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渴望生活 > 后记

后记

作者:龚云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写完“画家电影过眼录”第3辑《风中新娘》和第4辑《渴望生活》已有一些时日了,但脱稿时那种欲罢不能、意犹未尽的感觉,至今仍萦绕心头无法释怀。这不单是因为自己对这个题材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偏爱,在长达3年多时间的撰稿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写作快感;还因为这是一个尚未取得圆满结果的写作课题。如今书稿虽已付梓,却多少还留下些许无奈和缺憾。在我手头,其实还有若干部理应撰文介绍的画家电影,如英国残疾画家克里斯蒂布朗的传记电影《我的左脚》,丹麦印象派画家塞维利克劳依的《玛丽的激情》,韩国水墨画家张承业的《醉画仙》,英国女插图画家碧翠克丝波特的《波特小姐》等,都因为搜寻不到更多相关的文字参考资料和作品图片而暂付阙如。另外,还有几部已知的画家传记电影,如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拍摄的俄罗斯巡回派画家苏里柯夫的传记电影《苏里柯夫》,美国2000年拍摄的墨西哥画家里维拉的《摇篮还要摇》和2007年拍摄的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达利和我》等,也因遍寻不到影片,而只能留待来日再设法补遗。我们这一代人在对青春岁月的回忆中,大都可以列举出许多与电影有关的往事来,为自己的怀旧情怀增添一些浪漫色彩。我也同样如此,而且还算得上是一个实足的电影迷。在我还只是一个初中学生时,就已经不知天高地厚地开始了影评的写作,不久后甚至还写起了电影剧本。这后一件事是我与最要好的同学、英年早逝的叶君九如(老九)一起干的。其时我已从上海到了杭州。我在多年前写的一篇怀念他的文章里,曾经这样描述过当年我们共同痴迷电影的情状:“坐落在杭州西湖边的中苏友好展览馆,有一个以放映外国译制片为主的小电影院,几乎每个星期天,我们都要从北郊运河尽头卖鱼桥的老家徒步一个多小时进城,只是为了看一场电影。作为两个穷学生,这实在是很奢侈的事。也有连买电影票的钱毫无着落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不得不咬咬牙到集邮商那里低价卖掉了老九收藏的邮票。进城看完电影,还索性到新华书店用余钱买了一本厚厚的《电影导演学》捧回去,煞有介事地啃起来。我的老家临街,车来人往,从早到晚喧闹嘈杂声不绝于耳,老九把我住的那间屋子起了个‘嘟嘟书屋’的名字,是我们海阔天空胡侃神聊、做电影梦的地方。也是在这间‘嘟嘟书屋’里,一起写出了我们第一个注定不会成功的电影剧本。那时我们都只有15岁……”那次卖了老九心爱的集邮册去看的电影还记忆犹新,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好兵帅克》,看完电影出来后那种亢奋激动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无法忘怀。当时看的许多电影如今大概已无人能记起了,诸如前苏联的《苦难的历程》、《劳动与爱情》、《郭林的前程》,波兰的《伊林娜,回家去!》,匈牙利的《奇婚记》,前民主德国的《科伦上尉》,法国的《勇士的奇遇》等等。但对我来说,它们已融入我的青春岁月,成为心头永远抹不去的人生念想。絮絮叨叨写了这些,只是想说,当我有一天突发奇想,制定我的画家电影的写作计划时,我知道,这是在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电影梦,这的确让我激动不已。在我写出最初的几篇文章--《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卡米耶:〈罗丹的情人〉》、《劳特累克:〈红磨坊〉、〈梦断花都〉及其他》等,开始在《美术博览》杂志开辟专栏连载时,居然得到不少朋友、尤其是美术圈内同道的称赞和肯定,认为尚未见到有将画家与电影相衔接来介绍美术史的文章,且图文并重,相得益彰,颇有新意云云。这多少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却也坚定了要把这件事做到底的信心。如今这段写作经历已化为一份沁人心脾的情愫,使自己倍感亲切。然而,就像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一样,当书稿正式付印,又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却是用斧头也砍不去的。在写作过程中,自以为烂熟于心的西方艺术史却总感不敷使用,写一个画家常常变成一个份量不轻的研究课题,孜孜以求尽可能完善。但即使如此,肯定仍留下不少欠缺和谬误,要请各位方家同好批评赐教。此次《风中新娘》和《渴望生活》两书得以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使我深感荣幸和欣慰。同济是我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还是三年级小学生的我,便随父亲从他原先执教的交通大学来到同济,直到初中毕业后去杭州祖父身边继续我的学业。正是在同济,我接受了电影艺术的启蒙。那时同济经常放映电影的,一个是紧挨着教学大楼的“一二九大礼堂”,另一个是学生食堂,当时还是用毛竹搭建的巨大无比的草棚,再一个则是暑期放映露天电影的同济新村大草坪。在那里,一个懵懂少年曾经饥不择食地吞咽下数不清的影片。当我已不再年轻而回首往事时,同济的童年岁月是与那无数部电影紧密相连的。如今“画家电影过眼录”能在同济出版,或许是对这段岁月一种最好的纪念方式。感谢本书的责编、也是我的老朋友那泽民先生,在此之前我们曾经有过多次愉快的合作,此次又是仰仗他的大力,才使我得以接续起与同济的情缘。感谢我的好友、油画家殷雄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我众多美术圈的朋友中,殷雄的文化学养和文学根底是出类拔萃的。在我成书的过程中,他自始至终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收入书中的那部奥地利画家柯柯希卡的影片《风中新娘》就是由他推荐提供的。他的富有独特见解和学术高度的序言为本书增色不少,而他对本书的激赏溢美之词,当鼓励我不断前行,更上层楼。应当由衷感谢的还有曹文涛、李磊、陈强、王芳、王彤、朱国荣、徐明松、柴萌、包于飞等多位朋友,他们都以各自的专业领域优势,还有深厚的友情,不断向我伸出援手,使我无任感动。最后,我应郑重提及的,是辞世已整整15年的挚友叶九如,我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时刻都感到他陪伴在侧,仿佛还如年轻时在“嘟嘟书屋”那样,促膝交谈,探讨切磋。从某种意义来说,他应当是本书的另一个作者。我以诚挚之心,把本书奉献给他。我想,当他在遥远的天国看到本书的出版,定然会欣慰地向我投来粲然一笑。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