门标志提升工程,总投资250万元;稷峰中街改造工程及各街道维修,总投资3518万元;完成稷峰街与桥北路(今丰喜路)联通工程;振兴路北端原洗煤厂路段工程建设,总投资10万元;稷峰东街、稷王小学至稷圣路路段工程建设,总投资33.1万元;振兴路南端砼硬化工程建设,总投资44万元。2003年总投资500余万元,开工建设的项目有:丰喜路硬化及配套工程;南大门形象建设工程;稷峰街东段沙石硬化工程。2004年,主要完成4项城镇创优“为民工程”:稷峰街改扩建工程;大红楼亮点工程;稷王庙扩建修缮工程;小城镇街道硬化工程。2005年,坚持走城镇化发展之路,全面铺开4大工程。大佛南路拓通(拆迁)硬化工程;稷峰街东延工程;“关公商厦”和“古塔市场”拆迁改造工程;丰喜路北端开通和南端翻修改造工程。
2006年,街道建设工程有:稷峰街东延工程。本年投资740余万元,累计投资1340余万元;108国道过城段改扩建工程;大佛南路临街联建工程;稷峰西街人行道拓通工程;城南街翻修改造工程;县城街道修复工程。
2007年,完成稷王中学建设工程;108国道“五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建设和商业街建设工程;投资420万元对城南街翻修改造;投资450余万元对振兴路翻修改造;投资580余万元对稷圣路翻修改造;投资550余万元的稷峰街东延工程;投资40余万元的劳动路拓宽硬化工程。
2008年投资2978万元的育英街拓通建设工程,于4月7日开工建设,9月4日主路面竣工通车。投资720万元的建设路开通建设工程,于4月2日开工,8月25日主路面竣工通车。
园林绿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园林绿化以县城主街道补栽为主。1997年,投资4.7万元,建成桥口三角形地带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控制性花园。1998年,投资8.9万元,栽植各种花卉9253棵,铺设草坪3200平方米,完成桥口三角形绿岛和大佛路立交桥2处绿化工程。1999年,对稷峰广场、稷峰东街、县城南街进行全面绿化,对县城4条街道两旁花木进行补栽,新增绿化面积2397平方米。2000年,在稷王路南大门八字口花园建设上投资5.5万元,绿化面积1165平方米。投资6.3万元,对县城主要街面进行补绿。在东渠村租地1.2公顷,建成苗圃1座。2001年,在南大门种植草坪3000余平方米,栽植国槐、刺槐400余株,月季150株。2002年,投资80万元,对稷圣路两旁进行绿化。投资28万元,建成天使花园。2005年,对公共场所、街道两旁进行了草木补栽和修剪,特别是对稷峰文化广场草坪进行了全面翻新。
2006年,县城建部门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设计所和运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县城绿化进行了统筹规划,精心实施。主要工程有:城西泄洪道绿色长廊。栽植各种苗木1.5万余株,草坪2700平方米,共投资100余万元。昆仑岗绿化。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栽植各种苗木1.34万棵,绿化投资45万余元。稷峰街东延绿化工程。花池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栽植乔木908棵,灌木37.8万余株。通过几何图形、高低层次的变化和色彩,曲冠线的搭配以及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等多方位营造景观。两侧人行道栽植法桐300棵,该街道绿化投资共80余万元。县城其它街道新栽补栽。共补栽树木1000余棵,灌木7万余株,投资50余万元。
2007年,在园林县城建设上:民乐园投资80余万元,绿化20余公顷,栽植乔木1.4万余棵,灌木7万余株,草坪1.2万平方米。小游园投资55万余元,绿化丰喜路小游园0.1公顷、泄洪道小游园0.45公顷、稷峰街与108交叉口小游园0.38公顷,植有油松、雪松、紫薇、枣树、核桃树、大叶红杨、金叶女贞、丛生紫叶李等乔灌木。县城各街道新栽:投资16万余元,对稷峰东街8个花池绿化0.3公顷,植有金叶女贞、丛生紫叶李、紫叶李、栾树、小叶女贞、大叶红杨球等;投资200余万元,对108国道绿化7公顷,共栽植各种乔木3000余棵,灌木56万余株;投资35万余元,在稷峰东街、大佛南路、东环路、城南街、稷圣路北端火车站前两侧、师范东路、法院巷等处栽植国槐、法桐、紫微、棕树、松柏球、栾树、大叶女贞等乔木3500余棵;投资10余万元,完成稷峰西街绿地1.5公顷,丰喜路立交桥绿地0.5公顷,栽植雪松、大叶女贞、紫叶李、金丝柳、蜀桧(塔柏)等乔木600余棵,灌木5000余株。投资30余万元在县城各街道补栽乔木1000余棵,灌木20余万株。投资20余万元培植绿地。新增绿地0.7公顷。是年,县城绿化覆盖率由18%增加到22%,绿化覆盖面积达198公顷。
2008年,投资680万元,分别在一级路、稷王中学、汾河坝过城段、主街道、小游园等处新栽乔木19.9万余棵,灌木23.5万棵,草坪3920平方米,同时新增月季1.3万棵,草木花鸢尾、红花酢浆草等2.5万棵,新增棕榈、樱花、腊梅、海棠、玉兰等名贵新品种15种。至年底,县城新增绿化面积33.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22%提高到27%,增加了5个百分点。县城处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公用事业供水1995年-1996年,供水部门完成产值20.7万元。1997年,自来水公司投资445万元,钻深达215米水井1眼,地埋直径为250毫米-350毫米输配水管网9.8千米,新建1000吨蓄水池1座,安装16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输变电线路300余米。全年供水61.4万吨。1998年,供水58万吨,实现产值88万元,水费收入首次突破80万元大关。1999年,新增供水能力3000吨。2000年,新铺设自来水输水管道1500米,振兴路一带缺水问题得到解决;开展优质服务,降低自来水成本,建立新的用水管理机制,实现产值123万元;对县城407户用水单位和个人办理了计划用水许可证;对县域规划区内38眼自备井备案审批,取缔非法自备井2眼。
2001年,抢修大的破漏80处,新装管道1.1万米,扩大供水面积2万余平方米。日供水能力由年初的3000立方米,提高到4000立方米。年内完成产值110万元。其中,水费收入103万元,较上年增长10万元。2002年,县城二期供水工程启动。工程投资810万元,先后完成旧管网改造,配水厂新建1000立方米蓄水池1座,水源工程2号井凿通。新增规模8000吨/日,即达到原供水能力的3倍。2004年,城东配水站建设工程启动。工程占地0.7公顷,总投资100余万元,钻245米深井1眼,建成1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2005年,公司切实搞好第十四个节水宣传周活动,进而在全县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2006年,节约用水管理部门以全国第十五个节水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紧紧抓住“推进循环用水,创建节水型城市”这一主题,在稷峰街、稷王路等主街道悬挂宣传横标30余条,在稷峰广场设立咨询台,通过版面、广播和传单大力宣传节水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节水常识,并通过新型节水器具展览演示推行科学节水,倡导循环用水。
2007年,在招商引资上,争取省发改委小城镇建设资金200万元,县城供水改造工程可研报告评审通过,启动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在节能减排上,节水25万立方米,新增节水单位28家。节约用电30万度,可节约资金15万元。
2008,县城第二水源地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水源地、输水管线、水厂扩建、配水管网及其他附属设施建设,总投资2100万元。工程竣工后,县城日供水量由原来的6000吨增至1.4万吨,可解决县城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排水1993年,县城建部门修建城区排水道3条;西环路通河下水道600米;东环路渗坑污水入河明渠排水沟680米;稷峰街东段排水沟600米。另外整修南关口东段南侧排水沟400米。1995年,投资1万元,修整振兴路下水道入汾河口。
1996年,投资41万元,给城南街西段修建下水管道1100米,东段砌筑砖拱下水道510米。1997年,投资104万元,建成自稷峰街东段城关信用社经建设南路、城南街东段至大佛路南端和城南街西段城关医院门口坡下至凯源大酒店门口长分别为2040米和1100米的下水道,维修线务段西侧通河下水道20米,清理城东沿河排水沟淤泥400立方米,并铺设直径为1000毫米钢砼管道22米。1998年修建下水道413米。2003年,完成稷峰西街下水道建设工程以及其它部分街道下水道改造工程。
2006年,总投资500余万元,完成城西行洪道绿色长廊建设工程,至年底主体工程完成。共拆迁房屋19家,170余间,3200余平方米,清理堆积物3000余立方,动土7.8万立方,修筑了长3600米、顶宽4米的步行道路堤防,铺装彩釉砖1.28万平方米,内侧两边各栽植10米左右的防护林带,金丝柳、五角枫和栾树,成块相间,总计5.2万平方米、1.1万株,中间保留30米左右的行洪道。在行洪道的左侧修建了直径80厘米的生活污水排放暗涵1600米,实现了洪水和污水分流,右侧埋设1条长810米的浇灌管道,供防护林及绿化用水。新建108国道过水涵洞,改建了康复街过水涵洞,新建3处街道与堤顶步行道衔接工程,修建防护栏及台阶,安装照明路灯50盏。治理后的行洪道,行洪顺畅,林路相间,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为此,县委、县政府把治理后的行洪道命名为“民乐园”。
2008年6月至12月,投资9500万元,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开始进水试运行。
街道照明1996年县城建局机关从城建股分设出路灯管理所,有人员3人。主要负责对县城街道及广场所设路灯和广告灯箱进行维护、安装和检修,并对其进行定时开、关,对破坏其设施的行为进行查处。
1998年,稷王路有路灯100盏,稷峰街有路灯80盏。夏天开灯时间为晚上8点-12点和凌晨3点-5点,冬季为晚上6点-12点和凌晨3点-7点。从2000年开始,路灯变为通宵照明,年开支电费约8万元-10万元左右。
2001年,县城设置的路灯和广告灯箱有:稷峰街250型钠灯70盏,稷王路250型钠灯80盏,振兴路250型钠灯15盏,康复街25型汞灯24盏,大佛路125型汞灯20盏,稷峰广场广告灯箱43个、礼花灯6盏、华灯2组、高杆灯2个、喷泉灯82盏,以及电杆广告灯箱132个。
2002年-2008年,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各街路新开和延伸,街道照明设施也大幅度增加,全城共有高压钠灯1785基,各种光源类型的光源(灯泡)数量为7430个。
冬季供暖1991年-2000年,县城供暖除少部分大型企业单位使用燃煤锅炉取暖,95%以上单位、居民户均以火炉取暖,燃料也逐步从无烟干炭向蜂窝煤过度。
2001年后,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居民住户冬季取暖80%采用锅炉取暖。家庭式小型水暖锅炉的使用在独门独院住户基本普及。原有的住宅楼也都开始增设锅炉取暖设施,新建的住宅小区平房和楼房均增加取暖设施,与水电同步进行。
2007年,随着天然气工程的投入使用,冬季取暖开始从燃煤锅炉转化为天然气锅炉,居民住户普遍改装锅炉设施,使用天然气取代燃煤锅炉。
截至2008年,县城已有5000余户居民使用天然气锅炉取暖,全城区供暖面积总计为176.85万平方米,其中,使用天然气供暖面积74万平方米,尚有100余万平方米(包括城中村居民)为燃煤锅炉或使用火炉取暖。
公共交通1992年4月,县城建局成立客运办。专门负责县城客运管理工作。1996年12月成立稷山县公交车公司。一路车(县城南大门至大佛寺)开通。1997年5月,二路车(县城至西社)开通。1998年10月三路车(县城至化峪、路村方向)开通。2000年1月,四路车(县城至修善、清河方向)开通。2001年10月,五路车(火车站至南阳村)开通。2003年12月,陕西省咸阳市中天汽车贸易公司投资500万元,在县城成立中天出租车汽车公司,首批新上福莱尔型出租车60辆。
在管理方面,1997年县城建部门先后对各类城市客运出租车辆实行建档管理,对公共客运司机进行培训整顿,对无牌无证车辆坚决取缔。全年整顿客运市场3次,查处违章车辆78起,散发《城市管理条例》宣传材料3000余份,培训司机100人,处理司乘人员纠纷7起,处罚5名违章行驶车主,办证率达98%。1998年,针对出租车辆猛增及分散广、流动性大的特点,主要道口派专人负责值班。1999年,与公安、交警部门配合从8月开始,对县城的客运交通秩序进行全方位整顿。至年底,共查处无牌无证、无客运手续的出租面包车142辆、小轿车30辆、短途客车27辆。2000年,整顿城市客运秩序,查处“三无”车辆。对从事客运人员从业资质进行审查、颁发上岗证。强化东关十字停车场和南关停车场管理。组织人员下乡入村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