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饲料检验与配方优化技术 > 第三节 饲料配方优化技术

第三节 饲料配方优化技术

作者:徐晓锋,张力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一、奶牛精料补充饲料配方设计特点

(一)后备奶牛饲料配方设计饲养后备奶牛的目的是通过饲养控制,使其在适宜的时间内达到适宜的体重(如黑白花奶牛2岁体重约340千克),为下一步配种、繁殖、产奶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这一目标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但是合理的饲料配方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后备奶牛饲料时,除了应遵循一般的原则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生长奶牛的种类、年龄和体重,估计出在规定的年龄内达到规定体重所需的日增重。从饲料配方设计上保证奶牛能如期发情配种,同时也不致过肥而影响以后的繁殖和产奶。

2.饲料中应保证有足够的青饲料。估算出由青饲料和粗饲料平均每天能提供给生长奶牛各种营养素的确切数量。

3.注意饲料精料与粗料的比例。若粗料比例高于60%或低于40%时,应注意调整。在确保后备奶牛达到预期日增重的前提下,粗料比例可适当高些。

(二)产奶牛精料补充料配方设计产奶是饲养奶牛的主要目的,如何在保证奶牛健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产奶潜力,其饲料配方的设计非常关键。设计产奶牛饲料配方时一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配方前必须掌握产奶牛的年龄、胎次和产奶阶段。因为不同年龄、胎次与产奶阶段的奶牛的营养需求差别较大,为了保证理想的产奶水平和健康身体,在对其营养供给上必须分别对待。如在第一、第二泌乳期内,奶牛除了产奶以外,身体还未达到成年体重,因此营养水平应适当高些。

2.高产奶牛的产奶高峰期,应提高日粮的精料补充料的比例和营养浓度,以维持高水平的产奶量,但也应注意防止因瘤胃代谢异常而导致奶牛发生营养代谢疾病,如酸中毒、酮病。

3.在选择精料原料时,要考虑原料对乳品质的影响。例如,菜籽粕、糟渣、鱼粉和蚕蛹粉等饲料应严格限制用量,否则,可能使牛乳产生异味,而影响奶的品质。

4.在给奶牛饲喂大量低蛋白质的粗饲料时,建议尽可能少用或不用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NPN)饲料。

5.配方设计中,蛋白质指标应采用新的蛋白质营养体系。

二、肉牛饲料配方设计要点肉牛以粗饲料为主,但粗饲料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需要补喂精饲料。精饲料营养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肉牛的生长发育状况。

(一)精饲料的成分精饲料包括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微量(常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能量饲料主要是玉米、高粱、大麦等,占精饲料量的60%~70%。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豆饼(粕)、棉子饼(粕)、花生饼等,占精饲料量的20%~25%。产棉区育肥肉牛所用蛋白质饲料应以棉子饼(粕)为主,以降低饲料成本,犊牛补料、青年牛育肥可以添加5%~10%豆饼(粕)。小作坊生产的棉子饼不能喂牛,以防止棉酚中毒。棉子饼(粕)、豆饼(粕)、花生饼的最大日喂量不宜超过3千克。矿物质饲料包括骨粉、食盐、小苏打、微量(常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等,通常占精饲料量的3%~5%。青年牛育肥骨粉添加量占精饲料量的2%左右,架子牛育肥占0.5%~1%。冬、春、秋季食盐添加量占精饲料量的0.5%~0.8%,夏季添加量占精饲料量的1%~1.2%。以酒糟为主要粗饲料时,应添加小苏打,添加量占精饲料量的1%。微量(常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一般不能自己配制,需要从正规生产厂家购买,按照说明在规定期内使用,严禁使用“三无”产品。

(二)精饲料配制的注意事项严禁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性激素、蛋白质同化激素类、精神药品类、抗生素滤渣等药物。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和药物要严格按照规定添加。严禁使用肉骨粉。饲料中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

(三)用颗粒饲料喂育肥牛将精、粗饲料按比例混合,制成颗粒全价料饲喂育肥牛可提高增重,减少饲料浪费,显著缩短试验牛的采食时间,缩短工人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定额,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参考配方:玉米面47.5%,麸皮5%,棉子饼(粕)10%,添加剂1%,食盐0.5%,骨粉1%,麦秸粉或草粉35%。

(四)育肥肉牛精料补充料配方设计一般采用高能、高精料饲喂育肥肉牛。育肥肉牛精料补充料配方设计特点是:①合理拟定精粗饲料比例,一般育肥肉牛粗饲料占日粮的45%~55%,精料补充料设计粗纤维以不低于10%为宜;②育肥肉牛精料补充料用量大,应尽可能选用能维护瘤胃功能的饲料原料,如适当增加大麦、糠麸类饲料、糟渣类饲料和高纤维饼粕(如亚麻籽饼粕等)类饲料原料的用量;③在育肥后期应适当降低日粮的能量,适当限制日粮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严格控制含叶黄素多的饲料(如草粉、苜蓿粉等)的比例;④可添加瘤胃缓冲剂、瘤胃素、尿素等添加剂。

三、肉鸡饲料配方设计特点(一)肉用仔鸡配合饲料配方设计肉用仔鸡配合饲料一般要求“高能高蛋白”。设计配方时除要考虑配合饲料营养水平高,营养成分平衡外,还应注意:①饲料原料对肉用仔鸡品质的影响;②日粮营养水平与饲养方式、生产计划相配套,通过调整日粮营养水平,结合饲养方式,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实施,使肉鸡适时上市;③配合饲料蛋白质总量和氨基酸平衡是配方设计的重点,在保证有效氨基酸含量的前提下,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可低些;④为提高代谢能值应适当添加动植物油脂,油脂用量控制在5%以下;⑤日粮中单一饼粕类饲料的用量不宜过高,应多种饼粕类饲料原料联用,并应注意补加合成氨基酸,以保证日粮氨基酸平衡;⑥预混料中应加有抗球虫剂等药物。⑦适当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生物素、维生素B12等用量。

(二)育成鸡配合饲料配方设计设计配方时,除遵循一般配方设计原则外,应注意调控配合饲料营养水平,合理的做法是保证配合饲料的正常营养水平稳定性,通过限制饲料采食量,来维持良好的育成鸡的体况;注意保证配合饲料中重要营养成分如蛋氨酸、赖氨酸、钙、磷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有效量的供给。

(三)饲养肉鸡怎样使用油脂饲料油脂饲料具有代谢能值高的特点,是养鸡专业户进行肉鸡标准化生产时不可缺少的饲料原料。但部分专业户在饲养肉鸡过程中,对油脂饲料的使用不科学,主要表现在混合日粮不均匀、添加比例少、日粮存放时间长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肉鸡的饲养效果。

1.添加油脂饲料的目的与作用肉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的特点,因此,对日粮的营养要求较高,只喂给以玉米、豆饼为主配制的日粮是难以达到的,因此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油脂饲料,才能满足肉鸡生长所需的能量要求。经试验研究证实,肉鸡日粮中添加油脂饲料后,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肉鸡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2.油脂饲料的种类与适宜添加量油脂饲料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动物油如猪油、牛油、鱼油等,植物油如菜子油、棉子油、玉米油等。一般来讲,肉鸡日粮中油脂饲料的最佳用量前期为0.5%,后期为5%~6%。

3.油脂饲料的使用方法油脂饲料黏性大,若添加不当则很难拌匀。采用人工添加时,要先加热使油脂饲料融溶,再逐步用粉料扩大稀释量,均匀拌和,最后与剩余日粮的其他部分混匀,切忌将油脂饲料直接与饲料添加剂混合,以防出现油球。也可用喷雾器把油脂饲料均匀地喷洒到颗粒饲料表面。有条件生产颗粒饲料的,也可把油脂添加量的30%加入到颗粒饲料中,另70%喷到颗粒饲料表面,从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4.使用和添加油脂饲料应注意的问题不可使用变质油脂,同时要注意对日粮中营养素的补充。添加油脂饲料以后,由于提高了日粮中的能量水平,饲料中其他营养成分也要做相应的调整,特别是要保持蛋能比不变。

饲料贮存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油脂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贮存时间过长或在高温条件下存放易氧化而发生酸败。存放时间越短越好,一般来讲,含油脂饲料夏天贮存不要超过7天,冬天不超过3周为宜。

饲料中应加入抗氧化剂。由于加油饲料具有易氧化的特点,因此,加入抗氧化剂是不可缺少的。

四、蛋鸡饲料配方设计要点目前蛋鸡按品种特征可分为白壳蛋鸡和褐壳蛋鸡,按生长和生产阶段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产蛋期又可细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按其生产目的,还可分为种鸡和商品蛋鸡。

不同种类、不同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蛋鸡其营养需要有较大区别。

蛋鸡0~6周龄为育雏期。该阶段为组织快速生长阶段,采食的营养主要用于肌肉、骨骼的快速生长,但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采食量较小,同时肌胃研磨饲料能力差,消化道酶系发育不全,消化力低。因此,其在营养上要求比较高,需要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含量的优质饲料,并要补充较高水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设计配方时可使用玉米、鱼粉、豆粕等优质原料。

蛋鸡7~18周龄为育成期。该阶段鸡生长发育旺盛,体重增长速度比较稳定,消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骨骼生长速度超过肌肉生长速度,因此,对能量、蛋白等营养成分的需求相对较低,对纤维素水平的限制可以适量放宽,可以使用一些粗纤维较高的原料如糠麸、草粉等,降低饲料成本。育成后期为限制体重增长,还可使用麸皮等稀释饲料营养浓度。18周龄至开产可以使用过渡性高钙饲料,以加快骨钙的储备。

蛋鸡19周龄至淘汰为产蛋期。这一时期又按产蛋率高低分为产蛋前期、中期和后期。

(一)产蛋前期为开产至40周龄或产蛋率由5%达70%,因负担较重,对粗蛋白的需要量随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此外,蛋壳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因此对钙的需要量增加。蛋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指标也应适当提高,确保营养成分供应充足,力求延长产蛋高峰期,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含钙原料应选用颗粒较大的贝壳粉和粗石粉,便于挑食。尽可能少用玉米蛋白粉等过细饲料原料,以免影响采食。

(二)产蛋中期为40~60周龄或产蛋率为80%~90%的高峰期过后,这一时期蛋鸡体重几乎没有增加,产蛋率开始下降,营养需要较高峰期略有降低。但由于蛋重增加,饲料中的粗蛋白质水平不可降得太快,应试探性降低蛋白质水平较为稳妥。

(三)产蛋后期为60周龄以后或产蛋率降至70%以下,这1时期的产蛋率持续下降。由于鸡龄增加,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蛋壳质量变差,饲料中应适当增加矿物质饲料的用量,以提高钙的水平。产蛋后期随产蛋量下降,母鸡对能量的需要量相应减少,在降低粗蛋白质水平的同时不可提高能量水平,以免使鸡变肥而影响生产性能。

(四)种鸡的营养需求特点与商品产蛋鸡相比,种母鸡产蛋期除维持需要和产蛋需要外,还要将部分营养物质储存在蛋中,以满足鸡胚孵化的营养需要,因此,要求饲料中含有较高水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肉种鸡和蛋种鸡营养需要也有差别,可以参阅种鸡公司的饲养标准。此外,褐壳蛋鸡与白壳蛋鸡相比体重和蛋重较大,对主要营养物质需要量也较高,也应该区别对待。

(五)鸡饲料适合的混合比例在配制鸡饲料时,不仅需要考虑鸡的营养标准,还要讲究各种饲料的适宜混合比例。

碳水化合物饲料主要含有淀粉和糖类,可占日粮混合料的70%以下。玉米是谷类饲料中能量最高的饲料之一,可占混合料的45%~70%。麸皮适口性较好,蛋白质含量较多,可占混合料的5%~30%。大麦因含粗纤维较高,用量不宜太多,可占混合料的15%~20%。高粱口味较涩,过多会使鸡便秘,可占混合料的10%左右。米糠常作为辅料,不宜超过混合料的8%。

蛋白质饲料含蛋白质30%~65%,可占混合料的5%~30%。豆饼、花生仁饼是较好的植物蛋白质饲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可占混合饲料的10%~20%。棉仁饼因有毒素,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混合饲料的7%。鱼粉是最优质的动物蛋白质,可占混合料的5%~15%。应计算鱼粉的含盐量,所用鱼粉的含量不宜超过混合料的0.4%。

青绿饲料主要补充维生素的不足,可占混合料的30%以下。各种新鲜青绿蔬菜用量占混合料的20%~30%。洋槐、紫穗槐等绿树叶可占混合物的5%~10%。矿物质饲料主要补充混合料中矿物质的不足,可占混合料的0.3%~9%。骨粉主要补充钙、磷,可占混合料的1%~2.5%。贝粉主要补充钙质的不足,可占混合料的1%~7%,产蛋母鸡宜多用,其他鸡宜少用。食盐主要补充混合料中钠的不足,常占混合料的0.3%~0.4%。鱼粉的含盐量也要计算在内。沙砾常于鸡1月龄后补加,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可占混合料的0.5%~1%。

(六)春季蛋鸡饲料的调整1.能量需求的变化产蛋鸡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代谢能含量一般为11.7兆焦/千克,春季气温转暖后,能量饲料多会使鸡体重增加,非但不能促进鸡产蛋,反而会降低鸡的产蛋率。这时,如果把鸡饲料中的代谢能量降低到11.3兆焦,则可使鸡的产蛋率显著提高。其方法主要是适当减少玉米等谷物在鸡饲料中的比例。

2.蛋白质需求的变化蛋鸡产蛋期需要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鸡产蛋期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应根据产蛋率的提高情况而增加。当鸡产蛋率达到50%时,其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应达到15.5%。以后鸡产蛋率每提高10%,其饲料中的可消化蛋白质应提高0.5%,但最多不能超过18.5%。其方法主要是适当多添加鱼粉、豆饼等。

3.矿物质需求的变化随着蛋鸡产蛋率的提高,矿物质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如果鸡饲料中缺钙,鸡就会下软壳蛋、无壳蛋,甚至还会啄食鸡蛋。因此,此时鸡饲料中的钙质含量应由2%~3%提高到4%,磷含量由冬季的0.5%提高到0.6%。如果此时发现鸡出现食欲不振等现象,要将鸡饲料盐的含量提高到0.1%,并添加一些矿物质饲料添加剂。

4.维生素需求的变化随着鸡产蛋率的上升,鸡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要适当加以补充。除在饲料中添加外,最主要的是增加饲料中各种青菜的比例,将鸡饲料中的青菜比例由冬季的15%提高到32%左右。当春季鸡产蛋率达到75%以上时,应在每晚8时左右增喂15%左右的颗粒饲料,以满足蛋鸡产蛋期的营养需求。

五、猪饲料配方设计特点(一)乳猪、仔猪配合饲料配方设计乳、仔猪饲料配方时,考虑营养全面的同时,重点考虑配合饲料的适口性,易消化,并在预混料中添加药物添加剂,主要是防治仔猪黄痢、白痢和赤痢等药物。在饲料中加入诱食剂以促进乳、仔猪采食,尽量选用易消化的高品质饲料,同时还应添加复合酶制剂和酸化剂,适当增加维生素用量。日粮以满足有效氨基酸为主,避免使用过高粗蛋白含量的日粮。

3周龄前乳猪配合饲料中玉米、糙米等植物性能量饲料原料一般为15%~50%;大豆粕为13%~27%,一般不用其他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脱脂奶粉为15%~40%;乳清粉为0~20%;鱼膏为2.5%左右;蔗糖为5%~10%;稳定脂肪为0~2.5%;矿物质、复合预混料(含药物添加剂)为1%~4%。

3周龄后仔猪配合饲料中玉米、糙米、麸皮等植物性能量饲料原料一般为50%~65%,其中麸皮用量一般不超过5%;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一般只选用豆粕,用量为20%~40%;杂饼(粕)总用量不超过5%;进口鱼粉用量为1%~5%;乳清粉为0~20%;矿物质、复合预混料(含药物添加剂)1%~4%;有条件的可补充酸化剂1%~2%,油脂1%~3%,以及复合酶制剂等。

(二)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配方生长育肥猪分为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两个阶段:即体重20~60千克阶段和体重60~90千克阶段。前期在全面考虑日粮营养平衡时,特别要注意满足粗蛋白质、赖氨酸、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和胆碱等营养指标,及饲料适口性和可消化性。后期日粮侧重点是满足消化能、赖氨酸、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锌和铜等营养指标,并注意饲料成本。

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中能量饲料原料一般占配合饲料的65%~75%,且可广泛使用谷物籽实,如玉米用量可占配合饲料的0~75%,糙米占0~75%,大麦占0~50%,高粱占0~10%,麸皮占0~30%(前期一般不超过10%)等;蛋白质饲料原料用量一般占配合饲料的15%~25%,且以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为主,豆粕占配合饲料的10%~25%,棉、菜籽粕总用量可控制在10%以下(前期以不超过8%为宜),其他饼粕一般为5%以下;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一般不超过5%;此外配合饲料中可补充适量的优质粗饲料,如干草粉、树叶粉等,用量不宜超过5%;矿物质、复合预混料(一般不含药物添加剂)占1%~4%。

(三)种猪配合饲料配方特点种猪配合饲料配方以保证良好的繁殖性能为根本出发点。配方设计时应合理确定配合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注意强化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与猪胚胎发育有关的营养素;注意控制能量水平;保证日粮蛋白质水平及氨基酸平衡,钙、磷平衡;配方设计时,应根据种猪的营养需要量,确定一个适宜的、通过改变喂给量满足其营养需要的配方标准,并以此标准设计配方。

后备母猪配合饲料中玉米、糙米等谷物籽实类能量饲料占20%~45%;麸皮占20%~30%;统糠等粗饲料可占10%~20%;饼粕类等植物性饲料占15%~25%;矿物质、复合预混料占1%~3%。妊娠母猪配合饲料中玉米、大麦、糙米等谷物籽实类能量饲料占45%~75%;麸皮占20%~30%;饼粕类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占10%~20%;鱼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占0%~5%;优质牧草类饲料占0%~10%;矿物质、复合预混料等占2%~4%。哺乳母猪配合饲料中玉米、糙米等谷物籽实类饲料占45%~65%;麸皮等糠麸类饲料占5%~30%;饼粕类饲料占15%~30%;优质牧草类占0%~10%;矿物质、复合预混料占1%~4%。种公猪配合饲料一般参照妊娠母猪饲料。

(四)根据猪品种选择合理的浓缩饲料1.根据品种选择饲料众所周知,品种是养猪业四大要素之一。在相同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品质均有所不同。在选择饲料时,要根据所养猪的品种选择不同档次的浓缩饲料。如果所养的猪是二元或三元杂交品种,就应选择使用高档料,以提高生产力;如果所养的猪是地方品种,就可以选择中、低档料,以降低成本。

2.饲料的配比要合理浓缩饲料是由添加剂预混料、常量矿物质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饲料。一般与之搭配的能量饲料是玉米、麦麸等。配比方法很简单,在每袋饲料的标签上,都标有猪不同生长阶段的配方,只要按照上面的配比方法混拌均匀就行了。但有些饲养户在猪价上涨的时候,为了让猪更快生长、提前出栏,就盲目加大浓缩料的比例。这样会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增高,能量降低,过多的蛋白质不能被猪利用吸收,反使猪出现消化不良,甚至拉稀的现象。还有一些饲养户在猪价低迷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浓缩料的比例,这样易造成营养缺乏,致使猪生长受阻,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导致成本升高。

不要用大豆或豆饼代替部分浓缩料,因为大豆和豆饼都是蛋白质饲料,用其代替浓缩料,就减少了混合饲料中添加剂预混料、常量矿物质饲料的含量,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饲喂效果。

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调整配方,但要适当。在冬季低温季节,猪为维持体温所需能量增加,可以适当提高能量饲料的比例;夏天炎热,能量饲料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

3.饲喂方式和方法饲喂方式有两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